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53767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 灌注桩基础6.1 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钻、挖孔灌注桩施工。6.1.2灌注桩施工应具备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水、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制品的质量检验报告。6.1.3灌注桩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6.1.4灌注桩施工应有完善的施工记录。6.2 钻孔灌注桩6.2.1施工平台与护筒1施工平台1)场地为浅水时,宜采用筑岛法施工。筑岛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筑岛面积应按钻孔方法、机具大小等要求决定;高度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0.51.0m。2)场地为深水时,可采用钢管桩施工平台、双壁钢围堰平台等固定式平台,也可采用浮式施工平台。平台须牢靠稳定,

2、能承受工作时所有静、动荷载。平台的设计与施工可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1)钢管桩施工平台施工质量要求:钢管桩倾斜率在1以内;位置偏差在300mm以内;平台必须平整,各联接处要牢固,钢管桩周围需要抛砂包,并定期测量钢管桩周围河床面标高,冲刷是否超过允许程度;严禁船只碰撞,夜间开启平台首尾示警灯,设置救生圈以保证人身安全。(2)双壁钢围堰平台,应符合本规范4.2.8条的规定。2护筒设置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0400mm。2)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除设计另有规定外,平面允许误差为50mm,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干处可实测定位,水域可依靠导向架定位。3)旱地、筑岛处护筒可采用挖坑埋设法,

3、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4)水域护筒设置,应严格注意平面位置、竖向倾斜和两节护筒的连接质量均需符合上述要求。沉人时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并辅以筒内除土的方法。5)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若承压水位不稳定或稳定后承压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应先做试桩,鉴定在此类地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的可行性。当处于潮水影响地区时,应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52.0m,并应采用稳定护筒内水头的措施。6)护筒埋置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24m,特殊情况应加深以保证钻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顺利进行。

4、有冲刷影响的河床,应沉人局部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01.5m。7)护筒连接处要求筒内无突出物,应耐拉、压,不漏水。6.2.2泥浆的调制和使用技术要求1钻孔泥浆一般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其性能指标可参照表6.2.2选用。表6.2.2泥浆性能指标选择钻孔方法地层情况泥浆性能指标相对密度粘度(Pas)含砂率()胶体率()失水率(ml30min)泥皮厚(mm/30min)静切力(Pa)酸碱度(pH)正循环一般地层易坍地层1.051.201.201.4516221928848496962515221.02.2535810810反循环一般地层易坍地层卵石土1.021.061.0

5、61.101.101.1516201828203544495959520202033312.512.512.5810810810推钻冲抓一般地层1.101.201824495312.5811冲击易坍地层1.201.402230495335811注:地下水位高或其流速大时,指标取高限,反之取低限;地质状态较好,孔径或孔深较小的取低限,反之取高限;在不易坍塌的粘质土层中,使用推钻、冲抓、反循环回转钻进时,可用清水提高水头(2m)维护孔壁;若当地缺乏优良粘质土,远运膨润土亦很困难,调制不出合格泥浆时,可掺用添加剂改善泥浆性能,各种添加剂掺量可按附录C1选取;泥浆的各种性能指标测定方法见附录C2。2直

6、径大于2.5m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对泥浆的要求较高,泥浆的选择应根据钻孔的工程地质情况、孔位、钻机性能、泥浆材料条件等确定。在地质复杂,覆盖层较厚,护筒下沉不到岩层的情况下,宜使用丙烯酰胺即PHP泥浆,此泥浆的特点是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6.3 钻孔施工6.3.1一般要求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孔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2钻孔时,应按设计资料绘制的地质剖面图,选用适当的钻机和泥浆。3钻机安装后的底座和顶端应平稳,在钻进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陷,否则应及时处理。4钻孔作业应分班连续进行,填写的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应注意事项。应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检测和试验,不合要求时,应随时改正。应

