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41138 上传时间:2024-03-2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章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本章要点*DVD影碟机的产生与发展*DVD影碟机激光头的结构及信号读取原理*DVD影碟机的技术规格及光盘结构*DVD影碟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采用MPEG2图像数据压缩技术的DVDn(DigitalVideoDisc)机被称为数字影碟机,它是为适应人们对高画质的要求而开发的。由于采用MPEG2压缩标准,其图像清晰度达500线以上。DVD光盘存储信息量大,可刻录多角度、多情节图像,特别适合体育比赛中不同角度(最多达9个)的观赏。其音频输出采用杜比AC-3(5.1声道)数码环绕声或MPEG2音频。本章将介绍DVD影碟机的基本原理。24.1DVD影碟机的产生与发展nDVD影

2、碟机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的新型激光视盘播放设备,它采用了650nm短波长激光技术、高密度刻录技术、MPEG2可变码率高效编码技术,以卓越的视频性能、巨大的存储容量和出色的音质(AC-3音频系统)受到世人青睐。34.1.1DVD的产生nMPEG2数据编码部分标准颁布后,一些生产厂商开始研制和开发基于MPEG2的高清晰度数字视盘机(DVD)。1994年底,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公布了其多媒体MMCD(下一代高密度)数字视盘规格,并生产出样品于1995年1月的CES展览会上展出。同时东芝、时代华纳、汤姆逊、松下、日立、先锋和MCA等7家厂商联合推出SD超密度盘的多媒体数字视盘规格。这两种技术

3、规格图像质量出色,但互不兼容,差异较大。经过一年的激烈争论,在众多软件公司的协调下,在1995年9月达成协议并将其命名为DVD。该统一标准包含的专利技术主要有松下、先锋公司发明的光盘粘合技术,松下公司发明的纠错技术,飞利浦公司发明的信号调制技术。统一后的DVD标准融合了MMCD和SD中的先进技术。44.1.2DVD的发展n随着DVD标准的统一、关键技术的成熟以及生产厂商与软件制作版权保护的进展,松下、东芝、先锋、飞利浦、三星、三洋等厂商纷纷推出各自的DVD样机与产品。东芝公司于1996年5月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立体音响视听展览会上展示了SD-3006、SD-1006DVD影碟机,并于同年11月在日

4、本上市。松下公司于1997年推出PD2(将DVD、DVD-ROM、DVD-RAM三合一)放像机和内置DVD影碟机的电视机。与此同时,先锋公司推出平价的和高级的LD/DVD两用播放机,索尼公司推出DVD/CD播放机。松下公司还推出了DVD-A100和DVD-A300播放机,它们均兼容CD、VCD光盘,且DVD-A300内置AC-3解码器。5n我国是VCD机生产大国,厂家多达几百个。随着DVD影碟机的问世,一些知名厂家与科研院校、跨国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出DVD影碟机,如国家计委与江苏江奎集团联合开发DVD机芯,深圳先科、江苏新科电子集团公司、福建实达集团、厦门共和电子公司、TCL集团公司纷纷推出

5、各自品牌的DVD影碟机。1998年初,原电子工业部三所与美国依雅时公司(ESS)联合开发的DVD机研制成功。此外,厦新、蚬华、海信、长虹、步步高、万利达、宏图、旭光也相继生产出自己品牌的DVD机。6n由于DVD光盘从单面单层发展到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和双面双层,信息存储量由4.7GB扩展到17GB,使其不仅应用于家用视听娱乐设备,还越来越多应用于计算机领域,是可拆卸磁盘的理想替代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软件制作商的支持,并取得了迅猛的发展。4.2DVD影碟机的技术规格及特点MPEG2是活动图像专家组于1994年制定的视频和音频数据压缩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其图像参数如表4.1所示。7表4.1MPEG2技

