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页,普通护理常规,接待患者,初步分诊。依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并马上通知医生。,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对应准备。,急诊室环境,依据病症性质,调整病室内湿温度。,环境清洁、舒适、平静,空气流通。,每日定时空气消毒。,入院介绍,介绍主管医师、护士。,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页,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统计,测量即刻体
2、温、脉搏、呼吸、血压。,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连续三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留观患者体温正常三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或遵医嘱执行。,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每日统计大便次数一次,帮助医师完成各项检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页,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注明执行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改变,发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依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治意外发生。,注意观察分泌物
3、、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疗不明昏迷患者按病情及时搜集对应标本送检。,注意治疗效果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发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随时检验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觉异常及时处理。,对诊疗不明急腹痛患者禁止使用镇痛药品。,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方面问题,采取对应护理办法。,凡包括法律纠纷患者在抢救同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页,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相关知识宣传教育。,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眷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
4、了解,主动配合治疗。,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对转科、转院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页,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页,一、高 热,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页,因外感六淫、疫疠之毒及饮食不洁等所致。以体温升高在39 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里。急性感染性发烧和非感染性发烧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页,护理评定,生命体征,伴随
5、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情况,辩证:表热证、半表半里证、里热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9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办法,对于实施疫疠引发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连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及时变换体位,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神昏谵语、肢体抽搐等情况,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0页,给药护理,汤剂普通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少许饮
6、用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勉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取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情志护理,内伤发烧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抚慰患者树立信心,提升对本身疾病认识,主动配合治疗。,临证施护,发烧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品降温或针刺降温,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1页,健康指导,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注意病愈早期休养,防
7、止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依据本身条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主动治疗原发病,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时到门诊复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2页,二、神 昏,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3页,神昏,因各种病症引发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志不清、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神昏不是一个独立疾病,是各种急慢性疾病危重阶段常见症状之一。病位在脑。昏迷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4页,护理评
8、定,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改变,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生活方式、排泄情况,心理社会情况,辩证:闭证(闭阴、闭阳)、脱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5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仰卧位,去枕,举颌仰额为。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中暑昏迷患者,应将其位置在阴凉通风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挡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预防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预防舌咬伤,四肢厥冷者注意四肢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效位,定时翻身,遵医嘱留置导尿,统计2
9、4小时出入量,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护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发生。,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6页,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遵医嘱设专员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统计。,亲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马上汇报医师,配合抢救。,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马上汇报医师,配合抢救,遵医嘱给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用药,饮食护理,遵医嘱鼻饲,确保足够营养及水分,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通便药或按摩腹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
