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一、填空题
1.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和词——的规则。
2.语法规则从本质上说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也可以说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
3. 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是——、——、——、——。
二、名词解释题
语法: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四、多项选择题
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
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六、简答题
1. 语法规则具有哪些性质和特点。
2.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关系。
3.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汇的关系。
4.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修辞的关系。
5. 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语境的关系。
6.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构成、变化 构成词组和句子2.直觉知识 约定习3.高度的抽象性 强大的递归性 严密的系统性相对的稳定性
六、简答题
1.答:(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言词语和句子无限多,不可能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去建立一条规则,这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所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比如“桌子、书包、电影、思想”等词语,虽然意思不同,但根据某种共同特点,比如大都能受数量词修饰,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格式和长度各种各样,即使抽象也不可能不断增加新的规则,这时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所有的语法规则都是互相联系着共同起作用的。(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小,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2.答:语音是指语言的声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但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比如“我们两个人”,如果在“我们”后停顿表示有很多人,每两个人一组;如果在“我们两个人”后停顿就表示只有我们这两个人,也只有一个组。
3.答: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往往影响语法,因为某些特定词语会造成语法上的差异。如“过意不去”的两个意思会造成语法差异:在表示“不安、抱歉”时,只需联系一个名词(如“我很过意不去”),但在表示“刁难、苛待”时就必须引出另一个对象(如“他跟我过意不去”)。
4.答:修辞是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等。修辞现象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即为了修辞需要有时可以超出语法规则的限制。比如在“别这么近视眼”、 “太阿Q”、“很女性”这样的句子里,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而作了谓语。
5.答:语境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条件下常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比如“上课了,已经”、“干干净净的,洗得”,看起来是违反了副词作状语必须在动词前面和状态词作补语必须在动词和“得”后面的语法规则,但在说话匆忙时这种因为追加补正而造成的语法成分易位现象还是很常见的。
6.答:逻辑是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因此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语法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概念就是从逻辑术语中借来的;复句的语法关系实际上也就等于逻辑上复杂判断的关系。逻辑对语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的制约。从基本要求看,一般人们说话不但要合语法,也要合逻辑。比如“风把门吹开了”,既合浯法也合逻辑,所以才是正确的,但“门把风吹开了”虽然格式不错,但由于不合逻辑,所以就不是正确的句子。但个别例子有时看似不大合逻辑,但大家都这么说,也懂得什么意思,就不能完全用逻辑来苛求。像“好热闹”和“好不热闹”意思一样,本来该说“来北京以前”,但人们反而常常说“没有来北京以前”,就是这种情况。
第二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类别和单位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一是客观存在的语法,这时说的“语法”就是语法规则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叫做——;另一个是主观认识的语感或习惯也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才是所谓的——。这种意义的语法又可以称作——。
2.语言学家研究语法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内容不同,所说的语法规则就会有所区别。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与——;根据语法研究的用途区分————与 ——;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 与 。
3.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 和 ;现代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即 和 。
4.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即 ——、 —— 、——和——。
5.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6.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的语言单位。
7.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 和 的语言单位。
8.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一种是——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9.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地、——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范围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10.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分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分替换(聚合),又跟别的成分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
是 的,组合规则是——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历时语法2.共时语法 3.组合规则 4.聚合规 5.语素 6.词 7.句子
三、单项选择题
1.古代汉语中的“之、乎、者、也”等一套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消失,并变成了“的、了、呢、吗”等另一套语气词,研究这种演变过程的语法是( )。历时语法
2.把语法分成词法、句法两个部分,是( )提出来的。传统语法学
3.核心语法指的是( )。句法结构规则
4.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是(词 )。
7.下面语法单位之间属于质变关系的是( )。词和句子
8.不同语法单位之间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做( )。 形成关系
9.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可以区分为( )。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四、多项选择题
1. 根据语法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语法分为以下几种
( )。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
2.按照语法现象的不同,可以把语法分为( )。
词法与句法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六、简答题
1.什么是语法规律?什么是语法规则?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2.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的区别。
3. 为什么说方言语法实际上是共时语法现象反映历时语法现象?
