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铁路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
2 编制依据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包增建第二双线工程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
4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施工完成后做好内业资料。
2.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各种生活、办公、施工设施满足施工需要。
5技术要求
5.1 过渡段填料要求
5.1.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5.1.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货共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5.1.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5.1.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5.2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5.2.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级配碎石拌和设备。
5.2.2一般规定
5.2.3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5.2.3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5.2.4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5.2.5 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5.2.6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5.2.7过渡段排水要求
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2.9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5.3施工方法及工艺
5.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5.3.1.1 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cm,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5.3.1.2施工工艺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m。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⑸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示意图
5.3.1.3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5.3.1.4 注意事项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2m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5.3.2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5.3.2.1 施工方法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示意图
5.3.2.2 施工工艺
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m。
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1.5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完毕后,再用A、B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
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5.3.2.3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5.3.2.4 注意事项
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5.3.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5.3.3.1 施工方法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⑶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一) (二)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示意图
5.3.3.2 施工工艺
⑴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
⑵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
⑷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验收基床
底层区段
搅拌运
输区段
摊铺碾压区段
检测修整阶段
测
量
放
样
检
验
修整基床底层
拌
合
运
输
碾
压
修整养护
摊
铺
检测
试验
5.3.3.3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⑵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5.3.3.4 注意事项
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⑵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⑶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5.3.4 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
5.3.4.1 施工方法
⑴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及避免横向差异沉降,应设置施工横向过渡段。
⑵半挖半填路基和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①路堑土方施工由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负责按设计要求开挖连接处台阶。
②路堑弃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堤分层填筑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精细平整,振动碾压密实。
③路堤路堑排水及防护工程紧跟填筑作业施工,采用人工挂线砌筑,保证路基基床不受雨水冲刷。
5.3.4.2 施工工艺
⑴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路堑开挖及边坡整型,并根据路堑开挖高度随时施工临时排水沟。
⑵路基基床底清理整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随后人工开挖连接台阶。
⑶路基基床分层填筑碾压,每层填筑按要求做好4%横坡。填筑完成后进行基床表层施工。
⑷紧跟路基填筑砌筑防护、排水工程。
5.3.4.3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①挖除换填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
②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4%的横向排水坡。
③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5.3.4.4 施工要求
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⑵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
5.4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5.4.1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5.4.2质量控制措施:
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6 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
6.1 施工控制
⑴层厚控制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
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6.2质量检测标准
⑴过渡段基底处理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客货共线验收暂行标准有关规定。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m。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间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⑵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
①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
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
②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
检验方法:灌砂或灌水法试验。
③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
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
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每200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②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两项指标控制。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各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④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⑤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0,+50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尺量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尺量
3
横坡
±0.5%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坡度尺量
4
平整度
不大于15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
2.5m长直尺量测
5
边坡坡率(偏陡量)
3%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坡度尺量
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
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应符合《验标》第5.2.1条的规定。
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
检验方法:筛分试验。
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抽样检验6处(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⑹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应符合客专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7劳动组织
7.1劳动力组织形式采用路基施工架子队
7.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等进行合理配置。
7.3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
负责人
1
技术主管
1
专职安全员
1
工班长
2
指挥卸土人员
2
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6
机械工、施工人员
50
其中负责人、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必需由施工企业正式工担任,并可根据施工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
8设备机具配置
过渡段填筑需要以下机械配置
机械名称
台 数
型号 、功率
备 注
推土机
1
TY220
挖掘机
1
PC220
自卸汽车
5
15吨
压路机
1
3YJ21
三轮自行式
1
BW 225D-3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
装载机
1
ZL50
平地机
1
PY180
碎石设备
1
YS600A
级配碎石拌和设备
1
WCB-300
洒水车
1
解放141
合 计
14
9安全及环保要求
9.1安全要求
(1)施工施工区段应设置警示标志,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提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2)施工中应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加强司机安全教育,禁止无证及酒后开车。
(3)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一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做到随时检查督促,发现隐患及时排除,严禁违章作业。
(4)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佩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
(5)级配碎石施工中,制订合理的作业程序和机械车辆行走路线,现场设专人指挥、调度,并设立明显标志,防止互相干扰碰撞,机械作业要留有安全距离,确保协调、安全施工。
9.2环保要求
为保护自然环境,在级配碎石拌合、施工过程中,应减少甚至避免石粉扬尘,并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真正将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1)应对级配碎石各种集料的加工、拌合、运输、摊铺等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尽量避免粉尘的飞扬。级配碎石的加工、拌合应选择避风的地方。
(2)生产中的废料应及时处理,运到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乱弃。
(3)机械设备不得随意行走碾压草皮植被,不得乱倒乱排垃圾油污。
(4)夜间施工不得鸣笛,尽量减少机械施工噪音污染。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顶岗实习总结专题13篇
教师工作总结专题10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