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5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u 知识结构u 对应的课程标准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u 学习目标 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结合图文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u 学习重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转型发展方向。u 学习难点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生的原因u 核心术语 资源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u 主要知识点一. 资源型城市1.定义 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丰富的资源是这类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2.生命周期资源型城市所辖地域内的矿产资源因不可再生,其储藏量会逐年递减,森林等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不合理,也会递减甚至难以
2、恢复。因此,资源型产业或资源型城市往往都会经历从“兴起成长繁荣衰退”的过程。如果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其他产业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就有可能进入新生期。二.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因资源消耗殆尽或价值下降而趋于衰落的资源型城市。三.辽宁省阜新市的转型发展(一).1985年之前“煤电之城”阜新市的工业结构特征及成因1985 年阜新市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煤炭采选电力、蒸 汽、热水纺织食品、饮料、烟草机械其他比重 26.220.212.810.710.319.81985年之前阜新市工业结构特征是煤炭采选和电力产值比重大,工业结构单一。其成因是阜新市煤炭储
3、量大,原料丰富。(二).19852000年阜新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1.经济停滞 因为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20 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和开采成本的上升,阜新市煤炭和电力工业产值急剧下降,产业结构单一的经济发展陷入停滞。2.社会问题突出 大量工厂倒闭,煤炭工人技能单一,导致失业、收入减少(贫困)、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突出。3.生态环境压力大 煤炭开采遗留的矿坑破坏土地资源,并导致地面下沉,建筑物受损面积广;采煤和发电产生的废弃物大量排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压力大。(三)阜新市转型发展的方向1. 经济由资源型向复合型转变阜新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4、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一产业的质量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由资源型向复合型转变,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措施有;阜新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 区、专业养殖区、食品工业区等,形成生猪、食用菌、乳品、 杂粮等农业产业化链条。第二产业阜新市则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煤化工等传统工业的生产效率;开发利用风能等新能源。阜新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企业入驻。阜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除了利用工业遗址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外,还积极开发了与玛瑙等相关的旅游业。2.民生改善 阜新市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失业人员就业技能,通过发展各类新型产业,促
5、进就业,增加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救助和保障城乡特困群体和弱势群体,改善民生。3. 环境清洁 阜新市积极推动植树造林、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加强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的防治,加大旧城改造,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途径阜新的京沈高铁对阜新转型发展的影响】:改善阜新交通条件,有利于阜新承接辽中南地区、京津冀地区产业移入,加强阜新市与沿线城市、地区之间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文化等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阜新市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四)阜新市转型发展的成效阅读材料,从经济、社会、生态角度,归纳阜新市转型发展的成效。材料1 20012017
6、年,阜新市煤电产业占比从49.8% 降到不足15%,装备制造业占比从4.8% 升至23%,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00余元增至1.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由73亿元增至422亿元。材料2 2005年和2019年阜新市产业结构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5年24.9%34.3%40.8%2019年21.76%28.53%51.71%阜新市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以煤电为主资源型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装备制造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经济由资源型向复合型转变,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大大增加。民生大为改善,社会问题得到缓解。废弃物排放量大的煤电产业比重下降,减轻环境污染,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