10、护理常规,第17页,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担心、求生等心理改变,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治疗与康复气氛,防止不良精神刺激。,临证(症)施护,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分泌物,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脱证亡阳者,遵医嘱快速给药,注意保暖,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谵语狂躁、大便密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胱区或遵医嘱行导尿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8页,健康指导,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防止各种诱发原因,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防止过劳,注意饮食调摄
11、,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谈、营养丰富、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主动防治相关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治疗;防止药品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依据本身详细情况,采取适当体育锻炼,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19页,三、中 风,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0页,中风,原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包括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
12、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1页,护理评定,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示等情况,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心理社会情况,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淤、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2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防止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强床栏保护,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效位置,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纱布;
13、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半神昏着参考神昏护理,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亲密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及时汇报医师,及时处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3页,给药护理,服中药后防止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逆顺改变,及时统计服至宝丹、牛黄解毒片、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抢救醒脑之品时间,神志清醒后马上汇报医师,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改变,预防头晕,注意安全,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
14、采取鼻饲,以保持营养,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4页,情志护理,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旺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恐惧、急躁等情绪,防止不良刺激,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眷惊醒精神抚慰,使其消除担心、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主动治疗,临证(症)施护,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开口、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5页,健康指导,使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疾病再度复发,生活起居有常
15、,防止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改变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过分,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粗纤维多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主动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改变,定时到医院复查,依据本身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效活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6页,四、中 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7页,中暑,因长夏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厥冷等
16、为特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8页,护理评定,中暑经过和伴随症状,周围环境、工作种类、生活方式,心理社会情况,辩证:暑热侵袭证、热盛动风证、气阴两伤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29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轻症中暑者,应快速撤离现场,转送至阴凉、通风处。患者取平卧位,松解衣扣,给予清凉饮料,重症中暑者,马上送至抢救室,不宜搬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遵医嘱输液治疗,监测生命体征至意识清醒,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生命体征、体温、神志
17、、瞳孔、二便、汗出、舌脉改变,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瞳孔散大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抢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0页,给药护理,按医嘱用药,观察药品不良反应,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应用冬眠药品期间,要亲密注意体温、血压、心率改变,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情志护理,中暑起病急,病情改变快,医护人员须仪态稳重,工作有条不紊,以降低其担心情绪,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抚慰,稳定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
18、规,第31页,临证(症)施护,口唇紫绀缺氧时遵医嘱及时吸氧,出现四肢厥逆、面色苍白、冷汗不止时,遵医嘱艾灸,抽搐痉挛者,注意安全,预防坠床,大汉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频频冷服,出现身热汗少、口渴不欲饮、吐泻等症者,遵医嘱给予藿香正气水口服及针刺,神昏热厥者,遵医嘱鼻饲灌注脑抢救中药或针刺治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2页,健康指导,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注意水分输入,保持环境通风,防止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快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
19、凉通风处平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分够水分。忌食油腻、辛辣、烟酒之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3页,五、急性出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4页,急性出血,因脏络受伤,血溢脉外所致以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二阴或渗出肌肤为主要临床主要表现。临床常见咳(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等。消化道、呼吸道、血液病等出血,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5页,护理评定,出血部位、方式、量、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有没有不良生活习惯,有没有机械损伤消化道、泌尿道、
