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步步高考前3个月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 考前回扣 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word+课件)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541948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3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步步高考前3个月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 考前回扣 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word+课件)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步步高考前3个月地理(通用版)三轮冲刺 考前回扣 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word+课件)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专题4 大气运动规律 考向1 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回扣导图 知能梳理 1.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 2.时间变化:一天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陆地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都要比大陆向后推迟一个月。 3.空间变化:对流层中,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减低,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全球气温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方向递减。北半球一月份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温低,七月份相反。暖流经过海域比同纬度海域水温高,寒流相反。 4.逆温阻碍了空气的对流运动,阻碍烟尘、污染物和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度变低,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但逆温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利于高空飞行。 深化练习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①处为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图中①与③处给出了风向和风力大小情况,因湖陆风与海陆风均为局地热力环流,故可根据①处与③处风向确定②④处气流运动状况。图中①处风向为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如果①处风向为由陆地吹向湖泊则叫陆风),③处风向由陆地上空吹向湖泊上空,则②处为下沉气流,④处为上升气流。D正确。第2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剧陆地与湖泊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加强,A错。围湖造陆减小了湖泊面积,会减弱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使湖陆风减弱,B错。湖陆风使陆地与湖泊上空的空气流动,进而影响区域内气温、气压及湿度,对局地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表现为增加陆地空气湿度,调节陆地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减小。故C正确。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4.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答案 3.B 4.A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为藏北高原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小,日照时数多,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差,其气温日较差大;乙地为河流谷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日照时数少,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好,所以其气温日较差小。因此,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A项错误;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B项正确;乙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于丙地,因此乙地的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也大于丙地,C项错误;丙地的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远比丁地稀疏,因此其空间变化也远小于丁地,D项错误。第4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说明其大气保温作用好,气温日较差小,主要因为乙地位于河谷地区,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A项正确。 考向2 热力环流与风 回扣导图 知能梳理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近地面受热地区往往形成低压,受冷地区的高空为低压。 3.低压地区等压面向下弯曲,高压地区等压面向上弯曲。 4.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促使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5.近地面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6.在高空,大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深化练习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3题。 1.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在垂直方向上,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在水平方向上,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2.“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1.B 2.A 3.B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冷岛效应”分布区在水平方向上,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强,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容小,沙漠增温比绿洲快,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但绿洲作为一个冷源,会使先下沉的那部分空气冷却,因此,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第2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同时也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冷岛效应”还会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因此,有利于提高绿洲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还可以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第3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为我国天山及其以南地区,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为沙漠区;乙地位于天山北侧,降水较多,且位于汇水区,绿洲面积较大,“冷岛效应”明显;丙地位于天山顶部,应为高山冰雪带;丁地位于天山南坡,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因图示热力环流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分析,①地夏季午后气温最高,热力环流范围最大,所以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是①。第5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依据图示信息分析,近地面①地形成低压中心,②地形成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两者之间且位于①地东方,据此判断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乙。 考向3 气压带与风带 回扣导图 知能梳理 1.大气环流的形成受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高气压带风向相同。 3.北半球信风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为东北风。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为西北风。 4.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5.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深化练习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1~3题。 1.