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病句大联盟.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426414 上传时间:2025-02-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句大联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句大联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句大联盟 修改病句的几种类型及例句 修改病句一――――用词不当 例句: ①同学们热心欢迎老师。 ②小明十分爱护时间。 ③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坚定。 ①张林同学提的建议很正确,大家都附和他。 ②他很顽强,不肯虚心地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③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的优点和缺点。 练习: 把下列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用“_”划出来,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我们祝颂李林评上了“三好”学生。( ) (2)小玲办事很武断,从不犹犹豫豫。( ) (3)他热烈地和我打招呼,并握了握我的手。( ) (4)奇奇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 ) (5)学校的操场又扩张了不少。( ) (6)我只是把养花作为生活的一种情趣。( ) (7)经过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就。( ) (8)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 (9)战士们在前沿阵地上隐藏起来。( ) (10)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现了不少抗日小英雄。( ) 修改病句二-----句子不完整 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应包括主、谓两个部分,把“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说清楚。 有时,缺少主语。如: 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了。 ②在老师的教育下,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③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我教育很大。 有时,缺少谓语。如: ①我们要远大的革命理想。 ②公共汽车将在我家门前的会路上。 ③我们要为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有时,缺少宾语。如: ①我送给小丽同学。 ②我最尊敬的人是。 练习:读下面的句子,把不完整的补充完整。 1.爸爸在灯光下。 2.透过玻璃照在桌子上,屋里显得暖烘烘的。 3.你仔细看爬山虎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图画。 4.我们要讲究卫生。 5.茅屋里传出的钢琴声。 6.要对青少年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7.小舟迅速地离开码头,像离弦的箭驶向湖心。 8.解放军叔叔打开了。 9.孔繁森救助了好多藏族孤儿。 10.美丽的玄武湖公园。 11.敬爱的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 12.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13.我们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 修改病句三-----词序不当 例句: ①李勇被同学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②这是晴朝的一个夜晚。 ①五月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②说实在的.他并不唱得好。 ③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④我们讨论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⑤今年的麦子丰收在望,长势喜人。 ⑥这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练习:把下列句子中词序排列不当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语文对我特别有兴趣。 2.奔驰着路上的小轿车。 3.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4.他握住了老工人紧紧的手。 5.我国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各种矿物。 6.主席台上坐着头发花白的一位老工人。 7.距离考试已经时间不多了,我们要赶紧复习。 8.通过这个阶段的复习,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9.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10.老师表扬了助人为乐李小明的精神。 修改病句四-----重复罗嗦 例句: ①老师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②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③我们全校师生和校长都参加了国庆联欢活动。 练习: 改正下面句子中重复罗嗦的地方。 1.老奶奶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2.我们目不转睛地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听老师讲课。 3.学校是一座漂亮的风景优美的大公园。 4.公园里的花很美丽极了。 5.我们要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水。 6.小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对答如流。 7.今天下午天气晴朗,没想到午后下起了大雨,真出乎我的预料。 8.小麦成熟了,田野里颜色一片金黄。 9.我有一条很红的鲜艳的红领巾。 10.看了小品《如此包装》,大家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笑了起来。 修改病句五-----前后矛盾 例句: ①全班同学都到了,只有王刚同学没有来。 ②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①我已经将要小学毕业了。 ②我断定他大概是陆丽的哥哥。 ③同学们整齐地排队挤进了电影院。 练习:把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2.早晨,太阳的余辉洒满了校园。 3.我正写着作业,孙林来找我玩。 4.我各门功课都好,就是音乐不好。 5.这次考试全班几乎没有不及格的。 6.下课铃声一响,校园立即渐渐地沸腾起来了。 7.看那熟练的动作,他大概一定是个专业运动员。 8.我勇敢地冲下了山坡,心里不免有点儿害怕。 9.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 10.你的办法我完全赞成,只有一点我是不同意的。 修改病句六-----概念混乱 例句: ①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和许多鸟。 ②公园里的松柏、桃花等树木枝繁叶茂。 ③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④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概念混乱不清的地方改过来。 1.《中国少年报》和《儿童时代》等报刊我都爱看。 2.今天,妈妈买了许多蔬菜:青菜、萝卜、鱼…… 3.上海东方明珠塔、万里长城、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我国著名的古迹。 4.李明的爸爸会说三四国外语,尤其汉语说得特别好。5.造纸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6.他的家乡是江苏南京人。 7.西湖的春天是个游览的好地方。 8.党中央派飞机给灾区人民送去了粮食、药品、大米和衣服。 9.学校的操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器械,什么单杠、双杠、爬杆、沙坑和篮球场等。 10.在动物园里,我们看到了猴子、大象、老虎、狮子、东北虎和北极熊等许多有趣的动物。 修改病句七-----搭配不当 一是主谓搭配不当。如: ①老师叫我做的作业,已经在星期六实行了。②大家都注意学校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③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地提高和改善。 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如: ①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②在欢送会上,同学们表演了歌曲,表演了舞蹈。 ③我每天晚上收听广播和电视。 ④同学们逐步端正了态度和目的。 三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 ①刘老师虽然年过六旬,而且身体很健壮。 ②为了提高大家的文学欣赏能力,所以举办了这个诗歌朗诵会 练习:把下面句子中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爸爸的口令,准时带回了家。 2.两山之间的小路缓缓地流淌着。 3.妈妈冲了一杯茶,真好吃啊! 4.经过老师的教育,我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5.他非常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6.在考试时,我一丝不苟地答卷和交卷。 7.今天扫地后,我们把桌椅排得干干净净。 8.我们漫步在郊外的航道上。 9.因为他进步很大,却老师表扬了他。 10.只要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 综合练习 修改下面的病句,注意用好修改符号,并要想一想是属于哪-类错误。 (1)大街两旁摆满了人。 (2)李老师真好,见到我们总是嘻嘻哈哈的。 (3)西湖的风景优美,景色秀丽。 (4)张雁和李纹约好一起在自己家里温习功课。 (5)运动员以坚定的毅力,跑完了全程。(6)阅读课外书籍,我们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7)我们只要独立思考,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8)李刚不关怀集体的事情。 (9)我喜欢画画,尤其是人像。 (10)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11)我们不但经常锻炼身体,而且增强了体质。 (12)小丽在上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学校走去。 (13)我的妈妈非常关心。 (14)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民警保持秩序。 (15)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 强国。 3、缺宾语。