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卫生学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编号:
评价项目名称:
评价机构名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盖章)
报告编制日期:
说 明
1. 本中心是本着科学、公正、公开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价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 本中心名称及评价结果等未经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3. 报告无签发人签名、涂改、未加盖本中心卫生学评价专用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单位地址;
电 话:
传 真:
邮 编:
目 录
1 评价目的和依据
1.1 评价目的
1.2 评价依据
2 评价范围
3.项目概况
4.评价内容和方法
4.1 评价内容
4.2 评价方法
5 现场卫生学调查与检测结果
5.1现场卫生学调查
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及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建议
7.附件(参考文献)
委托单位名称:
委托单位地址:
评价项目地址:
委托单位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评价单位:
评价技术负责人:
评价人员
姓名
职称
专业
签字
审 核 人
年 月 日
签 发 人
签 发 日 期:
单位
公章
年 月 日
1.评价目的和依据
1.1 评价目的:通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状况的现场调查和检测,发现存在的卫生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18204.23、GB/T18204.24、GB/T18204.26-2000)、《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2005)、《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2003)及相关工程图纸等。
2.评价范围:
新建、改建、扩建和已投入运行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卫生学评价工作。
3. 项目概况: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新风均取自室外,由机组引入新风管送入室内。作者单位受业主委托,对该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和方法
4.1 评价内容: 项目选址、建筑卫生学评价、总平面布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管理状况、识别分析和检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可能出现的健康危害因素种类及产生环节、主要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建议等。
4.2 评价方法: 经现场调查、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通过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风险评估法对该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试运行期间卫生状况及其对健康影响进行评价[1]。按照随机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2],本次评价共抽取5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其中全空气式空调系统2套,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3套。每套系统抽样量:送风口抽取5个;风管内表面抽取5个断面。新风机组抽取1套。冷却水抽取2份。室内空气质量抽样量:共在30个房间,每个房间布设1个检测点,采样1次。
5 现场卫生学调查与检测结果
5.1现场卫生学调查: 用检查表法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情况检查表
序号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检查结果
备注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
√
2
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
3
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
堆放有易燃的板材
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
√
5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
√
6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
√
表2 建筑物室内及周边环境情况调查表
现象描述
是
否
备注
较轻
一般
较重
墙壁贴有墙纸
使用地毯
使用花岗石进行装饰
摆放板材用具
有无吊顶
建筑物内无窗户
建筑物内窗户不能开启
建筑物内能否形成对流风
建筑物内楼层较矮
建筑物潮湿有异味
建筑物内清洁状况差
建筑物周围有垃圾堆
建筑物周围有居民生活排烟口
建筑物周围有产生污染的工厂
建筑物附近有传染病医院
建筑物周围有工业烟囱
建筑物附近其它可能产生污染的建筑
建筑物是否位于闹市区
建筑物周围是否有农田
其他发现的问题
表3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调查表
现象描述
是
否
备注
较轻
一般
较重
新风口可见明显污物聚集
新风口未设置防护网和过滤装置
机房附近有污染源存在
机房内是否堆放杂物
机房内是否潮湿
风管垂直高度不一致
风管及保温层有腐蚀破损
空调系统风口分布不够均匀
体感空调系统制冷/热效果差
送风口及回风口周围有灰尘堆积
冷凝水滴水盘是否堵塞
冷凝水滴水盘是否较脏
5.2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及分析:
5.2.1风管内表面检测结果及分析 所测积尘量、细菌总数及真菌总数指标中,仅3楼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1个采样点的真菌总数超过标准限值(检测结果见表4),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其余所测风管内表面指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表4 风管内表面卫生检测超过标准限值结果
采样点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cfu/cm2)
卫生要求(cfu/cm2)
真菌总数
≤100
5.2.2送风检测结果及分析 所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b-溶血性链球指标中,仅14楼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1个采样点的细菌总数、2个采样点的β-溶血性链球菌,7楼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1个采样点的真菌总数超过标准限值(检测结果见表5),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其余所测送风指标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表5 送风卫生检测超过标准限值结果
采样点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cfu/cm2)
卫生要求(cfu/cm2)
细菌总数
≤500
β-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β-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真菌总数
≤500
5.2.3空调冷却水检测结果及分析 均未检出嗜肺军团菌,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
5.2.4室内空气检测结果及分析 所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甲醛、空气菌落总数指标均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9664-1996)和《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要求。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检测结果,该酒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不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必须经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可再次投入使用。
6.2建议:凡经具有检测评价资质的技术部门检测不合格的集中空调系统,一律应停止运行,并经有清洗专业资质的集中空调清洗机构清洗、消毒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具体要求如下: ①按照《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2003)对该项目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②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经常检查、更换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并保证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定期清洗送风口、回风口,保持风口表面清洁。每年清洗一次空气处理机组内表面、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设备或部件。③做好空调机房和冷却塔的日常清洁卫生和维护工作,不在机房内和冷却塔周围堆放工具杂物等物品,保持机房内和冷却塔周围的干燥卫生。④定期清理新风口附近的灰尘和污物,保证新风质量。⑤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检查、检测和维护,并建立专门档案。⑥建议按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预防空气性传播疾病的应急预案[7]。内容应包括发生空气传播性疾病后对集中空调系统进行应急处理的责任人;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运行方法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应采取的其他通风与调温措施。当空气传播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7.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S].2006.
[2]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S].200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