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1月③地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答案 1.C 2.C 3.D 解析 第1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2题,根据陆地轮廓判断,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第3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两地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份左右。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读“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4~6题。 4.与离岸风不具有相关性的是(  ) A.上升洋流 B.渔场分布 C.海雾形成 D.热带雨林 5.与地中海气候冬雨率关系密切的风向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非洲食草动物南迁 C.中南半岛洪水泛滥 D.北极地区科考繁忙 答案 4.D 5.D 6.B 解析 本题组考查离岸风、迎岸风的成因及影响,全球气候。第4题,稳定的离岸风把近岸表层海水吹离陆地,引起近岸海区表层海水的亏损,导致海水上泛,形成上升补偿流,因此排除A选项;上升补偿流把深海的营养盐类物质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渔场,因此排除B项;因为上升流带来的是冷海水,使海面水温下降,很容易形成海雾,因此排除C项;出现离岸风的地区,海洋水汽不易影响陆地,沿岸地区也一般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因此与热带雨林不具有相关性,D项符合题意。第5题,地中海地区在冬季受来自海洋上的潮湿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因此与地中海气候冬雨率关系密切的是箭头④。第6题,据图分析,图示季节地中海地区盛行西风,而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A项不可信;此时非洲赤道以南地区正值夏季、多雨季节,从图中也可看出盛行东南风,水草丰美,正是北方食草动物南迁季节,B项正确;此时北半球为冬季,中南半岛降水稀少,不会出现洪水泛滥,C项错误;此时的北极地区处于极夜,明显不是科考的最佳时间,D项错误。 考向4 主要气候类型及判断 回扣导图 知能梳理 1.分析气候的形成因子,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海拔、坡向)、洋流等入手。分析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形成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分析非地带性分布的气候多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考虑。 2.单一受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受单一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具有干、湿季明显交替的特点。 4.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也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5.地中海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7.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深化练习 下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因素中,与①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形 B.洋流 C.副热带高压和信风 D.季风环流 2.下列四种气候类型在上图所示两个区域内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的是(  )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①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特征体现为东西窄、南北长,主要是受南北向的山脉阻挡和沿岸寒流的影响,同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控制。第2题,选项中A为热带雨林气候,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位于山地迎风坡,东南信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纬度低,气温高。而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下图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与①②③④相对应的城市依次是(  ) A.银川、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拉萨、银川、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拉萨 D.拉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 4.在四个城市中④的1月平均气温最高,原因是(  ) ①地势最低 ②纬度最低 ③受冷空气影响弱 ④受洋流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C 4.B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气候的差异。第3题,图中①城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最大,年降水量(冬春降水和夏秋降水之和)不足300 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是乌鲁木齐;②城市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量约为400 mm,可能是呼和浩特;③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气温稍高,年降水量约为300 mm,可能是银川;④城市夏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最小,年降水量超过400 mm,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可能为拉萨。第4题,四城市中,④城市为拉萨,该城市纬度最低,且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中,阻挡了北部冷空气对该地的影响,使该地冬季气温最高。 考向5 锋面系统与天气 回扣导图 知能梳理 1.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雨、雪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好。 2.暖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前;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3.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为冷锋造成,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控制形成的。 4.气旋和反气旋是就气流状况而言的,高低气压是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5.在气旋中心气流控制下往往形成阴雨天气,在反气旋控制下为晴朗天气。 6.在高压脊控制下多晴朗天气,在低压槽控制下往往形成锋面,出现阴雨天气。 7.由于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因此暖空气沿锋面爬升形成的降水总是分布在锋线附近冷空气一侧。 深化练习 下图为“某年10月17日超强台风‘鲇鱼’移动路径预报图”。读图完成1~3题。 1.台风对应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冷锋 C.反气旋 D.暖锋 2.据图判断,17~22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变化特点是(  ) A.一直变大 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3.21日海南岛主要吹(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 1.A 2.B 3.A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台风为热带气旋。第2题,本题考查读图判断能力。依据图示数据可知,17~22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先变小后变大。第3题,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知识。21日海南岛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吹西北风。 读“2015年1月8日我国海平面等压线图(hPa)”,回答4~5题。 4.能正确表示AB线附近的天气系统是(  ) 5.下列是某些城市的实时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兰州市今明两天有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B.合肥今明两天持续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司机朋友要随时注意路况信息 C.南昌今日寒风凛冽,昼夜温差小,明天有小雨,并伴有持续性暴雨 D.北京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空气湿度大,能见度高 答案 4.D 5.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第4题,根据图中A处的等压线的形状及其数值的变化规律可知,该处为低压中心,AB位于低压槽中,此处的南北两侧气流聚合,容易形成冷锋。根据选项中的天气系统符号和示意图可知,A应该是冷锋,但此时还未到达南昌,而A选项的图示显示冷锋已经过境南昌,A项错误;B项图示为暖锋,错误;C项图示冷气团出现逆转,表明暖气团势力强大,应为暖锋,C项错误;D图为冷锋,符合题意。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A项说法错误;合肥位于冷锋的锋后,容易出现降温和雨雪天气,B项正确;由于冷锋还未到达南昌,因此南昌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天气晴朗,C项错误;此时的北京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空气湿度不大,能见度好,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