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干燥操作技术.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39428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燥操作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干燥操作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五:干燥操作技术工作任务:了解各类型干燥器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理解干燥的基本方式、机理、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对流干燥的计算;干燥的基本知识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 干燥器的计算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一、干燥器的结构二、干燥器的应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由于被干燥物料的形状和性质不同,生产规模或生产能力也相差较大,对干燥产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所采用干燥器的型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常见的对流干燥器(二)干燥器的选择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1)箱式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2)喷雾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3)气流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流化床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转筒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6)耙式真空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7)洞道式干燥器(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2)湿物料的干燥特性(3)处理量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回收问题(5)能源价格、安全操作和环境因素 (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选择干燥器的最初方式是以被干燥物料的性质为基础的。选择干燥器时,首先应考虑被干燥物料的形态,物料的形态不同,处理这些物料的干燥器也不同。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2)湿物料的干燥特性 湿物料不同,其干燥特性曲线或临界含水量也不同,所需的干燥时间可能相差悬殊,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干燥器。故应针对湿物料的湿分的类型(结合水、非结合水或二者兼有);初始和最终湿含量;允许的最高干燥温度;产品的粒度分布;产品的形态、色、光泽、味等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干燥器。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3)处理量 被干燥湿物料的量也是选择干燥器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处理量小,宜选用厢式干燥器等间歇操作的干燥器,处理量大的,连续操作的干燥器更适宜些。当然,操作方式并不是生产能力的唯一因素。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4)回收问题干燥过程的回收问题主要是指:粉尘回收;溶剂回收。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能源价格、安全操作和环境因素 为节约能源,在满足干燥的基本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选择热效率高的干燥器。若排出的废气中含有污染环境的粉尘或有毒物质,应选择合适的干燥器来减少排出的废气量,或对排出的废气能加以处理。此外,在选择干燥器时,还必须考虑噪音问题。干燥器的最终选择通常将在设备价格、操作费用、产品质量、安全及便于安装等方面提出一个折衷方案。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1)箱式干燥器 多应用在小规模、多品种、干燥条件变动大,干燥时间长的场合。如实验室或中间试的干燥装置。(2)喷雾干燥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 适用于士林蓝及士林黄染料等。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3)转筒式干燥器 主要用于处理散粒状物料,亦可处理含水量很高的物料或膏糊状物料,也可以干燥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4)流化床干燥器 适用于处理粉粒状物料,而且粒径最好在30-60m范围。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5)气流式干燥器 适宜于干燥热敏性物料或临界含水量低的细粒或粉末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一节 干燥器的结构及应用(6)转筒式干燥器 主要用于处理散粒状物料,亦可处理含水量很高的物料或膏糊状物料,也可以干燥溶液、悬浮液、胶体溶液等流动性物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干燥的基本知识一、对流干燥的方法 二、空气的性质 三、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 四、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一、对流干燥的方法 湿空气经加热后进入干燥器,气流与湿物料直接接触,沿空气行程其温度降低,湿含量增加,废气自干燥器另一端排出。