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板块知识梳理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 条件:甲午战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 。2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表现、 、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 原因:(1)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 。(2)群众性的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3)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 。2 表现(1)代表行业: 和 。(2)代表人物有 、 、 、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 19271936年民族工业 。2 19371945年民族工业 。四、民族工业的萎缩萎缩原因: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签订 。 官僚
2、资本对民族资本进行 、 。疑难突破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条件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革和国际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在南京临时政府任职的各部部长中,大多数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更加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孙中山年月主动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来。此外,海外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实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早在1904年,国内面对洋货充斥市场的状况,第一次出现了抵制洋货运动。而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再度兴起的反帝爱国运动至1919年达到高潮。抵制洋货,爱用国货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了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愿望。这就使国货市场得以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3)北洋政府采取了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得以继续发展。北洋军阀政府较之以前的清政府明显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色彩。一些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北洋政府内阁和地方的活动,如周学熙数次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部分军阀也投资近代实业,如冯国璋、曹
4、锟等人在周学熙的企业中都有股份,这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4)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同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为战争服务,轻工业产品生产数量下降,为中国轻工业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契机。这些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出现行业、地域不均衡的状况。民族工业投资和
5、发展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行业、地域的不均衡性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3)环境恶劣。中国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再加上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局势不稳定使民族工业发展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1)外来资本主义的入侵,虽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可能。(2)出于顺应时代潮流及巩固统治的需要,从清政府到民国的历届反动政府都采取了
6、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民族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问题探究问题1: 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中,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土地和其他封建剥削。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投资趋向?请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有关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探究:中国的封建剥削形式,如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很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地租和高利贷收入高于或者等
7、于投资工业的利润,要想把社会上的资金引向工业投资就很困难。也就是说,只要地租和高利贷等剥削形式收入很高,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要得到充分发展就不可能。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中土地兼并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当时,投资土地有很高的回报率,除个别地区外,全国各地的地租率一般都在40%50%之间,高者可达60%70%。地主、官僚、军阀、商人这些土地占有者,每年都要从农民手中剥夺全年收入的五六成甚至七成以上。这样高的封建剥削收入是经营工业的利润所不能比拟的。另一种封建剥削的形式是高利贷活动,高利贷率在当时是很高的,比如,1900年北京的典当利润一般都在三分以上,三分以下的极为少见,即使如此,也比工业利
8、润高出很多。问题2:中国近代史上,“爱用国货、抵制洋货”的运动此起彼伏,不断发展。为此,火柴大王刘鸿生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请思考:“爱用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为什么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呢?探究:在近代的中国,曾发生过多次“爱用国货、抵制外货”的运动,像1915年,日本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中国人民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上海、天津、北京等大城市各界群众纷纷集会声讨,焚烧日货,掀起了抵制日货的爱国浪潮;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工商业者以对日经济绝交的
9、形式展开抗日活动,查封日货、拒用日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讨论。首先,国货运动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我们可以从正面入手考虑,提倡用国货(如民国时期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费品,一律专用国货),另外广大劳动人民也大量使用国货,这无形之中扩大了国内市场,所以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典题精讲【例1】甲午战后,中国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原因的掌
10、握,在各项原因中,最直接的原因是清政府出于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的目的而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C【例2】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依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低基础A B C D 思路解析:本题中对张謇举措的理解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中的表述与张謇的状元身份不符,而且相关史实也没有明确的表述,中的政治改革也与张謇的行为没有直接联系。所以两项不符合张謇的行为。【答案】A【例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
11、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思路解析:本题要在“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中进行分析,在各项原因中,其他的原因都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长期发展,而只有一战的影响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发展条件,对民族工业发展而言这是一种偶然的事件,不具有长期性。【答案】C【例4】抗日战争胜利了,民族工业反而日益萎缩,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经济掠夺 官僚资本的挤压 苛捐杂税 通货膨胀A B C D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萎缩原因的分析,重在对史实的掌握。【答案】A【例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缓慢的发展过程。经过实施新的
