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4168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46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能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140 P 59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 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Overall Planning Report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20191230 发布发布 20200701 实施实施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 发布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水库

2、地震监测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 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Preparation of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Overall Planning Report for Hydropower Projects NB / T 103512019 主编部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 2020 年 7 月 1 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20 北北 京京 I 国国 家家 能能 源源 局局 公 告 2019 年年 第第 8 号号 国家能源局批准小水电机组励磁系统运行及检修规程等

3、 152项能源行业标准 (附件 1) 、 Code for Safe and Civilized Construction of Onshore Wind Power Projects 等39项能源行业标准英文版 (附件2) ,现予以发布。 附件:1. 行业标准目录 2. 行业标准英文版目录 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 2019 年 12 月 30 日 附件 1: 行业标准目录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 采标号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28 NB/T 10351-2019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 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2019-12-30 2020-07-01 II 前 言 根据

4、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 2014 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能科技2014298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基本规定、概述、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 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并负责日常管理,由能源行业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水电水利规划设

5、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 2 号,邮编:100120) 。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本规程参编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张世殊 王惠明 彭仕雄 冉从彦 张东升 范俊喜 陈卫东 胡金山 王金生 谢剑明 马行东 魏植生 李 忠 祝华平 邓忠文 张 勇 陈光义 赵小平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杨 建 郭德存 郭义华 李文纲 米应中 贾煜星 赵国刚 陆 飞 巨广宏 曾祥喜 张国富 韩 进 常祖峰 李保华 王勤彩 何万通 赵 轶 杜小凯 李仕胜 III 目目 次次 1 总则 . 1 2 术语 . 2

6、3 基本规定 . 3 4 概述 . 4 5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 5 6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 6 6.1 一般规定 . 6 6.2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 6 6.3 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 6 6.4 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 8 7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 10 7.1 一般规定 . 10 7.2 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 10 7.3 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 11 7.4 数据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 11 8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 13 9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 14 10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 15 10.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7、 . 15 10.2 投资估算表 . 15 附录 A 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目录 . 16 本规程用词说明 . 17 引用标准名录 . 18 附:条文说明 . 19 IV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Overview . 4 5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 5 6 Items and Layout Design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8、System . 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6 6.2 Items for Monitoring System . 6 6.3 Layout Design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 6 6.4 Layout Design for Other Monitoring Items . 8 7 Composi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 10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0

9、7.2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bservation System . 10 7.3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11 7.4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11 8 Civil Works Planning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 13 9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lanning for Reservoir Earthquak

10、e Monitoring System . 14 10 Estimate of Investment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 15 10.1 Instructions for Preparing Estimate of Investment . 15 10.2 Tables of Estimate of Investment . 15 Appendix A Contents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Report on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 16

1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 17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19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保证成果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 1.0.3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水库地震 reservoir earthquake 在特殊的

12、地质背景下,因水库蓄水引起水库及其附近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与当地天然地震活动规律明显不同的地震活动。 同义词:水库诱发地震。 2.0.2 水库地震监测区 monitoring area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及其外延 10km 的范围,以及水库区周围 50km 范围内历史上发生过 5 级以上地震的区域。 2.0.3 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 key monitoring area for reservoir earthquake 水库地震监测区内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较大的库段、库首区及活断层分布区域。 2.0.4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 reservoir e

13、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由 4 个及以上监测水库地震的地震监测台站组成的监测网络或体系。 2.0.5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 reservoir earthquake monitoring system 由水库地震监测仪器以及记录、传输、数据处理等组成的系统。 2.0.6 中继站 repeater station 将接收到的地震台站信号导入高速中继信道并将汇集后的地震数据传回台网中心的台站。 2.0.7 台网中心 central station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安装地震监测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相关外围设备,并进行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

14、理和管理的场所。 2.0.8 测震台网监测能力 ability of earthquake monitoring network 测震台网能够定位的最小地震震级和位置范围。 2.0.9 本底地震 background earthquake 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 3 基本规定 3.0.1 坝高大于 100m 且水库库容大于 5 亿 m3的新建水电工程,以及省级地方政府法规规定需进行地震监测的水电工程,均应进行水库地震监测规划设计,编制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 3.0.2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总体规划设计及报告编制应在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3.0.3 水库地震监测应

15、进行测震监测,宜进行强震动监测、地壳形变监测、活断层监测和地下流体监测,报告应分别予以分析评价。报告应对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及其地震监测台站、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台网中心的设置进行分析论证。 3.0.4 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2 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3 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4 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5 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3.0.5 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目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4 4 概 述 4.0.1 概述应说明工程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工程主要建筑物相关特性、水库正常蓄水位和库容等内容。 4.0.

