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55673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3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淘宝搜索店铺:中小学教辅资源店 微信:mlxt2022】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认知与身体的关系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如果把某个人收到的刺激信号输入到另外一个人的大脑中,可以得到同

2、样的感觉体验。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其后,联结主义模式进入认知心理学家的视野。大脑是由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联结主义建构了“人工神经网络”,力图找寻认知是如何在复杂的大脑神经元联结和并行分布加工中得以涌现的。然而,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认知在功能上的独立性、离身性构成了两种理论的基础。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该理论主张认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身体的。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

3、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身体的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认识和看待世界。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有些认知内容是身体提供的,身体与世界的互动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初始概念。例如,“冷、热、温”等概念基于身体感受,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了其他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如形容情感状态,我们会使用“冷漠、热情、温暖”。(取材于叶浩生、苏得权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有许多实验支持具身认知的假设。例如,有一个实验要求学生参加一个关于耳机舒适度的测试。研究者告诉学生,这种耳机已经在走路、跳舞、听课等情况下进行了测试,现在要测试的是在

4、水平移动头部(即摇头)和垂直移动头部(即点头)时耳机声音的质量。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最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问卷,给这款耳机打分,并回答是否同意广商的观点。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给这款耳机的打分,还是对广告商观点的认可度,头部垂直移动组分值都大大高于另外两组;而头部水平移动组在这两项的分值上,远远低于其他两组。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取材于叶浩生的文章)材料三:基于

5、离身认知的教育观认为身体仅仅是一个“容器”,是一个把心智带到课堂的“载体”;教育仅仅是心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思维、记忆和学习等心智过程同身体无关。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知识的体验环节被忽略,甚至完全缺失。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兴起,离身的教育观受到了质疑。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

6、处的环境。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传统的视听课堂转变为注重操作性的体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在教授抽象的概念知识时尤为重要。例如,英语介词很抽象,教师可以用实物演示介词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在体验的基础上自我生成对介词的理解。体验式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不限于真实的现场环境,也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再现情境。比如,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可实地游览;参观博物馆时可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触摸秦砖汉瓦,体

7、验古人的生活。(取材于殷明、刘电芝等的文章)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符号加工模式把人的认知比作计算机的程序。B. 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C. 具身认知在认知心理学中一直居主流地位。D. 根据具身认知,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2. 材料一第二段末尾引用了古诗句,下列对引用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证明不同的人对相同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体验。B. 证明离身认知观把人的身体看成计算机的硬件。C. 证明认知过程中人不只是像机器一样接收刺激信号。D. 证明离身认知观的观点有难以解释的现实情况。3. 下列观点来自材料一,其中能被材料二的实验直接证

8、明的一项是( )A. 身体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的认知。B. 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C. 有些概念源自身体与世界的互动。D. 人类的认知过程类似于计算过程。4. 根据材料三,下列做法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一项是( )A. 学习成语“手舞足蹈”时,手和脚都舞动起来。B. 上生物课时,带领学生到动物园和植物园研学。C. 朗诵李白静夜思时,随之做抬头低头动作。D. 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5. 有同学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列了下面的表格式提纲,请你填写-处,帮他补充完整。要求简要概括。模式观点学习理念离身认知具身认知【答案】1. A 2. B 3. B 4. D 5. 符号加

9、工模式;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知识输入、存储;主动体验式学习。【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B.“联结主义模式不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错,材料一第三段“联结主义模式与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可见联结主义把认知的本质看作是计算。C.“一直居主流地位”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目前,具身认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取向”,可见具身认知是新兴观点,没有谈到它“一直居主流地位”。D.“蝙蝠对世界的感知与人一样”错,材料一第四段“如果我们拥有蝙蝠的生理结构,我们所感知到的世