12、财政经济方针,1928年至1930年间,经济水平是上升的。而1931年后,经济状况恶化,经济水平下降。于是,1933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了废两改元令,规定从4月6日起,所有交易,一律使用国民政府新铸造的银币,彻底废除从晚清流通至今的银两。然而,当时全球爆发的经济危机迫使美英放弃金本位制,立法限制白银出口,使并非产银国的中国的金融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为此国民政府再次痛下决心,废除银本位制,于1935年开始发行法币。从此中国经济不再随世界市场银价的变动而波动,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恢复,至1936年达到了民国时期最高的经济水平。按照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说法,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
13、金十年。材料二 在这场为时八年的战争中,日本侵占了中国2753254平方公里的国土,970余座城市(全国城市为1200个),沦陷区人口257亿全国人口为45亿。在抗日战争中(1937到1945年),全国有2100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直接经济损失达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历史学家罗荣渠估计,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延误了20年时间。材料三 蒋介石毫不客气地接受了日本战时在中国的所有投资:据统计,日本在中国企业投资,1930年为89亿美元;1936年为1629亿美元,其中东北为1324亿美元,关内为305亿美元;1944年日本在华投资到达最高峰
14、时总额达到6163亿美元,其中东北为5279亿美元,关内为884亿美元。国民政府把接收的敌产归为国有,使资本国家化,进一步充实了国家资本的力量。抗战胜利时,国家资本在国内生产领域中已经占据相当优势,而收缴日资归为国有则奠定了最终的基石。从产量计,国家资本控制着全国煤的33%,钢铁的90%,石油和有色金属的100%,电力的67%,水泥的45%,占有纱锭的37%,织布机的60%,当然铁路和银行更是完全掌握,真正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统计显示,1948年上半年国家资本的产业已经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80%以上。请回答:(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回答,导致
15、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材料三分析,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严重萎缩的原因是什么?思路解析:对本题的解答主要要将材料和教材紧密结合,根据设问对答案要从总到分分别总结,材料一中民族工业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要将材料中的史实概括完整,材料二三则要从宏观把握。对涉及教材内容要归纳完整。【答案】(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快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支持国民政府,同时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实行新的经济政策、享有较大政治发言权等要求。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实施新的财政经济方针,进行币制改革
16、。(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我国工业化道路遭到严重破坏。(3)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利用收缴日资归为国有奠定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地位。官僚资本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步压迫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知识导学1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步发展,阶级力量随之壮大,进而引发了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政治运动。要从这部分的知识中体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2 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阶段。导致这一时期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还要注意,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3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要认识到,中国的民族资本资产阶
17、级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力量薄弱,命运一直是被别人所掌握的。4 抗战结束后,民族资本主义并未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反,由于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民族工业迅速萎缩。疑难导析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条件要从政局变动的影响、群众性爱国运动、国际局势的影响以及反动政府的客观政策等方面入手。前三者比较容易考虑到,需要注意的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反动政府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往往采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对于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要全面进行分析,主要从阻碍因素和促进发展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而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不能只局限于某一课教材的内容,而要前后联系,综合考虑。 问题导思这一问题要放在中国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18、考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中国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封建经济形态仍然存在。由于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使投资农业获得的收益较之工业相差不大,而且投资土地比投资工业所承担的风险要少得多。这也是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这种题型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它的特点是从教材某一结论出发,要求展开论述。对于这一题型,可以采用倒推的方法。如本题,问题是“爱用国货、抵制洋货”运动为什么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呢?那么,从民族工业发展和进步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中哪些与“爱用国货、抵制洋货”相关,进行分析整理。典题导考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提示词“直接”原因,在解题时要注意细致认
19、真,避免不必要的疏漏。典题变式:甲午战后,中国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客观因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列强输出资本,破坏自然经济【答案】D绿色通道:类似题型要学会巧用方法,在材料各点中首先找出你所认为一定正确的和确定错误的,在选项中对应排除,再进行分析解答,则可以提高解题效率,节省解题时间。典题变式: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这表明民族资产阶级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以经济变革促进政治变革 以实际行动反帝反封A B C D 【答案】C绿色通道: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对史实的分析,要在各种基本符合题意的选项中找出“最
20、”符合的,在高考中,这种题型属于容易失分类型,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关注此类题目。典题变式: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导致“曲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日本帝国主义入侵D官僚资本的压榨【答案】C黑色陷阱:解答此类题目时容易只从主要的方面思考,而忽略了较小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要细致,并尽可能地将相关知识进行横向的联系。典题变式: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包括以下哪些行业面粉业 纺织业 烟草业 化工业A BC D【答案】D绿色通道: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有的