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 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 ”(“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 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 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 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 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 “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 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 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一、 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去掉“通过”,让“学习”作主语;去掉“使”,让“水平”作主语 ☆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去掉“从……中” (2)谓语残缺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行动,要在这个行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加上“完成”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在“吃”前加“过着”,或去掉“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 ☆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似的涌现出来。 •在“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后加上“力争上游” (3)宾语残缺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体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在“运动”后加上“的问题”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在“集体化”后加上“的道路” (4)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在“劳动”前加上“艰苦而有效的” ☆在这次全校乒乓球单打比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 •在“夺得”前加上“分别” (5)关联词语残缺 ☆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枝树枝。 •在“体形”前加上“而且” ☆这次学术会,时间并不长,收获很大。 •加上“虽然……但是……” ☆即使你讲得再好,我们(也)不听。 ☆(即使)家大业大,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2、成分赘余 (1)主语多余 ☆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 •去掉“风格” (2)谓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去掉“进行” ☆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去掉“打” (3)宾语多余 ☆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史记》的编写。 •去掉“的编写” ☆今天,我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去掉“的地方” (4)定语多余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去掉“当前” (5)状语多余 ☆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 •去掉“可以” ☆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这些人。 •去掉“在心里”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 •去掉“到处” (6)补语多余 ☆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修改一些。 •去掉“一些” (7)可有可无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 •去掉“的距离” ☆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 •去掉“离现在” (8)误用“的”字 ☆出人意料的是,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 •去掉“的”,改为“物价下跌” ☆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到毁灭。 •加上“的”,改为“历代的动乱”;去掉“的”,改为“气候潮湿” 病句——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并列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将“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 ☆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 •去掉“沙沙的浪声” ☆青年学生(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在“学生”后加上“时期” ☆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去掉“的问题了” ☆秋天的北京是最美的季节。 •把“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在哈尔滨、沈阳两地举办的日本电影周(上映的)以及在我国其它省市陆续上映的五部日本影片,是这几年来日本影片中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在“电影周”后加“上映的” 2、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要在意思上和语法上搭配,常见错误是:当动词带两个以上宾语时,后面的宾语与动词不搭配。 ☆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违反”改为“干扰”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事迹”改为“形象”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去掉“注视和” ☆最近,济南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去掉“和服务忌语” ☆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去掉“录音和” ☆解放军多次抢险救灾,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去掉“的安全”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去掉“聪明” (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把“严肃”改为“认真”或“谨慎” ☆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去掉“新技术、新工艺” (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整整齐齐” 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在句首加“能否”,或改成“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把“温暖”改为“冷暖”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 •把“就”改为“才” ☆想象不但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把“不但”改为“不仅”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病句——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2、状语位置不当 3、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4、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5、虚词位置不当 6、主客颠倒 7、复句内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 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把“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3.两个定语先后语序不当 ☆这次展览会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并在“前”后加“的” 状语位置不当 1.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老师嘨课堂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的”调至“发挥”前 2.两个状语前后位置颠倒 ☆我们顺利地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找到了传说中的那位神猎手。 •将“顺利地”与“按照高老头画的那张简图”位置对调 ☆李强把张卓不放在眼里。 •把“不”调至“把张卓”前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范围+数量+动性+形性+名性+中心词 多项定语的一般顺序: 1.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5.名词或名词短语 6.带“的”的短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面 ☆国家队的 一位 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 优秀的 篮球 女 教练 •领属性 数量 动词性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多项状语的一般次序: 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2.表时间或处所的 3.表范围的 4.表情态或程度的 5.表对象的介宾短语 ☆许多老师//昨天 在休息室里 都 热情地 同他 交谈 • 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世界各大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 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把“不”放在“趁”前面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的分句主语一致时,主语应在全句之首;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 ☆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它同学。 •把“她”放在“不但”前面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把“如果”放在“他”前面 主客颠倒 ☆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我对于数学” 关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只能用在句子开头(在句中作定语); 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作状语时,用于句首句中都可以。 复句内顺序不当 ☆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应“树技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树影晃动起来。” 1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