16、2 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0.3 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设计依据、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 4.0.4 概述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开展的工作内容和完成的工作量。 5 5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5.0.1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 5.0.2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区基本地质条件。 5.0.3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应简述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主要结论。 6 6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应根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水库诱发

17、地震预测结论、水库规模等论证确定。 6.1.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论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2 监测系统布局。 3 台址初勘。 4 测震监测区划分、测震监测能力估算与精度确定。 6.2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6.2.1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应说明选择依据和选择结果。 6.2.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应进行测震监测台网设计,说明台网设置的技术要求。 6.2.3 水库地震监测区具有强震发生条件且已有强震动监测能力不足时, 宜进行强震动监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6.2.4 对坝高大于等于 200m 或库容大于等于 50 亿 m3或附近有核电站、直接威胁大

18、城市安全的大型水电工程,宜进行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监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6.2.5 当工程区 5km 范围内有活断层分布时, 且坝高大于等于 200m 或库容大于等于 100 亿 m3大(1) 型工程或基本烈度为度及度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等于150m 的大(1)型工程,宜进行活断层监测设计,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6.3 测震台网布置测震台网布置设计设计 6.3.1 水库地震测震台网布置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详述水库地震监测区划分,明确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与一般监测区以及监测精度要求。 2 应详述监测台网布设原则。台网布设应根据测震监测区划分及监测精度要求、测震区实际条件分析确

19、定。 7 3 应详述地震监测台站类型和数量、中继站、台网中心的布置设计。 4 初选台址应说明台址的地质、安全、环境、交通、通信及供电条件,并对台址作出初步评价。 5 应论述台网监测能力估算与精度确定。 6.3.2 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宜根据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成果、 活断层分布等情况分析论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段宜确定为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 1 坝址周围约 10km 范围。 2 预测可能发生大于等于 5 级的水库诱发地震或震中烈度大于等于度的库段。 3 水库地震监测区内活断层通过的区域。 6.3.3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监测精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的监测能力应达到近震震级 M

20、L0.5 级,水平定位误差应小于 1km。 2 一般监测区的监测能力应达到近震震级 ML1.5 级,水平定位误差应小于3km。 6.3.4 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网规模及布置应根据下列条件拟定: 1 台网的台站布局和台址应满足地震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的需要,应具备交通、供电、建设维护和安全等条件。 2 测震台站宜采用均匀网状布设的原则,水库地震重点监测区台站间距不宜大于 10km,一般监测区台站间距宜在 10km30km 范围内。 3 测震台站的布设数量和分布应满足监测能力和地震定位误差的要求。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应具有 4 个及以上测震台站。 4 使用自组无线传输信道时,当水库地震监测台站至台网中心之

21、间数据传输质量或能力不能满足台网要求时可在它们之间设置中继站完成数据传输转接,中继站宜与测震台站结合布置。 5 台网中心宜布置于通讯畅通、交通方便及供电有保障的业主营地或省级地震部门。 6 测震监测台网布置应充分利用库区及周边现有或即将建设的国家、地方与其他专用数字地震监测台,实现数据共享。 7 测震台网布置设计宜考虑与上下游梯级水库已有的测震监测台站的衔8 接。 6.3.5 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址初选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库地震测震监测台址初选应实地考察了解测震台站的地质、安全、环境、交通、通信及供电等实际情况。台址应避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域及高背景噪声干扰源。监测台基应位于基岩

