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氯水与氯离子的检验(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544352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水与氯离子的检验(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氯水与氯离子的检验(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2 氯水与氯离子的检验(精练) 题组一 氯水 1.(2022·天津和平·高一学业考试)下列关于氯气、液氯、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的液态形式可称为氯水或液氯 B.氯水放置数天后,溶液漂白性会增强 C.向NaOH的酚酞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D.纯净的在中安静地燃烧,集气瓶口产生白色烟雾 【答案】C 【解析】A.氯气的液态形式可称为液氯,氯水是混合物,A错误; B.氯水放置数天后,HClO分解生成HCl和O2,溶液漂白性会减弱,B错误; C.氯水显酸性,滴入氯水后氯气、盐酸、次氯酸均可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从碱性变为酸性,红色褪去,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C正确; D.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燃烧,生成HCl气体,遇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小液珠,集气瓶口能看到白雾,不是白烟,D错误; 故选C。 2.(2022·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期末)氯气的水溶液称“氯水”,氯水中含有多种分子和离子,因此氯水有多重性质,下列有关新制氯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呈淡黄绿色,是因为氯水中溶解了未反应的Cl2 B.新制氯水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水中有Cl- C.久置氯水酸性将增强 D.新制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D 【解析】氯水中含有三分子(H2O、Cl2、HClO)、四离子(H+、Cl-、ClO-、OH-),因此氯水具有漂白性(HClO)、强氧化性(HClO、Cl2)、酸性(HCl),久置的氯水中,HClO分解生成HCl和O2,HCl溶于水形成盐酸,氯水酸性增强。据此解答。 A.新制氯水中,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未反应完的氯气溶解在水中,使氯水呈淡黄绿色,故A项正确; B.新制氯水中存在HCl分子,向新制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Ag+与Cl-反应产生白色沉,故B项正确; C.氯水久置后,氯水中的次氯酸分解生成氧气和HCl气体,HCl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酸性增强,故C项正确; D.新制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3.(2022·广西·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高一期中)氯气是黄绿色气体,新制氯水也呈黄绿色,使新制氯水呈黄绿色的粒子是 A.Cl2 B.H+ C.ClO– D.Cl– 【答案】A 【解析】氯气中只含Cl2分子,氯气是黄绿色气体,说明Cl2分子呈黄绿色,新制氯水也呈黄绿色,使新制氯水呈黄绿色的粒子是Cl2分子,故选A。 4.(2022·山东枣庄·高一期末)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将足量新制氯水加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逐渐消失,说明溶液中NaOH被氯水中的HCl和HClO完全反应掉 B.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C.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D.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答案】C 【解析】A.将足量新制氯水加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Cl2与水反应产生HCl、HClO,反应产生的酸会中和NaOH,使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变浅;当加入氯水足量时红色逐渐消失,可能是溶液中NaOH被氯水中的HCl和HClO完全反应掉,也可能是氯水中的HClO、ClO-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A错误; B.加入盐酸酸化时,HCl电离产生Cl-,Cl-与加入的AgNO3溶液中Ag+变为AgCl沉淀,因此不能说原溶液中有Cl-存在,B错误; C.Cl2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氯水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C正确; D.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氧化性的微粒,可能是HClO,也可能是ClO-,而不能说明其中含有Cl2存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5.(2022·辽宁·高一学业考试)下列关于HClO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HClO是一元弱酸 B.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C.HClO具有强氧化性 D.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答案】D 【解析】A. HClO是一元弱酸、酸性比碳酸弱,A正确;        B. 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B正确; C. 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易降低到-1、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 D.HClO中CI元素的化合价为价,D错误; 答案选D。 6.(2021·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将氯气通入水中制得新制氯水,并对新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如下: (1)实验一的现象表明,新制氯水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2)实验二中“红色不褪去”的原因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三中可以得到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 (4)为了验证新制氯水中是否存在Cl-,在滴加AgNO3溶液之前,往往先用硝酸酸化,以排除_______等离子的干扰(填离子符号)。 【答案】(1)     酸     强氧化(或漂白性) (2)2HClO2HCl+O2↑ (3)NaClO (4)CO或OH- 【解析】新制氯水中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体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色后褪色;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容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导致其强氧化性消失。 (1)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一段时间颜色褪去,说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或强氧化性); (2)氯水中次氯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容易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导致强氧化性消失,2HClO2HCl+O2↑; (3)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次氯酸钠是杀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故为NaClO; (4)银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也会生成银的沉淀,实验先用硝酸酸化以排除CO或OH-等离子的干扰。 7.(2022·海南·高一期末)某化学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Cl2并探究其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好装置,加入药品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应加入的药品为___________,以除去中的HCl。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装置D、E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装置C中反应后溶液中的氯以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一种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装置F的作用为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饱和食盐水 (3) (4)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Cl2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5) (6)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本题以微型实验的方式模拟实验室制氯气并探究其性质,装置A为氯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原理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装置B为装有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C装置为Cl2与热的KOH溶液反应的性质实验装置,D装置为先通入浓硫酸干燥Cl2,在经过干燥的有色布条,检验氯气是否有漂白性,E装置为将氯气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氯水的漂白性,最后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进行吸收过量的氯气,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题。 (1)制备气体或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时需连接好装置后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应加入的药品为饱和食盐水,以除去中的HCl,故答案为:饱和食盐水; (3)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则其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因此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装置E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l2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5)根据信息可分析出反应产物为和KCl,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可配平方程式:,故答案为:; (6)氯气有毒,需要考虑尾气处理,一般用NaOH溶液处理,由分析可知,装置F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8.(2022·天津和平·高一期末)采用如图装置制取一定量的饱和氯水,并进行氯水的性质实验。 (1)在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 (2)写出丁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用制得的氯水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①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发生反应的粒子是___________; ②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的现象为___________。 (4)久置的氯水漂白效果明显不足或消失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5)某同学欲用上述实验中所用的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的稀盐酸,需要量取浓盐酸___________。 (6)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也可产生氯气,反应如下: 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被氧化时,被还原的为____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3)          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 (5)12.5 (6)          1.6 【解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甲中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氨气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乙中盛有的饱和食盐水用于除去氯化氢气体,装置丙中氯气溶于水制备氯水,装置丁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1)该实验涉及气体的制备与反应,则在装入药品前应检查装置气密性,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丁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弱于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 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呈酸性,溶液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色质漂白褪色,则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的现象为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答案为: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久置的氯水漂白效果明显不足或消失的原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遇光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次氯酸溶液的浓度减小,漂白能力降低或消失,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设需要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VmL,由稀释定律可得:12mol/L×V×10—3L=0.3mol/L×500×10—3L,解得V=12.5,故答案为:12.5; (6)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化氢中氯元素化合价部分升高被氧化,氯化氢表现酸性和还原性,若反应中有8mol氯化氢被氧化,设被还原的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amol,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8mol×1=amol×5,解得a=1.6,故答案为:Cl;1.6。 题组二 氯气与碱反应 1.(2021·山东·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一阶段练习)氯气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已知:氯气易溶于CC14等有机溶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D处收集纯净的氯气,D处装置可选用_____ (填序号)。 (4)能够证明氯气跟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 (5)装置G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到无色溶液。小组同学认为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O具有漂白性,使红色褪去;另一种是___________(请用简要文字回答)。 【答案】(1)     分液漏斗     MnO2+4H++2Cl﹣Mn2++Cl2↑+2H2O (2)     吸收Cl2中的HCl     浓硫酸 (3)III (4)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 (5)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红色褪去 【解析】共热A中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因浓盐酸易挥发,水会蒸发,A中制得的Cl2混有HCl、H2O,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作用是吸收Cl2中的HCl,C中盛放浓硫酸,作用是干燥Cl2,D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E中干燥的红色布条不褪色,F中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比E、F可知Cl2本身没有漂白性,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G中盛放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吸收尾气,红色变浅甚至褪色。 (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共热A中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B中盛放饱和NaCl溶液,作用是吸收Cl2中的HCl;C中盛放浓硫酸,作用是干燥Cl2; (3)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III; (4)结合分析可知能够证明氯气跟水发生反应的现象是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 (5)装置G中酚酞遇NaOH变红,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产生HClO具有漂白性,使红色褪去;另一种是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使红色褪去。 2.(2022·天津)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用氯气进行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试管C中盛放饱和氯化钠溶液,D中盛放浓硫酸,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可观察到E、F中的现象是______,对比E和F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及解释是______。 (3)装置G处的现象为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试剂X的作用:______。 (5)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下图。 注意事项: 1.本品对棉织品有漂白脱色作用,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 2.密封保存,请勿与洁厕灵同时作用。 3.保质期为一年 Ⅰ.NaClO有较强的______(填“氧化”、“还原”)性,所以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 Ⅱ.