6、术规格图像参数(隔行扫描)84.2.1DVD光盘nDVD光盘的规格与VCD、CD光盘一样,直径都是12cm,厚度为1.2mm(由两片粘合而成)。由于采用高密度记录方式,改进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其存储容量很大。一张与CD光盘一样大小的DVD光盘,有4.7GB存储空间,相当于CD光盘的7倍,可以存储133min的高清晰度图像;若为双面双层,最多有17GB存储空间,可提供长达8h的节目。94.2.2DVD激光头nDVD机是在CD机、VCD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光盘物理结构和读取机构来提高记录密度、存储容量和传输速度的。由于DVD光盘与VCD,CD光盘外观和尺寸一致,为了实现高密度记录,必然要缩短坑

7、槽长度和轨迹间距。与VCD,CD光盘相比,DVD光盘的轨道间距为0.74(m(VCD为1.6(m),坑槽长度为0.4(m2(m(VCD最短为0.83(m)。为了准确读取DVD光盘信息,DVD机激光头采用635nm650nm(CD为680nm)的较短波长,物镜数值孔径加大到0.6(CD为0.45),使其对激光束会聚后的焦点尺寸更小,更易准确找到信号轨迹。104.2.3MPEG2图像信号压缩技术nDVD光盘采用高密度记录方式,其最低存储量为CD光盘的7倍。如果仅靠改变光盘轨迹间距和坑槽的长度,将图像信号经A/D转换后直接记录在DVD光盘上,一张光盘最多只能记录几分钟的活动图像信号。MPEG2是在M

8、PEG1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实现的。它对图像信号的处理主要分为两个过程:首先确定图像的复杂程度。对于复杂的频繁的活动图像,采用高比特流传输来提高图像质量;对于简单图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比特流量,减少数据冗余量,从而在单位时间内传送更多的图像信号。其次,MPEG2压缩技术采用了可变比特率(VBR)传输方案。对于简单图像,用1.5Mb/s传输;对复杂图像采用11Mb/s传输。比特率越高,图像质量越高,但比特率太高,占据光盘的存储空间越大。理论证明,MPEG2的平均视频传输率以3.5Mb/s为宜,这样既可确保得到高画质,又可获得高数据压缩率。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效果,DVD在采用MPEG

9、2压缩图像信号时,其数据压缩率为1/70,比目前VCD机采用的MPEG1压缩率(1/140)低1倍。114.2.4MPEG2和杜比AC-3数字音频压缩标准nMPEG音频有MPEG1音频和MPEG2两个标准。MPEG1是1993年推出的音频国际化标准,它将输入信号分割成32个子带,根据人类听觉特性适当分配比特流,将立体声音频信号编码并压缩到原信号的1/6。MPEG2音频是为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高质量数字音频广播推出的一种音频压缩编码方式,它增加了5.1声道功能和8通道多语音功能,可以重放5通道全频域的音频,即L(左),R(右),C(中置),LS(左环绕),LR(右环绕)。此外,它还增加了8

10、通道语音功能和DOLBY向后兼容性。MPEG2音频还增加了24kHz、22.05kHz、16kHz的低采样频率,可提高低比特率时的压缩率。AC-3是杜比数字环绕声的简称,它支持5.1通道(L、R、C、LS、LR及SW),量化精度为20bit,每通道的采样频率分别为32kHz、44.1kHz、48kHz,其声音数据规格与MPEG1、MPEG2音频规格的参数比较如表4.2所示。杜比数字环绕声(AC-3)也是利用人的听觉特性压缩声音的。12表4.2三种音频规格参数标准对照表134.3DVD激光头及其工作原理nDVD与VCD一样,都是以光盘作为存储图像和声音的载体,采用激光扫描光盘的信息表面来实现重放

11、,如图4.1所示。nDVD光盘采用MPEG2压缩编码标准,其信息轨迹间距0.74(m,信息面的深度0.6(m,信息坑的最小长度仅0.4(m,刻录密度远大于VCD光盘,这就决定了只能用波长更短(实际用650nm)的激光头来读取。考虑到DVD机向下兼容CD,VCD,SVCD光盘,因而出现了多种DVD激光头14图4.1DVD激光头读取光盘信息示意图15n为了使DVD机兼容CD,VCD,SVCD光盘,开发了双镜头式激光头、双焦点式激光头和液晶快门式激光头。1.双镜头式激光头双镜头式激光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2所示。n双镜头式激光头组件中的物镜有两个:一个焦距较短,用来读取DVD光盘;一个焦距较长,用来

