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内容提要:数学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学科。数学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修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小学到高中很多同学在数学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本文在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究,从而培养高一学生如何学好数学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 键 词:学习方法 主动学习 发散思维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这一点在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问题中体现的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那些刚刚
2、踏入高中校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有很多同学在初中的成绩都非常好,以很好的成绩考入了高中,但一进入高中成绩滑坡的非常快,就这一问题我做了一些调查,在这里阐述一些观点。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不大、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
3、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0-180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2、学习方法的差异。(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较慢的教学速度,争取让全体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程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七节课,自习时间较少,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就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就少很多,所以高一学生总是感觉还没等把学的
4、弄会,老师就又讲新知识了,知识点学不透,学习时间不够用。(2)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需要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等教师训练完那是不可能的,高考中的习题类型只能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
5、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3)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数学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4)定量与变量的差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
6、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数学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还是那句话,要学会方法。方法就是掌握主动,学好高中数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高一数学中我们将学习函
7、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它在高中数学中是起着提纲的作用,它融汇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中,其中有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它也是高考的重点。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1.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8、2)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专心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
9、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长期坚持使对所
10、学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11、,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比较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已经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3.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
12、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4.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高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对易分化的地方教师应当采取多次反复、加强辅导、指导阅读参考书等方法,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们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参考文献:1.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2.高效课堂22条山东出版集团2009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