“消毒液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 (1)MnO2+4H++2Cl-Mn2++Cl2↑+2H2O     (2) 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有漂白性,因为氯气与水反应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3) 棉花团变为蓝色     Cl2+2KI=I2+2KCl     (4) Cl2+2OH-=Cl-+ClO-+H2O     (5)氧化     Cl-+ClO-+2H+=Cl2↑+H2O 【解析】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反应制备氯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杂质,依次通过干燥有色布条、湿润有色布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再通过G装置验证氯气的氧化性,氯气有毒,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以此解答该题。 (1)装置A、B是氯气的制备装置,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2)E中为红色干布条,F中为红色湿布条,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而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作用,所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布条不褪色,F中布条褪色,对比E和F中现象的差异可得出的结论是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 (3)生成的氯气与G处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碘,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淀粉遇碘变蓝,所以G处的现象是棉花团变为蓝色,故答案为:棉花团变为蓝色;Cl2+2KI=I2+2KCl; (4)试剂X为氢氧化钠,可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5) Ⅰ.NaClO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可以常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故答案为:氧化; Ⅱ.“消毒液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其离子方程式为:Cl-+ClO-+2H+=Cl2↑+H2O。 3.(2022·河北)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盐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他们设计如下装置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漂白粉在空气中的漂白原理___________。 (2)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 (3)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发现装置E中有色布条并没有褪色,此时取下E装置,加入少量蒸馏水,塞紧塞子振荡,有色布条褪色,写出有色布条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6)装置F作用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为了检验溶液中含有Cl-,请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___。 【答案】(1)     Ca(ClO)2     1:1     Ca(ClO)2+CO2+H2O=2HClO+CaCO3↓ (2)b (3)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4)导管口有气泡,溶液变蓝 (5)加入蒸馏水,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HClO漂白有色布条 (6)     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解析】漂白粉与盐酸混合加热反应产生Cl2,Cl2与KI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产生I2和KCl,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Cl2经浓硫酸干燥后通入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D中,通过观察干燥的有色布条是否褪色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氯气是有毒气体,经NaOH溶液尾气处理后再进行排放。 (1)反应Ca(ClO)2+4HCl(浓)CaCl2+2Cl2↑+2H2O中,Ca(ClO)2中Cl的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氯气,4mol盐酸中2mol做还原剂生成氧化产物氯气,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漂白粉使用时,在溶液中Ca(ClO)2与溶解在水中的CO2发生反应:Ca(ClO)2+CO2+H2O=2HClO+CaCO3↓。 (2)在装置A中,漂白粉与盐酸混合加热制取氯气,由于反应条件是加热,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与液体混合物,因此应该选用装置b。 (3)装置A反应后有HCl气体过来,在装置B中放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Cl2中的HCl气体,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4)在装置C中,Cl2与溶液中的KI会发生反应:2KI+Cl2=2K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在装置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溶液变蓝,故答案为:导管口有气泡,溶液变蓝; (5)实验结束时发现装置E中有色布条并没有褪色,此时取下E装置,加入少量蒸馏水,塞紧塞子振荡,有色布条褪色,有色布条褪色是由于Cl2与加入的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漂白,故答案为:加入蒸馏水,Cl2与H2O反应:Cl2+H2O=HCl+HClO,HClO漂白有色布条; (6)装置F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后,可根据AgCl是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性质检验溶液中含有Cl-,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故答案为:吸收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Cl-。 4.为了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少量气体。 实验二:取上述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1)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 (2)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 (4)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三:该学生设想用下列装置收集实验二中产生的气体作进一步检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离子;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清液加热后产生浑浊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实验三中,洗气装置内的洗涤液一般用____溶液。 (3)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了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1)     HClO     Ca2+     CO2     CaCO3 (2)饱和NaHCO3 (3)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 【解析】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利用反应后的溶液及产生的气体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反应是否产生次氯酸、二氧化碳等。 (1)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含有HClO;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碳酸钙,说明该清液中含有Ca2+;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应该是CO2;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氢钙,加热使其分解生成了白色沉淀CaCO3和CO2; (2)实验三中产生的气体为CO2,此时会混有挥发的HCl杂质,可以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故此处填饱和NaHCO3溶液;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生成物是碳酸氢钙、氯化钙和次氯酸,方程式是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 题组三 氯离子的检验 1.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Cl-),正确的操作是 A.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C.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 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B 【解析】A.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可能存在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等,A错误;B.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未知溶液中肯定存在氯离子,B正确;C.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存在氯离子或银离子,C错误;D. 向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因加入试剂中存在氯离子,故此实验无法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氯离子,D错误。