10、界就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是假设我们拥有蝙蝠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就不是作为人的身体感知到的世界,从而说明人的感知离不开身体结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目的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引用部分的表述是:离身认知观把人比作机器,把认知过程看成计算,认为人只能接受指令算法可是,现实情况是,不同的人对世界的感知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惬意,也可能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惆怅。可见引用诗句是想要说明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同,并不是像离身认知说的那样,人的身体只是计算机上的硬件。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1、的能力。材料二的实验是:学生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头部水平移动组、垂直移动组和对照组。在随后的测试中,学生先听到一段音乐,然后是广告商推荐这款耳机的一段话。水平移动组一边听一边摇头,垂直移动组一边听一边点头,对组不需要移动头部。实验结果是:这说点头的身体运动增强了积极的态度,而摇头的身体运动强化了消极的态度。“点头”“摇头”属于身体活动,可见身体的活动方式会影响人的认知。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是: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

12、节感受、感悟。D.上音乐课时,要求学生把手横放在课桌上端坐,虽然也有身体动作,但该动作无助于学习音乐,不能通过身体动作引发体验式学习,获得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因此不符合具身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最初,符号加工模式在认知心理学中居于主流地位”可得出:符号加工模式。由材料一“该模式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如果把大脑比作计算机的硬件,那么认知就是运行在这个硬件上的程序。认知功能是相对独立的,不依赖于身体,就像程序在功能上是独立于硬件的,这就是所谓的离身认知”可得出:大脑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认知是程序,认知的本质是计算。由

13、材料三“具身认知认为知识经验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身体的体验性,体验应是知识获取不可或缺的途径。而身体是处于环境中的身体,接受环境信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体验,因此认知离不开身体所处的环境”可得出:知识经验的获得离不开身体体验和所处环境。由材料三“这种身体缺席的教育观使教学变成了传输知识的机械运动,学习变成了简单的知识输入和存储过程,只启动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就像一个接收信息的机器,只需通过记忆与练习将知识纳入自身记忆系统即可”可得出:知识输入、存储。由材料三“具身认知带来了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的转变,更强调全身心投入的主动体验式学习。通过看、听、闻、触、做等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引发主体

14、体验式的学习,增强知识接受、获得的中介环节感受、感悟”可得出:主动体验式学习。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贵廉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言:“孝文皇帝时,贵廉洁,贱贪污,贾人、赘婿及吏坐赃者,皆禁锢不得为吏。赏善罚恶,不阿亲戚,罪白者伏其诛,疑者以与民,无赎罪之法。故令行禁止,海内大化,天下断狱仅四百,与刑措亡异。“武帝始临天下,尊贤用士,辟地广境数千里。自见功大威行,遂从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变,使犯法者赎罪,入谷者补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郡国恐其诛,则择便巧史书、习于计簿、能欺上府者,以为右职;奸究不胜,则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

15、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义而有财者显于世,欺谩而善书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为?财多而光荣。何以礼义为?史书而仕宦。何以谨慎为?勇猛而临官。故黥劓而髡钳者,犹复攘臂为政于世,行虽犬彘,家富势足,目指气使,是为贤耳。故谓居官而置富者为雄杰,处奸而得利者为壮士。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赎罪,求士不得真贤,相守崇财利而诛不行之所致也。“今欲兴至治,致太平,宜除赎罪之法。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辄行其诛,亡但免官,则争尽力为善,贵孝弟,贱贾人,进真贤,举实廉,而天下治矣。”呜呼,今日之变,有甚于此!自神宗以来,黩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

16、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于此矣。书曰:“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必如是而后可以立太平之本。贡禹又言:“欲令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得私贩卖,与民争利。犯者辄免官削爵,不得仕宦。”此议今亦可行。自万历以后,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取材于顾炎武日知录)【注】便巧史书: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相守:诸侯国相、郡守。神宗:明朝皇帝,年号万历。“不肩好货”句:大意是不任用贪财的人,而举用懂得养民、能改善百姓生活的人。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地广境数千里 广:宽广B. 遂从嗜欲 从;放纵C. 则取勇猛

