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名词解释、选择题:1、 物理环境: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在都在以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能量的交换和转化,其过程就构成了物理环境。可以分为天然物理环境(包括自然声环境、振动环境、电磁环境、放射性辐射环境、热环境、光环境)和人工物理环境。2、 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血、环境光学和环境空气动力学等。3、 声能密度: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称为,用D表示。4、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升能量,叫做声强。I,W/m25、 声功率: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用W表示,单位 瓦。6、 热弛豫过程: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一定
2、状态下,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当有声扰动时,三种能量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该过程就叫做。7、 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凉,其单位是“宋”,定义1000赫兹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sone.8、 等响曲线:响度级与声压级和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每条曲线是相等响度的声音对应点的连线,它相当于声压级不同、频率不同,但响度级相同的声音。最下面的曲线是听阈曲线,即零方响度级曲线;120phon的曲线是痛阈曲线。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对高频声敏感。)9、 响度级:某噪声的响度级即等于与该噪声一样响亮的纯音的声压级值。(响度每增减一倍,响度级就增减一
3、倍。)10、 吸声系数:吸声材料吸声能力的大小,用表示,定义为材料吸收的声能Ea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Ei之比。工程中通常采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六个频率的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某种材料的平均吸声系数,用 表示。通常, 在0.2以上的材料叫做吸声材料,在0.5以上的叫做理想的吸声材料。11、 室内声场按性质分为自由声场和混响声场12、 隔声构件:具有隔声能力的屏蔽物称为隔声构件。13、 隔声量:等于透声系数的倒数取以10为底的对数的10倍,即:14、 插入损失:隔声罩的降噪效果通常用插入损失来表示,定义为隔声罩设置的前后,同一接收点的
4、声压级之差,记作IL.15、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按其消声机理和结构分为阻性、抗性、阻抗复合式、微穿孔板和扩散消声器五大类。)16、 衡量消声器性能优劣常用的评价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和减噪量。17、 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18、 振动的评价指标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振动级La19、 机械振动控制方式1、降低机械振动的加速度 2、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 3、利用动力吸振的减振措施。20、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人类使用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而泄
5、露的电磁能量流传到室内外空间中,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且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受辐射影响人群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21、 自然电磁场源分类大气与空气污染源(火花放电、雷电、台风、寒冷雪飘、火山喷发)、太阳电磁场源(太阳的黑点活动和黑体发射)、宇宙电磁场源(银河系恒星的爆发、宇宙间电子移动)。22、 射频电磁场:一般交流电的频率在50Hz左右,当交流电的频率达到100000Hz以上时,其周围就形成了高频率电场和磁场,即。23、 滤波器:是一种具有分离频带作用的无源选择性网络。所谓选择性,就是它能够从输入(或输出)端电流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电
6、流。24、 辐射与细胞作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指辐射类型、辐射能量、吸收剂量、剂量率以及照射方式等。不同类型的辐射对机体引起的生物效应不同,主要取决于辐射的电离密度和穿透能力。25、 危险度:是指某个组织或器官接受单位剂量照射后引起第i种有害效应的概率。26、 热污染: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排放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可分为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27、 城市热岛效应: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称为,其强度以城区平均气温和郊区平均气温之差表示。 怎样形成的城市下垫面
7、升温快、粗糙度增大、储水能力降低;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以及人为热的释放。28、 温室效应:大气层对于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地表接受大量太阳短波辐射而升温,并以长波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地面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吸收,大气被加热后也以长波向外辐射能量,其中很大部分又返回地表,使地面温度不回下降太快,地标年均气温保持在15C左右。这种类似于农业上温室保温作用称为。 怎样形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增加;植被破坏,温室气体的吸纳量降低。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各种氟氯烃和臭氧。28、 眩光污染:由于亮度分布不当,或亮度的变化幅度太大,在空间、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或降低观察重
8、要物体的能力的现象。29、 光污染的特点局部性;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在环境中不存在残余物,光源消失,污染即消失。30、 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有:絮凝沉淀、蒸发、离子交换和膜技术。二、 简答题1、 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 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特点:具有局部性,在环境中不残留,一旦污染源消除,物理性污染即消失。2、 噪声的特点: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噪声源停止运动后,污染即消失;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一部分,再利用价值不大。3、 噪声控制的途径:从声源上降低噪声。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改
