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46051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PTX 页数:81 大小:68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伶官传序优秀实用课件解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伶官传序欧阳修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五代五代五代五代【唐宋之间的五个朝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代,即后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后唐-庄宗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庄宗李存勖特别史料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

2、往往能听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庄宗亲自谱写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演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的灭亡。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当年他在胡柳一带作战,他宠爱的伶人周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的伶人周

3、匝被梁人俘获。后来他灭掉梁进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入梁的都城汴京,周匝来到他的马前拜见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他,庄宗见到他很是高兴,赐给他金银钱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物,慰劳他的艰辛与忍辱负重。周匝对庄宗说:周匝对庄宗说:周匝对庄宗说:周匝对庄宗说:“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我被梁人擒获,能够活到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现在,多亏了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

4、。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源帮忙。请陛下赐给我两个州报答这两人。”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庄宗答应封这两个人为刺史。郭崇韬劝他说:说:说:说:“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和陛下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些忠诚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勇猛的英雄。现在天下刚刚创立,还没有封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赏

5、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赏一个功臣,就先把伶人封为刺史,恐怕失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掉天下人心。不能这么做!”于是没有执行于是没有执行于是没有执行于是没有执行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命令。一年后,伶人多次向庄宗进言,庄宗对崇韬说:对崇韬说:对崇韬说:对崇韬说:“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我已经答应周匝,你还不执行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的话,

6、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的话,会使我见到这三人很惭愧。你的话虽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然正确,但是为了我,就委屈执行吧。”最最最最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终,任命陈俊为景州刺史,储德源为宪州刺史。史。史。史。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年,李嗣源叛

7、变,自立为帝,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乱箭射死,后唐灭亡。乱箭射死,后唐灭亡。教学目标:1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 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2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 句式。句式。3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 史教训。史教训。4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 名言名句。名言名句。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

8、),字),字永叔永叔,号,号醉醉翁翁,晚年又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学家。宋仁宗天圣八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等职,卒谥文忠卒谥文忠。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为文主张切合实

9、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他的六一诗话六一诗话开创了开创了“诗话诗话”这一新这一新的体裁的体裁。著作有。著作有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欧阳文欧阳文忠公文集忠公文集,又与,又与宋祁宋祁等合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醉翁。既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客有问曰:“六一,何

10、谓也?六一,何谓也?”居士居士曰:曰:“吾家吾家藏书一万卷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集录三代以来金金石遗文一千卷石遗文一千卷,有,有琴一张琴一张,有,有棋一局棋一局,而,而常置常置酒一壶酒一壶。”客曰:客曰:“是为五一尔,奈是为五一尔,奈何?何?”居士曰:居士曰:“以以吾一翁吾一翁,老于此五物,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传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天某些文章的“前言前言”或者编者或者编者的的“按语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

11、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解题解题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五代(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勖称帝后,迷恋伶人

12、,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用乱箭射死了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伶官传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中,作者对为

13、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修为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伶官传伶官传所作的序言。所作的序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岂非人事哉!非人事哉!原原庄宗之庄宗之所以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可以知之矣。第一段第一段分析第一段分析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岂非人事哉!

14、非人事哉!原原庄宗之庄宗之所以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以知之矣。理:道理理:道理虽:虽然虽:虽然岂非:难道、不是岂非:难道、不是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人事: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原:推究原:推究所以:所以:的原因的原因译: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就可以知道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岂非人事哉!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分析课文1、找出观点句(

15、论点:)2、依据(论据)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驱,及凯旋而纳之。第二段第二段分析第二段分析第二段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

16、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告:告诉告:告诉立:立: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判断句梁,吾仇也梁,吾仇也:判断句:判断句以:而以:而其:其:一定、应该一定、应该译:译: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诉他说:“朱温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

17、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分析第二段分析第二段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及凯旋而纳之。而:顺承关系而:顺承关系少牢少牢:猪羊各一头:猪羊各一头而而:修饰关系:修饰关系以:用以:用告庙告庙:告(于)庙,介后告(于)庙,介后纳:纳:收

18、藏收藏译:译: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分析赏读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下”在于什么?在于什么?答:答: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话简单回答。答:答: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答:答:“忧劳可以兴国忧劳可以兴国”。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第一段议

19、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第三段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书曰

20、:曰:“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分析第三段分析第三段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谓壮哉!方:当方:当组:绳索组:绳索盛:旺盛盛:旺盛系:捆绑系:捆绑函函:用匣子装着,名状用匣子装着,名状告以成功告以成功:告(之)以成功,介后、省略句告(之)以成功,介后、省略句译:译: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

21、盛,多么雄壮啊。分析第三段分析第三段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其衰也!仇雠仇雠:仇人:仇人乱:作乱;应:响应乱:作乱;应:响应至于:以至于至于:以至于夜:名状夜:名状出:出逃出:出逃衰:衰颓衰:衰颓译:译:等到仇敌已经被消灭,天下已经被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愿献出自己

22、的生命,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何其:多么何其:多么分析第三段分析第三段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皆自于人欤?书书曰:曰:“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也。抑抑:或者:或者损:损害;益:好处损:损害;益:好处忧劳忧劳:忧虑辛劳本:探求、考察本:探求、考察迹:事迹、迹象迹:事迹、迹象兴、亡:使兴、亡:使兴盛兴盛/灭亡灭亡译:译: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