7、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均应捞取渣样,判明后记人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6.3.2钻孔灌注桩钻进的注意事项1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钻孔,开孔的孔位必须准确。开钻时均应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方可加速钻进。2采用正、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扣除浮力)的80。3用全护筒法钻进时,为使钻机安装平正,压进的首节护筒必须竖直。钻孔开始后应随时检测护筒水平位置和竖直线,如发现偏移,应将护筒拔出,调整后重新压人钻进。4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

8、度和粘度。处理孔内事故或因故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5变截面桩的施工全断面一次成孔或再分级扩孔钻进,分级扩孔时变截面桩开始用大直径钻头,钻到变截面处换小直径钻头钻进,达到设计高程后,再换钻头扩孔到设计直径,依次作业23次直到完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变截面桩。钻孔时为保持孔壁稳定,覆盖层进尺不能过快,宜采用减压吊钻钻进。6.4 清 孔6.4.1清孔要求1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应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符合表6.8.3的要求后方可清孔。2清孔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和地层情况决定。3在吊人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

9、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6.4.2清孔时应注意事项1清孔方法有换浆、抽浆、掏渣、空压机喷射、砂浆置换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2不论采用何种清孔方法,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3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清孔,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6.8.3的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土厚度应符合表6.8.3的规定。4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6.5 灌注水下混凝土6.5.1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1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10章的有关规定。2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确定,应确保不变

10、形,接头应错开。3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m,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4骨架人孔一般用吊机,无吊机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入孔。5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l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6变截面桩钢筋骨架吊放按设计要求施工。6.5.2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及备用设备1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搅拌机能力,应能满足桩孔在规定时间内灌注完毕。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

11、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2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泵送机具宜采用混凝土泵,距离稍远的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采用普通汽车运输时,运输容器应严密坚实,不漏奖、不吸水,便于装卸,混凝土不应离析。其途中运输与灌注混凝土温度有关时,可参照本规范第11章、第14章有关规定执行。3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0350mm,视桩径大小而定。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P可按式(6.5.2)计算:(6.5.2)式中: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

12、内压力(kPa);混凝土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井孔内水或泥浆的重度(kNm3);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6.5.3水下混凝土配制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2粗集料宜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宜适当增加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应大于40mm。3细集料宜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4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0.40.5,水灰比宜采用0.50

13、.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5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泌水现象。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0-220mm。混凝土拌和物中宜掺用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其技术条件及掺用量可参照本规范第11章有关规定办理。6每立方米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50kg,当掺有适宜数量的减水缓凝剂或粉煤灰时,可不少于300kg。混凝土拌和物的配合比,可在保证水下混凝土顺利灌注的条件下,按照本规范第11章有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确定。7对沿海地区(包括有盐碱腐蚀性地下水地区)应配制防腐蚀混凝土。6.5.4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首批灌注混

14、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见图6.5.4,所需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公式(6.5.4)计算:(6.5.4)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D桩孔直径(m);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d导管内径(m);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意义同式(6.5.2)。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第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3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4在灌注过程中

15、,特别是潮汐地区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5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6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7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8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0.51.0m,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人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9变截面桩灌注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对变截

16、面桩,应从最小截面的桩孔底部开始灌注,其技术要求与等截面桩相同。灌注至扩大截面处时,导管应提升至扩大截面下约2m,应稍加大混凝土灌注速度和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混凝土面高于扩大截面处3m后,应将导管提升至扩大截面处上1m,继续灌注至桩顶。10使用全护筒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当混凝土面进入护筒后,护筒底部始终应在混凝土面以下,随导管的提升,逐步上拔护筒,护筒内的混凝土灌注高度,不仅要考虑导管及护筒将提升的高度,还要考虑因上拔护筒引起的混凝土面的降低,以保证导管的埋置深度和护筒底面低于混凝土面。要边灌注、边排水,保持护筒内水位稳定,不至过高,造成反穿孔。11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