12、播放VCD,CD光盘。两个物镜安装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盘上。当播放VCD或DVD光盘时,通过控制电路带动固定物镜的圆盘旋转,分别切换到相应的镜头来读取信号,其读盘示意图如图4.3所示。4.3.1DVD激光头的分类16图4.2双镜头式激光头结构示意图17图4.3双镜头式激光头读盘原理图182.双焦点式激光头n双焦点式激光头是采用全息照相方式的物镜,使激光束有两个焦点,如图4.4所示。全息镜头从镜头中心向外制成一圈圈同心圆沟槽,其间距为数十微米到数百微米。全息镜头的表面为一平面镜。播放VCD或CD光盘时,利用平面镜的1次回折光读取信息;播放DVD光盘时,激光管发射的激光直接通过物镜的0次光读取信息。这

13、种光头读取VCD光盘时,光利用率较低,可采用宽范围集光的方法来抑制光通量的下降。193.液晶快门(光圈)式激光头n液晶快门式激光头如图4.5所示。这种激光头在物镜的前面安装了一个液晶光圈,光圈大小随光圈外加电压的大小而变化,使激光经可变光圈物镜聚焦后的焦点发生变化。播放DVD光盘时,环形液晶板透光,物镜有效数值孔径增大到0.6(NA=0.6),激光束聚焦后的焦点落在DVD光盘信息面上;播放VCD光盘时,控制电压使液晶阀门关闭,物镜的有效数值孔径减小到0.45(NA=0.45),激光束会聚后的焦点落在VCD光盘信息面上。20图4.4双焦点激光头原理图21图4.5液晶快门式激光头原理图224.3.

14、2DVD激光头的组成nDVD激光头与VCD激光头在构成上相似,都由激光发射系统、激光传播系统(光路)、激光接收系统组成,如图4.6所示。n激光发射系统由激光二极管和衍射光栅组成。和VCD激光管一样,DVD激光管的内部也有一个激光发射二极管LD和一个光敏检测管PD,有M型、P型和N型三种封装形式,如图4.7所示。激光头加电后,LD发射出单一波长、相位一致的激光,波长为650nm(780nm),激光功率为5mW左右。PD用来检测LD发射激光的强弱,实现激光自动功率(APC)控制。衍射光栅将LD发出的单束激光分成三束激光(一条主光束和两条辅助光束)。23图4.6DVD激光头组成示意图24图4.7DV

15、D激光管封装形式25n激光光路传播系统主要由分光棱镜、准直透镜、1/4波长片、物镜和柱面透镜组成,其中分光棱镜、准直透镜、1/4波长片和物镜组成入射光传播系统;物镜、1/4波长片、准直透镜、分光棱镜和柱面(圆柱)透镜组成反射光传播系统。激光接收系统主要由光敏接收二极管组件组成,它能将光盘的反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送到RF射频电路进行处理。264.3.3DVD激光头信息读取原理n由光盘的微观结构知,DVD光盘是以椭圆形的坑槽和镜平面来记录信号的,信号的轨迹按螺旋形状由内圈向外圈排列。DVD的坑长0.6(m1.6(m,轨迹间距0.74(m,坑槽的表面镀有高反射的铝膜,用来反射激光束。当激光束照射

