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53948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复习资料1. 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

2、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2. 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这是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基本的群众,也是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压迫榨取的主要对象。如果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中国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3、就是一句空话。在同盟军中,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而且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工农联盟的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实现其领导权,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的首要条件。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就要求充分重视农民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最广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3. 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是发展中国家要

4、发展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辩证的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实现;和平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战。在这两者之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4. 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1)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

5、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 5.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规定

6、: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这是总路线的核心;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6.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2)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7. 简

7、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意义: (1) 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 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 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8. 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部。投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 中国革命的敌人相

8、当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 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9. 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

9、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 10.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

10、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11.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 关于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 关于革命的动力,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主力军。 (3)关于革命的对象,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用经济条件决定政治态度的科

11、学方法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此确定了中围革命的对象不是般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4)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充分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并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领导权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5) 关于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关于革命的步骤,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它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

12、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关于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它的具体内容是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3、不动摇,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4)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两个基本点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3. 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1)无论是个人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条件是

14、非常复杂的,总起来讲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指个人的机体素质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 客观条件是指个人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机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人们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各种条件和手段。机遇是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有利的偶然性。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约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 (2)个人价值实现的惟一途径是社会实践。个人价值在实现以前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要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是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的。 14.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

15、正确处理资产阶级的关系?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就要实行叉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叉斗争的政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对这种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又要进行必要的斗争。另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革命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消极的作用。这也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他们进行联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 (2)在特殊情况下,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某一些派别也会结成统一战线。这个

16、时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各种不同的联合与斗争。 (3)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要采取叉联合叉斗争的政策,但是在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及方式上是有差别的。同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而大资产阶级从总体上说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某一集团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间接的暂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他们的联合,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联合,对他们的反动政策耍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既有和平的说理斗争,也有非和平的流血的斗争,甚至不排除一定规模的武装对抗和冲突。 15. 为什么“一国两

17、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这是因为: (1)“一国两制”符合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与大陆实现统一。但是,由于这些地区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实行“一国两制”,既能实现祖国统一,叉保留它们的差别,所以它是一种最佳方案。 (2)解决港、澳厶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必然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涉及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涉及有关英国、葡萄牙、美周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因此,要使这些地区回归祖国怀抱,实

18、现祖国统一,必须有一个被几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又不损害英、葡、美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 (3)“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4)“一国两制”符合大陆的历史和现实。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实行“一国两制”,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所以,“一国两制”不仅考虑到了港、澳、台地区的现实,而且更考虑到了大陆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是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也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和平

19、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叉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16. 简述系统及主要特征。 (1)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要素按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 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 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 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17. 简述新民主主义苦命的基本纲领。 中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

20、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同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8.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21、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等方面内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三个不同阶段上实现各自的不同战略任务,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能源和交通,它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是教育和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又必须依靠教育。 19.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

22、理论巾,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 (1)是指共产丰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 (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小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沧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20. 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而且是最主要的对象,这是因为: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对中国发动了多次的侵略战争,在政治上,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割占中圉领土;在经济上,

23、控制、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特别是对中国进行的资本输出,“直接地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文化上,以各种方式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从精神上奴役巾国人民。 中围封建剥削制度之所以长期得以保持,从根奉上说,是帝阳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造成的,是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封建卜义相勾结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独直和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是中同革命的最主要的敌人。凶此,反对帝闰主义是中困革命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务。 (2)封建主义是中同革命的另一个主要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中国封建主义的历史延续了两丁多年,封建主义的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盘根错节,体系完备,基础深厚。 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贫苦和落后,足

24、中困社会在经济上长期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困主义统治中目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与政治民主化的丰要障碍。因此,反对封建主义是中围革命的另一项基本任务。21. 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

25、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 (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 22. 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3.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921年7月

2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并在它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先锋队和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就有r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总之,“自从有了中围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4.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条件。从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中,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两个趋向: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积极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一个是错误的趋向,这种趋向的最终结果发展为“吝化大革命”,错误趋向所积累的教训,也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十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