17、能操切百姓者 操切:胁迫D. 黩货之风日甚一日 黩:贪求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无不属之豪绅 行一切之变B. 是以天下奢侈 相沿以为常事矣C. 则择便巧史书者 则争尽力为善D. 数十年于此矣 今日之变,有甚于此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刑措亡异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B. 悖逆而勇猛者贵于官违反正道又凶猛的人比官员的地位还高C. 相守选举不以实及有赃者相守中选拔推举官吏不按实情的以及收受贿赂的人D. 国维不张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顾炎武引用贡禹的上书,旨在以史为鉴,说明廉之可

18、贵。B. 汉孝文帝时,崇尚廉洁,官场清约,赏罚分明,风气纯正。C. 武帝后期,世风败坏到极点,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D. 顾炎武认为,任用廉洁爱民的人为官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10. 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赎罪之法”滋生了哪几方面弊端。【答案】6. A 7. C 8. B 9. C 10. 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广:使广,开拓。句意:开拓疆域数千里。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代指“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结构助词

19、,的。句意:全部都归豪绅所有。/就变更各种旧有规制。B.介词,因为;介词,把。句意:因此,天下奢侈之风盛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举国都习以为常。C.都是连词,就。句意:就选择精通掌故、长于为文。/就会人人争相尽力为善。D.介词,到;介词,比。句意: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了。/当今的社会形势比汉无帝时期事要严峻。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B.“贵于官”,比一般官员高贵,意思是让他们身居要职。句意:逆乱狂妄而凶狠无畏者位居高职。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父兄规劝子弟要洁身自好”错,原文“兄劝其弟,父勉其子,俗之败坏,乃至于是!”,是说哥哥

20、劝勉弟弟,父亲鼓励儿子都争着做“居官而置富者”“处奸而得利者”,因此社会风气败坏到了极点。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是以天下奢侈,官乱民贫,盗贼并起,亡命者众”可得出: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参考译文:汉元帝时,贡禹上书说:“孝文皇帝时,崇尚廉洁,鄙视贪污,商买之人,入螯之婿,以及官吏中有贪污,受贿行为者,都禁锢终身不得为官。奖赏善行,惩罚恶人,不偏袒亲戚,罪证确凿者按律诛杀,罪证不能肯定者,从轻发落,没有赎罪的规定,因此,令行禁止,天下大治,全国共审理和判决案件四百起,和无人犯法,同把刑罚搁置起来差不多。“汉武帝即位

21、之初,尊重贤才,任用士人,开拓疆域数千里,他认为自己功绩盛大,威望很高,于是开始奢侈纵欲,费用不足,就变更各种旧有规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钱物来赎罪,交纳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补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风盛行,吏治混乱,百姓贫困,盗贼蜂起,亡命之徒众多。各郡国害怕祸殃及身,就选择精通掌故、长于为文、熟悉赋税簿籍、善于巧言蒙骗上级官府的人为高官;奸邪之事层出不穷,便举用凶狠而能控制百姓者,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胁迫人屈服者,让他们身居要职。因此无义而有财者显赫于世间,欺诈而善书者尊贵于朝廷,逆乱狂妄而凶狠无畏者位居高职。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要孝悌何用?钱财多就光荣。要礼义何用?善于为文就能显贵,要谨慎何用

22、?凶狠暴虐就能做官。于是,受过黥、劓、髡、钳等各种刑罚的人也在世间奋起参政,行为虽如同猪狗,却家境富有,势力强大,颐指气使,这就是所谓贤能之人。于是,做官而致富者被视为英雄豪杰,奸诈而得利者被称为壮勇之士,哥哥劝勉弟弟,父亲鼓励儿子,争蹈其途,社会风气的败坏,已到了如此地步!考察其原因,都是由于犯法允许赎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贤能,郡国长官贪图钱财和私利,诛罚措施实行不力的缘故。“现今要想振兴社会,达到大治,使天下太平,就应当废除赎罪的法律。诸侯国相和郡守选拔举荐人才情况不属实,以及有贪赃行为的,要坚决诛杀,不能仅仅免官而已,这样一来,就会人人争相尽力为善,推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唾弃商贾货利之

