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10分钟课前预习练(人教版2019必修1)6.1气象灾害一、单选题低温冻害是由于寒潮入使导致连续多日气溫下降,出现暴雪天气,使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等因温度过低而受到损伤以致減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与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1图示区域平均每年冻害( )A自西北向东南递减B东南丘陵发生较少C内蒙古高原发生较多D西南地区没有发生2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出现的次数多的原因是( )A长江下游地区距冬季风源地适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多C东北地区地势更加低平D东北地区地形阻挡冷气流深入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
2、,图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1926 年7 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结合材料,完成下面3-4小题。3关于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集中B当地森林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C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D上游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较快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中西河道的水位剖面示意图(左西右东)的是( )ABCD读我国局
3、部地区寒潮路径及寒潮出现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5-6小题。5与长沙相比,成都、重庆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植被D人类活动6寒潮对甲地农业的不利影响有( )A越冬作物遭受冻害B春季干旱加剧C农作物病虫害加重D土壤肥力下降下图示意寒潮大风雪灾自然灾害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7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B提前为牲畜准备饲料C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D海上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8图中所对应的内容是( )A雪灾 大气污染 生物冻害 低温B雪灾 大气污染 低温 生物冻害C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低温D低温 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二、综合题9阅读图
4、文材料,回答下面问题。研究表明水温在26-27以上的广阔洋面有利台风的生成。超强“利奇马”(形成于下图甲处附近洋面)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在给浙江、江苏两省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其外围下沉气流也给泉州、厦门等地“添了一把火”,在“利奇马”登陆约12小时后泉厦多地观测到40以上百年罕见的高温。(1)世界上将近40%的台风形成于甲处附近的洋面,从温度条件说明甲处附近洋面有利台风生成的原因。(2)当“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时,从阴晴雨、气温、风等方面推测泉州的天气状况。(3)分析“利奇马”登陆约12小时后泉厦多地出现百年罕见高温的原因。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5、列要求。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7示意长江流城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答案与解析【答案】1C 2B【解析】1读图,图中有三个等值线闭合中心,主要在内蒙古高原、东北地区和东南丘陵地带, 根据数值可以看出,东南丘陵发生冻害次数较多,AB项错误。内蒙古高原分布较多,C项正确。
6、西南地区主要指云贵高原一带,也有低温冻害发生,但次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C。2长江中下游与东北比,纬度较低,距冬季风源地远,A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农业生产活动较多,容易遭受低温冻害,B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更加低平,C项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较近,虽有地形阻挡冷气流深入,但气温依然较低,农业活动较少,低温冻害较少,D项错误。故选B。【答案】3B 4C【解析】3结合材料和图分析,该地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A正确;县城位于河谷,地势较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洪水期水量较大,C正确;上游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能够快
7、速形成洪峰,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地森林覆盖率高低,B错误。该题要求选择原因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4由图可知,西河道位于河流弯曲处,西侧为凹岸,流速快,水位高,侵蚀作用强,河床陡;东侧为凸岸,流速慢,水位低,泥沙堆积,河床缓。再结合材料城墙冲毁、城隍庙无恙,可知C图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5A 6A【解析】5成都、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冷空气难以侵入,受寒潮影响小;而长沙以北平原广阔南下的冷空气可长驱直入到达该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寒潮降温幅度大,易导致冬春季节农作物遭受冻害;寒潮带来大量雨雪,有利于缓解冬春季节的旱情;寒潮带来的低温可大量杀死害虫和病菌,
8、减轻作物病虫害;雪水中氮化物含量高,可提高土壤肥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7C 8B【解析】7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C正确。故选C。8据图中关系可判断出,所对应的内容是天气现象,是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图中灾害链图导致了农牧区雪灾,所以是雪灾;沙尘暴天气会使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造成空气浑浊,所以会导致大气污染;寒潮会造成低温,所以是低温;低温会造成生物冻害,所以是生物冻害,B正确。故选B。【答案】9.(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受暖流影响;水温高,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2)天气晴朗,吹偏南风,风力弱,气温较
9、高;(3)泉厦纬度低且为8月初,太阳高度大;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12小时后两地正值午后一天最高温时;气流下沉增温。【解析】(1)根据材料“水温在26-27以上的广阔洋面有利台风的生成”可知,台风的生成需要水温相对较高。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热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水温较高。同时,该洋面附近受暖流的影响(北赤道暖流向日本暖流的过渡区域),进一步增加了水温,水温高,促使近海面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在近海面形成低压,近一步发展成为台风。(2)根据材料“超强利奇马于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在给浙江、江苏两省带来狂风暴雨的同时,其外围下沉气流也给泉州、厦门等地添了一把火”可知
10、,“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时,泉州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风力弱,气温高;台风的本质为低压中心,此时台风中心位于泉州的东北侧,所以泉州风向为偏南风。(3)首先,此次台风的登陆时间为8月,泉厦地区所处纬度低,8月太阳依然直射北半球,泉厦等地太阳高度大,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其次,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台风在登陆时使得泉厦等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下沉增温,使得泉厦气温近一步增高,且气流下沉使得天气晴朗,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也使得太阳辐射较强;台风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的时间是2019年8月10日1时45分,12小时后泉厦两地时间在13时45分左右,正值午后,是一天气温的最
11、高时间段,所以泉厦多地出现百年罕见高温。【答案】10.(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由于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上涨,水位升高,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
12、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解析】(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
13、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了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量“下顶”。武汉段长江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武汉长江段,加大武汉长江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上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