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1考向1---化学与STSE(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575191 上传时间:2025-02-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7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01考向1---化学与STSE(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1考向1---化学与STSE(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与STSE 【知识网络•悉考点】 【研析真题•明方向】 1.(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2.(2022·广东卷)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位素 3.(2022·湖北卷)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 C.淀粉可用CO2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 4.(2022·辽宁卷)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5.(2022·江苏卷)我国为人类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下列成果研究的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 A.陶瓷烧制 B.黑火药 C.造纸术 D.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2022·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7. (2022·广东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选项 A B C D 汉字载体 兽骨 青铜器 纸张 液晶显示屏 8.(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9.(2021·全国乙卷)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 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新能源 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 10.(2021·湖北卷)“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V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11.(2021·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 C.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 D.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 12.(2021·天津卷)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的反应。下列属于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 A.用电石与水制备乙炔的反应 B.用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的反应 C.用苯酚稀溶液与饱和溴水制备2,4,6-三溴苯酚的反应 D.用乙烯与氧气在Ag催化下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 13.(2021·湖南卷)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14. (2021·广东卷)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重温知识•固基础】 1.化学与环境保护 (1)绿色化学 概念 即环境友好化学,主要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 核心思想 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和做法,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产品在生产和应用中涉及的有害化学物质,实现从源头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原则是原子利用率为100% 理解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在合成方法上应具“原子经济性”,即尽量使参加过程的原子都进入最终产物 原子经济利用率 指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子利用率=×100%。按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2)PM2.5与雾霾 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雾霾 SO2、NOx和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气结合的混合物。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燃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天气产生的重要原因。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3)酸雨 概念 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 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 CO2溶于雨水中的缘故。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 硫酸型酸雨 SO2+H2OH2SO3 2H2SO3+ O2===2H2SO4 SO2主要来源:主要是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硝酸型酸雨 氮氧化合物NO、NO2引起: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氮氧化物主要来源:煤和石油的燃烧、汽车尾气、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光化学烟雾 概念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主要污染物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5)赤潮和水华(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 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水华 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6)水体污染: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 “三废”和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体富营养化可引起“水华”或“赤潮” (7)温室效应: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防止气候变暖实践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 (8)臭氧层空洞: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9)白色污染:指各种塑料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10)空气质量日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化学与资源开发 (1)水资源: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生活中采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工业上采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能源的分类 分类依据 类别 概念 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 常规能源 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新型能源 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按属性分类 可再生能源 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如:水能、风能 不可再生能源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按转化传递过程分类 一次能源 指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 二次能源 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如:煤气、氢气、电力、液化石油气等 (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化学资源 加工方法 变化类型与产品 石油 分馏 物理变化,用蒸发和冷凝的方法将原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主要目的是获得以燃料油为主的不同石油产品,如: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 化学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如:汽油 裂解 化学变化,即深度裂化,在高温下,把长链分子的烃断裂为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液态烃,主要目的是获得短链气态烃,如:乙烯、丙烯、甲烷等化工原料 催化重整 在催化剂作用下,把汽油中的直链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具有支链的异构烷烃,主要目的是获得芳香烃,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 煤 干馏 化学变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主要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 气化 化学变化,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C(s)+H2O(g) CO(g)+H2(g) 液化 化学变化,直接液化: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间接液化:先转化为CO和H2,CO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 3.化学与常见材料 (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可分为纯金属和合金。