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巩固限时达标1.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成立了()。A.华沙条约组织B.不结盟运动C.欧洲共同体D.经济互助委员会2.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A.斯大林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3.赫鲁晓夫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未获成功,主要原因是()。A.未能提高苏联的综合国力B.未在政治上采取改革措施C.未改变两极格局的局面D.未从根本上突破旧有的政治经济模式4.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始进行改革,改革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人民的生
2、活水平B.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C.完善经济管理体制D.推行“和平演变”战略5.20世纪80年代,东欧部分国家发生社会动荡,风云骤起,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制度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民族构成的变化D.文化观念的变化6.下面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1.20世纪80年代2.苏联放松了控制3.各国执政党改变A.东欧剧变B.华约建立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7.1991年12月,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C.东欧剧变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3、国家诞生8.“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月革命B.匈牙利事件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9.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B.东欧各国发生政治经济困难C.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D.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改革失去信心提升理解应用10.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讨论“苏联模式的影响”时,小历、小史和小林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如下图)。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国旗还飘扬在克里姆林
4、宫上空。几天之后,它被俄罗斯国旗取代。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他们的制度,他拧松了螺丝钉,结果整个制度崩溃。当苏联解体之时,没有民众起来抗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建立的年份。(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巩固限时达标1.D2.B3.D4.B5.A6.A7.A8.D9.A提升理解应用10.同意小林的观点。理由:小林采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苏联模式的影响,既肯定了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它的消极影响;小历和小史的观点是片面的,只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去评价苏联模式。11.(1)1922年。(2)示例观点: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论述: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经济改革效果不佳,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之后,他将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试图彻底突破苏联模式,他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主动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这些措施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最终苏联解体。结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从而导致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