17、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6.5.5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6.7 承 台6.7.1无水或浅水施工承台的挖基工作可按本规范第4.2节的规定办理,承台模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可按本规范第9章、第10章、第11章的规定办理。6.7.2用套箱法围堰施工水中桩基承台时,宜先填塞桩和预留孔之间的缝隙,然后在套箱内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抽干水,施工承台。抽水时应限制抽水速度,以确保安全。6.7.3边桩外侧与承台边缘的净距不得小于设计规定的最小值。6.7.4承台的质量检验标准见表6.7.4。表6.7.4 承台的质量检验标准项 目允许偏差(

18、mm)项目允许偏差(mm)混凝土强度(MPa)符合设计要求平面尺寸30轴线偏位15顶面高程206.8 质量检验及质量标准6.8.1钻、挖孔在终孔和清孔后,应进行孔位、孔深检验。6.8.2孔径、孔形和倾斜度宜采用专用仪器测定,当缺乏专用仪器时,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46倍外径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6.8.3钻、挖孔成孔的质量标准见表6.8.3。表6.8.3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项 目允 许 偏 差孔的中心位置(mm)群桩:100;单排桩:50孔径(mm)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孔深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支承桩:比设计深度

19、超深不小于50mm沉淀厚度(mm)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1.5m的桩,300m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500mm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98注: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的平均值。本项指标的测定,限指大直径桩或有特定要求的钻孔桩。6.8.4钻、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检测1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试件组数为24组,检验要求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2检测方法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选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

20、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m以下。3当检测后,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研究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处理。6.8.5钻、挖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试验钻、挖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试验,参照本规范附录B进行。10 钢 筋10.1 一般规定10.1.1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中非预应力钢筋必须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l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701)的规定。其力学、工艺性能可参见附录E-1。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的标准可按照现行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

21、C3042)执行。10.1.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10.1.3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对桥涵所用的钢筋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10.1.4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时,应了解设计意图和代用材料性能,并须符合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的有关规定。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在代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10.1.5预制构件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

22、10.2 钢筋的加工10.2.1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10.2.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表10.2.2的规定。表10.2.2 受力主钢筋制作和末端弯钩形状弯曲部位弯曲角度形状图钢筋种类弯曲直径D平直部分长度备注末端弯钩1802.5d3dd为钢筋直径135HRB3358254d5dHRB40028405d90HRB3358

23、254d10dHRB40028405d中间弯钩90以下各类20d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当进行弯曲加工时,对直径d不大于20nm的钢筋,其弯曲直径不应小于4d,对直径d大于20m的钢筋,其弯曲直径不小于6d。10.2.3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钩的形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按图10.2.3a)、b)加工;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按图10.2.3c)加工。10.3 钢筋的连接10.3.1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1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

24、件中的钢筋接头,不宜绑接。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宜采用焊接。2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HRB500钢筋必须采用闪光对焊)。当缺乏闪光对焊条件时,可采用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钢筋的交叉连接,无电阻点焊机时,可采用手工电弧焊。各种预埋件T形接头钢筋与钢板的焊接,也可采用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电渣压力焊只适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能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钢筋焊接的接头型式、焊接方法、适用范围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的规定。质量验收标准见附录E-2。3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

25、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5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6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l8)的规定。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

26、施。7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预埋件钢筋埋弧压力焊的技术规定及电弧焊中的坡口焊、窄间隙焊、熔槽帮条焊和钢筋与钢板焊接的技术规定可参照现行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l8)的规定执行。8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表10.3.1-1的规定。对于绑扎接头,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亦应符合表10.3.1-1的规定。表10.3.3-1 接头长度区段内受力钢筋接着面积的最大百分率接头型式接头

27、面积最大百分率()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绑扎接头2550主钢筋焊接接头50不限制注: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装配式构件连接处的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可不受此限制;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绑扎搭接长度,对受拉钢筋应至少为涂层钢筋锚固长度的1.5倍且不小于375mm;对受压钢筋为无涂层钢筋锚团长度的1.0倍且不小于250mm。9电弧焊接和绑扎接头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也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10焊接时,对施焊场地

