资源描述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压缩机的分类 1
1.2压缩机特点 1
1.3压缩机基本结构 1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
2.1 设计活塞式压缩机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2
2.2结构方案的选择 2
2.3压缩机的驱动 2
2.4压缩机的转速和行程的确定 3
第三章 热力计算 4
3.1确定各级压力比 4
3.2计算各级排气温度 5
3.3确定各级容积效率 5
3.4确定各级气体的可压缩性系数 7
3.5确定各级行程容积 7
3.6确定活塞杆直径 8
3.7计算气缸直径 8
3.8修正各级公差压力和温差 9
3.9计算活塞力 10
3.10计算轴功率,选择电动机 11
第四章 动力计算 13
4.1计算第一列的惯性力 13
4.2计算各列摩擦力 13
4.3计算第I列气体力 14
4.4计算第II列气体力 15
第一章 概述
1.1压缩机的分类
现代工业中,压缩机的机械用途愈来愈多.各种形式的压缩机,按工作原理区分为两大类:速度式和容积式.速度型压缩机靠气体在高速旋转叶轮的作用下,得带巨大的功能,随后在扩压器中急剧降速,使气体的动能转变为失能.容积式压缩机靠汽缸内往复回转的活塞,是容积缩小而提高气体压力.
1.2压缩机特点
活塞式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特点是:压力范围最广、效率高、适应性强。
1.3压缩机基本结构
(1)基本部分:包括机身、中体、曲轴、连杆、十字头等部件。其作用是传递动力,连接基础与汽缸部分。(2)汽缸部分:包括汽缸、气阀、活塞、填料以及安置在汽缸上的排气量调节装置等部分,其作用是形成压缩容积和防止气体泄漏。(3)辅助部分:包括冷凝器。缓冲器、液体分离器、安全阀、油泵、注油器以及各种管路系统,这些部件是保证压缩机正常运转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1 设计活塞式压缩机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满足用户提出的排气量、排气压力以及有关使用条件的要求
(2)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应理解为压缩机需要大修时间的间隔长短)足够高的实用可靠性(应理解为压缩机被迫停车的次数)
(3)有较好的运转经济性
(4)有良好的动力平衡性
(5)维护检修方便
(6)尽可能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
(7)制造工艺性良好
(8)机器的尺寸小、质量轻
2.2结构方案的选择
机器的形式:采用立式压缩机,其优点在于:
活塞工作表面不承受活塞质量,因而汽缸和活塞的磨损比卧式的小且均匀,活塞环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能延长机器的实用寿命。
占地面积比较小。
因为载荷使机身主要产生拉伸和压缩能力,所以机身的形状简单,质量轻。
往复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垂直作用在基础山,而基础抗垂直振动的能力较强,所以它的尺寸较小。
在选择压缩机级数时要使机器消耗的功最小、排气量应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机器的质量轻、造价低,要使机器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则级数越多越好,然而级数增多,则阻力损失增加,机器的总效率反而降低,架构也更加复杂,在家更大大上升
2.3压缩机的驱动
活塞式压缩机的驱动包括机和传动装置,本设计中拟采用电动机驱动,这是综合考虑使用部门的动力装置,压缩机的功率和转速、工作条件来选定电动机的型式
2.4压缩机的转速和行程的确定
转速和行程的选取对机器的尺寸、质量、制造难易和成本有重大影响,并且还直接影响机器的效率、寿命和动力特性。活塞式压缩机设计中在一定的参数和使用条件下,首先应考虑选择适宜的活塞平均速度。
应为:
(1) 活塞平均速度的高低,对运动机件中的摩擦和磨损具有直接的影响,对气缸内的工作过程也很有影响。
(2) 活塞速度过高气阀在气缸上难以得到足够的安装面积,所以气阀管道中的阻力很大,功率的消耗及排气温度将会过高,严重的影响压缩机运转的经济性和使用的可靠性。
微型和小型压缩机为使结构紧凑而只能采用小行程,虽有较高的转速,但活塞平均速度却较低,只有2米/秒左右。在一定的活塞速度下,活塞行程的选取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排气量的大小:排气量大者行程应取得长些,反而则应短些。
(2) 机器的结构型式:考虑到压缩机的使用和维护条件,对于立式、V型、W型、扇形等结构,活塞行程不宜取得太长
(3) 行程的确定
式中 S—活塞行程
A—系数,其值在0.062~0.095之间
P—活塞力(吨)
则
取S=120mm
转速的确定
近代压缩机的转速n通常在下列范围:
微型和小型 1000~3000(转/分)
中型 500~1000(转/分)
大型 250~500(转/分)
查表得,取n=740转/分
第三章 热力计算
压缩机的热力的热力计算式根据气体压力容积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合压缩机的具体特性和使用要求而进行的,其目的是要求得到最有力的热力参数(各级的吸排气温度、所消耗力)和适宜的主要结构尺寸(活塞行程、汽缸直径等)
已知:设计条件:
排气体积:8
压缩介质:空气
吸气压力:1.2大气压
排气压力:1MPa
第一级排气温度:20℃
第二级排气温度:25℃
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0.8
3.1确定各级压力比
3.1.1最佳压力比
最适宜级数确定后,需进行各级压力比的分配,压力比分配通常按最省功的原则进行。在同样级数下,各级压力比相等时总压缩功耗最小。
理论上,两级压力比相等,且等于总压力比的平方根时总循环功最小。即:
两级总压力比为: (3-1)
各级压力比
但为了使第一级有较高的容积系数,第一级的压力比取稍低值
各级进、排气压力比列表如3-1:
表3-1 各级名义进、排气压力 (Pa)
级数
名义吸出压力
名义排出压
压力比
Ⅰ
1.2
3.66
3.05
Ⅱ
3.66
11.2
3.06
3.2计算各级排气温度
