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一提到秋天,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词语来形容的?文章题名秋思,作者在秋天究竟看到了什么进而产生了的思索?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元大都(今北京)人,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曲牌名。“秋思”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秋”是特定时节,“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内容。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枯藤 干枯的枝蔓昏鸦 黄昏时的乌鸦 人家 农家,写出了诗人
2、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天涯 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令伊始,由近处着笔,“在一株枯藤缠绕的老树枝头,几只乌鸦守在巢边哇哇怪叫”,就将一幅萧瑟肃杀的深秋景致展现在读者眼前,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藤”、“树”、“鸦”,本是郊野司空见惯的景物,并无特别之处,可一旦与“枯”、“老”、“昏”结合匹配,一股萧瑟肃杀之气立即从字里行间油然升起,笼罩在读者心头,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 小桥流水人家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
3、,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古道西风瘦马诗人笔锋一收,又将我们从美好的憧憬与向往中拉回到无奈的现实里来:古道萧索、西风凋零、瘦马宛然,无论情愿不情愿,喜欢不喜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浪迹天涯的孤行苦旅还得继续。诗人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显示出诗人的激愤的情绪,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张起来。夕阳西下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
4、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但在暮霭笼罩中,颠沛劳顿的诗人今夜会宿在何处?明日还将去往何方?断肠人在天涯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整曲赏析: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十一种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按照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作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意蕴深远,更使自己悲凉孤寂的情感一
5、步步达到高潮。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静景与动景相映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
6、是相互映衬的妙用。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作者情感: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结合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又突出作者郁郁不得志,内心的惆怅悲哀无处不在。课后作业:1.阅读其他天净沙曲牌名的小令,理解其中感情。2.阅读关于秋天的诗词,感受其中包含的手法3.根据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写一篇拓展性散文故事或者画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