22、上。 2 测震台址可开展 1h2h 的台基地噪声的测试工作。 3 自组无线传输信道的测震台站可开展传输信道的简单测试工作, 绘制通信信道剖面图。采用其他公共信道传输方式时应对传输方式进行可行性评估。应初拟采用的通信手段。 6.3.6 水库测震台网监测能力估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 6.4 其他监测项目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布置设计 6.4.1 强震动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简述强震动台站的布置设计原则、 位置及数量, 初步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设备。 2 提出的强震动台站的布置设计数量和分布应满足最大烈度区及重点区域的强震动监测和

23、烈度估算的要求; 提出的强震动台站布置设计原则和监测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 3 强震动监测设计可结合测震台站布置,也可利用现有国家强震动监测台站。 6.4.2 地壳形变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简述地壳形变监测必要性、目的、监测项目、监测网布局及规模。 2 地壳形变监测可分地应变监测、地倾斜监测、重力监测等项目论述。 3 应提出地壳形变监测系统应在蓄水前建成、并取得相应的本底变形资料的要求。 6.4.3 活断层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简述活断层监测必要性、目的、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2 应提出跨断层垂直形变监测

24、、跨断层水平形变监测等活断层的监测内容和技术要求,当需进行降雨、气压、气温等项目监测时,也应提出其监测的技术9 要求,监测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 35039的有关规定。 6.4.4 地下流体监测设计内容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简述地下流体监测必要性、目的、监测项目、监测网布局及规模。 2 宜提出水位、水温和水化学等主要监测项目及降雨、气压、气温、库水位等辅助监测项目的监测技术要求。 3 地下流体监测井宜结合测震监测台站、并在最有可能发生水库地震的部位进行布置设计。 10 7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7.1 一般规定 7.1.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

25、技术要求编制应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 组网方式、 设计要点和主要技术指标, 初步说明配置的主要设备并附清单。 7.1.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成应按观测系统、 传输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进行论述,宜提出数字化系统组网方式的技术要求。 7.1.3 水库地震测震台网监测系统设计编制应包括下列初步确定的内容: 1 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2 测震台网传输系统传输方式、类型、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3 测震台网中心位置、主要技术指标、主要设备清单和主要人员构成。 4 测震台网监测系统供电方式。 7.1.4 强震动、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的监测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应包括

26、下列内容: 1 初步确定监测项目与内容。 2 初步确定主要设备和技术要求。 3 初步确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与监测精度。 7.2 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7.2.1 观测系统规划设计编制宜说明主要监测设备的配置、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精度和监测要求等内容。地震台网观测系统还应说明地震台站的供电方式、避雷设计及天线建设要求。 7.2.2 地震台网观测系统设备应根据稳定性好且可靠度高的要求, 选定相应的数字化仪器设备。 7.2.3 地震计、数据采集器、电源设备及通信设备等测震台站监测设备的选定和提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的有关规定。地震计也可选

27、用三分向短周期地震计或三分向宽频带地震计。 7.2.4 强震加速度计、数据采集器、电源设备及通信设备等强震动台站监测设备选定和提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GB/T 11 31077 的有关规定。 7.2.5 地震台站的供电方式应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耗进行选择, 宜使用交流电源与太阳能双供电模式,无交流电源情况下宜采用太阳能供电。 7.2.6 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观测系统技术要求宜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 GB/T 31077 和 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 NB/T 35098 的有关规定。 7.3 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7.3.1 传输系统技术设

28、计编制应初步说明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采用的传输技术、传输方式、传输技术要求等内容。 7.3.2 地震台网传输系统可采用多路数据汇集技术, 可同时传输多路数据及进行多台数据的中继转接。信道中继可采用有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的转接、无线信道与无线信道的转接或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的转接。 其转接功能可多信道汇集复用后再转发,或单信道直接转发。 7.3.3 地震台网中继站与地震台站、 台网中心之间应具有良好的传输路由和高速中继信道,在地震遥测频段内应无大的无线电干扰背景。 7.3.4 地震台网中继站的供电方式应根据仪器设备、传输方式等的功耗进行选择, 宜使用交流电源与太阳能双供电模式, 无交流电源情况下宜采用