4.教学语法与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区别。
5.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的区别。
6.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的区别。
7.核心语法与外围语法的区别。
8.传统语法学、结构语法学、和现代形式语法学分别怎样对语法现象进行划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法规律 语法规则 语法学2.历时语法 共时语法 教学语法 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 普遍语法 个别语法3. 词法 句法 核心语法 外围语法4.语素 词 词组 句子5.音义结合6.能独立运用7.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 语气 句调8. 量变 质变9. 横向 静态 空间10.潜在 现实
二、名词解释题
1,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 原因和规律。
2.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 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3.就所有的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
4.聚合规则是指就所有的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5.语素是最小的不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6.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7.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等表示)的语言单位。
六、简答题
1.答:“语法”这个术语有两种内涵:一种是指语法规律,另一种是语法规则。语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对于说本族语的人来说,语法规律只有二种,只要能正常说话的人都具有运用这种规律的能力,或者说共同受到这种语法规律的制约。语法规则是主观认识的语法,即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这种意义上的语法又可以称作“语法学”。人们平时所说的“语法”一般是指后者,即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的关于语法的一些规则。不过大家通常说语法时,并不特别区别上述两个概念。这是因为语言学家说的语法虽然指的是某种主观认识,但又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尽可能一致,即最大限度地去描写各种语法现象,揭示客观的语法规律。
2. 答: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比如研究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等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全部消失,并发展为“的、了、呢、吗”等语气词的原因及过程。这就是历时语法要研究的。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比如现代汉语的研究就是共时语法研究的内容。
3. 答: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广义的现代汉语既包括官话(即普通话),也包括方言,它们从空间上看是共时的,但因为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这个老祖宗发展演变过来的,而变化的程又有快有慢,其中有的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少些,差异人些,还有的则保留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多些,差异小些。例如“不断的(地)、渐渐的(地)”;一种是出现在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形容词性单位,如“好好的、热乎乎的”;还有一种是出现某些词的后面构成名词性成分,如“吃的、干净的、他的”,但这三个词缀语音形式相同,所以很难说到底是一个东西还是三个东西。但从广东话看,分别起这三种作用的后缀是不同音的“口甘[kεm35](吾停口甘讲)、口地[tei35](咸咸口地)、口既仁Kε33](我写口既系英文)”,很明显是三个不同的东西。后者的区别其实是反映了古代汉语(至少唐宋时)的情况,可见普通话与古代汉语比较起来变化较大,而广东话离古代汉语则更近些,也就是说普通话和广东话的共时差异就恰恰反映了汉语的历时语法变化。
4.答: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可以把语法区分为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构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人的特点:一方面因为人的理解力有限而不能太复杂,另一方面又因为人毕竟有一定的理解力而不需要太多太细。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它的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特点是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操作性。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虑计算机的特点:一方面计算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这就允许给出的语法规则是比较复杂的,另一方面计算机却不像人那样具有某种智能,所以提供给它的语法规则又必须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
5. 答:根据语法教育的理论意义可以把语法区分为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从比较大的范围看,普遍语法研究为什么儿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学会一种语言,为什么人们能说出他从未学过的话,为什么有些本来能正常说话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语言障碍,这是从心理、生理、病理等学科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的因素。从比较小的范围看,普遍语法教育为什么人类语言都有相似的结构层次和关系,为什么都会有名词、动词等实体词类和某些起功能作用的虚词,为什么都有表示时态的语法手段。
为什么都有语序变化等等,这是从语法现象本身的角度来证明语法具有某种普遍内容和形式。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教育,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等,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中独特的语法现象。