20、皮肤等情况,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发病经过、病程长短,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情况,辩证:咯血、吐血、鼻衄、便血、尿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6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依据患者出血原因和出血量分别安置抢救室或观察室,防止无须要搬动和检验,并保持适宜体位,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为及时输血、输液做好准备,定时测量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盐水或遵医嘱给予中药液口腔护理,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出血部位、色、质、量及出血诱因和时间,注意患者神志、面色、唇甲、脉舌及汗出等情况,观察生命体征改变,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
21、压下降时,马上汇报医师,并配合抢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7页,给,药护理,按医嘱准确给药,中药汤剂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及反应,凡中西药同用者,间隔服用,以利观察,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辛辣、烟酒、煎炸之品,呕血者暂时进食,实热证者,可给予清热、凉血、止血蔬菜和水果,虚证者,饮食宜温热,但出血期仍不宜过热,食物取平性为好,血止后再补益,情志护理,抚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和焦虑情绪,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8页,分症护理,咳血,咳血是肺络受伤,血溢脉外所致。以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支气
22、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肺癌以及二尖瓣狭窄、肺梗死等引发咯血,可参考本病护理。,卧床休息,尽可能少翻身,少语,大量咯血者应取头低脚高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血凝阻塞气管而窒息,嘱患者不要用力吸气、屏气、剧咳,如喉间有痰,应勉励患者轻轻咳出,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咯血色、质、量以及伴随症状,有没有胸痛、咳嗽等情况,如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气短神倦等,马上汇报医师,并配合抢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39页,饮食护理,服用汤药时,宜偏凉服,同期可食用梨、甘蔗等润肺之品,遵医嘱做好支气管镜术前准备,临证(症)施护,外邪袭肺所致咯血兼口鼻干燥者,可遵医嘱中药煎
23、水代茶饮,肝火犯肺、咳血量多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做好抢救准备,脾肺虚衰所致咳血者,多食补气养血食物,咳血时可遵医嘱给予针刺止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0页,吐血,吐血系胃络受伤,络伤血溢所致,以血从口中呕吐而出,色红或紫黯,以夹有食物残渣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上消化道出血或血液病、尿毒症引发吐血等,科参考本病护理。,吐血期间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预防血液流入气道,病情稳定后能够适当活动,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严密观察吐血量、质、色、味以及大便性质及颜色,观察有没有腹痛、心悸、出冷汗等情况,若见面色苍白、气息短促、冷汗出、四肢厥冷等,应马上汇报医师,配
24、合抢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1页,饮食护理,大量吐血者暂禁食。血止后宜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煎炸等动火之品;恢复期应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而富有营养食物,给药护理,服药期间,饮食不宜过凉,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提升药效,胃火炽盛所致吐血,服药时宜凉服,临证(症)施护,肝火犯胃之呕血者多见暴吐如涌,遵医嘱采取三腔管压迫止血,并做好三腔管护理,吐血后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2页,衄血,鼻衄是由肺热上蒸,迫血妄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齿衄是因脏腑虚损,邪犯牙床所致,以血从齿龈而出为
25、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鼻、齿,包括肺、胃、肝。一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尿毒症等引发鼻出血和齿龈出血者,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3页,鼻腔大量出血者应取座位,头部仰起。鼻部置冷毛巾或冰袋,向鼻中隔方向压迫鼻翼止血;血不止者遵医嘱用干棉球蘸云南白药或明胶海绵或三七粉纱条等填塞鼻腔,压迫止血;仍不止者,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齿衄者,每日可用中药液漱口。遵医嘱如采取中药五倍子粉加白糖调成糊状涂擦或用棉球压迫止血,指导患者平时注意口腔、鼻腔卫生,纠正挖鼻孔、剔牙缝等不良习惯,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出血部位、色质、量及全身情况,若见面色苍白、气
26、息短促、出冷汗、四肢厥冷时,应马上汇报医师,并配合抢救,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4页,饮食护理,注意饮食调理,食用能帮助止血食物。忌食辛辣、烟酒或肥甘厚腻之物,预防动火生热,临证(症)施护,胃热壅盛者,中药宜偏凉服,多饮清凉饮料,如橘子汁、西瓜汁等,肺经热盛着,室内空气应湿润,防止燥热而加重鼻衄,肝火上逆、阴虚火旺者,易致心烦恼怒,应劝其克服急躁情绪,以免加重病情,脾不摄血所致衄血者,嘱注意休息,防止劳累,多食补益气血之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5页,便血,便血因胃、肠络脉受损,以血随大便而下,在大便前后下血,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
27、病位在脾、胃、大肠。消化道出血、一些血液病、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凡见大便带血者,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6页,血量多者,应卧床休息,切忌下床排便,注意排便时勿用力,以免增加腹压损伤血络,保持大便通畅,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护理,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便血色、量、质,以判断出血部位及全身情况。并准确统计,必要时可保留标本送检,如出现柏油样大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细微而数、头晕、心慌、汗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时,应及时汇报医师,并配合抢救,如痔疮、肛裂出血,可按相关章节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
28、7页,给药护理,药品宜温偏凉服,服药期间,饮食不宜过凉,可配合健脾开胃之药膳,以调理脾胃,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煎炸、烟酒等物,临证(症)施护,口渴者遵医嘱,以中药煎水代茶饮,大便干燥者遵医嘱,给予润肠通便中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8页,尿血,因湿热下注,阴虚火旺,疫毒或药毒伤肾所致。以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块而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出现血尿,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49页,严重血尿者,宜卧床休息,遵医嘱做尿细菌培养、尿三杯试验,以了解出血原因,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
29、计,观察尿血色、质、量、有没有血块,及尿频、尿痛、恶寒、发烧、腰腹疼痛情况,观察生命体征、神志、面色、汗出、舌脉等情况,如见面色少华、汗出肢冷、气短息微、脉沉细弱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抢救,如出现无痛性血尿时,也应汇报医师,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忌食膏粱厚味之品,肾阳虚者,可适当给以温补食物。阴虚火旺,忌食肥腻香辣动火之品,临证(症)施护,口渴、心烦、尿频、尿急、尿痛者,宜多饮温开水,肢寒腹痛者,能够炒热盐用布包,敷下腹部,或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0页,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尿血诱发原因,以防复发。保持乐观情绪,防止情志过激,生活起居