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 物料表面温度i低于气相主体温度t,因此热量以对流方式从气相传递到固体表面,再由表面向内部传递,这是个传热过程;固体表面处水气压 Pi高于气相主体中水气分压,因此水气由固体表面向气相扩散,这是一个传质过程。可见对流干燥过程是传质和传热同时进行的过程。干燥过程中压差(p-pi)越大,温差(t-i)越高,干燥过程进行的越快,因此干燥介质需及时将汽化的水汽带走,以维持一定的扩散推动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二、空气的性质 1.湿度H湿度H是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与绝干空气质量之比。(1)定义式 (2)以分压比表示 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3)饱和湿度Hs 若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恰好等于该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此时的湿度为在该温度下空气的最大湿度,称为饱和湿度,以Hs表示。由于水的饱和蒸汽压只与温度有关,故饱和湿度是湿空气总压和温度的函数。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2.相对湿度 当总压一定时,湿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v与一定总压下空气中水汽分压可能达到的最大值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湿度。定义式:=1(或100%),表示空气已被水蒸汽饱和,已无干燥能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 H、t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见,对水蒸汽分压相同,而温度不同的湿空气,若温度愈高,则Ps值愈大,值愈小,干燥能力愈大。意义:相对湿度表明了湿空气的不饱和程度,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3.湿比热CH定义:将1kg干空气和其所带的Hkg水蒸气的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简称湿热。CH=Ca+CvH=1.01+1.88H kJ/kg干空气 4.焓I 湿空气的焓为单位质量干空气的焓和其所带Hkg水蒸汽的焓之和。计算基准:0时干空气与液态水的焓等于零。kJ/kg干空气 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5.湿空气比容H定义:每单位质量绝干空气中所具有的空气和水蒸汽的总体积。由上式可见,湿比容随其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增大。6.露点td(1)定义:一定压力下,将不饱和空气等湿降温至饱和,出现第一滴露珠时的温度。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套管换热器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2)计算 计算得到 ,查其相对应的饱和温度,即为该湿含量H和总压P时的露点 。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7.干温度t、湿球温度tW(1)干球温度t:在空气流中放置一支普通温度计,所测得空气的温度为t,相对于湿球温度而言,此温度称为空气的干球温度。(2)湿球温度tW:如图5-9所示,用水润湿纱布包裹温度计的感湿球,即成为一湿球温度计。将它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的流动的空气中,达到稳态时所测得的温度称为空气的湿球温度,以tW表示。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 当不饱和空气流过湿球表面时,由于湿纱布表面的饱和蒸汽压大于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在湿纱布表面和气体之间存在着湿度差,这一湿度差使湿纱布表面的水分汽化被气流带走,水分汽化所需潜热,首先取自湿纱布的显热,使其表面降温,于是在湿纱布表面与气流之间又形成了温度差,这一温度差将引起空气向湿纱布传递热量。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沉浸式蛇管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一稳态温度,即湿球温度。经推导得:实验表明:当流速足够大时,热、质传递均以对流为主,且kH及都与空气速度的0.8次幂成正比,一般在气速为3.810.2m/s的范围内,比值/kH近似为一常数(对水蒸汽与空气的系统,/kH=0.961.005)。此时,湿球温度tWw为湿空气温度t和湿度H的函数。注意:a湿球温度不是状态函数;b在测量湿球温度时,空气速度一般需大于5m/s,使对流传热起主要作用,相应减少热辐射和传导的影响,使测量较为精确。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沉浸式蛇管(1)定义:绝热饱和过程中,气、液两相最终达到的平衡温度称为绝热饱和温度。8.绝热饱和温度tas 不饱和空气在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和大量的水接触,若时间足够长,使传热、传质趋于平衡,则最终空气被水蒸汽所饱和,空气与水温度相等,即为该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2)计算:此时气体的湿度为tas下的饱和湿度Has。以单位质量的干空气为基准,在稳态下对全塔作热量衡算:或 上式表明,空气的绝热饱和温度tas是空气湿度H和温度t的函数,是湿空气的状态参数,也是湿空气的性质。当t、tas已知时,可用上式来确定空气的湿度H。