6. 答: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即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就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组合规则管辖着哪个语法成分在前,哪个语法成分在后的问题,所以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聚合规则管辖着什么样的成分能替换某个组合位置的问题,所以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分的归类规则。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7.答:现代形式语法学提出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这种语法只管语言片段是不是合乎结构上的规则,而规则本身又只有非常抽象的几条,因此它把语法的范围缩小了,因此又称小语法;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这种语法要管辖词语的搭配(选用什么词),语言的表达(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和译音的实现(能不能说出来)等,因此它把语法的范围扩大了,因此又称为大语法。
8.答: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词法部分和句法部分。“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结构语法把语法分成两种: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组合规则是指线性的不同位置
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聚合规则是指线性的某个位置能否替换的关系;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两个层面。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第三节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语法首先是关于语言——的规则,也是关于语言 ——的规则。
2. 语法形式是体现——的形式,语法意义是——体现的意义。
3.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可以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
4.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可以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
5. 语法手段可以分成——和——两大类。即凡是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也叫——。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也叫做——。
6. 词法手段主要包括———、——、和——三个小类。
7. 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又包括——、——、——和 四种情况。
8.附加是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屈折是词的内部发生——的交替变化;异根是——构成相同意义的词;零形式是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
9.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做
10.句法手段主要包括—一——一、——、——和 四个小类。
11.语言中凡是没有——只有———的词就是虚词。
12.虚词可以分成两个小类,其中一类叫做——,如助动词和冠词;另一类叫做——,如介词连词和语气词。
13.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一一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4.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一———来表示——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l5. 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等来表示—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6.—般可以根据语法手段的不同把人类语言分成两大类: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等,叫做 语言;而主要使用虚词、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叫做——语言。
17.语法范畴可以大致分成——和——两大类。即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 。
18.词法范畴主要有 和 两大类;句法范畴可以分成 和 两类。
19.体词性范畴是指由 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 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 、 、 和 。
20.“性”范畴是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 的一组特征;“数”范畴是表示 的一组特征;“格”范畴是表示 的一组特征;“有定和无定”范畴是表示 的一组特征。
21.谓词属性范畴是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动词也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 、 、 和人称。
22.“时”范畴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关系的一组特征,一般可分为 、 和 。
23.“体”范畴是表示 的一组特征,常见的有 、 和 等。
24.“态”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 的一组特征,主要分成 和 。
25.“人称”范畴是表示动词与主浯名词之间 的一组特征。
26. 类别范畴是由 和 表示的语法意义;关系范畴主要指通过 和 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
二、名词解释题
1. 语法形式 2. 语法意义 3.语法手段 4.语法范畴 5. 词法手段 6.句法手段 7.词形变化 8.词的轻重音 9. 词的重叠10.附加 11.屈折12.异13.零形式 14.虚词 l 5. 语类选择16.语序 17.语调 18.词法范畴19.句法范畴 20. 性 21.数22.格 23.有定无定 24.体 25.时 26.态 27.人28.类别范畴 29.关系范畴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语法手段中属于词法手段的是( )。词形变化
2.下面列出的虚词中,属于功能词的是( )。介词 连词 语气词
3.下面这些语法手段中,属于句法手段的是( )。语调
18.属于表达层面的语法手段的是( )。语调
20.下列词法范畴中,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数
七、简答题
1.什么叫语法形式?什么叫语法意义?
2.举例说明词形变化有哪几种情况?
3.举例说明词的轻重音的作用。
4.以汉语为例说明词的重叠的作用。
5.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
6.举例说明体词属性范畴的表现形式。
7.举例说明谓词属性的表现形式。
8.举例说明什么是综合性语言?什么是分析性语言?