28、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冬期施焊时应按本规范第14章冬期施工的要求进行,低于-20时,不得施焊。11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10.3.1-2的规定;受压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的0.7倍。表10.3.1-2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钢筋类型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5高于C25级钢筋35d30d25d月牙纹HRB335牌号钢筋45d40d35dHRB400牌号钢筋55d50d45d注:当带肋钢筋直径d不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采用;当带肋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增加5d采用。当混凝土

29、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0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I级、HRB335牌号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C20的数值相应增加10d;HRB500钢筋不宜采用。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当抗震烈度为七度(及以上)时应增加5d。两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的钢筋直径计算。12受拉区内I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受压I级钢筋的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钢

30、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10.3.2钢筋的机械连接1钢筋的机械连接,其接头性能指标应符合附录E-3的规定。2钢筋连接件处的混凝土保护层宜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3对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要求,可依照焊接接头要求办理。4带肋钢筋套筒挤压接头(以下简称挤压接头)适用直径为1640mm的HRB335、HBB400牌号带肋钢筋的径向挤压连接。用于挤压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1)不同直径的带肋钢筋可采用挤压接头连接,当套筒两端外径和壁厚相同时,被连接钢筋的直径相差不应大于5mm。2)当混凝土结构中挤压接头部位的温度低于-20C时

31、,宜进行专门的试验。3)对HRB335、HBB400牌号带肋钢筋挤压接头所用套筒材料,应选用适于压延加工的钢材,其实测力学性能、承载力及尺寸僻差应符合有关规定。4)套筒应有出厂合格证,套筒在运输和储存中,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不得露天堆放,应防止锈蚀和沾污。5)挤压接头施工时有关挤压设备、人员、挤压操作、质量检验、施工安全应符合现行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5钢筋锥螺纹接头,适用于直径为1640mm的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连接,用于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锥螺纹连接套的材料宜用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材或其他经试验确认符合要求的钢材。钢筋锥螺纹接

32、头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CJ109)的规定。1)钢筋锥螺纹接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头端头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2)不同直径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2级;2)锥螺纹接头施工时,有关材料、加工、操作、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l09)的规定。10.4 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及安装10.4.1对于预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10.4.2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2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

33、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3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4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5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10.4.3钢筋网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要求焊接:1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I级或冷拉I级钢筋时,如焊接网只有一个方向为受力钢筋,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与受力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的两个方向

34、均为受力钢筋,则沿网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交叉点,可根据运输和安装条件决定,一般可焊接或绑扎一半交叉点。2当焊接网的受力钢筋为冷拔低碳钢丝,而另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小于100mm时,除网两端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外,中间部分的焊点距离可增大至250mm。10.4.4在现场绑扎钢筋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钢筋接头的布置,应符合本章第10.3节的有关规定。2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可用点焊焊牢。3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柱和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4墩、台身,柱中的竖向钢筋搭接时,转角处的钢筋弯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如采用插入

35、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浇筑过程中不得松动。5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沿梁长方向置于上面并交错布置,在柱中应沿柱高方向交错布置,若是方柱则必须位于箍筋与柱角竖向钢筋交接点上。但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纵向钢筋的交接点上。圆柱或圆管涵螺旋形箍筋的起点和终点应分别绑扎在纵向钢筋上。10.4.5应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垫块,垫块应与钢筋扎紧,并互相错开。非焊接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保证位置准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0.4.6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10

36、.5 质量检查和质量标准10.5.1加工钢筋的偏差不得超过表10.5.1的规定。表10.5.1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项 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10弯起钢筋各部尺寸20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10.5.2焊接钢筋的验收和允许偏差1焊接钢筋的质量验收内容和标准应按附录E-2的规定执行。2焊接钢筋网和焊接骨架的偏差不得超过表10.5.2的规定。表10.5.2 焊接网及焊接骨架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mm)网的长、宽10骨架的宽及高5网眼的尺寸10骨架的长10网眼的对角线差10箍筋间距0,-2010.5.3机械接头的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1应用钢筋机械连接时,应