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比较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绝热饱和温度tas及露点td可以得出:不饱和湿空气:ttw(tas)td 饱和湿空气:ttw(tas)td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例9-1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试求:(a)湿度;(b)水蒸汽分压p;(c)露点td;(d)焓。(e)如将500kg/h干空气预热至117o C,求所需热量;(f)每小时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解 P=101.3kN/,50%,t=20o C,由饱和水蒸汽表查得,水在20 oC时之饱和蒸汽压为ps=2.34kN/m (a)湿度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b)水蒸汽分压(c)露点td 露点是空气在湿度或水蒸汽分压p不变的情况下,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所以可由p=1.17kn/查饱和水蒸汽表,得到对应的饱和温度td=9OC。(d)焓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e)热量(f)湿空气体积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三、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1、结合水分与非结合水分 结合水分 包括物料细胞壁内的水分、物料内毛细管中的水分、及以结晶水的形态存在于固体物料之中的水分等。这种水分是籍化学力或物理化学力与物料相结合的,由于结合力强,其蒸汽压低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致使干燥过程的传质推动力降低,故除去结合水分较困难。非结合水分 包括机械地附着于固体表面的水分,如物料表面的吸附水分、较大孔隙中的水分等。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 物料中非结合水分与物料的结合力弱,其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因此,干燥过程中除去非结合水分较容易。在一定温度下,由实验测定的某物料的平衡曲线,将该平衡曲线延长与 =100%的纵轴相交,交点以下的水分为该物料的结合水分,因其蒸汽压低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交点以上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2、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平衡水分 物料中所含有的不因和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改变的水分,这种恒定的含水量称为该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用X*表示。自由水分 物料中超过平衡水分的那一部分水分,称为该物料在一定空气状态下的自由水分。若平衡水分用X*表示,则自由水分为(X-X*)。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二节 干燥的基本知识四、物料中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2.干基含水量 不含水分的物料通常称为绝对干料.湿物料中的水分的质量与绝对干料质量之比,称为湿物料的干基含水量。kg/kg湿物料kg/kg干物料1.湿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分率称为湿物料的湿基含水量。两者的关系: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一、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二、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三、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干燥器的计算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一、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1.水分蒸发量 若不计干燥过程中物料损失量,则在干燥前后物料中绝对干料的质量不变,即 干燥器的总物料衡算为 若以干基含水量表示,则水分蒸发量可用下式计算,干燥器物料衡算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也可得出:2.干空气消耗量 蒸发1Kg水分所消耗的干空气量,称为单位空气消耗量,其单位为Kg绝干空气/Kg水分,用L表示,则 如果以H0表示空气预热前的湿度,而空气经预热器后,其湿度不变,故H0H1,则有由上可见,单位空气消耗量仅与H2、H0有关,与路径无关。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例9-2 今有一干燥器,处理湿物料量为800kg/h。要求物料干燥后含水量由30%减至4%(均为湿基)。干燥介质为空气,初温为150C,相对湿度为50%,经预热器加热至1200C,试求:(a)水分蒸发量;(b)空气消耗量、单位消耗量l;(c)如鼓风机装在进口处,求鼓风机之风量。解:(a)水分蒸发量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b)空气消耗量、单位空气消耗量 由I-H图查得,空气在t0 150C,50%时的湿度为00.005kg水/kg干空气;在t2=450 C,80%时的湿度为20.052kg水/kg干空气,空气通过预热器湿度不变,即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c)风量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二、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干燥器的热量衡算(一)热量衡算的基本方程若忽略预热器的热损失,对上图预热器列焓衡算,得: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故单位时间内预热器消耗的热量为:再对上图的干燥器列焓衡算,故单位时间内向干燥器补充的热量为:联立(5-19)、(5-20)得:(5-19)(5-20)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化简后可得:向干燥系统输入的热量用于:(1)加热空气(2)蒸发水分(3)加热物料(4)热损失。