9.举例说明关系范畴的表现形式。
10.举例说明语调的作用。
11.举例说明语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 意义2.语法意义语法形式3.语法手段4.语法范5. 词法手段 句法手段词法手段 综合性手段 句法手段 分析性手段6.词形变化 词的轻重音 词的重叠7.形态变化 附加 屈折 异根 零形式8.词缀 语音 换用不同的词根 原形形式9.重读或轻读 重音移动10.虚词 语类选择 语序 语调11.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12.辅助词 功能词13.词类或词组的类14.位置顺序15.音高 重音 停顿 16.综合性语言 分析性语言17.词法范畴 句法范畴 词法范畴 句法范畴18.体词性范畴 谓词性范畴 类别范畴 关系范畴19.名词 名词 性 数 格 有定无定20.属性 事物数量 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 结构关系 名词指称性质 21.时 体 态22.说话时间的关系 现在时 过去时 将来时 23.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 进行体 完成体 未完成体24.施受关系 主动态 被动态25.一致关系26.语类 语类选择形式 虚词 语序
二、名词解释题
1.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
2.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3.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4.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5.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
6.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
7.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形变化有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中情况。
8.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作“重音移动”。
9.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的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0. 附加是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
11.屈折是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
12.异根是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13. 零形式是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14.即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浯言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使用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
15. 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6. 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7.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
18.词法范畴指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19.句法范畴指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20.性是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2l. 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
22. 格是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
23.有定和无定是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24.体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
25.时是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
26.态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组特征。
27.人称是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
28.类别范畴是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29.关系范畴主要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的语法意义。
七、简答题
1.答: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
2.答:词形变化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世界上很多语言,尤其是印欧语,很多采用这种语法形式。具体说词形变化又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第一种是“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例如英语名词“book/bOOks(书)”、“tree/trees(树)”就是加上后缀“一s”来表示复数;第二种是“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交替变化。比如英语表示名词的单数和复数,有时也用屈折的形式,如“man/men(男人)”、“foot/feet(脚)”等;第三种是“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例如英语有少数动词的过去式用异根形式表示,如“go/went(走)”;第四种是“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附加、屈折和异根等形式可以产生某种语法意义,那么相对说词在变化前的形式,即原形,当然也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词形变化,或者说变化的是一个零成分。例如英语名词“books(一些书)”是通过加词缀“一s”后表示复数,那么相应未加词缀的“book(书)就表示单数,因此单数就是用零形式表示的。
3.答: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做“重音移动”例如英语有时可以用词的重音区别动词和名词,如“re`cord(记录,动词)/`record(记录/名词)”,“im`port(输入,动词)/`import(输入,名词)”等就是这种情况。有些语言中轻音也有语法作用。比如汉语就较多利用轻声的形式,有些相同的组合形式,既可能是词组也可能是词,意义也不同,往往就可以利用是否包含轻声的成分来区别,如“东西/东·西”、“买卖/买·卖”等。
4.答: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表面上看,词的重叠已超出了一个词,但词重 叠和语素重叠不仅形式相同,而且重叠的形式往往都相当于词的独 立用法,它也还是词的一种变化形式。汉语较多地利用了重叠形式, 包括词的重叠和用语素重叠构造某一类新词。例如名词或量词重叠 “人/人人”、“天/天天”、“件/件件”都有逐个的意思。动词或动词 语素重叠“看/看看”、“说/说说”、“研究/研究研究”,都有短时和 常试等量小的意思。形容词或形容词语素重叠“大/大大(的)”、 “高/高高(的)”、“清楚/清清楚楚”,都有程度增加的意思。
5.答:语法范畴可以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也叫属性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也叫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