气体受到压缩时,气体的温度会升高,按多变过程方程可得压缩后气体的温度可用下面公式求得:
(3-2)
公式中k为绝热过程指数,介质为空气,可取k=1.4 。计算结果见表3-2:
表3-2 各级名义排气温度
级次
名义吸气温度
计算参数
名义排气温度
℃
K
ε
k
K
℃
Ⅰ
20
293
3.05
1.4
1.375
129.9
402.9
Ⅱ
25
298
3.06
1.4
1.377
137.3
410.3
3.3确定各级容积效率
3.3.1确定各级容积系数:查得绝热指数为K=1.4,各级膨胀过程的等端点指数m为
容积系数: (3-3)
先初步确定各级气缸的相对佘隙容积
3.3.2选取压力系数
3.3.3选取温度系数
3.3.4计算各级凝析系数
第一级无水析出,故
查表得:在20℃和25℃时,水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
故有水析出
凝析系数 (3-4)
3.3.5选取泄漏系数:列表如3-3
表3-3 各级各部位相对泄漏系数值
泄漏部位
相对泄漏值
填料
0.006
0.001
气阀
0.02
0.02
活塞环
0.06
0.06
总相对泄漏
Ⅰ级
0.0276
Ⅱ级
0.027
泄露系数
Ⅰ级
0.973
Ⅱ级
0.973
3.3.6抽加气系数
因级间无排气,无加气,故:
3.4确定各级气体的可压缩性系数
级次
名义压力()
名义温度(K)
临界值
对比压力
对比温度
可压缩性系数
I
1.2
3.66
293
402.9
3.775
132.42
0.319
0.970
2.213
3.04
1
1
II
3.66
11.2
298
4103.3
3.775
132.42
0.970
2.97
2.250
3.10
1
0.99
3.5确定各级行程容积
(3-5)
3.6确定活塞杆直径
初步确定各级等温功率及最大轴功率
按照理想气体的等温功率
(3-6)
由比较可知,两列轴功率相等,按公式(3-7)计算:
(3-7)
式中:
由表查得,初步确定,活塞杆直径为30mm
3.7计算气缸直径
对于活塞杆不贯穿的双作用汽缸
(3-8)
3.8修正各级公差压力和温差
3.8.1确定各级实际行程容积
(3-9)
3.8.2修正各级公称压力
(3-10)
—修正后前的一级行程容积
—修正前后的K级行程容积
计算结果如下表
表3-5修正各级公称压力
级次
I
II
计算行程容积
10.952
3.697
实际行程容积
11.668
3.968
修正系数
1
0.99
0.99
-
名义进气压力
1.2
3.66
1.2
3.62
名义排气压力
3.66
11.2
3.62
11.2
修正后的名义压力比
3.02
3.09
3.8.3修正后的排气温度
按公式(3-2)计算,表3-5修正后的排气温度列表如下:
级次
压力比
吸气温度(K)
(k-1)/k
排气温度
I
3.02
293
0.2857
1.371
402
129
II
3.09
298
0.2857
1.380
411
138
3.9计算活塞力
3.9.1计算汽缸实际吸排气压力
(3-11)
(3-12)
式子中—i级的工程和实际吸气压力
—ii级的实际和工程排气压力
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表3-7 计算汽缸实际吸排气压力
级次
公称压力/Pa
压力损失%
实际压力MPa
实际压力比
Ps
Pd
I
1.2
3.62
4.9
7.9
1.141
3.906
3.42
II
3.62
11.2
3.4
6.2
3.497
11.894
3.40
3.9.2计算各列的活塞力
在压缩机实际时,假定连杆(或活塞杆)受拉伸时为正。受压时为负。
(3-13)
式子中:—每列的活塞力
—每一列中各汽缸的气体压力
—每一列各汽缸的气体压力对活塞的作用面积
按公式(3-13)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级次
内止点活塞力P()
轴侧(+)
盖侧(-)
I
3.906
0.0653
0.25506
1.141
0.0661
0.07542
II
11.894
0.0220
0.26167
3.497
0.0227
0.07938
级次
外止点活塞力P()
轴侧(+)
盖侧(-)
I
1.141
0.0653
0.07451
3.9
0.0661
0.25779
II
3.497
0.0220
0.07693
11.894
0.0227
0.26999
注:表中轴侧活塞面积
盖侧活塞面积
3.10计算轴功率,选择电动机
3.10.1计算各级指示功率
(3-14)
总指示功率为
3.10.2计算轴功率
根据公式(3-7)进行计算,选取机械效率,
则
3.10.3选用电动机
电动机功率按10%得裕度计算
故选用异步电动机:Y315M-8
第四章 动力计算
动力计算的目的在于计算压缩机中的作用力,确定压缩机所需要的飞轮矩以及各种形式压缩机惯性力。惯性力矩的平衡情况初步设计压缩机所需的基础
压缩机中作用力的分析,是进行压缩机零件强度和刚度计算得一局,也是判断这些力对压缩机装置影响的基础。压缩机中主要的作用力有气体力,曲柄连杆机构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摩擦力。
4.1计算第一列的惯性力
往复惯性力分为一阶往复惯性力和二阶往复惯性力。
(4-1)
由上章计算可知本压缩机最大的活塞力为19.306kN,相当于两吨,查表可选用的活塞力为两吨系列,其往复运动构件的质量,先取连杆长度,曲柄旋转角速度。曲柄销旋转半径r=60mm
计算往复惯性力
将计算结果列于4-1
4.2计算各列摩擦力
4.2.1往复摩擦力
取往复摩擦力为总摩擦力的65%
(4-2)
4.2.2旋转摩擦力
取旋转摩擦力为总旋转摩擦力的35%
4.3计算第I列气体力
4.3.1第I级盖侧的气体力
各过程压力计算公式如下:
压缩过程: (4-3)
膨胀过程:
进气过程: (4-4)
排气过程:
气体力: (4-5)
余隙行程 (为相对余隙容积) (4-6)
活塞面积压缩及膨胀过程的多变指数可取为,盖侧的气体力为负值。计算结果见表4-2
4.3.2第I级缸轴侧的气体力
活塞面积其余参数同盖侧,轴侧气体力为正值计
4.3.3计算第I列综合活塞力及切向力
将同一曲柄转角下的惯性力、往复摩擦力、及气体力P(轴侧和盖侧)进行相加,求出综合活塞力,然后按式子(4-7)计算出切向力T,计算结果见表4-3
(4-7)
4.4计算第II列气体力
4.4.1第II级盖侧的气体力
余隙行程活塞面积压缩及膨胀过程的多变指数可取为,盖侧的气体力为负数,计算结果见表4-4
4.4.2第II级轴侧的气体力
活塞面积,其余参数同盖侧,轴侧气体力为正数,计算结果见表4-4
4.4.3计算第II列综合活塞力及切向力