16、到光盘上时,在没有坑槽的地方,反射面为一平面,垂直照射到光盘的激光束产生100%的反射,反射光经物镜、1/4波长片到分光棱镜与入射光分开,经柱面透镜后照射到光敏检测器,此时检测到的激光束很强(对应于数字信号“1”);当激光照射到坑槽上时,激光束照射其背面小凸起的地方,反射光与入射光光程相差(/2,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入射光与反射光将相互抵消,反射光只有30%按原路返回到光敏检测器,此时光敏检测器检测到的激光很弱(对应于数字信号“0”)。光敏接收器根据光信号的强弱判断光盘上记录的信号是“1”还是“0”。274.3.4常见DVD激光头参数n我国生产的DVD影碟机采用的机芯和激光头主要有索尼机芯、松下

17、机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日立机芯、三星机芯、蛇口三洋机芯等,激光头型号及其参数如表4.3所示。表4.3常见DVD机芯、激光头及其参数28表4.3常见DVD机芯、激光头及其参数294.4DVD光盘的结构、数据格式及刻录原理nDVD光盘是90年代中期,索尼与飞利浦公司发表的MMCD(下一代高密度多媒体CD)与东芝、华纳、时代等几家公司发表的SD(超密度盘)两种数字视盘规格相争后达成统一标准的产物,并于1995年12月发表了DVD的全部统一规格。CD,DVD,MMCD,SD光盘的参数及规格如表4.4所示。n4.4.1DVD光盘结构1.宏观结构DVD光盘的宏观结构如图4.8所示。与CD,VCD

18、光盘一样,其直径为120mm,内孔直径为15mm。数据起始记录区从46mm开始,最大结束于116mm处。DVD光盘的厚度为1.2mm,由两片(每片0.6mm厚)粘合而成。DVD盘片有4种结构,如图4.9所示。30如图4.931表4.4CD、DVD、MMCD、SD光盘的参数及规格32图4.8DVD光盘的宏观结构33图4.94种DVD光盘结构示意图342.微观结构nDVD光盘以二进制数字信号的方式来记录信息。这些信息在记录时,从内圈到外圈连接成螺旋状的轨迹。数据信号在光盘上以坑槽和镜平面来表示。二进制信号的“1”对应于光盘上的镜平面位置,二进制的“0”对应于光盘表面的坑槽位置。由于DVD光盘坑槽微

19、观尺寸较小(都是微米数量级),故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其轨迹排列,只能看到一圈圈七彩光芒。用放大镜仔细观察DVD光盘表面,可看到坑槽一圈圈排列在光盘上,这些坑槽的不同排列,构成了DVD光盘的信息轨迹。DVD光盘的微观结构及尺寸如图4.10所示。35图4.10DVD光盘的微观结构图364.4.2DVD光盘的数据格式nDVD采用ISO9660+MIROUDF数据格式,视频信号采用MPEG2编码方式压缩,编码率可变。这种编码方法对图像的复杂程度加以区别,对复杂图像采用高比特率,对简单图像采用低比特率,编码率的平均值为3.5Mb/s,最高可达10Mb/s。视频信号的调制采用EFM+(8-16)方式,编码纠

20、错采用RS-PC(里德所罗门乘积码方式),其字符串的误码允许光盘上有4mm5mm划伤。音频采用AC-3方式(对NTSC制)或MUSICAM多通道音频编码方式(对PAL制或SECAM制)。374.4.3DVD光盘的刻录原理n1.DVD光盘的信号记录原理与VCD光盘刻录过程一样,DVD光盘信号在刻录时也要经过取样、量化、编码、纠错和调制,如图4.11所示。nDVD图像信号首先经过取样和量化,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再经预测性编码,以减少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DCT(离散余弦)变换将图像的光强矩阵(时域信号)变换到系数空间(频域)后再进行处理,最后经矢量量化编码(可变尺度编码VLC)使图像信

21、号有效压缩。与此同时,将量化信号、图像信号、运动矢量的数据经多路复用器合在一起,经数据量检测形成数据包(打包)。n音频信号经数字化处理和AC-3编码后形成音频数据包,副图像信号经编码后也形成相应的数据包,这三种数据包都加入同步信息(系统时钟参考和显示时间标记)并组合后送到RS-PC纠错和EFM+调制,最后刻录在光盘上。38图4.11DVD系统信号记录原理392.RS-PC纠错nRS-PC(里德所罗门乘积)纠错编码是DVD采用的纠错方式。它是在RS编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RS-PC码具有32K字节,容量很大。即使纠错前的误码为1%,纠错后的误码率可下降到10(20以下,同等条件下VCD采用CIRC

