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11.4-11.6)语文试卷+答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543902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11.4-11.6)语文试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11.4-11.6)语文试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北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 )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 )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虽然我们对观念的控制力有限,但并非( )。因此,我们在面对错误观念的时候也并非无计可施。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_____。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它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的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独立于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因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乃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如果我们认为观念是不依靠客观事物的无根之花,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它。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1)依次填入上文三个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终 忠实 无所作为 B.始终 忠诚 无能为力 C.最终 忠实 无能为力 D.始终 忠诚 无所作为 (2)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某一观念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就是扭曲的。 B.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是扭曲的,我们就可以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C.因为某一观念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确认它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就是扭曲的。 D.因为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是扭曲的,我们就可以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3)上文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B.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深刻,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 C.与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 D.对事物接触得越多,对它的理解就越清晰,对它的理解越清晰,观念就越深刻。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法艺术之“真”包含了两个基本含义,即情感之真与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汉字书写是传达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工具,其过程简单自然,不假雕饰。如东晋士族的尺牍书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发,随手而书,情感之真赋予了这些作品以动人的气息。 情感之真是书法艺术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础。在情感真挚的书写中,任何多余的笔下动作都会妨碍情感的传达,都会使笔下的点画产生令人不适的奇怪变化。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书写不但不会降低点画的质量,反而能够极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力量。 书法之“真”的意义,在于通过长期的学习与陶冶,汰洗掉心灵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无论是质直、刚佷、矜敛、脱易、躁勇,还是狐疑持重),而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的修炼与护持,最终会转化为笔下的典雅、中和、自然、烂漫,转化为清丽、含蓄、温雅而和煦的书卷气,转化为内在品格修养与外在仪表风度气质的高度统一,文质彬彬,相映生辉,从而臻于美与善的境界。 所以,书法艺术的研习,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技法只是形而下的基础,短时间内就能明白并加以解决,心灵的陶冶修炼则需要长期乃至毕生的时间。 (摘编自雒三桂《书法艺术的真、善、美》) 材料二: 公元755年12月,对大唐王朝来说,如同一场噩梦——手握十五万精锐之兵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叛乱,由此拉开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序幕。 此刻,颜真卿完全可以选择明哲保身——他曾被皇舅、宰相杨国忠排挤出朝,打发到平原郡。然而,此际,他毅然挺身而出,高举义旗誓死抵抗叛军…… 义军与叛军在土门关战事最为惨烈……义军孤军奋战、苦苦支撑、粮尽援绝……经此一役,颜杲卿、颜季明父子双双殉国,颜氏家族三十余人罹难。 亲人离去,阴阳两隔,尸骨不全,魂归何处?颜真卿不禁椎心泣血,情不能已,便奋笔疾书,作文以祭,寄托哀思,是为《祭侄文稿》。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其中有书法最为宝贵的东西——笔墨线条形诸纸端的情性之美,感人至深潸然泪下的文字和恸彻肺腑哀痛欲绝的感情,使其傲然于宇宙间。展卷凝神,就会与书者一起沉浸于悲痛郁愤战火纷飞的往事——开始落笔厚重工稳,书者极力控制情绪,越到后来,便越渐流畅奔放、洒脱奔泻,越写越快,情不能抑,甚而援笔蘸墨,落笔成文,直至干枯滞涩为止。