23、人,进荐举用真正贤能而廉洁的人,天下就会得到大治。”唉!当今的社会形势比汉无帝时期事要严峻。从明神宗皇帝以来,社会上贪财好利的风气越来越严重,国家纲纪制度形同虚设,社会风气彻底变坏,到现在已经有数十年了。尚书盘庚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要追逐珍宝、钱财和利欲,而要关注社会民生。对于那些爱护民众的人,就要给予重用。”只有按照这样的准则去做事,才能使天下太平。贡禹又说:“应该让近臣以及那些官府中侍中以上的,家中不能够私自贩卖,跟百姓争。触犯这条法律的就免去官职,削掉爵位,不能做官。”这个建议如今也可以实行。自从万历以后,天下的水利、碾硙、渡口、市集全部都归豪绅所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举国都习以为常。

24、(二)(共10分)11.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史记孔子世家)先生(王阳明)曰:“为学大病在好名。疾没世而名不称,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传习录)【注】去声:第四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语出孟子。情,实情。对于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今人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是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解读,与杨伯峻有所不同。(1)说明杨、王两种解读对“称”的读音和词义的理解有何不同。(2

25、)用自己的话写出王阳明对“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解读的大意。(3)在杨、王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答案】(1)杨伯峻认为:称:读chng,称述、称道。王阳明认为:称:读chn,适合、符合 (2)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 (3)示例:赞同杨伯峻的观点:依据孔子“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君子疾没世而

26、名不称焉”。杨伯峻的解读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称:读chng,意思是,称述、称道。王阳明“称字去声读,亦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之意”。称:读chn,适合、符合。【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王阳明认为“称”读chn,就是适合、符合之意;疾,忧虑; 没世,犹如“没身”,即去世。 名:君子之名须以仁成名,才能名实相符,流传后世。王阳明认为君子担心自己死后,德行配不上自己的名声(名不副实,徒有其名)。【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如赞同杨伯峻的观点:杨伯峻认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结合“君子病没世而

27、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孔子在这里担忧的也确实是自己的名声不能被称道,那么自己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于当世,也就不能让后世了解自己。这比较符合孔子对“道”的推行。参考译文:孔子 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 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就是死后名声不被人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还有什么东西能留给后人呢? 王阳明说:“做学问最忌讳的是追求名声。担心自己死后名不副实,称读去声,也就是名声盖过了实际,君子以此为耻辱的意思。”三、本大题共

28、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杜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注】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息机:熄灭用世之心。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12.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 “乌皮

29、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 “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 “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13. 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B. 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C. 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D. 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14. 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

30、些内涵。【答案】12 D 13. B 14. 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错,原句是“今来已恐邻人非”,一个“恐”字写出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四联皆对”错,诗歌首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没有对仗,“锦官城西”是偏正结构,“乌皮几在”是主谓结构;“生事微”是主谓结构,“还思归”是偏正+动宾结构。C.“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生事微前后呼应”错,第一句是说自己在锦官城西的生计艰难,而尾联是说渴望

31、回到草堂隐居,没有形成呼应。D.“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错,这里的“芰荷衣”应指隐者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只求能安稳活着,“甘息机”的心态。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大意是,惶恐置身天地更怀念古代的太平日子,反思战乱过程便甘愿息灭机心不入世。“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的日子,更表达出对当下战乱的厌恶,战乱不仅让杜甫这样的百姓流离失所,战战兢兢生活,担心随时失去生命,更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破坏,由此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入世之心。但对于杜甫这样的人来说,真的甘心做一个隐士