新型金属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结构材料 ①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低,合金的硬度比各成分金属大 ②金属材料分类 a.黑色金属材料: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 b.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及其合金 ③黑色金属材料——钢铁,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 ④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常见的铜合金有黄铜(Cu—Zn合金)和白铜(Cu—Sn合金) (2)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聚物)一般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结构中有重复的结构单元;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①塑料: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热塑性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此类材料可以反复加热熔融加工;热固性塑料具有网状结构,如酚醛树脂,此类材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能软化或熔融,也不溶于任何溶剂 ②纤维:指凡具备或可以保持长度大于本身直径100倍的均匀线条或丝状的线型高分子材料 a.天然纤维: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是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天然纤维,天然纤维又分为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植物纤维是富含多糖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如:棉花、麻等),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如:羊毛和蚕丝等) b.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指的是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物质经化学、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包括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 c.再生纤维:以木材、秸秆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d.合成纤维: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等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单体,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六大纶 ③橡胶:橡胶是一类具有弹性的物质,在外力作用下,橡胶的形状发生改变,去除外力后又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①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天然橡胶是线型高分子,人们通过增加橡胶分子之间交联的方法,使线型转变为体型的网状分子,由异戊二烯(2­甲基­1,3­丁二烯)合成反应方程式为 ②合成橡胶: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等为单体,聚合而成,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性、耐高温或耐低温等性能,顺丁橡胶合成:顺丁橡胶是以1,3-丁二烯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聚反应,得到以顺式结构为主的聚1,3-丁二烯 【微点拨】 ①橡胶的硫化:将线型结构的橡胶与硫等硫化剂混合后加热,硫化剂将聚合物中的双键打开,以二硫键(—S—S—)等把线型结构连接为网状结构,得到既有弹性又有强度的顺丁橡胶 ②绝大多数橡胶的结构中有碳碳双键或还原性元素(如硫),故橡胶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在实验室中盛放强氧化性物质(如高锰酸钾)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 (3)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 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硅酸盐产品 水泥 玻璃 陶瓷 主要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窑 —— 原料 石灰石和粘土 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 黏土 反应原理 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 Na2CO3+SiO2Na2SiO3+CO2↑ CaCO3+SiO2CaSiO3+CO2↑ 复杂的物理 化学变化 主要成分 3CaO·SiO2、2CaO·SiO2 3CaO·Al2O3 Na2SiO3、CaSiO3、SiO2 Na2O·CaO·6SiO2 —— 特性 水硬性(跟水掺和搅拌后容易凝固变硬) 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在一定范围内软化可制成各种形状 抗氧化、抗酸碱腐蚀、耐高温、绝缘 ②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温结构陶瓷如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具有耐高温、不怕氧化、耐酸碱腐蚀、强度大、密度小等特点。可以利用它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缆即是由许多根光纤经过技术处理绕在一起。利用光缆通讯,能同时传输大量信息。光导纤维还可用于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 4.化学与健康 (1)摄取人体必须的化学元素: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称之为生物体内必需元素。生物体内必需元素包括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包括H、C、N、O、P、S、Cl、Na、Mg、K、Ca共11种元素 ②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包括B、F、Si、Se、As、I、V、Cr、Mn、Fe、Co、Ni、Cu、Zn、Sn、Mo共16种元素 ③在生物体中,元素C、H、O、N等组成有机物,其余一些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统称为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约占4%~5% ④合理摄入必须元素 a.补碘——加碘盐(KIO3)——缺碘可得大脖子病、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补碘过高,引发甲状腺疾病。(可从海带或加碘盐获取碘) b.补铁——铁强化酱油——缺铁,患缺铁性贫血,血液输送O2的能力下降,儿童智力发育迟缓。过量服用补铁剂可引发铁中毒,造成胃肠道出血性坏死 c.补氟——含氟牙膏防龋齿 d.补锌——对人的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儿童缺锌可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抵抗力差、食欲不振 (2)提供能源和营养的食物: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①糖类(C、H、O)——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 a.糖类按照水解的发生情况及结构特点分为:单糖(不能水解成单糖的糖)、二糖和多糖,常见单糖是葡萄糖和果糖(最甜的糖),常见的二糖是麦芽糖和蔗糖,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能水解的只有二糖和多糖,具有还原性的是葡萄糖和麦芽糖 b.蔗糖是二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c.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人体内无纤维素酶,所以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油脂——(C、H、O) a.油脂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包括:油和脂肪。脂肪:由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动物油);油:由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植物油)。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相对分子量很大,但不是高分 子化合物;油脂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含有C、H、O三种元素 b.油脂含有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能制取肥皂(皂化反应);油脂含有酯基能酸性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以能制取甘油 c.花生油、大豆油、芝麻油、菜籽油均为植物油,猪油、羊油、牛油均为动物油,植物油饱和度较小,不 是饱和酯类;牛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饱和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而花生油的水解产物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d.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热量较高的营养成分,人体中的脂肪食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成年人体内约占体重的10%~20%的是脂肪,油脂还能溶解一些维生素,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③蛋白质——(C、H、O、N等) a.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天然蛋白质水解生成α-氨基酸。氨基酸中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它们之间可以脱水生成肽键。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分子的种类和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的种类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5.