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让每个幼儿都有进步.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577773 上传时间:2025-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每个幼儿都有进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每个幼儿都有进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每个幼儿都有进步 李锡莲 案例描述: 在学习9的分解组合活动中,教师首先发给每个幼儿9个水果教具和两个盘子,让幼儿把水果分在两个盘子里,并记录好分的结果。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正确、有规律的得出了9的8种分法,能力弱的幼儿拿着几个水果,放在这个盘子一下,又拿了放在另一个盘子,不知道怎样分,教师不停的督促:“ XX、XX小朋友快点,其他小朋友都做好了,就等你们。”但6分钟过去了,有几个幼儿还是没有完成。完成了的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无可事事,不是和旁边的同伴讲话,就是去弄小朋友的衣服、头发。到了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做数学练习,每个幼儿一份相同的数学题,还是和第一个环节的情况一样的,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完成了,能力弱的幼儿拿着笔,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案例分析: 一、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幼儿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幼儿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学习类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不同,所以,虽然是同一年龄的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同的。案例中,虽然学习的是9的加减,但有的幼儿可能20以内的加减都没有问题,而有的幼儿可能连4以内的加减都还不会,如何缩短他们之间的差距,让每个幼儿都有进步,我觉得教师首先必须接纳、赏识每一个幼儿,帮助每一个幼儿获得成功,获得发展。赏识每一个幼儿,你就会给予幼儿最大度的信任、接纳,就会始终与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承认幼儿之间的发展差异,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学习;确立每个幼儿发展的原有水平与学习的起点,并通过适宜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教学方案要做到因人而设 (一)教学目标要因人而定。 由于孩子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各有差异,在同一活动当中,不可能齐头并进的都达到教学目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根据大多数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殊不知,这样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太简单了,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又太难了,要让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必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案例中,学习9的分解组合就可以制定这样目标:高组: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9的8种分法,并能正确、完整、迅速、按规律的进行9的分解组合,2、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另外一个部分数。中组: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9的8种分法,能完整、正确的进行9的分解组合,2、知道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减去一个部分数等于外一个部分数。低组;1、通过操作活动,知道9的8种分法,2、借助教具,懂得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这样的目标能关注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让他们都能跳一跳就摘到苹果,从而激发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材料要做到因人而投。 在操作活动中,要根据幼儿能力的大小准备相应的材料,这样,才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幼儿。案例中,教师可分层次为幼儿准备数学练习题,能力强的幼儿作业的内容可涉及8的以内数的加减,9的分解组合,10的分解组合及加减运算;大部分幼儿的作业可以是9的分解组合,8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能力弱的可以是8以内数的组合及加减运算,适量的增加一些9的分解组合题。数量、难度的不同照顾了不同能力的幼儿。这样,就避免了幼儿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了。 三、评价要做到因人而评。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正是由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对幼儿的评价是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的。应该从幼儿自身的实际水平出发,进行纵横比较。案例中,对能力弱、动作慢的幼儿,教师不要老是催促、批评,而是只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幼儿有继续努力的信心与动力,同时感到成功的喜悦。 四、家园紧密联系,相互配合,达到幼儿共同提高的目的。 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提高,有发展,就必须有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对一的教育,比起学校教育来,家长的辅导更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联系、交流。并采取以下形式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首先,及时把学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告诉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其次,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家长,提高家长在家辅导幼儿的效果,第三,根据幼儿的能力,准备一些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完成,第四,建议家长购买一些适合的数学资料让幼儿加强练习。第五,要求家长在一日生活中,有目的的让幼儿进行数学练习,如吃饭时,让幼儿数数有几个人,几双筷,几个碗等,在吃糖果、糕点时,让幼儿认识图形、比较大小、多少,进行简单的加减等。 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