将同一曲柄转角下的惯性力、往复摩擦力、及气体力P(轴侧和盖侧)进行相加,求出综合活塞力,然后按式子(4-7)计算出切向力T,计算结果见表4-5
毕业论文写作流程一览表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毕业论文的撰写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论文的选题;2.论文写作框架的确定;3.文献综述;4.开题报告; 5.论文的撰写。
一、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选题首先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所学专业相关;其次,选题要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使其论文形成后既有理论支撑,同时要对现实有所促进;再次选题要注意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比如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有争议的话题,或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本专业的老话题、与研究领域有关的当前热点问题、新问题、亲自参与实践调查的课题;第四,选题要结合考虑资料的利用。能找到比较充分的资料来源对于作者写作论文有重要帮助;最后,选题宜小不宜大。题目范围太大易导致内容空泛,难于驾驭。
(一)论文的选题的依据:1、依据个人兴趣爱好;2、依据个人知识结构;3、依据当前本专业的研究热点;4、依据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局势;5、依据管理学权威刊物的近期发表论文;6、请教他人。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和要求:
1、注重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2)要注重选题的理论价值。
2、勤于思考,刻意求新。(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上四个方面并不是对“新意”的全部概括,但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认为文章的选题有了新意。
二、论文写作框架的确定
论文写作框架起疏通思路、安排材料、形成结构的作用。一般来讲,学术论文框架需要采用递进的逻辑体系,不建议采用并列的逻辑体系,即论文的各个部分应该是层层递进,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如:第一部分是相关概念和涵义,第二部分是问题提出,第三部分是分析问题,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部分是解决问题需要实现的一些条件和保障措施,第六部分是总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和添加。
论文框架确定后,应交给导师审阅,再与导师仔细探讨行文的思路,听取导师的指导意见,最后确认论文写作内容框架,作为开题报告中的内容部分。
三、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介绍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二)文献来源
论文查阅的资料来源有:1、电子期刊。包括电子期刊网上的期刊论文、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以及一些电子书籍。2、纸质书籍。如图书、期刊杂志、报纸等。
(三)文献综述的写作
文献综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1、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2、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此部分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查阅文献的内容要围绕我们选题需要研究的主题内容,以为我们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严禁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查阅的资料和论文写作不相关;二是对文献查阅后,不能简单罗列,文献综述的重点在“综述述”,应该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和整理,进行综合的评述,不能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数据、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
3、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4、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
前沿和结论部分和我的观点有许多不符合的地方,所以没做修改。
四、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是简单叙述论文选题的背景,然后提出论文是为了研究什么,为了得到什么结果。研究的意义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相关研究的理论有什么贡献(理论意义、学术意义),二是论文研究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贡献(实践意义、指导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研究内容部分即前述的论文框架体系,研究目标重点介绍研究什么,拟解决什么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此部分视具体写作情况和学校提供的资源情况而定。
(四)研究进度计划
时间和内容按照系里的统一规定填写。
五、论文的撰写
(一)论文构成