9、进设备结构和装配精度;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改善或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如利用地形和声源的指向性降噪;绿化带降噪、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噪等。在接收点进行防护。如佩戴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棉、耳罩等。4、 为什么要进行频谱分析,其形状有哪些:答:频率是描述声音特性的主要参数之一,因此研究声音强度(声压级、声强级等)随频率分布是必要的。声音的频谱是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频谱的形状大体上分三种:线状谱:一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和周期或间断振动的声源产生的声音的频谱是线状谱。连续谱:大部分噪声属于复合谱:有调噪声的频谱是复合谱。5、 声波的传播特性。答: 声波能叠加;声
10、波能反射、透射和折射;噪声在传播中要衰减;声源有指向性。其中,重点掌握噪声的衰减。 声波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由于扩散、吸收、散射等原因,随离开声源的距离增加,声音逐渐减弱。空气吸收引起衰减有以下原因:(1) 声波传播时,空气产生压缩和膨胀的变化,相应出现温度的升高和降低,以热传导方式发生热交换,声能转变为热能。(2)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由于空气总相邻质点的运动速度不同而产生粘性力,使声能转变为热能。(3)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其分子的热弛豫过程将声能耗散。6、 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 材料构造特征是:其部分在空间组成骨架,使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称为筋络,筋络间有许多贯通的微小间隙,能通气
11、。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透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粘性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经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7、 各种吸声结构的特征和如何选择: 吸声处理中常采用吸声结构,机理是利用亥姆霍兹共振吸声的原理。有以下三种结构形式:(一)薄板共振吸声结构:通过增大材料的面密度或增加板后空气层的厚度,均可使共振频率下降,故常用于低频吸声。但吸声频率范围窄,吸声系数不高,0.2-0.5。(二)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原理当产生共振时,吸声系数可达0.7以
12、上。为增大吸声系数与提高吸声带宽课采取的办法(1) 组合几种不同尺寸的共振吸声结构,使总得吸声频带变宽;(2) 在穿孔板后面的空腔中填放一层多孔吸声材料;(3) 穿孔板孔径取偏小值,以提高孔内阻尼;(4) 采用不同穿孔率、不同腔深的多层穿孔板结构,以改善频谱特性;(5) 在穿孔板后蒙一层薄玻璃丝布等透声纺织品,以增加孔颈摩擦。(三)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系数很高,达0.9,吸声频带宽,成本低、构造简单、设计计算理论成熟;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潮湿和冲击,甚至可以承受短暂的火焰,课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包括一般高速气流管道中;缺点是孔小易堵塞,宜用于清洁的场所。8、 隔声的原理 当声波在空气中传播,
13、入射到匀质屏蔽物时,部分声能被反射回去,部分被吸收,还有部分声能透过屏蔽物传到另一空间,因此,设置设当的屏蔽物可使大部分声能反射回去,从而降低噪声的传播。(具有隔声能力的屏蔽物叫做隔声构件。)9、单层匀质墙隔声的频率特征: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关系很大,其变化规律用一曲线表示,曲线分3个区。第一区称刚度和阻尼控制区。此区域中,隔声量与墙板刚度和声波频率的比值成正比,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每倍频程6dB的斜率下降。第二区称质量控制区。墙板的面密度越大,即质量越大,隔声量越高,在该区域,隔声量随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斜率为6dB/倍频程直线上升。第三区称吻合效应区。随着
14、入射声波频率的升高,隔声量反而下降,曲线上出现一个深深的低谷,越过低谷后,隔声量以每倍频程10dB的趋势上升,逐渐接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增加板厚和阻尼,可使隔声量下降趋势得到缓解。10、 双层隔声墙的原理: 其提高隔声能力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层的作用。当声波透过第一墙时,由于墙外及夹层中空气与墙板特性阻抗不同,造成声波的两次反射,形成衰减,并且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和附加吸收作用,使振动的能量衰减较大,然后再传给第二墙,又发生声波的两次反射,使透射声能再次减少,因而总的透射损失更大。11、 振动的评价标准:振动的劳动保护标准按振动强弱对人体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 振动的“感觉阈”,人体刚刚能
15、够感觉到振动,对人体无影响;(2) 振动的“不舒服阈”,使人感到不舒服;(3) 振动的“疲劳阈”,使人感到疲劳,工作效率降低。工况下以此为标准,超过者即认为有振动污染;(4) 振动的“危险阈”,使人产生病变。人体对垂直振动比水平振动更加敏感。12、 弹性减振的原理:13、弹性减振方法有两种积极隔振和消极隔振。积极隔振:也称主动隔振,是在机器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振器,减少机器震动激振力向基础的传递量,迫使机器的振动得以有效隔离的方法。其作用是降低设备的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使设备自身的振动较小。一般情况下,风机、水泵、压缩机及冲床的隔振都是。消极隔振:也称被动隔振,是在仪器设备与基础之
16、间安装弹性支承(即隔离器),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程度,使仪器设备能正常工作不受损害。作用是减小基地的振动对设备的影响,使设备的振动小于基地的振动,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一般,仪器与精密设备的隔振都是。14、 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一)屏蔽: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电磁辐射的作用与影响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按照方法分为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前者场源位于屏蔽体内,后者的在体外。按照内容分为电磁屏蔽、静电屏蔽和磁屏蔽。前者是消除电磁感应的影响;中者是使电场线终止在屏蔽体表面,从而抑制电场的干扰;后者是将磁场封闭在磁屏蔽体内,以防止电磁辐射的危害。屏蔽的机理主要依靠屏蔽体的反射和吸收
17、(二) 接地技术。接地技术有射频接地和高频接地两类。接地线以宽为10厘米的铜带为宜。(三) 滤波。机理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理出一定范围内的有用波段,作用是保证有用信号通过的同时阻截无用信号通过。(四) 其他措施。如采用电磁辐射阻波抑制器;新产品和新设备的设计制造时,尽可能采用低辐射产品等。15、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一) 固化技术(1) 水泥固化适用于中、低放废水浓缩物的固化。技术指标有浸出率、废物包容量、机械强度、水灰比。(2) 沥青固化适宜于处理低、中放射性蒸发残液、化学沉淀物、焚烧炉灰分等。技术指标有浸出率、辐照稳定性、减容比。(3) 塑料固化用于处理含聚乙烯、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环氧树脂、聚酯等废物。(4) 玻璃固化处理高放废液。技术指标有浸出率、增容比、稳定性。(二) 减容技术目的是减少体积,降低废物包装、贮存、运输和处置的费用。 有压缩和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