22、纠错只能降到10(6,因而DVD的纠错能力远大于VCD,它允许光盘有4mm5mm的物理损伤。DVD与VCD/CD的误码纠错能力比较如图4.12所示。40图4.12DVD与VCD误码纠错能力的比较413.EFM+(8(16)调制n为使传输或存储数字化信息达到高质量和更经济的效果,减少因相邻轨道间的低频干扰而降低激光头的性能,DVD光盘在信息刻录时采用了EFM+(8(16)调制。EFM+调制是在VCD刻录所采用的EFM调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FM+仍遵循3T-11T(T为1位信号占有的时间)规则,但不需要EFM调制的3位结合字符,每个字节(8位代码)对应EFM+代码只有16位,比EFM调制(17位

23、)降低了6%的通道码,提高了信息记录密度和物理存储空间。424.5DVD影碟机的组成与原理nDVD机是在CD/VCD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其结构与VCD机相似,都是由机芯和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框图如图4.13所示。n4.5.1DVD机芯n因DVD机要实现向下兼容CD、VCD、超级VCD,这就决定了DVD机芯的机械部分和机芯电路要采用全兼容性设计。DVD机芯中的光盘装卸机构、旋转机构、托盘进出盒机构和进给机构的原理与VCD机芯相似。由于DVD光盘采用高密度记录技术,只能采用波长更短((=650nm)、物镜数值孔径(NA=0.6)更大的激光点来识读,这就决定了DVD激光头只能采用物镜数值孔径可变

24、技术,从而产生了全兼容的DVD激光头。在我国,常见的有松下机芯、索尼璐KHM-210AAA机芯、华录DU3机芯、东芝机芯和三洋机芯等。43图4.13DVD影碟机组成框图444.5.2DVD影碟机的电路结构nDVD机的电路由机芯电路(RF放大、数字信号处理、机芯微处理器、数字伺服、驱动电路)、MPEG2/MPEG1音频解码电路(DRAM、ROM)、系统控制电路、操作/显示控制电路、视频编码电路、AC-3解码电路等组成。与VCD机电路不同的是,DVD机采用MPGE2解码和AC-3解码器。根据1995年DVD标准,MPEG2在定义上包含MPEG1,因而所有符合MPEG1标准的VCD光盘均能在DVD机

25、上播放。454.5.3DVD影碟机的工作原理由图4.13所示的信号流程可知DVD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激光头读取光盘信息,经过RF前置放大、补偿、整形后输出二进制码流。输出的数字信号在DVD-DSP(数字信号处理)电路进行EFM+(8(16)解调,还原为8位二进制信号,再经过RS-PC纠错处理,以提高读盘能力。纠错处理后输出的信号送到MPEG2解码器进行图像信号的解压处理和AC-3音频解码及子画面图像信号处理,输出的子画面图像信号与MPEG2解压后的视频信号一起送入PAL/NTSC视频编码器,经编码输出视频信号(复合视频信号、S视频信号或色差分量视频)。经AC-3解码后输出的6声道数字音频经6路D

26、AC转换后输出5声道全频域的音频信号和1路120Hz以下的超重低音信号。与此同时,RF前置放大和DSP输出的信号送至数字伺服电路,经伺服处理后产生的误差信号再经驱动放大后控制伺服机构,以保证激光头精确读盘。为了使DVD机各单元电路正常工作,还需要系统微处理器与机芯微处理器参与控制,以保证整机正常工作,实现完善的人机界面与控制。464.6DVD影碟机的电路原理n不同厂家生产的DVD机功能各异,但电路构成基本相似。DVD机向下兼容VCD,CD,SVCD等光盘,其电路原理大部分与VCD相似。本节将讨论与VCD机不同部分的电路原理。n4.6.1伺服电路工作原理nDVD机的伺服电路和VCD机一样,都由聚