1.论文题目 2. 论文目录 3.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4.论文正文 5.致谢 6.参考文献
(二)论文目录
一般先要确定论文目录,即论文题目、大标题和小标题,这使得论文的起草有了初步依据。然后拟定内容提纲,把论文目录展开,加进必要材料予以扩充,使目录充实和具体化。
编写提纲应该由简入繁,由部分到章节再到内容要点,逐步进行扩展。首先根据行文的思路用最粗的轮廓勾勒出文章的几大块,也就是主要组成部分,然后在各部分内填入相应的章节。具体来说写论文无非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是理论、实证、结论),可以在先确定逻辑主线的基础上规划出三个部分,再用相应章节进行对应的填充,最后列出每一节的内容要点。需要注意的一是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二是要平衡章节之间的长短,即合理安排各部分的篇幅,尽量长短相当,避免体例结构的不相称。对于引入的理论部分要把字数控制在整个篇幅的四分之一左右。
(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1.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
2.英文忌用软件翻译,因为语法错误多,专业词汇翻译不够专业
3. 关键词一般三个以上
(四)论文正文
论文的正文通常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1、绪论,又称前言、绪言,是正文的起始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可涉及以下内容: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意义;提出问题,表明作者观点;说明作者论证这一课题的方法;概括介绍论述的内容或揭示问题的结论;历史回顾。绪论部分在论文中所占比例通常较小。要写得简明扼要,通常几百字即可。
2、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这部分中要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前面说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详细地阐述论文的研究观点、成果。可根据论题性质,用正面立论的或批驳不同看法或解决别人的疑难问题的方法,来论证文中的思想和新的见解。如果是作者自己提出新的、创造性的东西要注意最重要的是言之存理。这一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
3、结论是论文的最后部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研究的课题得出的答案;作者对研究的课题提出探讨性意见;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的某种设想等。它的内容与绪论有关,是一篇论文要旨的简明扼要的提示。通常这部分可以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语,对本论部分进行强调(但注意不是本论部分的重复)。如果结论已在绪论或本论部分作了提示,这部分也可以只做文章的收尾。
论文的撰写一方面取决于资料的拥有,另一方面依靠平时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的积累。撰写正文前,要对提纲进行再次检查和修改,使之更加完善。文章起草要在思路明晰的基础上一气呵成,切忌断断续续。起草阶段,要先形成初稿。初稿的写作就是按照提纲形成是构思填充内容。形成的论文应该是论点明确,内容充实;叙述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论文各部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段落之间的衔接自然、舒展,逻辑性要强。
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忌大篇幅引用,切忌抄袭他人论文,国内一般认为不超过200字就不算抄袭。然而,在考研与就业压力的夹缝中,大学毕业论文的生存处境日渐尴尬,弄虚作假现象泛滥,论文写作陷入抄袭的怪圈,毕业论文写作只是“网上摘些,书上的借用些,最后整合一下就算大功告成”“ 写论文惟一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复制’、‘粘贴’的快捷键”。那么我们该如何规避抄袭的风险?首先,每个内容小点一定要自己拟定。紧接着,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小点内容进行扩充充实,尽量使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
六、论文格式
1、字体: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2、字号: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3、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4、目录:“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5、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一、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如“(一)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可根据标题的长短决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点后面须加句号,如“1.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注: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如“①有利于品牌资产的提高”:
