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故晓规律【复习目标】:(1)掌握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解题方法。(2)能够准确解读课外文言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温故晓规律,欲济有舟楫。文言文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考试中这部分内容是我们最容易失分的。这节课我们集中温习文言字词翻译,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二、明确考点:1、快速浏览练习,看看文言文主要考查主要有哪些题型。明确:考查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以及拓展、延伸。2、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练习探讨文言文字词句翻译技巧。三、寻找规律,总结方法:1、生齐读练习一桃花源记选段,回顾大意:渔人到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2、师生一起讨论完成两道习题参考答案:习
2、题1考查实词的意义:(1)要:通假字,通“邀”,邀请。(2)妻子:古今异义(古代多为单音节词),妻子儿女(3)皆叹惋()(近义词替代法)(4)乃不知有汉() (结合语境)探讨:四个实词解释有何规律可循?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解题?明确:这四个字都是出现在注释。我认为要答好课内常用文言词语题,首先要重视积累。重点积累课本中作了注释的常用文言词,要在语境中理解其含义或用法。习题2:由于虚词意义较虚,有些不表示实在的意义,所以对虚词一般考查它的用法。引导学生归纳:虚词立足一词多义,建议同学们给常用的虚词(之、为、于、以、其、然、而)列个表格进行归类,以便于积累。同学们也可以对实词进行归类积累。例如我
3、们小结一下刚才练习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及原则:归类积累揣摩语境四、活学活用:过渡:课内知识同学们掌握不错,我们来关注课外语段,看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的答题。1、指名读,(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节奏。)2、学生完成练习,老师巡视。3、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得出答案的。(生答:课内迁移到课外)这些字让你联想到课内的哪些语句?小结:我们可以发现课外文言文要求解释的加点词考的都是课内的知识点,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还有哪些字能找到出处呢?正所谓一字一词皆有出处(幻灯出现),课外实词的解释再次印证了 “归类积累”的势在必行。但我们发现再找出处的过程中找到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并不是所有字词都可以从课内找到它对应的
4、意思,那如何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呢?(幻灯出现字词)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生可能回答猜的或结合语境猜的)5、师穿插介绍猜读法可以借用语境(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这也是释词的总原则)、借组词,借成语(成语是文化积淀下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中流传下来。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的语义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狐假虎威、破涕为笑等)、对举词句(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词义。如:家喻户晓、深恶痛疾等)等方法结合语境确定字义。(幻灯出现猜读方法)6、师结: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不是胡乱猜测,还是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的积淀为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7、下面我们就试着用刚才介绍的一些方法来做个练习,请大家自读朱晖并完成字词的解释。(生做,再交流)8、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读王安石待客,弄懂文意,拟一两道你认为很有价值题目,并说出拟题的理由或命题的方向。五、小结: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并不难,只要注重积累,多归类,善于比较分析,并且课外与课内相联系,融会贯通,就能提高文言文的解题能力。板书设计:归类积累揣摩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