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交流丹徒区荣炳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袁彩霞 徐红霞 刘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荣炳中学语文组对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市教研室、区教研室能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与同行交流的宝贵机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我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将我校语文中考复习的做法向大家做一介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一、以教带考,早为总复习做准备。由于中考现代文阅读文段都不选自课内,以往为赢得复习时间、加快速度,一到初三,啃掉文言文部分就扔掉课本,跳到中考题海中大搞题型训练,实践证明着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觉得:中考语文材料在课外,但知识与能力在课内,越是到了初三,
2、越是要以课本为重要载体展现本学科的个性风采。但以往有假期的补课及晚自习的辅导作保证,而现在因取消补课与晚自习辅导,教学进度就是一个问题。怎么办?经过备课组讨论,我们采取了以教带考的方法,即以新课带动复习。于是,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了复习。如古诗词教学时,结合已学过的诗词,教给学生相关的鉴赏古诗词的规律和方法,了解诗词创作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把除第六册外的所有诗歌复习了一遍;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以新带旧”, 要求学生识记重要的实词、重点虚词,特别结合已学的古文,关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的变化,着重训练学生自己翻译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技巧。结合第五
3、册的现代文单元,复习了诗歌、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几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等等。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同时,已经复习了不少的相关知识,这些复习的内容虽然是散乱的零星的,但这不仅为下学期的全面系统的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时间上也会节省不少。二、以点带面,梳理知识体系。中考语文试题由“积累和运用”, “阅读理解”“作文”三部分构成。专项复习的质量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提高专项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将是复习阶段的重中之重!复习的第二阶段,我们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即通过专项复习来梳理建构初中语文的知识体系。到五月止,本学期教学时间约14周,用三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复
4、习和考前准备。(一)、分册复习(用时三周) 紧扣书本,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侧重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的字、词。要求学生课余整理六册书中重要词语并在全班交流,同时教师补充其他一些常用词,通过读、写、练等各种方式帮助其正确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正确理解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词义。 2、识记古文词义和翻译。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识记课内古文的词义、翻译,通过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加以巩固。3、背诵积累古诗文。要求学生能够在全面理解古诗文意思的基础上熟练准确地记忆并正确书写课内背诵内容,鼓励学生积累课外名
5、言警句。通过各种题型的默写练习的方式每日有计划地检查。4、梳理名著阅读篇目。结合课本上的六部名著及课标中要求阅读的其他几部名著,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有关知识,如:作家与作品、人物与情节、主题与阅读感受等。5、掌握各种文体的常识。如记叙文要求学生了解六要素;分析贯穿全文的线索;了解记叙的人称;掌握记叙的中心和记叙的详略;分析描写、议论、抒情的作用;领悟写作手法等。小说则要求学生了解三要素;能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能分析、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能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及其作用;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
6、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的作用和含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专项复习(用时六周)按中考试卷结构,分板块进行专项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专项复习课尤其要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提高答题技巧。1、语言运用专项复习(一周)语言运用的考查形式比较多,如句子的仿写与补写、句子的修改、材料的概括与表述、拟写对联、拟写广告词等。复习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讲”主要是教师指导方法,如仿写考查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有修辞、句式等,要求学生开放思维,有效提取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具体要求为:保留形式,改换内容;形式上严格限制,内容上完全开放;句式相同
7、或相似,结构保持一致;字数尽量相等;注意隐含的修辞;语言力求准确精美。不但要仿例句之形,还要仿例句之神,即最佳的表达内容和立意境界,力求形神兼备。“练”主要是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形成能力。2.古诗文阅读专项复习(两周)诗歌阅读考查初中及小学阶段的38首固定篇目,复习时可在学生课前充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表达技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的一些归纳复习:归纳诗歌的常见意象,如柳树、春燕、秋雁、明月等,了解它们所寄寓的内涵;按诗歌的意境进行归纳,如忧国忧民类、建功报国类、思乡怀人类、寄情山水类、 感时伤逝类、热情赞美类、人生梦幻