化学品的合理使用 (1)合理使用化肥 ①综合考虑因素:土壤酸碱性、作物营养状况、化肥本身性质 ②过量施肥危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产生水华等污染;不合理施肥还会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和土壤结构 (2)合理使用农药 ①农药发展方向:高效、低毒、低残留 ②农药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a.破坏害虫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一些害虫还会产生抗药性 b.引起传粉昆虫的大量死亡 c.造成土壤或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 d.造成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3)合理用药 ①阿司匹林:化学名称是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胃痛、头痛、眩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②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获得,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则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其包装上有“ OTC”标识 ③在医生、药师指导下,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原则合理用药,勿滥用药物,拒绝毒品 (4)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 ①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②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类别 功能 品种 着色剂 改善食品色泽 天然色素(红曲红,β­胡萝卜素等);合成色素(苋菜红、柠檬黄等) 增味剂 增加食品鲜味 谷氨酸钠(味精) 膨松剂 使食品松软或酥脆 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等 凝固剂 改善食品形态 氯化镁、硫酸钙、葡糖糖酸­δ­内酯等 防腐剂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亚硝酸钠、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等 抗氧化剂 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 抗坏血酸(维生素C) 营养强化剂 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 碘酸钾、维生素、碳酸钙、硫酸亚铁、硫酸锌等 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违规使用或者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会损害人体健康 6.化学与生活中的常用物质 (1)无机盐净水剂: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硫酸铝、氯化铝、明矾,其原理均是无机盐电离出的金属阳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一起沉降下来;Na2FeO4、K2FeO4是强氧化剂,能消毒杀菌,还原产生的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是新型净水剂 (2)常见的消毒剂 ①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二氧化氯、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次氯酸钙(漂粉精) ②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乙酸(CH3COOOH) ③其他:臭氧、SO2、KMnO4、75%的酒精、苯酚 (3)漂白剂:漂白粉、次氯酸钠、SO2、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臭氧、活性炭 (4)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NH3、H2S、HI)、生石灰(也可作食品干燥剂)、无水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硅胶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P2O5(不能作食品干燥剂) (5)食品干燥剂:具有吸水性,且吸水后仍然是无毒无害的固体状物质 (6)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液中的HCl,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是能与HCl“中和”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等 (7)医学造影剂:医学上常用作胃肠和消化道造影剂的物质是难溶于胃酸的硫酸钡(又称为“钡餐”) 【解题思路】——解答化学与STSE类试题的“四步骤” 读题 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无用信息,找到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 联想 结合题中问题或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中的“知识块”和“化学原理”,找准提取信息的方向 析题 找准知识点,思维从新情境回归教材,对题目进行有效加工、整合 答题 在知识和方法准备充分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要求,选取符合题意得答案 【题型突破•查漏缺】 1.化学是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矢量发动机使用含铼(Re)合金材料,合金是纯净物 B.“人造太阳”的核燃料是氘、氚,H、H互为同位素 C.在人体中检测出了“微塑料”,说明白色污染危害严重 D.制造芯片的工艺中,用氢氟酸腐蚀硅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疫时期很多家庭都备有水银温度计,若不慎打破,应立即用硫黄粉末覆盖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缴帛(丝织品)者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C.港珠澳大桥路面使用了沥青和混凝土,沥青可以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我国成功实施煤改气工程后,可有效提高空气质量 3.“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愿望。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 A.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增强土壤肥效 B.将电器垃圾深埋处理,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 C.将三聚磷酸钠(Na5P3O10)添加到洗衣粉中,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增强去污效果 D.矿泉水瓶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4.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带一路”,丝绸制品严禁用添加蛋白酶的洗衣粉漂洗 B.“乘风破浪”,航母上的钛合金铆钉可抗海水腐蚀 C.“筑梦天宫”,火箭助推剂——液氧在工业上可通过分解氯酸钾制得 D.“直上云霄”,客机所用燃油是石油的分馏产物 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称嫦娥五号)从月球背面顺利返回。此次嫦娥五号飞行搭乘了水稻种子进行太空育种,并取回了1.8公斤月球土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中的太阳能电池板使用的材料是硅 B.嫦娥五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取回的月壤中含有H,H主要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 D.太空育种的目的是利用紫外线照射使作物种子的蛋白质发生变性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常用药剂 D.纤维素供给人体能量时,先在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再被氧化 7.《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一次能源 B.“神舟十二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C919大型客机使用了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可减轻机身自重 8.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 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用84消毒液来杀死埃博拉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9.化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高温或常用消毒剂均可使新冠病毒蛋白质变性 B.嫦娥五号将一面特制的芳纶纤维五星红旗带到月球,芳纶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在食品包装袋中放置盛有生石灰的透气小袋,生石灰作食品抗氧化剂和干燥剂 D.“煤制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中,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 10.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饼等富脂食物常在包装时放上装有生石灰的小纸袋防止其被氧化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可燃性气体或液体,转变为清洁能源 C.禁止将秸秆、树叶等露天焚烧是为了更加充分利用能源 D.垃圾的分类投放更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环境治理 11.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熟鸡蛋返生”引发网络热议,天然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 B.中国画师二次创作《神奈氚冲浪里》讽刺日本核废水,3H的半衰期为12年,60年后浓度降为 C.垃圾分类很重要,充电电池和过期药品都属于有害垃圾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文中的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12.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母戊鼎”铸造所需的主要材料为铜合金 B.