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石埠小学手足口病防治教育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如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也能造成传播。易感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占发病数的8595。流行方式:常呈爆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聚集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到7天,没
2、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到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摄氏度左右。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所起疹子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特征。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并发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治疗措施:本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加强监测,注意预防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关键。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解毒中草药、维生素B和C等进行预防。注意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在流行的季节和地区,要尽量少让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和与患儿接触等,以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