30、有常,注意休息,防止过劳,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平素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进食有规律,勿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生冷刺激之品,戒烟酒,指导患者自行观察二便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防止外感邪气以耗伤正气,随季节气候改变及时增减衣被,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1页,六、痛 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2页,痛证,因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遭受一些伤害等原因,或脏腑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以出现某一部位不一样程度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心痛、胁痛、腹痛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
31、常规,第53页,护理评定,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疼痛承受能力,心理社会情况,辩证:头痛、胸痹(心痛)、胁痛、急腹痛,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4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伴有发烧、出血时,绝对卧床休息,疼痛未明确诊疗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镇静剂,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等,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症状,给药护理,汤药普通宜温服,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5页,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胸痹(心痛)、胁痛
32、等忌油腻饮食;急性腹痛诊疗未明确时应暂禁食,情志护理,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安心养病,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6页,分症护理,头痛,因风寒温热等邪外侵、风阳火毒上扰、痰浊淤血所致,致经气不利、气血逆乱,或气血营精亏虚、清阳不升、脑神失养等所致。以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经络、气血及脑髓。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7页,观察头痛部位、性质、头痛发作时间及有没有伴随症状,观察患者瞳孔、体温、二便、舌脉,头痛加重,出现
33、口眼歪斜、瞳孔大小不等、肢体麻木震颤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饮食护理,以清淡、利湿、易消化为标准,勿过饱,忌食肥腻、黏滑及烟酒刺激之品,临证(症)施护,头痛猛烈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止痛,高热性头痛可用冷毛巾敷前额部,出现伴热、项背强直、喷射性呕吐、抽搐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抢救,伴有恶心、呕吐者,遵医嘱给予针刺,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8页,胸痹(心痛),因邪痹心络,气血不畅所致。以心胸部位展现发作性憋闷、疼痛,甚则心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血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5
34、9页,遵医嘱安置在CCU,卧床休息,采取止痛办法,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亲密观察疼痛性质、部位及生命体征等改变,心痛猛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冷淡者,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咳嗽、气喘、心律失常者,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和水果。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或用中药煎水代茶饮,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细软,多食蔬菜、水果,不宜过饱或过咸,忌食生冷、油腻、烟酒之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0页,情志护理,消除患者担心、恐惧、不安等心理,保持心情平静,安心治疗,临证(症)施护,心脏骤停,立刻心肺复苏,心痛发作,遵医嘱给予抢救药品,如速效救心丸、
35、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遵医嘱针刺止痛,寒凝心脉者,宜保暖,中药热服,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1页,胁痛,常因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所致。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胆、经络。肋间神经痛、胸膜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2页,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可遂组建恢复正常活动,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疼痛部位、性质与咳嗽、饮食关系,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黄疸、寒战、发烧等症状,应汇报医师,饮食护理,宜清淡,多食清热利湿苹果,忌油腻、辛辣、酒浆之品,临证(症)施护,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36、疼痛重者遵医嘱去中药熨胁痛区,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药品穴位注射止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3页,腹痛,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火、食、石类痹阻,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致。以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发腹痛,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4页,按外科普通护理常规进行,观察腹痛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发觉异常,汇报医师,配合处理,急性腹痛未明确诊疗时暂禁食;禁用镇痛剂,临证(症)施护,虚寒型腹痛,注意保暖避寒,腹部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腹痛猛烈者,遵医嘱针刺
37、、艾灸或用中药热熨腹部止痛,腹胀痛者,遵医嘱采取耳穴埋籽或肛管排气,腹痛伴大便密结者,遵医嘱保留灌肠或中药泡水代茶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5页,健康指导,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预防七情内伤,注意气候寒暖之改变,防止六淫外袭。生活起居有规律,确保充分睡眠,饮食以营养、易消化、无刺激为宜。禁烟,忌食辛辣、油腻、酒浆、浓茶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肥胖者,适当降低食量;高脂者,降低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丰富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早期发觉,早期诊治,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6页,七、暴 泻,中医护理常规技
38、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7页,暴泻,因感受外邪、疫毒或饮食、劳倦等所致。以发病急骤、突然腹泻、暴迫下注如水、腹痛肠鸣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包括脾、胃。急性肠炎、食物中毒、胃肠功效紊乱等,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8页,护理评定,腹泻次数、量、色、性质及伴随症状,近期进食情况、饮食喜好、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肛周皮肤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情况,辩证:寒湿因脾证、肠道湿热证、食滞胃肠证,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69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护理,执行消化道隔离,卧床休息,保持臀部皮肤