答案选B。 2.下列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含有氯离子的实验,试剂和现象正确的是 A.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 B.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 C.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有白色沉淀 D.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氢氧化银、硫酸银等,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不选A; 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一定是氯化银,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故选B; 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银,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选B; D.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由于滴加盐酸引入了氯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氯离子,故不选D; 选B。 3.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一种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答案】B 【解析】A.硝酸银与三种物质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与氯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三者现象不同,故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HCl与氯化钡和氯化钠均不反应,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硝酸与氯化钡和氯化钠均不反应,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4.(2022·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高一期中)现有某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Cl- B.Br- C.I-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氯化银为白色沉淀,溴化银为淡黄色沉淀,碘化银为黄色沉淀,某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溴化银沉淀,溶液中含溴离子,答案选B。 题组四 氯气性质的综合 1(2022·青海玉树·高一期末)下列有关Cl2制备或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无色无味气体 B.将紫色石蕊试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仅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 C.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仅利用了氯气有毒的性质 【答案】C 【解析】A.Cl2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A不正确; B.将紫色石蕊试液逐滴滴入新制氯水中,先变红后褪色,可证明新制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B不正确; C.在点燃条件下,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剧烈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C正确; D.向田鼠洞里通入氯气杀灭田鼠,不仅利用了氯气有毒的性质,还利用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不正确; 故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排水集气法便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氯气有漂白性 D.向未知溶液中加入被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未知溶液中有氯离子(Cl-) 【答案】D 【解析】A.氯气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A错误; 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的氯气中混有水蒸气,所以排水法收集的氯气不是纯净的氯气,故B错误; C.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溶于水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故C错误; D.AgCl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向未知溶液中加入被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未知溶液中有氯离子(Cl-),故D正确; 故选D。 3.(2022·辽宁丹东·高一期末)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若过量,则浓盐酸可全部消耗完 B.图Ⅱ:淀粉KI试纸变蓝 C.图Ⅲ:产生白色的烟 D.图Ⅳ: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答案】B 【解析】A.图Ⅰ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随着反应进行,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盐酸,不再与二氧化锰继续反应,所以盐酸不能全部消耗,,A错误; B.图Ⅱ中:氯气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碘与淀粉作用呈蓝色,试纸变蓝,B正确; C.图Ⅲ中: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C错误; D.图IV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但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错误; 答案选B。 4.(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氯气,并进行氯气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加入MnO2,B中盛有浓盐酸,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C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则C中的现象是_______,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 (3)D中是NaBr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D中是FeCl2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E中盛有KI-淀粉的混合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 (5)F中是AgNO3溶液,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6)G中一般应盛有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     先变红后褪色     变红是因为盐酸、次氯酸显酸性,褪色是次氯酸有漂白的功能 (3)     溶液变成橙黄色     2NaBr+Cl2=2NaCl+Br2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2FeCl2+Cl2=2FeCl3 (4)变蓝 (5)     氯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氯化氢电离产生氯离子,氯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 (6)     NaOH     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Cl2+2NaOH=NaCl+NaClO+H2O 【解析】(1)在A中加入MnO2,B中盛有浓盐酸,二者在烧瓶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C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Cl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HCl、HClO,酸电离产生H+,使溶液具有酸性,石蕊试液变为红色,但溶液中同时含有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C中的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 (3)D中是NaBr溶液,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产生Br2、NaCl,反应方程式为:2NaBr+Cl2=2NaCl+Br2。Br2的水溶液显橙黄色,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 若D中是FeCl2溶液,发生反应:2FeCl2+Cl2=2FeCl3,看到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4)E中盛有KI-淀粉的混合溶液,通入Cl2后,发生反应:2KI+Cl2=2KCl+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发生的现象是溶液变蓝色; (5)Cl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HCl、HClO,HCl电离产生的Cl-与装置F中的AgNO3溶液电离产生的Ag+反应产生AgCl白色沉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 (6)Cl2是有毒气体,根据其能够与碱反应的性质,通常使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止大气污染,有关反应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