文末,“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数字,行书掺进草法,笔走龙蛇,写得汪洋恣肆,荡气回肠,感情到达高潮,意绪难平。 笔底乾坤,心中道义。颜真卿以书法为念,把信仰与准则,把家国大义和道德操守刻进历史深处,留在炎黄子孙心里…… 从这个意义来说,《祭侄文稿》在,就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看到中国的精神、价值、力量永在。 (摘编自李昕《一门忠烈千秋颂——读<祭侄文稿>》) 材料二: (2022年抖音短视频点击率统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只要认识到在书法艺术的研习中心灵的陶冶与学养的提高远比技法的学习重要,那么就可以保留纯真的赤子之心。 B.《祭侄文稿》之所以流传于世,不仅仅是因为其赓续了中华书法要义,其间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更是因为人们对颜真卿的喜爱。 C.书法艺术中,自然真实相较于情感真实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情感真实能使书法作品具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D.材料二高度赞扬颜氏忠义节烈的光辉形象,并中肯评价《祭侄文稿》的历史、社会等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书法中蕴涵的情感,不过二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完全相同。 B.研习书法艺术重在提高心灵陶冶与学养,赏鉴《祭侄文稿》应侧重其中的情性美。 C.材料二以文学性语言描述《祭侄文稿》产生的历史背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D.从材料三可知,对于王羲之与颜真卿,当下人们更喜欢前者,因为前者擅长行书,而行书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凡学书,须求工于一笔之内,而后逐笔求工……直至全篇皆工。” B.元代陈绎曾《翰林要诀》:“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 C.唐代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D.东汉崔瑗《草书势》:“狡兔暴骇,将奔未驰。” 3.(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守珪,陕州河北人也。守珪仪形瑰壮,善骑射,性慷慨,有节义。时卢齐卿为幽州刺史,深礼遇之,常共榻而坐,谓曰:“足下数年外必节度幽、凉,为国之良将,方以子孙相托,岂得以僚属常礼相期耶?”先是,契丹及奚连年为边患,契丹衙官可突干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赵含章、薛楚玉等前后为幽州长史,竟不能拒。及守珪到官,频出击之,每战皆捷。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恐惧,遣使诈降。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悔至屈剌帐,贼徒初无降意,乃移其营帐渐向西北,密遣使引突厥,将杀悔以叛。会契丹别帅李过折与可突干争权不叶,悔潜诱之,斩屈剌、可突干,尽诛其党,率余众以降。守珪因出师次于紫蒙川,大阅军实,宴赏将士,传屈剌、可突干等首于东都,枭于天津桥之南。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三》)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二年甲戌,冬,十二月)乙巳,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剌及可突干,传首。时可突干连年为边患,赵含章、薛楚玉皆不能讨。守珪到官,屡击破之。可突干迫困,遣使诈降,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悔至其牙帐,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但稍徙营帐近西北,密遣人引突厥,谋杀悔以叛;悔知之。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尽诛其党,帅余众来降。守珪出师紫蒙川,大阅以镇抚之。 (开元二十三年乙亥,春,正月)上美张守珪之功,欲以为相。张九龄谏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上曰:“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对曰:“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上乃止。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二子官,赏赉甚厚。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礼遇之 遇:碰到,见到 B.悔潜诱之 潜:暗中 C.察契丹上下初无降意 初:原本,本来 D.过折夜勒兵斩屈剌及可突干 勒:指挥 (2)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国之良将如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方以子孙相托 木欣欣以向荣 C.守珪使管记王悔就抚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B.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C.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D.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 (4)下列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古代下称上或称同辈的敬词。《孔雀东南飞》中“足下蹑丝履”的“足下”与此不同。 B.东都,历代王朝在京师以东的都城,具体城市不一。隋唐时期指洛阳,当时京都在长安。 C.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开元二十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D.乙亥,中国传统纪年历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它的前一个是甲酉,后一个是丙丑。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记载历史力求客观公允。如用“骁勇有谋略,颇为夷人所伏”这样不乏褒扬的语言评论犯边的契丹将领可突干。 B.材料二的对话描写能折射出人物的性格,可圈可点。如张九龄劝阻皇帝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张九龄敢于直谏的性格特点。 C.在契丹王屈剌、可突干被李过折斩除后,张守珪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以镇抚突厥:将屈剌、可突干的头颅传送到东都。 