39、清洁,必要时便后坐浴,遵医嘱肛周涂中药,及时留取大便送检或细菌培养,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大便性状、次数、颜色、气味,暴泻甚者两眼窝凹陷、口干舌燥、皮肤干枯粗糙、腹胀无力,汇报医师,配合处理,暴泻其势凶猛,面白肢冷、呼吸深长、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尿少或无尿,及时汇报医师,配合抢救,给药护理,确保患者遵医嘱遵医嘱服药。亲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普通汤剂宜温服,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0页,饮食护理,吐泻严重者暂禁食,病情好转后,可进流质饮食,暴泻气阴两虚者遵医嘱可用药粥,情志护理,抚慰患者,忌怒戒躁,保持心情平静,配合治疗,临证(症)施护,勉励患者多饮水或淡盐水,以
40、补充体液,两眼窝凹陷,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品输入,腹胀无力者,遵医嘱给予参附汤、独参汤口服或针灸,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柴胡注射液肌注、针刺十宜放血,口渴烦躁不安者,多饮温开水,补充含钾、钠饮料,如鲜橘汁、淡盐水,预防脱水,寒湿暴泻者,遵医嘱可隔姜灸或药熨;热泻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服,吐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止呕或药品止呕,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1页,健康指导,合理饮食,定时、按量进餐,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勿过食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注意天气改变,随时增减衣被。止泻后应防止再感风寒暑湿之邪,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过分劳累,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中医护
41、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2页,脱证,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所致。以突然汗出、目合口开、二便自遗、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脑、经络、气血。各种原因引发休克,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3页,护理评定,生命体征改变,饮食习惯,排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情况,辩证:气脱、阴脱、阳脱,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4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注意保暖,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尿失禁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定时冲洗
42、膀胱,保持外阴清洁。大便失禁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准确统计出入量,患者6小时无尿,注意检验是否尿潴留,尿闭者应及时汇报医生,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5页,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亲密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正确统计出入量,患者每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时,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四肢厥冷,大汗淋漓,马上汇报医师,配合处理,给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6页,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病情好转后,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情志护理,患者元气已弱,劝慰
43、患者安定情绪,注意静养,做好患者家眷劝慰工作,关心患者,临证(症)施护,四肢不温,汗出者,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如予参附汤或艾灸,高热,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或针刺退热,喉中痰鸣、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马上吸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7页,健康指导,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情志过激,依据本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久病初愈,应注意生活起居有常,防止过劳。随气候改变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预防正虚邪袭,变生他证,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主动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定时复查,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
44、8页,九、中药中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79页,中药中毒,因药品使用不妥而产生毒性作用,造成毒攻脏腑,亡阴亡阳,均属中毒。病位在经络、气血及相关脏腑。常见乌头类、马钱子、洋金花、巴豆、蟾蜍等中毒,可参考本病护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0页,护理评定,服药种类、时间、量及服药后反应,病情缓急、患者神志、瞳孔、脉搏、呼吸等情况,有没有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社会情况,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1页,护理关键点,普通护理,按中医内科急症普通护理常规进行,按药品中毒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
45、察室,对马钱子类中毒引发昏厥者,室内光线宜暗,防止光线、声音等刺激,未明确何种药品中毒时应及时搜集呕吐物、分泌物、大小便等送检,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2页,病情观察,做好护理统计,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改变,以及呕吐物、分泌物、大小便量、色、性质、气味等,如出现抽搐、昏迷、喘促、心动过缓时,及时汇报医师,做好抢救准备,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昏迷者遵医嘱鼻饲给药,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中、轻度中毒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重度中毒者早期以静脉共给营养,后期给流质,昏迷者鼻饲饮食,中毒症状消失后,适当补充蛋白质,宜少食多餐,忌辛辣、油炸、粗糙等食物,中医护理常
46、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3页,情志护理,意识清醒者,安定患者情绪,防止不良刺激,有轻生意念者,专员守护,预防意外,临证(症)施护,口服有毒药品中毒者,可用温淡盐水口服后,再用压舌板或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反射性呕吐,重复数次排毒,遵医嘱洗胃,依据中毒种类选取生理盐水、温开水等,每次500ml左右,重复屡次洗胃,遵医嘱用通下药品导泻排毒,中毒时间超出6小时,或服通下药超出2小时未泻者,可遵医嘱选取生理盐水或2肥皂水1000ml不保留灌肠排毒,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4页,健康指导,做好预防中药中毒宣传工作,在医师和药师指导下用药,不盲目使用剧毒药及民间偏方,服中药后如有舌麻、心慌等症状应马上停药并尽快就诊,按照说明服药,如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问明医师方可使用,向患者家眷交代一些中草药性能及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若有异常马上停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