湿物料比热 可由绝干物料比热 及纯水的比 热求得:即: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二)空气通过干燥器时的状态变化 1、等焓干燥过程 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等焓干燥条件:(1)不向干燥器中补充热量;(2)忽略干燥器的热损失;(3)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值相等。即:2、非等焓干燥器过程非等焓干燥器过程又称为实际干燥过程。由于实际干燥过程不具备等焓干燥条件则 即: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三)干燥系统的热效率 干燥过程中,蒸发水分所消耗的热量与从外热源所获得的热量之比为干燥器的热效率。即 式中,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Q汽化可用下式计算:从外热源获得的热量 如干燥器中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汽化湿物料中的水分,即空气沿绝热冷却线变化,则: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 若干燥器中无补充热量,则 若忽略湿比热的变化,则干燥过程的热效率可表示为:热效率越高表示热利用率愈好,若空气离开干燥器的温度较低,而湿度较高,则干燥操作的热效率高。但空气湿度增加,使物料与空气间的推动力下降。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 一般来说,对于吸水性物料的干燥,空气出口温度应高些,而湿度应低些,即相对湿度要低些。在实际干燥操作中,空气离开干燥器的温度需比进入干燥器时的绝热饱和温度高 ,这样才能保证在干燥系统后面的设备内不致析出水滴,否则可能使干燥产品返潮,且易造成管路的堵塞和设备材料的腐蚀。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三、干燥速率和干燥时间(一)干燥速率 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W,如用微分式表示则为 而 所以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二)干燥曲线与干燥速率曲线 实验测定在恒定条件下干燥曲线如图所示: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量X与干燥时间的关系曲线。1、干燥曲线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 如图所示,实验测定的恒定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即物料干燥u与物料含水量X关系曲线。2、干燥速率曲线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由干燥速率曲线可以看出,干燥过程分为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1)恒速干燥阶段 此阶段的干燥速率如图中BC段所示。这一阶段中,物料表面充满着非结合水分,其性质与液态纯水相同。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的干燥速率保持恒定,其值不随物料含水量多少而变。(2)降速干燥阶段 如图所示,干燥速率曲线的转折点(C点)称为临界点,该点的干燥速率Uc。仍等于等速阶段的干燥速率,与该点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临界Xc。当物料的含水量降到临界含水量以下时,物料的干燥速率亦逐渐降低。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三)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 1恒速干燥阶段 设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为u。,根据干燥速率定义,有 1 (X1-X2)2降速干燥阶段 在此阶段中,物料的干燥速率U随着物料中自由水分含量(X-X*)的变化而变化,可将从实验测得的干燥速率曲线表示成如下的函数形式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2近似计算法:在降速阶段中干燥速率与物料中的自由水分含量(X-X*)近似成正比,即用临界点C与平衡水分点E所连结的直线CE代替降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曲线。于是,降速干燥阶段所需的干燥时间为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例5-4 用一间歇干燥器将一批湿物料从含水量 干燥到 (均为湿基),湿物料的质量为200kg,干燥面积为0.025m2/kg干物料,装卸时间 ,试确定每批物料的干燥周期。(从该物料的干燥速率曲线可知Xc=0.2 X*=0.05 Uc=1.5kg/(m2.h))解:绝对干物料量 干燥总面积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三节 干燥器的计算恒速阶段 由X1=0.37至Xc=0.2降速阶段 由Xc=0.2至 X*=0.05每批物料的干燥周期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实训: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一、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二、典型干燥器的操作 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实训: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一、干燥操作条件的确定 干燥器操作条件的确定,通常需由实验测定或可按下述一般选择原则考虑。