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探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探索及应用索及应用工作室(Studio)一般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是一处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具有公司模式的雏形。许多工作室是为了同一个理想、愿望、利益等而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室的规模一般不大,成员间的利益平等,大部分无职位之分,有些工作室有室长职位统领所有人员,各自负责各自应做的事,大部分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共同体。把师生应该做的事情放在工作室里,从主专业开始打造,逐渐打造成主学科,挖掘出自己工作岗位的主学科并进行研究、综合延伸到边缘学科全会,并且能综合利用相关联的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从岗本、职本、行本、业本四个维度立体化推进工作室工作;学、思、做合一,边学习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使工作螺旋式上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工作室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大,在细节上开花,每项工作在细、深、透上下功夫。一、工作室的意识与内涵一、工作室的意识与内涵工作室内的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是“螺丝钉”,这是按部就班,在“按”上发挥作用,在拧你的地方发挥作用,固定到这里,哪怕别人都断了,但你不断不掉链子,你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工作室的理念和认识要像专注、坚持、征服,像“准职业人”一样,在师生中扎根,让人人都建立工作室,打造千帆竞发、万马奔腾、不甘落后的阵势。第一,工作室有孵化作用,孵化自我,自我孵化;第二,工作室就是把小题大做,在工作室里进行发明创造等七小科研。第三,工作室就是让自己成为“科学家”的摇篮;第四,工作室是相对“众创空间”的阴阳鱼,即自创空间;第五,工作室要有既定路线、既定目标和既定的走法,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遥远的路线,启活过去,脚踏现在。每一名师生都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把自己的岗位打造成工作室,自己要努力成为专家。个人工作室的打造,需要打造好职务工作室、岗位工作室、专业工作室、课堂工作室、课程工作室、课题工作室、团队工作室。以兴趣为聚合点打造工作室,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打造工作室,形成自己的方法、理念、作品、特色。二、工作室的作用二、工作室的作用工作室是培养人成长的,提供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平台让人成长,要充分认识工作室的重要性。工作室准备好了,比备几次课效果明显要好,在工作室学习或备课都是带着科研、创新的头脑。大学是产生观点、知识的地方,工作室是产生专家、科学家的地方。工作室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实现学科专业发展、推动实现教师和学生自身专业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工作室是未来专家的摇篮,专家必须有底蕴、有文化。我们要用学校专注、坚持、征服的精神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教养、有文化(气质)、有知识、有技能、有观点、有品位、有权威的教师和学生。打造工作室是专业公司化的基础,专业公司化是实现“大学+”的有效途径。让工作室产生洋姜效应,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各学院和各处室是孵化园,每个人都是众创空间。工作室是知识再汇聚再创造的源泉,能力再汇聚再创造的源泉。三、工作室的建设标准三、工作室的建设标准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定而后动。学校要把对工作室的谋篇布局作为重中之重。要深入了解“庖丁解牛”的含义,从专业出发,从特长出发打造自己的工作室。所有工作室都要打造政策体系,找准方向。学校工作室建设提得很好,就需要有懂教育教学规律、敢于说实话、敢于说真话、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将工作推向前的专家。把国家政策学习吃透,搭上国家政策的顺风车去建设工作室,扫清工作上的盲点,最后变成你工作的车间。工作室要做到四化:岗位专业化、职业专业化、知识技能专业化、专业专业化人人打造工作室老师、学生、处室都必须打造工作室,工作室可以基于岗位打造,可以基于自己的任务打造,也可以基于自己承担的几项工作打造。但不能只想框架、只有组织脉络图,必须要落地。工作室可以套着打造,一定要起好名字。老师人人都要打造工作室,个人要有工作室,组织也可以有工作室。学生也要打造工作室,不强求人人都打造,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打造,以兴趣、爱好、特长为聚合点共同打造。要深入研究工作室,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把工作室当做培养自己成为专家的土壤、平台和摇篮,要在工作室的土壤里、摇篮里孵育专家、哺育专家,要百花齐放,要带着学生打造工作室。学术科研是超前理念的观点,将来应用科研会超过学术科研,我们学校学术科研、应用科研都要搞,但是要发挥应用型大学的优势,工作室要实现社会化,10%的教师、15%的学生攻关学术科研,90%的教师、85%的学生开展应用科研。在社会上能被使用才是应用型大学。如果学生和老师的工作室能合在一起实现社会化,我们应用型转型定会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个人工作室的打造,需要每一位同志认认真真做,要打造好职务工作室、岗位工作室、专业工作室、课堂工作室、课程工作室、课题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打造工作室。兴趣是最好的最好的老师,领导要善于发现下属的兴趣,把他们用到合适的位置,他们会抱着献身的精神为自己的兴趣九死一生、披荆斩棘。术业有专攻,人前显贵一定会人后“受罪”。但这种“受罪”是假的,快乐是真的,他们把别人玩儿的时间都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上,忘了一切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在工作室打造上要用好主学科与边缘学科理论,在主学科周围还能汲取营养的就是边缘学科,没有边缘学科做基础,主学科就不可能走到尖上。如翻译工作室可以集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向,例如金融的、医疗的、时政的、矿产的等,方向不能贪多,但要打造出专业性。翻译还可以细分成文本翻译、同声传译、随行翻译;文本翻译还可以再往下打造,可以开展著作翻译、说明书翻译、证件翻译,汉译外、外译汉、外译外这三种翻译工作跟大家的工作室分离不开,打造工作室是为了专业化、系统化、秩序化、逻辑化的开展工作。结语:结语:对于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既不影响学业,还能在相关专业方向上通过工作室接触市场所需的实用新技能,为就业增加砝码。对于学校而言,工作室的建立,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就业工作,对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目前我校建立了多个工作室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在课程改革和建设上提出工作室项目化课程的概念,即以工作室的功能目标来设置和设计若干专业核心课程,从而打破了原先的课程概念、课程名称及其内容体系,形成了以项目为模块和单元的课程内容结构。在教学上,除了课内教学环节的设置,还增加了课外的工作室轮岗实训,实行项目化操作和项目组管理,从而实现了项目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课外对课内的补充提高了工作室的使用效率,形成了特有的工作室景观和效应。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国家名医工作室国际化品牌建设价值创造分析J.张岩,申俊龙.江苏科技信息.2018(33)2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与建设策略研究J.胡星鹏.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3基于媒介环境理论的国家“名医工作室”知识传承创新路径 J.沈秋欢,魏鲁霞,申俊龙.江苏科技信息.2021(15)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趋势下平面设计工作室建设探讨J.管爱民.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02)5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D.韩爽.东北师范大学20156优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J.宋明钧.全球教育展望.2006(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