29、太阳能供电。 7.3.5 测震台站、 强震动台站传输系统监测设备及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 7.3.6 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监测数据宜采用自动传输方式。 7.4 数据处理系统技术要求 7.4.1 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规划设计内容编制应说明初步确定的台网中心位置、台网中心主要设备及功能、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及技术要求、台网中心供电和避雷及天线建设要求。 7.4.2 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等其他监测项目的数据处理规划设计编制宜说明数据处理系统组成、采用的分析技术、资料整理成果内容及相关要求等。 7.4.3 地震台网中心主要设备及

30、功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提供数据共享的服务器应具有与专业地震信息网12 相连的功能,运行系统应具有地震信号报警功能和地震速报功能。 7.4.4 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应包括数据发送与接收系统、数据存储、实时数据处理、人机交互处理、监控系统和数据服务系统。设计的各子系统之间宜通过网络实现数据交换。 7.4.5 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的接收与发送系统、 实时数据处理系统中应说明采用的双机热备份工作方式。 7.4.6 地震台网数据处理系统中应说明配备的数据处理分析专用软件。 13 8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8.0.

31、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设计编制内容应简述地震台站、 中继站和台网中心面积,土建工程建筑标准,主要建筑物结构尺寸和主要建筑材料。土建工程进度规划编制内容应简述台网技术设计、台网建设、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等阶段进度计划、工期确定原则。 8.0.2 规划确定的水库地震测震台站征地面积不宜小于 100m2, 测震台站和强震动台站监测室面积不宜小于 12m2。 8.0.3 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应提出地震台网土建工程规划设计图。 8.0.4 水库地震监测室和地震台网中心土建工程设计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 8.0.5 规划确定的地壳形变监测和活

32、断层监测台站的建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 3 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 8.3 的有关规定,地下流体监测台站的建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下流体台站 第 1 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 20.1 的有关规定。 14 9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9.0.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编制内容应包括日常运行、 维护和管理方式的初步规划,并说明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台网运行和管理职责、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年限,说明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阶段地震监测总体要求。 9.0.2 水库地震监测运行与维护管理阶段

33、地震监测总体设计应提出地震监测和资料整理的总体要求。资料整理宜进行水库蓄水前本底地震研究、水库蓄水后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及综合预测研究。 9.0.3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的有关规定。 15 10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10.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0.1.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原则及依据部分的报告编制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估算编制所采用的有关规程、规范和规定。 2 估算编制所采用的办法、定额和费用标准。 3 估算编制所采用的价格水平年。 10.1.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

34、算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地震监测系统建设投资估算总费用组成。 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宜说明地震监测系统建筑工程单价编制依据及费用组成。 3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地震监测系统主要设备设施价格、监测仪器设备综合运杂费和设备安装调试费的编制依据和编制方法。 4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编制应说明勘察设计费、科研试验费和建设征地费等的编制原则、依据和编制方法。 10.2 投资估算表投资估算表 10.2.1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监测系统总估算表。 2 建筑工程估算表。 3 设备及安装工程估算表。 4 环境保护和水土

35、保持工程估算表。 5 建设征地费用估算表。 6 独立费用估算表。 10.2.2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附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2 设备及安装工程单价汇总表。 3 建设征地费用单价汇总表。 16 附录附录 A 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目录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目录 1 概述 2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3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3.1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3.2 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3.3 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4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构成与技术要求 4.1 监测系统总体构成 4.2 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4.3 传输系统技术要求 4.4 数据处理系

36、统技术要求 5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 5.1 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规划设计 5.2 监测系统土建工程进度规划 6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7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投资估算 7.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7.2 投资估算表 8 附图 (1) 区域地震构造图 (2) 水库区工程地质图 (3) 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图 (4)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图 (5)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能力估算图 17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37、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8 引用标准名录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 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 35039 水电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规程NB/T 35098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形变台站 第 3 部分:断层形变台站DB/T 8.3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下流体台站 第 1 部分:水位和水温台站DB/T 20.1 中华