23、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放荡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逸豫逸豫:安乐:安乐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什么道理?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对“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的说明。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具体说明。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面叙说。第四段第四段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

24、国灭,为天下笑。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分析第四段分析第四段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壮壮:强盛困困:围困;:围困;为天下笑为天下笑:被动:被动莫莫:没有人:没有人衰衰:衰败:衰败忽微忽微:细微的事情;所溺,所溺,溺爱的事物译:译:因此,当庄宗强

25、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积:积累积:积累1、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第四段以感叹结尾有何作用?答;答;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告诫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的历史教训。908908年年(2323岁岁)“与与尔三矢尔三矢”912912年年(2727岁)岁)“系系燕父子以组燕父子以组”923923年年(3838岁

26、)岁)“函函梁君臣之首梁君臣之首”926926年年 (4141岁)岁)“身死国灭,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天下笑”得天下得天下 -15-15年年-盛盛失天下失天下 -3-3年年-衰衰为为 什什 么么?盛盛-“忧劳可以忧劳可以兴兴国国”衰衰-“逸豫可以逸豫可以亡亡身身”忧虑辛劳可以忧虑辛劳可以使使国家国家兴盛兴盛;安闲享乐可以安闲享乐可以使使自身自身灭亡灭亡。盛盛 衰衰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夜呼,呼,

27、乱者四应,仓皇乱者四应,仓皇东东出,未见贼而士卒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何其衰也!盛盛 衰衰“方其盛也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举天下之豪杰,莫莫能与之争能与之争。”“及其衰也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天下笑。”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事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盛衰在于人事盛衰在于人事盛衰之理盛

28、衰之理岂非人事岂非人事(庄宗得失可知)(庄宗得失可知)恪守父命恪守父命仇雠已灭仇雠已灭意气之盛意气之盛何其衰也何其衰也得之易得之易守之难守之难成败皆人成败皆人满招损满招损谦得益谦得益原原推究、探讨推究、探讨晋王三矢晋王三矢受遗命受遗命,矢志复仇矢志复仇盛盛忧劳兴国忧劳兴国衰衰宠伶人宠伶人,身死国灭身死国灭逸豫亡身逸豫亡身天命人事人事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岂独伶人也哉岂独伶人也哉岂独伶人也哉?论证手法分析成败皆人成败皆人谦得益谦得益满招损满招损对对比比?!格格言言警警句句满招损

29、,谦得益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作者者写写作作意意图图欧阳修写欧阳修写伶官传伶官传并冠以短并冠以短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的执政者的执政者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力戒骄奢、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杜渐、励精图治;通过总结历史教训,;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情怀。1、写作特色、写作特色清人王符曾、沈德潜评价伶官传序,都认为关键是“善 用抑扬之法

30、”,你能看出文中是怎样使用这种笔法的吗?采用采用欲抑先扬欲抑先扬的手法。的手法。小结“晋王三矢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者四应”的概括,的概括,“燕王燕王”与与“契丹契丹”“皆背晋皆背晋 以归梁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也是欧这也是欧 阳修散文阳修散文 创作的特创作的特 点。点。2、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盛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困困及其衰也,数十

31、伶人困之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多困于所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告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兴盛)(兴盛)(装)(装)(旺盛)(旺盛)(强盛)(强盛)(围困)(围困)(困扰)(困扰)(困厄)(困厄)(困难)(困难)(告诉)(告诉)(祭告)(祭告)(禀告)(禀告)微微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斯人

32、,吾谁与归其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皆出于此乎?(微小的事)(微小的事)(悄悄地)(悄悄地)(为隐藏身份而改装)(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副词,应当,一定)(副词,应当,一定)(语气词)(语气词)(代词,他)(代词,他)(大概大概,表揣测语气表揣测语气)函梁君臣之首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

33、积于忽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判断词类活用判断词类活用 乱者乱者四四应应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数词作状语数词作状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A 负而前驱 B 一夫夜呼 C 仓皇东出 D 函梁君臣之首D2、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而皆背晋以而皆背晋以归归梁梁君臣相顾,不知所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归尔尔其其无忘乃父之志无忘乃父之志与与其其所以失之者所以失之者A与与相同,相同,与与也相同也相同B与与相同,相同,

34、与与不同不同C与与不同,不同,与与相同相同D与与不同,不同,与与也不同也不同D3、下下面面对对课课文文内内容容的的理理解解,不不正正确确的的一一项是:项是:()A传传说说晋晋王王李李可可用用临临终终前前交交给给庄庄宗宗三三枝枝箭箭,目目的的是是希希望望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庄宗牢记遗命,为父复仇。B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不在于天命,而在于人事。C庄庄宗宗李李存存勖勖把把父父亲亲交交给给的的三三枝枝箭箭“藏藏之之于于庙庙”,作作战战用用兵兵时时又又“以以一一少少牢牢告告庙庙”,表表现现出出对对父父亲亲遗遗命命的的恭恭谨态度。谨态度。D作作者者认认为

35、为,祸祸患患是是一一点点一一点点积积累累起起来来的的,智智勇勇之之人人,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会被自己耽溺的东西所害,这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经验。B4、翻译下列句子: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抑本其成败之迹,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而皆自于人欤?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岂独伶人也哉?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或者说说考考察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爱)伶人才如此吗?历历史史朝朝代代顺顺口口溜溜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