6、标点:注意论文文中标点的全角半角之分。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包括著作、论文等正式文献,也包括统计、工作报告等事实材料,还可以包括没有正式出版和发表的资料。外文原文著作和论文,其参考文献的标题应当用原文列出。注释和参考书目的标题主体和标识顺序,按“作(著)者/题(书)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具体顺序为:作者姓名、文献名称、版次(第一版不标注)、页码、出版地、出版社或刊物名、出版日期或刊物期数。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 [1],参考文献一般不低于15-20篇。
七、论文撰写常见问题
1. 一、二、三级标题不规范,特别是标点符号不规范
2. 摘要非摘要、关键词不关键
3. 论文词汇太华丽,太煽情,表述不严谨
4. 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
5. 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6.抄袭现象严重
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教 学 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题 目:
指导教师:
起止时间:
一、课题的来源、选题依据、课题研究(或实践)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或实践)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或实践)方法
三、主要工作思路
四、课题研究(或实践)实施计划
五、工作进度与安排
六、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教学系签章:
年 月 日
注:1、本表格由学生填写。
2、要上交打印稿,由教学系存档。
标准论文格式
一: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装订顺序: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
纸张型号:A4纸。A4 210×297毫米
论文份数:一式三份。
其他(调查报告、学习心得):一律要求打印。
2、论文的封面由学校统一提供。(或听老师的安排)
3、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字体要求: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填写姓名、专业、学号等项目时用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 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1)参考文献:另起页,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2)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上海复旦大学XX学院2007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5、 纸型及页边距:A4纸(297mm×210mm)。
6、页边距:天头(上)20mm,地角(下)15mm,订口(左)25mm,翻口(右)20mm。
7、装订要求:先将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写作过程情况表、指导教师评议表等装订好,然后套装在学校统一印制的论文封面之内(用胶水粘贴,订书钉不能露在封面外)。
1.纸张与页面设置
(1)A4,纵向;
(2)页边距:上1.0cm,下2cm,左侧2.5cm,右侧2cm
2.页眉
(1)设置:1.4cm
(2)字体:统一使用汉语:小五号宋体。
(3)分割线:3磅双线;
(4)内容:××学院本科期末论文,居中。
3.页脚
内容:页码,居中。
4.论文基本内容与要求
(1)论文题目:单独成行,居中,日语:小2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8号;
(2)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居中,日语:小4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3)内容提要: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长度要求150字以上;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长度要求在100字左右;
(4)关键词:另起一行,日语:4号黑体,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割,内容为小4号黑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2号;
(5)正文
正文部分的要求如下:①正文部分与“关键词”行间空两行;②日语正文文字采用小四号宋体;英语正文文字采用Times New Roman 12号,标题日语采用四号黑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4号,每段首起空两格,1.25倍行距;③段落间层次要分明,题号使用要规范。理工类专业毕业设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序号与层次要求;④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无违反政治上的原则问题与言论,要采用计算机打印文稿;⑤图表要求:所有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用徒手图,必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图,图表中的文字日语用小五号宋体;英语采用Times New Roman 10.5号;图表编号要连续,如图1、图2等,表1、表2等;图的编号放在图的下方,表的编号放在表的上方,表的左右两边不能有边;⑥字数要求:一般不少于1500(按老师要求);⑦学年论文引用的观点、数据等要注明出处,一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