6.答:体词属性范畴是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综合性语言中的名词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和有定无定。第一种是“性”范畴,即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类,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两类,汉语没有“性”的范畴。第二种是“数”范畴,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如英语“house/houses(房子)”前者是单数名词,后者是复数名词。汉语无严格的数范畴。第三种是“格”范畴,即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英语中的名词除了用加“一s”的形式表示所有格,另外代词还有主格、宾格等区别外,格的形式已经相当弱化了。汉语没有格范畴。第四种范畴是“有定和无定”范畴,即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在印欧语的很多语言中都用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来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意义,这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意义。例如英语“I have just read the book(我刚刚读完这本书)”,“the book”是有定的,即特定的某本书;“I bought a book yesterday(我昨天买了一本书)”“a book”是无定的。汉语中无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往往用指量词或数量词表示名词的有定和无定。
7.答:谓词属性范畴主要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综合性语言中的动词也都有词形变化,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态和人称。第一种是“时”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很多语言中都有这种范畴。一般可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如英语He works(他工作,现在时);He worked(他工作过,过去时)He will work(他将工作,将来时)。第二种是“体”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一组特征。常见的有进行体、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例如“I am reading the book(我正在读这本书)”是进行体,动词用“be V—ing”形式。第三种是“态”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成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例如英语“Mary broke the cup(玛丽打碎了杯子)”是主动态,动词用一般形式;“The cup was broken by Mary(杯子被玛丽打碎了)”是被动态,动词用 “be十动词过去分词”的形式。第四种是“人称”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的人称一致现象的一组特征。英语动词与主语的人称一致现象不系统,例如现在时且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加“一s”,例如“He plays football every Sunday(他每个星期天踢足球)”;将来时主语是第二人称用“shall”,其他人称用动词“will”例如“He will play football tomorrow(.他明天要踢足球)”。
8. 答:一般来说,主要使用形态变化、词的轻重音等综合性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叫做综合性语言,这些语言词法范畴的内容比较丰富,或者是用词法范畴覆盖了在另一些语言中属于句法范畴的意义;而主要使用虚词和语序分析性语法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叫做分析性语言,这种语言句法范畴的内容比较丰富,或者是用句法范畴覆盖了在另一些语言中属于词法范畴的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在语法范畴方面的差异。
9.答:关系范畴主要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意义。有些缺少形态变化的分析性语言中词与词的组合构成句法结构时,由于语类意义不是单一的,语类组合也比较灵活,因此就必须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意义。例如汉语“学生家长”都是“名词+名词”,但既可能是联合关系也可能是修饰关系,通过加上连接词“和”和“的”,如“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就可以区别这两种关系意义了。除了虚词,有些语言更多是通过语序变化来确定结构的语法关系意义。如汉语中“停止说话”表示动宾关系,而“说话停止”就表示主谓关系,“停下来说话”就表示先后动作的关系。
10.答: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句子的语调与语气词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他去吗?”、“你去吧!”分别用不同的语气词来表示疑问、祈使语气。但在不使用语气词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使用语调来表示这些语气,例如“他去?(高调)”、“你去!(低调)等。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调这种形式表达语气意义,一般说,陈述句和祈使句用低调或降调,疑问句用高调和声调。另外像汉语说“你不去。我也不去。”前一句未有大的停顿,同时用低调,则两句之间表示并列关系;“你不去,我也不去。”前一句末只有较小的停顿,同时用平调,则两句之间表示的就是因果关系。这里前一句的语调形式既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也表示构成复句时与后一分句的关系意义。
11.语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是语序。语序和语类选择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只不过语类选择是讲词的类别,语序是讲词的顺序。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序的形式,但语序所起的作用不同。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依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汉语等大部分汉藏浯系语言属于后者。汉语常常利用词语的顺序表示语法关系,如“天气好”是偏正关系,“好天气”是主谓关系;“猫捉老鼠”和“老鼠捉猫”都是主谓关系,但出现在动词前面的一定是施事成分,动词后面的一定是受事成分。俄语则属于后者,比如“我)”是第一人称单数主语, “KHNry(书)”是宾格,“yNTaHO (读)”是带相应词尾变化的动词,那么无论这三个词怎么排列,结构不但都成立而且意思都是“我读书”。当然上面只是说有的语言语序更重要,有的语言形态更重要,而不是绝对没有另一种形式。比如汉语也存在像“客人来家里了”和“家里来客人了”这中语序变化了而语法关系不变的情况。俄语中当主语和宾语的词形相同时,也就不得不靠语序来区别主语(施事)和宾语(受事),例如“MaTb m6HT Aoqb(母亲爱女儿)”,“goqbJm0614TMATE,(女儿爱母亲)”。在以语序为主的语言中语序的安排也有区别。汉语,英语、法语等都是宾语在动词后面,如说“写字”、“吃饭”,但在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等语言中则宾语在动词前,例如“字写”、“饭吃”。前者被称作“SVO(主动宾)”型语言,后者就是“SOV(主宾动)”型语言。
第四节 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一、填空题
1. ——和——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2.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 的词的类,即具有——关系的词的类。
3.划分词类的标准归纳起来有三种,分别是 标准,——标准,——标准。
4.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可以首先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大类,即 和 。
5.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即 、 、——、——和——。
6.简单词组分为 和 。
7. 汉语中比较重要的特殊词组有 、 和——。
8.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分为 和——;另一种是分为 和 。
9.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叫做——或——。
10.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句子的句型类,是句子的——分类;句子的句式类,是句子的——分类;句子功能类,是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简繁类,是句子的 分
类。
二、名词解释题
1.词类 2.层次分析法 3. 向心词组
三、单项选择题
1. ( )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词和句子
2.词类的本质属性是( )。分布
5.“的”字词组相当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