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家庭环境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于是家庭的氛围,家长的教育模式,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其巨大。本文主要讲述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模式一:你好,我好,大家好
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有耐心,重视孩子,尊重孩子。遇事与孩子耐心的沟通,举例,以身作则,讲道理。
对孩子的影响:我很重要,我很好,父母也很好,大家都很好-----这样的孩子性格上很积极,很容易成才。
模式二:我好,你不好,大家都不好,就我好
家庭环境:例如,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父母与爷爷奶奶关系不好。爸爸对孩子说,你妈妈怎么怎么地不好;妈妈对孩子说,你爸爸怎么怎么的不好。
对孩子的影响: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都不好,就我是好人。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人,很难真正的长大,成熟。
模式三:你好,她好,我不好(少见的模式)
家庭环境:例如,家庭环境不好,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孩子遭到歧视,嘲笑,内心创伤巨大。
对孩子的影响:这样家庭的孩子最容易出现自卑,自负等多种不良的情况。
模式四:你不好,我不好,大家都不好。(极端模式)
家庭环境:例如,父母对孩子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经常打孩子。(或者再加之整个家庭在社会环境中负面评价也较多)
对孩子的影响:我不好,我老犯错,所以老挨打。你也不好,老打我,老骂我,你也不好。这样的孩子最终很容易偏离人生轨道。
附题记:孩子在3岁以后,具备了基本的主观行为意识,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还缺乏明确的判断能力,不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事错的,这个时候的孩子行为还主要以好玩为导向,只要他觉得好玩,她就会去做。
这个时候,也正是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品德,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还小就像小树苗一样,歪一点,斜一点,扶一下,正一下就好了,一旦长成大树,那就谁也无可奈何。这也就是所谓“七岁看老”的来源。
一个简单的不良行为,引导一下就好了,如果听之任之,结果经过两三年的不断重复,那就不是行为了,而是习惯,一个习惯经过无限次的演练后,逐渐也会改变孩子的心智模式,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发展。
这就是大教育家林格说的“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