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444462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方经济的发展 同步测试基础识记一、选择题1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六朝”中不包括: ( )A孙吴 B东晋 C南梁 D明朝 2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始于: ( )A秦朝时期 B西汉初年 C东汉末年 D三国时期3北方人口南移的主要方向分三条线路,其中,中线移民进入到今 ( )A巴蜀地区 B两广地区 C两湖和江西 D江浙地区4历经六朝时期的开发,南方形成的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是: ( )巴蜀地区 两广地区 两湖和江西 江浙地区A B C D5六朝时期,南方出现很多商业城市,其中吴郡的丝织业很著名,你知道吴郡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 )A扬州 B南京 C宁波 D苏州6六朝时期,

2、南方农业技术进步明显,下列相关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改传统的“粪肥精耕”为火耕火耨B犁耕技术得到推广和改进C各地大量兴修水利设施和工程D引进北方小麦、实施稻麦两熟制7下列六朝时期的城市中,属于新崛起的海外贸易港口城市的是:京口 广州 鄮县 余杭A B C D二、材料解析8阅读材料: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试从农业、手工业方面介绍当时经济的发展情况。综合观察江南经济发展的各种表现,你觉得哪一历史现象正在发生?活动探究9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是我国经济

3、发展史上的灿烂篇章,讨论一下,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社会原因和自然优势有哪些?开阔视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是国务院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古称金陵,现为江苏省省会。南京从公元前年越国大夫范蠡筑城算起,至今已有近年历史。早期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六朝”)以此为都城,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此后,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南京“云锦”“锦”又称

4、为多彩丝织品。“南京云锦”曾与苏杭锦锻齐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的历史源远悠长,早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就从各地征调手工业工人到建邺(南京)充实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孙权的赵夫人能亲手用彩色线织成龙凤的织锦,宫中还有上千名专门从事丝织的宫女。这是有记载的南京地区丝织业的最早开端。南朝刘宋,开始在建康(南京)设立锦属,管理丝织生产。此后,南朝各代政权均相沿袭,成为常设机构,为此后南京丝织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答案1D 2C 3C 4B 5C 6A 7B 8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这一历史现象。9社会原因:北方连年战乱,人口纷纷南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等;自然优势:地广人稀、水土丰美、气候适宜农业生产等。- 3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