38、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 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NB/T 10351-2019 条 文 说 明 20 制 定 说 明 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NB/T 10351-2019,经国家能源局 2019 年 12 月 30 日以第 8 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程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总结了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方面的实践经验, 吸收了近年来水电工程水库地震监测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向有关设计和科研单位征求了意见。 为便于广大勘察、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规程编写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

39、规程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 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 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21 目 次 3 基本规定 . 22 5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 24 6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 25 6.2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 25 6.3 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 25 6.4 其他监测项目布置设计 . 27 7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构成与技术要求 . 29 7.1 一般规定 . 29 7.2 观测系统技术要求 . 30 9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运行与维护规划 . 31 22 3 基本规定 3.0.1

40、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409 号)第十四条规定坝高 100m 以上、库容 5 亿 m3以上,且可能诱发 5 级以上地震的水库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 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 (2011 年中国地震局令 第 9 号)第九条规定坝高 100m 以上、库容 5 亿 m3以上的新建水库,应当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开展水库地震监测,最高水位蓄水区及其外延 10km 范围内有活断层通过、遭受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新建大型水库,应当设置必要的地震监测设施,密切监视水库地震活动。 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2014 规定坝高高于 100m 且库容大于 5 亿

41、 m3的新建水库,应建设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开展水库地震监测。据此,本规程提出了坝高 100m 以上且库容 5亿 m3以上的新建水电工程,需进行水库地震监测设计工作,并编制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报告的要求。 本条省级地方政府包括省、 自治区、 直辖市政府。 如省级地方政府法规 四川省水库地震监测规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 308 号)第四条规定:“下列新建水库应当在库区蓄水前一年建成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并保持运行: (一)坝高 100m 以上或者库容 5 亿 m3以上的水库; (二)库容 1 亿 m3以上,且水库正常蓄水区及其外延 5km 范围内有活断层通过的水库; (三)库容 1 亿 m3以上,且

42、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对重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造成严重次生灾害的水库; (四)坝高 80m 以上或者库容 1 亿 m3以上,且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的流域开发梯级水库。” 3.0.2 水库地震监测阶段划分一般划分为监测台网总体规划设计、台网技术设计、台网建设、台网运行与维护管理 4 个阶段。例如,CHB 水电站分台网总体规划设计、台网技术设计、台网建设和台网运行维护管理。贵州 GZ 水电站总体规划设计后进行了台网技术大纲编制、仪器选型、台址勘选、台网建设实施、安装调试及试运行、运行等步骤;其中台网技术大纲编制、仪器选型、台址勘选三个步骤统称为技术设计。DGS 电站先进行规划设计,后将勘察设计、建设

43、征地、采购、施工、调试、试验运行和考核运行、验收、运行维护等全部工作发包,实23 行工程总承包;仍能大体上与阶段划分一致。JAQ 工程有总体设计、台址勘选、施工图设计,后是台网建设及运行。PBG 水电站编制了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测系统总体设计报告、PBG 台网技术报告、水库诱发地震监测预测系统工程技施设计报告。 水电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初步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决定是否开展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进一步完成水库诱发地震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本条明确规定了水库地震监测总体规划设计对应时间要求。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

44、87-2016 规定“当预测有水库地震发生时,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的总体规划设计”。中国地震局水库地震监测管理办法(2011 年中国地震局令 第 9 号)第三条要求“符合第九条规定的水库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水库地震监测台网或者地震监测设施的内容”。此条要求水库地震监测台网的总体规划设计需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完成。 24 5 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水库地震危险性综合评价 5.0.1 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论包括区域地层、地貌,区域构造格架特征、断裂系统及活动状态,新构造运动特征,区域构造稳定性综合评价,主要地震动参数等内容。 5.0.3 水库诱发地震综合

45、评价主要结论包括预测水库诱发地震类型、 最大震级和水库诱发地震可能出现的重点库段等内容。 25 6 水库地震监测系统项目选择与布置设计 6.2 监测系统项目选择监测系统项目选择 6.2.26.2.5 目前已设置水库地震监测台网工程均设置了测震监测,一般结合水工建筑物布置有强震动监测设施,多数情况是大坝布置有强震动监测设施。也有的电站利用了现有国家强震动监测台网, 故提出了水库地震监测区具有强震发生条件且已有强震动监测能力不足时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的要求。 有少量电站布置了地壳形变监测、活断层监测、地下流体监测。SX 水利枢纽工程、DGS、XLD、XW 水电站设置了活断层位移监测设施。SX 水利枢