21、是要求从材料中回答,有的是要求结合教材和材料进行回答。在处理类似提问时,要看清要求,并注意将教材和材料二者结合起来,避免将二者孤立。典题变式:材料一 在国民政府的统治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的、缓慢的发展过程按照剑桥中华民国史的说法,1927年到1937年,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材料二 在这场为时八年的战争中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延误了20年时间。材料三 蒋介石毫不客气地接受了日本战时在中国的所有投资统计显示,1948年上半年国家资本的产业已经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80%以上。请回答:(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依据材料一回答
22、,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史实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有哪些?(3)依据史实并结合材料三分析,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严重萎缩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如实施新的财政经济方针,进行币制改革等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我国工业化道路遭到严重破坏。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借机垄断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造成工业化道路严重受损。(3)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利用收缴日资归为国有奠定了官僚资本的统治地位。官僚资本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步压迫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国民政府大肆
23、出卖国家主权,签署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排挤国货,致使民族工业大量破产。第二板块我夯基 我达标119121919年间,出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潮,主要是因为 ( )当时社会思潮的推动和影响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新式工业企业利润的刺激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A B C D2下列事件与中华民国初年的兴办实业浪潮没有关系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实业团体广泛成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 ( )A呈现迅速萧条的发展趋势 B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C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 D摆脱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41
24、915年前后,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愿望不包括 ( )A抵制日货 B发展实业 C实业救国 D委托经营51914年至1919年的历史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D国民素质低下 6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 7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是在抗战时期,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本的日益萎缩 B国民政府的战时体制 C帝国主义放松经济侵略 D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我综合 我发展
25、8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虽有发展但最终未能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毫无政治地位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C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影响9在抗战时期,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打击,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法币政策 B经济统制 C掠夺劳动力 D对工矿业实行军事管理 10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11下列关于192719
26、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轻工业得到发展 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C官僚资本对金融业的控制削弱 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12在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是辛亥革命后的两大社会思潮,为实现“实业救国”的梦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结合史实评价“实业救国”思想。我创新 我超越15辛亥革命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运动,极大的振奋了人心。而在2005年,由于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导致的一场民间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逐步升级。同样的运动会不会导致
27、同样的结果呢?运用历史知识加以说明。第三板块见仁见智由于中国的民族资本家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所以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妥协性的一面。对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甲: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是中国近代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乙: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历史的作用不大,在一定时期还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障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其重要的财政基础就是江浙财团。丙:这只是一定时期的特例,并不能够掩盖其进步的本质。在大多数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五四运动中,商人
28、罢市就是突出的表现。丁:但是也要看到,在许多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是和帝国主义以及反动政府站在一起的,比如五卅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先脱离罢工阵营的。所以,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是值得商榷的。我的观点: 合作共赢 最近一阶段,有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发展历程的电影电视节目不断热播,其中电视剧大染坊尤为突出,先后获得“金鹰奖”、“飞天奖”等奖项。大染坊塑造了陈寿亭这一光辉形象,这一形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的缩影。而其中有一句台词,日本人藤井说:“国家太弱,个人太强,会吃亏的。”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真实写照。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任选一部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影视作品,并结合影视资料中的
29、素材,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读书做人张謇张謇“似乎是一个结束两千年封建旧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时亦是走向新社会,热心向社会服务的一个先驱者”(引张謇挚友刘厚生语)。他所从事的社会事业涉及很多方面: (1)创工厂。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2)开农垦。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有晋、大资、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3)发展交通。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沟通南北水网;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修
30、建了港闸公路,等等。(4)修水利。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时贝龙德等各国水利专家,运用科技治水。(5)办教育。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想一想: 张謇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出身的民族资本家,在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历程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张謇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