1.干燥介质的选择 2.流动方式的选择 3.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 4.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5.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 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1.干燥介质的选择 干燥介质的选择,决定于干燥过程的工艺及可利用的热源。基本的热源有饱和水蒸气、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和电能。在对流干燥介质可采用空气、惰性气体、烟道气和过热蒸汽。当干燥操作温度不太高、且氧气的存在不影响被干燥物料的性能时,可采用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某些易氧化的物料,或从物料中蒸发出易爆的气体时,则宜采用惰性气体作为干燥介质。烟道气适用于高温干燥,但要求被干燥的物料不怕污染,而且不与烟气中的SO2和CO2等气体发生作用。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2.流动方式的选择 在逆流操作中,物料移动方向和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整个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推动力较均匀,适用于:(1)物料含水量高时,不允许采用快速干燥的场合;(2)耐高温的物料;(3)要求干燥产品的含水量很低时。在错流操作中,干燥介质与物料间运动方向互相垂直。各个位置上的物料都与高温、低湿的介质相接触,因此干燥推动力比较大,又可采用较高的气体速度,所以干燥速度很高,适用于:(1)无论在高或低的含水量时,都可以进行快速干燥的场合;(2)耐高温的物料;(3)因阻力大或干燥器构造的要求不适宜采用并流或逆流操作的场合。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3.干燥介质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 为了强化干燥过程和提高经济效益,干燥介质的进口温度宜保持在物料允许的最高温度范围内,但也应考虑避免物料发生变色、分解等理化变化。对于同一种物料,允许的介质进口温度随干燥器型式不同而异。例如,在厢式干燥器中,由于物料是静止的,因此应选用较低的介质进口温度;在转筒、沸腾、气流等干燥器中,由于物料不断地翻动,致使干燥温度较高、较均匀、速度快、时间短,因此介质进口温度可高些。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4.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时的相对湿度和温度 增高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相对湿度2,以减少空气消耗量及传热量,即可降低操作费用;但因2增大,也就是介质中水气的分压增高,使干燥过程的平均推动力下降,为了保持相同的干燥能力,就需增大干燥器的尺寸,即加大了投资费用。所以,最适宜的2值应通过经济衡算来决定。干燥介质离开干燥器的温度t2与2应同时予以考虑。若t2降低,而2又较高,此时湿空气可能会在干燥器后面的设备和管路中析出水滴,因此破坏了干燥的正常操作。对气流干燥器,一般要求t2较物料出口温度1030,或t2较入口气体的绝热饱和温度高2050。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5.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 物料出口温度2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取决与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c及干燥第二阶段的传质系数。Xc值愈低,物料出口温度2也愈低;传质系数愈高,2愈低。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二、典型干燥器的操作(一)流化干燥器的操作(二)喷雾干燥设备的操作 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一)流化干燥器的操作1.开炉前首先检查送风机和引风机,检查其有无摩擦和碰撞声,轴承的润滑油是否充足,风压是否正常。2.对流化干燥器投料前应先打开加热器疏水阀、风箱室的排水阀和炉底的放空阀,然后渐渐开大蒸汽阀门进行烤炉,除去炉内湿气,直到炉内石子和炉壁达到规定的温度结束烤炉操作。3.停下送风机和引风机,敞开人空孔,向炉内铺撒物料,料层高度约250mm,此时已完成开炉的准备工作。4.再次开动送风机和引风机,关闭有关阀门,向炉内送热风,并开动给料机抛撒潮湿物料,要求进料由少渐多,物料分布均匀。5.根据进料量,调节风量和热风温度,保证成品干湿度合格。6.经常检查卸出的物料有无结块,观察炉内物料面的沸腾情况,调节各风箱室的进风量和风压大小。7.经常检查风机的轴承温度、机身有无振动以及风道有无漏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8.经常检查引风机出口带料情况和尾气管线副食程度,问题严重应及时解决。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二)喷雾干燥设备的操作 1.喷雾干燥设备包括数台不同化工和设备,因此,在投产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a.检查供料泵、雾化气、送风机是否运转正常;b.检查蒸汽、溶液阀门是否灵活好用,各管路是否畅通;c.清理塔内积料和杂物,铲除壁挂疤;d.排除加热器和管路中积水,并进行预热,然后向塔内送热风;e.清洗雾化器,达到流道畅通。2.启动供料泵向雾化器输送溶液时,观察压力大小和输送量,以保证雾化器的需要。3.经常检查、调节雾化器喷嘴的位置和转速,确保雾化颗粒大小合格。4.经常查看和调节干燥塔负压数值,一般控制在100300Pa。5.定时巡回检查各转动设备的轴承温度和润滑情况,检查其运转是否平稳,有无摩擦 和撞击声。6.检查各种管路与阀门是否泄漏,各转动设备的密封装置是否泄漏,做到及时调整。第五章 干燥操作技术第四节 干燥日常运行与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