46、纽工程、DGS 水电站还进行了地下水流体监测。 据现行国家标准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 GB 21075-2007 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甲级工作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水库地震监测技术要求GB/T 31077-2014 的规定, 坝高大于等于 200m 或库容大于等于 50 亿 m3或附近有核电站、直接威胁大城市安全的大型水电工程,宜增加地壳形变、活断层、地下流体等监测设施。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NB/T 35099-2014 规定当场址区 5km 范围内有活断层分布时,坝高大于 200m 或库容大于 100 亿 m3或基本烈度为度及度以上地区的坝高大于 150m 的大(1)型工程,应进行断裂活动性

47、监测。目前国内仅有 SX、 金沙江下游、 DGS 等坝高 200m 以上或库容 100 亿 m3以上的大型水库开展了活断层和地下水监测, 因此本规程将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监测列为可选项,建议在水电工程前期的勘测设计中根据库区,特别是坝区的地震地质背景、枢纽区断裂的活动性,工程的重要性及失事后果的严重性等工程实际,论证开展地壳形变监测工作的必要性, 必要时开展相关地壳形变等的监测网规划设计工作,本规程不作强制性要求。 6.3 测震台网布置设计测震台网布置设计 6.3.1 大型水电工程的水库一般规模较大, 目前大型水电工程又多集中于西部山区,水库多为河道型水库,回水较长,规模大的可达几百 km,库区

48、范围较大,不可能对全库区进行高精度的水库地震监测。 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如果均要达到一定精度(如震级下限为 0.5 级) ,则所需台网密度较大,导致投资较大。同时库26 区一些区域也无重要建筑,没有居民活动,监测微震活动也无实际意义。所以,目前采用的监测思路主要为,一是在坝区附近采用高精度布置,二是对预测有可能诱发 5 级及以上构造型地震或震中烈度大于等于度水库地震主要地段加强监测,三是水库地震监测区内活断层通过的区域。将较大水库的库区分为一般监测区和重点监测区来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监测精度,既能达到监测水库地震的目的,也可避免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 6.3.2 大坝附近的库首区附近,即坝址周围约

49、 10km 的范围,也是挡水大坝和厂房等主要建筑物所在地,大坝的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大中型水库的大坝,失事可能带来严重的洪水等次生灾害,所以库首附近是重点监测区。在前期水库地震预测发生地段布置设计精度更高的台网,能更多地捕捉水库地震信息,有利于预测与研究水库地震。 JP 一级重点监测区包含坝前库段、岩脚-下落府-盖地库段和卧罗河库段,后两库段均为灰岩地段, 预测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 4.0 级。 CHB 水电站重点监测区包括坝区附近以及以坝址为中心约 10km 范围,向上游约 35km 覆盖至可能诱发地震的花岗岩库段,以及库首左岸 4km 处大渡河断裂带北段的昌昌断裂和瓜地沟断裂、金汤河

50、支库附近的金汤弧形断裂和库中段的红锋断裂等区域。PBG 水电站一期建设的重点监控范围为顺河断裂沿水库地段和汉源昭觉断裂临近库盆前段,即坝址下游 5km坝址上游 15km。 DGS 水库地震监测台网重点监测的区域是: (1)坝区附近以坝址为中心,向上游约 6km,到雨洒河支库北西侧(不包括田湾河口得妥断裂与库水交汇的部位) ,向下游延伸约 5km,到沙达子沟口一带,总体属库首区; (2)大渡河左岸由雨洒河口沿大渡河主库向北到库尾桃子坪一带、长约 28km 的河段,该段主要诱震因素是地区性的得妥断层(即大渡河断裂) ,属于断裂块状岩体,可能诱发中等强度的构造型水库地震, 极限水库地震震级为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动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