D.皇帝赞赏张守珪的战绩,并要拜他为宰相,遭到大臣张九龄的极力反对;后来皇帝对他加官并赏赐,赐其子以官职。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珪察知其伪,遣右卫骑曹王悔诣其部落就谋之。 ②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典兵马,争权不叶,悔说过折使图之。 (7)司马迁认为“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宋神宗认为《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请依据两则材料分别概括说明这种观点。 4.(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初发夷陵①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②。 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 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注】①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峡生活之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是他从夷陵出发时所作。②指顾中:一指手,一回头,喻时间短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以一“雄”字描绘出船行三峡时,舟人击鼓而行、鼓声响彻两岸的雄壮气势。 B.首联中湍急的江流和无数的险滩,现在回想仍然让诗人心有余悸,表明他已身处绝境。 C.第四句写仿佛一指手一回头天地就被开辟了出来,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惊叹之情。 D.尾联以问答的形式抒发内心的喜悦,既增强了感染力,又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2)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理由。 5.(6分)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人经常把动物、昆虫等写进诗文之中,或写景状物,或表情达意。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动物,用“ , ”比喻对贤才的渴望;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丰富的想象,用“ , ”来比喻,说明连黄鹤也无法飞越,猿猴无法越过来突出蜀地山之高;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助“蜉蝣”这种小虫子,发出“ , ”的感慨,说出了生命极其短暂且渺小。 6.(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水 谭谈 ①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 ②离开都市,走在潇湘山水间,钻过雪峰山的原始次生林,走过美丽惊险的龙头溪,赏过静如明镜的白马湖,又去湄江。湄江,是流淌在我故乡涟源深山里的一条小河,属长江水系。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开发旅游的春风里,她那神秘的面纱才被掀开,她那美丽动人的姿容才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尽管她美丽动人的姿容就藏在离我的出生地不过二十多里地的地方,然而,我以前却不知她,不识她,未见她。那些年月,谁又会去关注这些偏僻的角落呢? ④故乡,对每一个游子,都是有一种特别的力量。一声呼唤,欣然前往。湄江最神奇的地方,是她的行踪。她神秘地消失,又惊人地冒出。她冲冲撞撞,从深山老林里闯出来后,在一口叫湄塘的大山塘里神秘地消失了。河道在这里断了。尽管江水日夜不停地流进来,而这口不过几亩水面的山塘的水面,却不见涨。流进来的水到底去了哪里呢?人们百思而不得其解。而在离这里几里路以外的一堵百余丈高的山崖下,却神奇地冒出一股水流,在那里形成一个深潭。潭心,从地层深处鼓出的水流,状如一朵一朵美丽的莲花。于是,她有了一个漂亮的名字:莲花涌泉。涌泉流出,在那里流出一条新的河流……立在这莲花涌泉前,人们想:这里涌出的水,是不是就是那条在湄塘里消失的湄江呢?据说,某一天,他们往这口山塘里倒了一筐谷糠,次日,这些谷糠,竟然从莲花泉孔里冒了出来。于是,这条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的江,继续她的前程,流入涟水,汇入湘江,进入洞庭、长江,最终走进了大海大洋。 ⑤赏过观音岩下的莲花涌泉,我们来到了湄塘。如今,人们称其为湄塘湖了。湖的对面,有连续三道状如门框的石崖挺立,湄江,就从从容容从这一道一道石门里流出。山水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人们把这里称为三道崖门。 ⑥湄江的水,最动人的地方,在仙人府。这是一个高达一百余米的能见阳光和蓝天的大溶洞。一条小溪,从洞底流出。溪的两边,铺满圆滑、光洁的鹅卵石。居住在深山高处的山民,就是踏着这样的卵石河道出山进山。这是我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进洞时见到的情景。如今,攀过一段水泥筑就的游道,面前出现了一片蓝天,洞的尽头,一堵险峻的高崖上,泻落一挂水流,击打在崖下状如海龟的巨石上。仰头望去,溪流泻落的山崖上面,拱立着一座由石崖构成的自生桥。原先,这天生桥前面,有一个村庄,住着十几户人家。当年,他们要出门,都要从这高崖上攀下,穿过这个数百米长的大洞,走出山去。可以想见,当年,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辛。国家实行扶贫惠民政策之后,他们才从这高山上搬出,移居到便于生活的新居去了。 ⑦看过故乡的水在这里做的精彩表演之后,我们坐上游艇荡漾在湄峰湖里。这是一个人工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人们在两山之间筑起一道大坝,拦住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湄江水,让往年白白流走的湄江水,按照人们的意愿,通过一条条渠道,流入远远近近的田野,去浇灌庄稼,给谷粒灌浆……大坝内的这库湖水,在没有风的时候,真像一块静卧在青峰翠岭间的绿宝石。更让人惊异的,就是在这样美妙的环境里,我认识了一个无手的朋友。他叫吴毅,一个二十九岁的青年。他年幼时遭电击,不幸失去双手。他并没有因此而趴下,而是坚强地站立起来。在全国残运会上,他一举夺得游泳金牌。我们见面时,他给我们泡茶递水,全是靠他的双臂完成。这天,他来接我们,要领我们去看他开办的湄江山泉水厂。他们村里的一个石崖下,涌出一股大泉,水质经有关方面检验,质量极佳。于是,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了这个桶装水厂。把故乡最佳的山泉水,销出山外,送到都市,供给南南北北的人们饮用。 ⑧看了他厂房里那自动化加工处理原水的设备以后,我们来到取原水的那道山崖前。