8、类、吟唱自然类等,理解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按表达技巧进行归类,如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对比烘托 、化用典故 、联想想像 、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等,能够分析这些表达技巧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上所起到的作用。解答古诗鉴赏题时,一定要品味语言,批文入境。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要注意诗歌的题目、要注意提示、要注意题材、要注意意象、要注意“情语”。 古文阅读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扎实掌握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首先掌握好重要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特别关注重点实词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
9、词多义等特殊用法,归纳重点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句子翻译 “留、删、补、换、调、变”的基本方法。对于文段的理解,则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中心,归纳要点;学会提取重要信息,根据题意,找出文段的观点、主旨、关键句等;结合实际,体会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说出自己的体会、启示等。3、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两周)现代文阅读复习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分别进行辅导。如说明文阅读,首先要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我们可通过抓标题或关键句的方法来明确说明对象,然后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实物说明文我们可以采用“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的模式来概括说明中心。事理说明文我们可以用“关
10、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的模式对说明中心加以概括。其次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说明性文章一般都很讲究条理性,这种条理性,在书面表达上常常表现为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总括性的词语“总之”、“总而言之”、“总的来说”;表示一些结论性的或结果性的语句,如“证明了”、“表明了”、“反映出了”、“标志着”,发现这些词语出现一定要有警觉,最好用笔圈点起来,对这些词语利用得好,就可以使自己看清文章的层次顺序和逻辑关系了。考试时,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完成试题的过程中,除非命题者有特殊要求,答题时应尽量利用原文中的字、词、句,
11、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用来答题效果可能比用自己的语言为好。第三,要能辨识具体的说明方法,并能体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如举例子的作用是能将某些读者不易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真切具体、清楚明了;列数字能从数量上直接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作比较,能使原先难以说清的事物特征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总之,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和事物的特征,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第四、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说明语言的特点首先是“准确”,主要表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及限制性短语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为,(1)合理使用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表意准确、严密、科学;(2)
12、准确选用同义词,使表意立体而精确;(3)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此外,一些科学小品文语言还有生动的特点,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不管是哪种文体我们都可以按照“三看”、“两原则”、“五步走”的方法去做。“三看”指: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两原则”指:“跟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带着文后的题目去阅读”;“五步走”指的是:“统观全文,把握基调;结合语境,合理想象;重点词语,合并类项;文中原话,尽量照用;要点全面、基调缀后”。4、作文训练(一周)(作文训练除专项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分别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加以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重点解决学生常犯的“
13、五大毛病”:书写不工整、立意不深入、选材不新颖、结构不规范、语言无新意。如解决立意不深入的问题,可教给学生立意的一些技巧。比如多维立意法,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融旨于景法,把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致。融旨于物法,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现文章的主旨。这种立意方法常常通过对平凡事物的精雕细刻,以显示深远的寓意。借某事物寄情托志是“融旨于物”的主要特征。反用其意法,借旧事物翻出新意,给人以新的启迪和感受,使读者耳目一新,收到好的艺术效果。(三)、模拟冲刺(用时两周)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选择典型的综合练习模拟中考,提高
14、学生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点评。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四)、考前准备(用时两周)学生进行自由复习,教师答疑,并对学生进行考前答题技巧的培训,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经典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 三、发挥群体力量,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为了最大化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我们备课组根据考试内容和要求对各个专题进行了明确分工。每人负责其中的几项,进行重点研究。专题复习课同组成员互听互评,大家统一进度,资源共享。 我们还进行了“优化早读课”“作业讲评课”、“试卷讲评课”等研讨活动。比如早读课,我们通常前一天晚上就会把早读的内容、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提前告诉给同学们,并由课代表写到黑板上。“作业讲评课”,由“错题分析”到“错题订正”到“习题演练”,做到由浅入深,逐层提高,学以致用,讲究实效。以上就是我们语文组在中考复习中的一些摸索和尝试,不足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