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药针灸头针.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6045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6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针灸头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药针灸头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 头针 头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上进行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因针刺在头皮内,故又称头皮针。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分布于前额及面部。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颈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手足少阳经分布于头侧部。手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毗。”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其文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手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颊、头颈部。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督脉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六阴经中则有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尤其是足厥阴肝经在“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因此,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在气街学说中“脑为头气之街”列为首位,其原因也在于此,并因此而有气出于脑的阐述。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一、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 1984年5月在东京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针灸穴名标准化会议,讨论决定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并结合古代透刺穴位(一针透双穴或三穴)方法原则,制定了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要素。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和scalppoints的缩写。用于定位头穴线的腧穴 该方案用17个腧穴以定位头穴线,让我们先复习或了解这些腧穴的定位。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前顶: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前神聪: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强间: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头维:额角发际直上0.5寸。曲鬓: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颔厌: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点处。悬厘: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率谷:耳尖直入发际1.5寸。头临泣: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正营: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承灵: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即前神聪旁开2.25寸。眉冲:前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0.75寸。通天: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1.5寸。即前神聪旁开1.5寸。玉枕:后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1.3寸。即脑户旁开1.3寸。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MS1 额中线 zhngxin定位:在头前部,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癫痫、精神失常、鼻病。操作: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2 额旁1线 pngxin(胸腔区)定位:在头前部,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心绞痛、哮喘、支气管炎、失眠等。操作: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3 额旁2线 pngxin(胃区、肝胆区)定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胆疾病。操作: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4 额旁3线 pngxin(生殖区、肠区)定位:在头前部,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长1寸。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阳痿、遗精、尿频、尿急、子宫脱垂等。操作:从此线上端进针,向前平刺1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5 顶中线 Dngzhngxin定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主治:腰腿痿痹、皮层性多尿、脱肛、遗尿、头痛、眩晕。操作: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透刺至前顶,行快速捻转手法。MS6 顶颞前斜线 DngniQinxixin(运动区)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瘫痪;下2/5段,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流涎、发音障碍等。操作: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行快速捻转手法。MS7 顶颞后斜线 DngniHuxixin(感觉区)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主治:上1/5段,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中2/5段,治疗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下2/5段,治疗对侧头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操作:从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MS8 顶旁1线 Dngpngxin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腰痛痿痹。操作:从通天穴向后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9 顶旁2线 Dngpngxin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至承灵穴。主治:肩臂手痿痹。操作: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5寸至承灵穴。行快速捻转手法。MS10 颞前线 Niqinxin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面瘫、口腔疾病。操作:由颔厌穴透刺至悬厘穴,行快速捻转手法。MS11 颞后线 Nihuxin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主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眩晕。操作:从率谷穴透刺至曲鬓穴,行快速捻转手法。MS12 枕上正中线 ZhnshngZhngzhngxin定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主治:眼病、腰脊痛。操作:从强间穴透刺1.5寸至脑户,行快速捻转手法。MS13枕上旁线ZhnshngPngxin(视区)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操作:由此线的下端进针,向上平刺1.5寸,行快速捻转手法。MS14枕下旁线ZhnxiPngxin(平衡区)定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操作:由玉枕穴进针,向下平刺2寸,行快速捻转手法。二、适应症脑源性疾患,如中风、颅脑损伤、眩晕、皮层性多尿、视力障碍,小儿脑瘫、智能迟滞,震颤麻痹、癫痫、假性球麻痹、舞蹈病等。神经精神疾病,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神经性耳聋、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衰弱、各种神经痛、精神病等。痛证,如头痛、肩周炎、关节炎以及针刺麻醉。三、操作方法1、准备: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2、进针:进针时毫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然后运针。3、行针:头针之行针只捻转不提插,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分钟,留针2030分钟,期间每隔510分钟间歇行针1次,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不能活动者可由家属给予被动运动,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留针期间也可加电刺激以代替手法捻针,频率200300次/分,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四、注意事项1、针刺前注意严格消毒,以防感染。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注意防止晕针,尤其取坐位时,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及表情。2、中风患者,急性期如因脑出血引起有昏迷、发热、血压过高时,暂不宜用头针治疗,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如因脑血栓形成引起的偏瘫者,宜及早采用头针及体针结合治疗,有高热、急性炎症及心力衰竭等症时,一般慎用头针治疗。婴儿颅骨骨化不完全,故不宜头针治疗。3、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起针时要常规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如有出血及皮下血肿出现,延长按压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