32、,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吗?不见得,因此这里的“甘息机”,一方面可见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另一方面也可视作无奈之语,并非不想入世,并非不想有所作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壮志难酬的隐痛跃然纸上。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宋代爱国名将宗泽因朝廷掣肘,没有机会北渡黄河与金兵作战。相传他在临终之际慨叹壮志未酬,仍在吟咏杜甫蜀相中的名句“_,_”。(2)绍兴很多桥的命名都有典故。“题扇桥”相传是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的地方,“杏卖桥”则得名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诗句“_,_”。(3)古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可以达到高度审美化的境界。论语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的场景便是

33、生动的例子。(4)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弊在赂秦”,进而阐释说:“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答案】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小楼一夜听春雨 . 深巷明朝卖杏花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 奉之弥繁 . 侵之愈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捷”“长”“舞雩”“弥”等。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黄姚酿不错,又是古镇。但这是不一样的黄姚。许多地方都有古镇,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然而,作为古镇的黄姚,并非复制的赝品、复述的往事它是活的,从未丧失自己的呼吸和心

34、跳。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那是一棵巨大而古老的榕树。通常,榕树的气根向下垂挂,服从着地心引力和生长规律;而这棵巨榕整体倾斜,枝干依然参天,尤其是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为什么命名为“黄姚”?史料并无确凿记载。说法数种,基本认同与黄、姚的姓氏相关。光阴流转,古镇早就不是两个户族,许多宗族在此落地生根,修建祠堂。宗祠也如同心脏,溯流而上血缘意义的心脏,由

35、此,宗族后代得以生生不息。即使这里地处偏远,甚至曾是荒川野岭,但踏山渡水的祖辈们终于在此停下脚步从此,灶火不熄。古镇不大,街巷也窄,但取景框里处处是风景。方寸之间,明清古建筑就有三百多座,有许多老屋、石桥、庙祠、亭台和匾额。假如从空中俯瞰,黄姚的檐顶覆瓦如鳞,那些瓦片显得薄而服帖;黄姚的街巷细窄,如鱼背上的脊线。每一户人家,都是这小镇一片既坚硬又柔软的鳞,游过如水岁月。当垂挂的灯笼,映在夜色中湿黑的路面上,朦胧中,就像锦鲤般的光影,我想,走在上面的人,是不是能在梦中骑跃龙门?其实,整个黄姚古镇就如一条千年之鲤,根本无须飞跃,它已如龙,具有神话中的不朽之力。生活在黄姚,是神话般的日子,也是家常的

36、日子。这里有许多商铺客栈和茶舍酒庄,沿街闲逛,感觉瓶瓶罐罐特别多,都跟零食铺或药铺似的。细看,多为酱制品和腌菜。酱的主角,当然是黄姚有名的豆豉,佐以辣椒、香菇、牛肉等调成各和口味。腌菜用宽口瓦罐盛纳,盖着通透的玻璃盖子,里面是木瓜丝、小河鱼等。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黄姚的气候和水土容易让身体湿寒,当地居民早已得出生活经验,辣椒热汤、果酒药饮都可用于祛湿驱寒。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

37、活的别样味道。这里有艾糍粑、糯米粽、葛根酥。有炖肉的农家菜干、润肺的罗汉果、熬汤的鸡骨草和五指毛桃。菜肴也有特点,有两道我记忆深刻豆腐酿和南瓜花酿,主材和汤汁都味美。这里的生活,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所以我说,黄姚不是仅仅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这座小镇有着古典的诗意但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刚才坐在台阶上掐豆角的汉子,除尽荚丝,端着菜盆回屋,只剩提环在有着纵裂纹的木门上微微晃动;当街剥笋的妇人,闲闲地聊着天,手底下像从冷紫色的鞘里剥出一把把新剑;前来写生的素描少年,勾勒线稿,没有忘记那些勾勒石缝的苔痕。没有大喇叭的喧响,没有喋喋不休的噪声,即使商家推荐食物,也是平静地递过来邀你

