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姓名 班级 学号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明初的统治:
政治: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迁都北京;→强化
经济: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对外交往:
明末农民起义:
爆发:1627年;
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
结果: 年, 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16-1912):
1644
1636
17世纪初
(女真)
(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满洲)
清
后金
人物:
人物: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 、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 政策(增修长城);
清: 政策(修建 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 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明:修长城 目的: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作用: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1)措施:
康熙①平定
意义:统一天山以北地区
乾隆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 (意义:加强新疆与中央联系,巩固边防)
北
东北
西北
清: 之战
签订《 》
清: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金 制度
③设立
西藏
明:① 、 平定倭寇
清:统一台湾 ② 收复台湾
③设置
(意义: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东南海防)
东南
西南
明→清:
意义: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2)意义: 。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
★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鼎盛的表现
农业的兴盛
①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 引进)
③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手工业的发达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
棉纺织业特别发达
② 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出现新的 经营形式,织业出现 萌芽
商业的繁荣
① 兴起; ②商帮形成( 、 )
海外贸易的发达
①茶叶、生丝、 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② 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总结
明至清前期,中国 兴盛、 发展、 繁荣、 的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
地点
、 等江南地区
行业
纺织业部门
典型表现
出资, 出力
特征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具有雇佣的生产关系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一、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字狱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实质:思想专制文化
危害:
★★八股取士
命题范围:“ ”;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
文体:
危害: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重视奴仆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进步思潮
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一股要求 、 和 的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
主张:批判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
世俗文化
★古典小说兴起
四大名著
《 》:罗贯中 最早一部长篇小说
《 》: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曹雪芹 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新的剧种
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姓名 班级 学号
二、★晚明科学巨匠
《 》
李时珍
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农政全书》
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农业百科全书
《 》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徐霞客(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整体表现
明清的科技与西方相比, ,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 ★★皇权膨胀
明朝
地方:①废 ,设 (作用:三司互不同属,分权鼎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② (作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增设 制度
④设立“ ”特务机构
⑤设立“廷杖”制度
清朝
⑥设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答:军机处虽是清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达成受皇帝召见,只能 ,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皇权达到
皇权膨胀消极后果(了解)
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3.绝对君主专制,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
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5.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
二、 近代前夜的危机
近代前夜的危机
的表现
★“重农抑商”
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清统治者仍推行“ ”政策
★★
闭关锁国
含义: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以“ ”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 防范 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表现:① 清初实行 政策。②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
③只开放 一处为通商口岸
影响: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②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启示: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 学习先进,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置身于世界的大潮,才能立于世界之林
清朝中后期统治危机
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化奢靡;
军事削弱;数十次起义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T5.1 回望“盛世”余辉(“乾隆盛世”表现)
1.疆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2.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鼎盛,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3.经济:中国经济总量世界领先
4.文化:文化继续发展(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丛书《四库全书》,文学巨作《红楼梦》)
T5.2 透视“盛世”阴影
1.人口增长过快——社会危机;2.官员不为民办实事——失去民心;3.思想控制严密——文字狱;4.工业化水平停滞不前——中英差距拉开。
T5.3 从马戛尔尼使华看盛世危机
清帝国实质上是虚弱的,中国军队战斗力很弱,所用武器落后。但清朝统治者仍认为是全世界的“天朝”。
中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对比
中国
西方
经济
政治
外交
思想文化
发展状态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