某些食品袋中的小包“铁粉”有抗氧化的作用 C.绿色化学研究的是如何用化学技术与原理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 D.游泳池水呈蓝色是因为消毒剂中含有硫酸铜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 B.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 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 【题型特训•练高分】 1.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硅胶、生石灰、铁粉是食品包装中常用的干燥剂,利用了它们的吸水性 B.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熔喷布”可用于制作N95型口罩,生产“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属于纯净物 2.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新能源” “低碳” “节能减排” “吃干榨尽”等概念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均属于“新能源” B.“低碳”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如图,甲烷经一氯甲烷生成低碳烯烃的途径体现了“节能减排”思想 D.让煤变成合成气,把煤“吃干榨尽”,实现了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3.下列关于水体污染、防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B.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不会破坏环境 C.含N、P废水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D.废水中铜、汞及Cr(Ⅵ)等重金属应尽量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4.化学与科技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2020年12月3日,在月球表面成功展开的五星红旗中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属于合成纤维 C.我国海洋开发走向深蓝,“蛟龙号”外壳材料使用的钛合金属于化合物 D.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SiO2 5.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避免蛋白质变性,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C.家庭装修中用的水性漆以水作溶剂,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碳酸盐的沉积都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 6.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B.“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中“杓”的材质为FeO C.推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航天航空材料碳纤维、芳纶纤维、聚酯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 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用84消毒液来杀死埃博拉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8.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对人体无害且均具有氧化性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我国发射的“北斗组网卫星”所使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D.“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9.下列有关物质在生活中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暖宝宝中的铁粉、活性炭、水等物质与空气接触会发生电化学反应 B.含维生素C的食物宜在空气中长时间加热后食用 C.酒精的浓度越高,消毒杀菌效果越好 D.将废旧电池埋入土里,可防止重金属对环境造成污染 10.化学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中为提高气体利用率,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后通入氨 B.生产医用口罩的熔喷布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聚丙烯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C.除去锅炉中的水垢时,可先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水垢蓬松,再加入酸除去 D.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温度达1 380 ℃,该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1.生产、生活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B.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其“眼眶”是钢铁结成的圈梁,属于新型纯金属材料 C.抗新冠疫情过程中,公共场所常用84消毒液消毒处理,该物质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D.水煤气合成甲醇等含氧有机物及液态烃的过程属于煤的液化,实现了煤的综合利用 12.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于2020年9月23日正式开园。海昏侯墓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出土了马蹄金、竹简以及镶嵌着玛瑙的青铜镜等珍贵文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竹简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古代的青铜为铜锌合金 C.玛瑙的主要成分属于酸性氧化物 D.出土的马蹄金光亮如新是由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13.下列涉及的化学相关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属于新型金属材料 B.新能源可燃冰大量进入大气会引起温室效应 C.补铁剂与维生素同时服用有助于增加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D.新型氮化镓可替代传统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制造芯片 13.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1月1日起将在部分地区、场所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聚乙烯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聚烯烃废旧塑料裂解可制取化工原料 C.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有助于控制白色污染 D.含氧的不可降解塑料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物质 14.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顺利发射升空。“嫦娥五号”用到的关键材料有高纯硅光电转换器、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石墨烯存储器、钛镁合金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的制造材料不是高纯硅 B.石墨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C.氮化镓中氮、镓位于同一主族 D.钛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1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品包装袋内常用生石灰、铁粉、碳粉、硅胶作干燥剂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为人类社会所利用 C.晶体硅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和光导纤维 D.我国最新研制免费注射的新冠疫苗,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16.化学和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薇院士团队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Ad5­nCoV疫苗)性质稳定,该疫苗需在高温下保存 B.海水稻制成的大米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上述物质都是高分子 C.我国“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上述涉及的三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D.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聚合而成像,该过程是化学变化 17.建盏是久负盛名的陶瓷茶器,承载着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关于建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烧结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 B.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 C.制作所用的黏土原料是人工合成的 D.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18.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19.武当山金殿是铜铸鎏金大殿。传统鎏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漆”,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鎏金工艺利用了汞的挥发性 B.鎏金工艺中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C.鎏金工艺的原理可用于金的富集 D.用电化学方法也可实现铜上覆金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