38、品尝。夜色之中的黄姚,更是宁静。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我想起那些工匠,想到他们手里传承的技艺。比如,雕。黄姚有砖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在一块看似平凡的器物上,他们愿意为美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在砖上粗糙,眼在石上昏花,整个的生命都在削刻凿砍上一一而雕,是动作里最为克制和温柔的,由此使花鸟诞生,并且花瓣永不败谢,翅膀永不降落。雕是对砖石的温柔,绣是对织物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怜惜;雕是耐心,绣是耐心,酿也是耐心,都是人和时间一起创造的魔法。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

39、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问题 同质化:性质或品质趋于相同B. 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 虬结:蜷曲缠绕C. 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 率性:真诚D. 而毫无浊气和混沌 混沌:不纯净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40、 第二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着重强调黄姚古镇的与众不同。B. 第六段从“覆瓦如鳞”巧妙地引出一系列与“鱼”相关的比喻。C. 作者对黄姚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笔触细腻,富于表现力。D. 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并陈列展示了当地的特产。18. 文章第四段写古镇的榕树,请指出该段包含哪些比喻,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用意。19. “酿”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黄姚酿”包含了哪几层涵义。【答案】16. C 17. D 18. 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

41、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是黄姚人用他们的勤劳、智慧,为黄姚古镇输送养料,让黄姚古镇焕发生机;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19. 浅层含义:指黄姚酿制的各种果脯和酒等,表明黄姚物产丰富、独特;深层含义:指黄姚人利用土地的恩赐,运用智慧和耐心,酿制出美好的生活;深层含义:指黄姚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保留了最干净、清洁的环境,最自然、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岁月和黄姚人共同酿制的最饱满的果实。【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C.结合后文“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

42、血脉和呼吸”“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可知,黄姚没有成为“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而是按照自己的步调自然地生活。由此可知,这里的“率性”不是“真诚”,而是指“循其本性,自然随意、真实”。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无中生有,作者描写了黄姚古镇与其他古镇的不同之处,描写了黄姚的街巷、日常生活、特产、技艺等,赞美了黄姚古镇的纯净、自然、真实,没有说“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题干要求从第四段找出关于榕树的描写,分析

43、比喻的运用。“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蛋卵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长出树枝样的众多血管,生命就这样诞生了。此句用孵化的蛋卵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心脏、血管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启发我们思考,让黄姚生命繁盛的“心脏”和“血管”究竟是什么。“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把巨榕的沉重、繁密而交错的气根比作粗大血管,气根为巨榕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生动地揭示出巨榕生长茂盛的原因,给人以启迪。联系

44、后文“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可知,“血管”就是黄姚人,是他们的勤劳、智慧,让黄姚古镇能够抵抗时间的侵蚀,越来越焕发生机。“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这里将黄姚入口处巨大而古老的榕树比作黄姚的心脏,古老的榕树代表黄姚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黄姚历史文化悠久,是它们让黄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标题含义一般应由浅到深逐层分析。浅层含义,由“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

45、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可知,“酿”的表层含义指黄姚酿制的各种果脯和酒等,表明黄姚物产丰富、独特;深层含义,由“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可知,“酿”还指黄姚人利用土地的恩赐,运用智慧和耐心,酿制出美好的生活;再深层含义,由“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

46、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可知,“酿”的更深层含义是指黄姚没有被商业气息污染,保留了最干净、清洁的环境,最自然、原始、真实的生活状态,是岁月和黄姚人共同酿制的最饱满的果实。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20. 语言基础运用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升级,北京开始全面推进“无界公园”建设。目前,已有近百个公园拆除了围墙、护栏,实现开放管理。围栏拆除后,园内风光同城市街道景观融为一体。无界公园让城市在高楼林立的同时,拥有了更多自然的光影,让节奏匆促的城市拥有了更多休闲的空间。通过充分沟通与合理设计,无界公园的治理模式由公园单方管理变为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多方维护,无界公园可望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样本。当然,公园开放还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比如高速公路沿线的公园开放要慎重,历史名园以及需要保护文物的公园还应保留围墙等设置。(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句首“城市”之前可以添加“随着”。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