从两堵石壁的夹缝里,流出一股巨大的泉水。水量之大,在泉口流出了一条溪河。此刻,我忍不住躬下身去,捧了一捧水喝。这水,还真有一丝丝甜味……站在这位汉子前,我觉得自己突然变矮了。我为故乡这样自强不息的山里汉子自豪,也为故乡这样神奇的山水骄傲!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不管是直接写水的文字还是写人的相关活动,都是围绕湄江之水来选材,本文以“故乡的水”来谋篇布局,可谓“形散神聚”。 B.美丽的湄江虽然就藏在离“我”出生地很近的地方,但是我之前却不了解她,因为在那时的年月,没谁去关注那偏僻的角落。 C.人们在湄塘里倒了一筐谷糠,次日,这些谷糠,竟然从莲花泉孔里冒了出来,由此说明,湄江的确是神秘地消失又神奇地冒出。 D.峰湖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人们在两山之间筑起大坝,拦住从大山深处流出的湄江水,让湄江水造福一方百姓。 E.本文采用的是单线结构——以时间线索行文,写湄江水流经于不同地方而呈现出的不同情形与特点。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作者所写的故乡的水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并简析。 (4)本文标题是“故乡的水”,却为什么要写天生桥十几户人家生活变迁和吴毅故事? 7.(4分)《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有这样一故事: 贾芸向舅舅借钱去讨好凤姐,舅舅卜世仁不借,回来路上撞了醉金刚倪二,倪二是个泼皮,以放高利贷为业。得知邻居贾芸需要钱,就把手里的银子给贾芸,还说“我在外头有名放帐,你却从没有和我张过口。也不知你厌恶我是个泼皮,怕低了你的身分;也不知是你怕我难缠,利钱重?若说怕利钱重,这银子我是不要利钱的,也不用写文约;若说怕低了你的身分,我就不敢借给你了,各自走开。”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请你结合《乡土本色》中的文化现象,说说倪二的仗义。 8.(8分)有人说:一本好小说,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请你以《红楼梦》《老人与海》《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百年孤独》五部文学名著的一部名著为例,谈谈对这种说法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自圆其说。 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顾城说:“一个人,必须有太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般的建功立业的迫切是曹操心里的“太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般的自由洒脱是李白心里的“太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的宁静淡然是陶渊明心里的“太阳”。只要心中有个太阳,心灵就不会黯然无光。 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形式的“太阳”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为我校文学社组织的以“心中的太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1)C (2)B (3)A 2.(1)D (2)D (3)B 3.(1)A (2)D (3)B (4)D (5)C (6)①张守珪觉察出他有诈,派右卫骑曹王悔到契丹的部落,接触他们,谋划这件事。 ②契丹牙官李过折与可突干分掌兵马,因争权不和,于是王悔游说李过折,让他对付可突干。 (7)相同:两则材料均记载了与张守珪守边除患有关的史实。相异:材料一重在通过记叙张守珪的事迹反映其才干和品行,体现了“叙事”“传世”的特点。材料二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在叙述张守珪事迹之后,还记载了张九龄与皇帝讨论如何赏赐军功一事,体现了“资于治道”的特点。 4.(1)B (2)颔联写夷陵地段江面的壮阔。“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从阔远的画面上来描绘夷陵江面的景色。 (3)①全诗的诗眼是“喜”,叙事写景抒情皆由此出。②首联写过尽险滩,心胸开阔,暗含“喜”;③颔联和颈联写景,江天一色,苍茫一派,鹘飞鱼腾,壮奇景象寄寓骀荡襟怀;④尾联写奉诏东归,诗人预感将身担大任,更难掩要有一番作为之“喜”。 5.(1)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6.(1)CE (2)①拟人、比喻、设问、融情干景、象征等多种艺术手法,②形象生动地写出水的神奇和秀美,③表达对故乡水的赞美与喜爱,④象征乡亲们如水般百折不回、自强不息的精神。 (3)①故乡的水神奇。她神秘地消失,又惊人地冒出,源远流长。②故乡的水从容长情。与山相依偎,情意绵绵。③故乡的水动人,从仙人府洞底流出又在洞的尽头的高崖上,泻落一挂瀑布。④故乡的水美妙。湄峰湖在无风时,像一块静卧在青峰翠岭间的绿宝石。⑤故乡的水水质好,清甜。这里出产的桶装水远销各地。 (4)①写天生桥十几户人家生活的变迁,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人家曾经伴水而居,从侧面写出了流经仙人府的湄江水的动人;②另一方面反映时代变迁,拓展了作品的丰厚内蕴。③写吴毅的故事,突出了吴毅的自强不息。④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自豪之情。 7.①乡土社会的本质是乡土性;②以土为生,土地不流动,具有稳定性,世代定居;③熟人社会,礼俗社会,低头不见抬头见;④排斥契约。倪二与贾芸是街坊邻居,是熟人关系,讲交情,讲面子,把写契约看成一种见外。所以,也就体现出一种仗义。 8.示例1:《红楼梦》一书,有意义、有意思。意义在于其情其理:宝黛二人情投意合,共读《西厢》、手帕传情,追求自由爱情,情意感人;贾府于荒淫奢靡之中逐步走向衰亡,向世人讲述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之理,引人深思。意思在于其雅其俗:中秋赏月、吟诗作赋,起桃花社、海棠社,风雅至极;飞花令、行酒令,游戏作乐,觥筹交错,通俗动人。《红楼梦》以其有情有理的意义、有雅有俗的意思,打动众多读者,感人至深,不失为一本好小说。 示例2:《老人与海》正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小说。主人公桑迪亚哥在海中漂泊打渔,与鲨鱼搏斗等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而纵观全书,桑迪亚哥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不要畏惧困难,要在逆境中磨砺自身。由此可见,《老人与海》这部书既有意思,也同样有意义,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优秀小说。 9.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