27、焦伺服电路、循迹伺服电路、进给伺服电路和主轴伺服电路组成。其聚焦伺服、循迹伺服、进给伺服、主轴伺服原理与VCD基本一样,只是DVD的伺服电路要求更高,主轴转速更稳定,以实现准确读盘。4.6.2视频信号处理电路DVD机中,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组成框图如图4.14所示。47图4.14DVD机视频信号处理电路48n由图可知,MPEG2解码电路是视频处理电路的核心,一般都由集成电路完成。DVD机常用的解码电路有L64020,L64021,MN67740,ZiVAD6,ZR36700等。视频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过程为:由DSP输出的数字信号首先经CSS解密电路,然后进行数据分离处理,分别送入MPEG2图像解

28、码、子图像解码,输出信号混合后经D/A转换、PAL/NTSC制编码,输出复合视频信号或S-视频、色差分量。为了掌握MPEG2解码芯片的工作原理,下面介绍第二代DVD解码芯片。49n1.L64021DVD解码电路L64021是美国LSILogic公司开发的MPEG2单片AV解码电路,其内部组成框图如图4.15所示。它采用LSI的MPEG2和AC3解码内核,内置MPEG2视频解码、AC3解码、CSS解密(版权保护电路)、子图像解码和线性PCM解码,完全兼容MPEG1系统层的解码。还可将AC3解码后输出的信号混合成两声道输出。可提供PCM直通通路。50图4.15L64021组成框图51L64021采

29、用低功耗CMOS0.25(m工艺制造,160脚PQFP封装,3.3V供电,只需外接16Mbit的SDRAM即可进行解码。L64021各引脚功能如表4.5所示。表4.5见书第97页52n2.ZiVAD6DVD解码电路ZiVAD6是美国C-CUBE(斯高柏)公司生产的DVD专用单片解码电路。它继承了CL48X系列解码器的结构和特点,使其对VCD有很好的兼容性。ZiVAD6解码芯片内部组成框图如图4.16所示。它内置MPEG1-2视频解码、AC-3音频解码、子图像解码、线性PCM解码、OSD屏幕显示。图像4:3/16:9幅度转换,可直接输出5.1声道的音频信号(不需多路音频A/D转换器)或混合输出两

30、路立体声信号。53图4.16ZiVAD6内部组成框图ZiVAD6采用208脚PQFP封装,3.3V电源供电,外挂4只25616Kbit的DRAM完成解码。ZiVAD6各引脚功能如表4.6所示。表4.6见书第101页543.ZR36700DVD解码集成电路nZR36700是美国ZORAN(卓然)公司生产的一种单片MPEG2解码集成电路,其组成框图如图4.17所示。其主要功能有MPEG1/MPEG2音视频解码、AC-3音频解码和PCM线性解码,子图像解码、屏幕OSD显示、图像幅形转换(4:3/16:9)、CSS解密功能。ZR36700支持DVD,VCD,CD等多种格式解码,具有多种特技放像功能。在

31、音频处理方面,ZR36700支持AC-3音频解码,可直接输出5.1声道音频或混成两声道输出。它支持MPEG2音频7.1声道解码,支持16bit,18bit,20bit,24bit两声道PCM音频输出,支持采样频率32kHz,44.1kHz,48kHz,96KHZ,可对话筒输入的信号作卡拉OK混响或3D声专场处理。ZR36700采用160脚LQFP封装,3.3V电源供电,TTLI/O电平,支持5V输入电平,外部时钟为27MHz。它需外接一片16Mbit的DRAM作为系统解码的缓冲存储器。ZR36700的主要引脚功能参数如表4.7所示。55图4.17ZR36700内部组成框图56nZR36700采