37、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型式检验应符合现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2钢筋连接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3)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本规范附录E-3中附表E-3-1的强度要求。试件抗拉强度尚应大于等于0.95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面积。3现场检验应符合现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CJl09)、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CJl08)的

38、规定。10.5.4安装钢筋的允许偏差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位置的偏差不得超过表10.5.4的规定。表10.5.4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检 查 项 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间距两排以上排距5同排梁、板、拱肋10基础、锚碇、墩台、柱20灌注桩20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0,-20钢筋骨架尺寸长10宽、高或直径5弯起钢筋位置20保护层厚度柱、梁、拱肋5基础、锚碇、墩台10板311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11.1 一般规定11.1.1本章适应于公路桥涵混凝土施工及预应力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施工,水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等的

39、施工还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第12章的规定。11.1.2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尺寸标准试件测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每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应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有一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为测定值;如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15时,则该组试件无效。11.1.3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做抗压强度试验时,其抗压强度应按表11.1.3所列系数进行换算。表11.1.3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骨料最大粒径(一)试件尺寸(一)换算系数602002002001.053010010

40、01000.95注:采用150mm150mml50mm的标准试件,其骨料最大粒为40mm。11.1.4混凝土抗压强度应为标准尺寸试件在温度为203及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环境中养护28d做抗压试验时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MPa),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取其保证率为95。11.1.5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及拌和物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的有关规定。未列入该规程的试验项目,可参照其他有关试验规程。11.2 配制混凝土用的材料11.2.1水泥1选用水泥时,应注意其特性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是否有不利影响。2选用水泥时,

41、应以能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和节约水泥为原则。常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及软练胶砂抗压强度见附录F-1。3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对所用水泥应进行复查试验。为快速鉴定水泥的现有强度,也可用促凝压蒸法进行复验。4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5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6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11.2.2细骨料1桥涵混凝

42、土的细骨料,应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粒径小于5mm的河砂,河砂不易得到时,也可用山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的机制砂。细骨料不宜采用海砂,不得不采用海砂时,其氯离子的含量对于钢筋混凝土应符合本章11.3.6条的规定。细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2砂的筛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的分类见表11.2.2-1。表11.2.2-1 砂的分类砂 组粗 砂中 砂细 砂细度模数3.73.13.02.32.21.6注:细度模数主要反映全部颗粒的粗细程度,不完全反映颗粒的级配情况,混凝土配制时应同时考虑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情况。2)砂的级配应符合表11.2.2-2中任何一个级配

43、区所规定的级配范围。表11.2.2-2 砂的分区及级配范围标准筛筛孔尺寸(mm)级 配 区标准筛筛孔尺寸(mm)级 配 区I区区区I区区区累计筛余()累计筛余()10.000000.638574704140165.001001001000.3159580927085552.503552501500.161009010090100901.2565355010250注:表中除5mm、0.63mm、0.16mm筛孔外,其余各筛孔累计筛余允许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得大于5。I区砂宜提高砂率以配低流动性混凝土;区砂宜优先选用以配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区砂宜适当降低砂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对于高强泵送混凝土用

44、砂宜选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2.6。2.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不得大于15,0.31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宜在8592范围内。3当对河砂、海砂或机制砂的坚固性有怀疑时,应用硫酸钠进行坚固性试验,试验时循环5次,砂的总质量损失应符合表11.2.2-3的规定。4砂中杂质的含量应通过试验测定,其最大含量不宜超过表11.2.2-4的规定。11.2.3粗骨料1桥涵混凝土的粗骨料,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粗骨料的试验可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执行。表11.2.2-3 砂的坚固性指标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在寒冷地区室外使用,并经常处于潮湿或干燥交替状态下的混凝土8在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12注:寒冷地区系指最寒冷月份的月平均温度为0-10且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不超过145d的地区;对同一产源的砂,在类似的气候条件下使用已有可靠经验时,可不做坚固性检验;对于有抗疲劳、耐磨、抗冲击要求的混凝土用砂,或有腐蚀介质作用或经常处于水位变化区的地下结构混凝土用砂,其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应小于8。表11.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