32、用160脚LQFP封装,3.3V电源供电,TTLI/O电平,支持5V输入电平,外部时钟为27MHz。它需外接一片16Mbit的DRAM作为系统解码的缓冲存储器。ZR36700的主要引脚功能参数如表4.7所示。表4.7见书第106页574.6.3数字音频处理电路n由DVD机的组成框图可知,在DVD机中,音频信号处理的核心为AC3解码电路。AC3又叫杜比数字环绕声,它已成为DVD音频处理的一个标准。杜比AC3音频处理系统是美国杜比实验室开发的数字环绕声,它不仅应用于ATV(美国下一代电视制式)标准,还用于DVD标准,也是今后环绕声发展的主流。AC3系统采用感觉编码方式,利用人耳的阈值效应和频率掩蔽

33、效应对原始6声道数字信号进行大幅度压缩,其采样频率为32kHz,44.1kHz,48kHz。它采用高效音频编码机制,不同的编码方式采用不同的编码速率:单声道方式采用32kb/s,双声道立体声采用192kb/s,5.1声道采用384kb/s,其编码速率32kb/s640kb/s,能适应不同场合的要求。AC3系统编码的方框图如图4.18所示。图中MDCT为改进型离散余弦变换器,可将随时间变化的样本变化为频率成分,并对各成分配以适当比特后再进行编码,然后经多路复用以打包的方式编成线性脉冲调制数据流(PCM码流)刻录在光盘上。58nAC3系统的解码过程与编码相反,需要专用的解码器。在DVD机中,为适应

34、DVD与不同音响配置的连接,AC3解码器有四种方式的解码,如图4.19所示。其中,A型解码为标准5.1声道AC3解码。它具有6个完全独立的声道输出,除超重低音为20Hz120Hz外,其余5声道全为全频带(20Hz20kHz),因而称为5.1声道(超重音算0.1声道)。B型解码后重组成4-2-4两声道杜比环绕编码信号,再经杜比前逻辑解码器还原为4声道杜比环绕声。C型解码后处理成双声道(立体声)模拟信号,以实现对现有大多数立体声音响设备的兼容。D型解码后将信号混合成单声道,以供单声道电视机、功放等使用。59图4.18AC3系统编码框图60图4.19AC3解码器的输出方式61n总之,AC3解码器可实

35、现真正的全数字环绕声,它具有极好的声音定位特性,声音的现场感、临场感更强。由于采用先进的高效编码机制,使其压缩后的全部数据量比CD格式1个声道的数据量还少。它具有多种方式编码输出,可向下兼容杜比环绕和杜比前逻辑软件。AC3系统的编码器具有智能化的自我优化功能,随着AC3格式音像载体版本的升级,AC3用户不需更换硬件(音响器材)就可获得声音的升级,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2章小结n1.DVD影碟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其卓越的视频性能和出色的音质迅速发展,世界销售总量已突破1000万台。n2.DVD影碟机融合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先进技术:650nm短长激光技术、高密度刻录技术和MP

36、EG2高效编码技术,不仅适用于电视画面,也适用于电脑和电影画面。n3.DVD光盘的宏观结构与CD光盘一样,但其微观结构不同。由于采用高密度刻录技术,其信息存储容量至少为CD光盘的7倍,图像清晰度超过500线。63n4.为了实现向下兼容CD,VCD光盘,常见的DVD激光头有双镜头式、双焦点式和液晶快门式三种类型。n5.DVD机在构成上与VCD机基本一致,都由机芯和电路组成,但激光头和解码电路与VCD机不相同。n6.DVD音频处理采用MPEG2音频和AC3杜比数码环绕声,可向下兼容杜比环绕、杜比前逻辑软件,并有自我优化功能,保护了消费者的现有投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4习题4n1.DVD标准有哪些技术规格及特点?n2.试比较DVD影碟机与VCD影碟机在构成上的异同。n3.画出DVD影碟机的组成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n4.常见的DVD激光头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n5.简述DVD光盘刻录原理。n6.MPEG1标准与MPEG2标准在对图像和声音处理时有何不同?n7.为什么说杜比AC3音频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