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ISO/IS16949:2002ISO/IS16949:2002内审员培训教材内审员培训教材(增补部分二)(增补部分二)(增补部分二)ISO9001:2008ISO9001:2008与与ISO9001ISO9001:2000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1.2ISO9001-2008ISO9001-2008标准条文标准条文培训教程培训教程英国(上海)英国(上海)NQANQA讲师讲师IATFIATF注册注册TS16949TS16949主任审核员:主任审核员:许春雷许春雷(key)(key) 2.3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ISO9001ISO9001:20082008较较ISO9001ISO9001:20002000而言而言 共有共有7070余处变化,涉及近余处变化,涉及近4040个条款(含子条款)。个条款(含子条款)。但标准的思想原则、核心理念和逻辑结构、主题覆盖、条款设立等但标准的思想原则、核心理念和逻辑结构、主题覆盖、条款设立等并未更动。如并未更动。如PDCAPDCA循环,过程方法,循环,过程方法,0-80-8章的条款罗列等;同时章的条款罗列等;同时主要体现主要体现为对标准理解上的提示与强调,并不会造成组织现有为对标准理解上的提示与强调,并不会造成组织现有20002000版标准文件体版标准文件体系的全面更动与实施流程的干涉或颠覆系的全面更动与实施流程的干涉或颠覆。这一点,与。这一点,与ISO9001ISO9001:20002000相较相较于于ISO9000ISO9000族:族:19941994有着明显不同。有着明显不同。主要就标准的一些语言细节,通过增加或删除等,作了更为精当、严主要就标准的一些语言细节,通过增加或删除等,作了更为精当、严密的调整、处理与更新描述,使之更为合理与适宜,也是为了澄清旧版密的调整、处理与更新描述,使之更为合理与适宜,也是为了澄清旧版标准在组织内部理解与实施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歧义。这既是标标准在组织内部理解与实施时产生或可能产生的误解或歧义。这既是标准本身精进的自然进程,也是对组织和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予以接收、准本身精进的自然进程,也是对组织和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予以接收、考虑及再度输出的预期结果。考虑及再度输出的预期结果。3.4 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新旧版本内容的变换,主要体现为:新旧版本内容的变换,主要体现为:条款条款 变动或修正变动或修正0.10.1(第第1段第段第2句)句)删除删除(下同)下同):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和结构的影响。增加(下同):增加(下同):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一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其商业环境、环境的变化或与环境有关的风险的影响,也受各种需求、施受其商业环境、环境的变化或与环境有关的风险的影响,也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4.5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0.10.1(第(第4 4段)段)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织满足顾客、适用产品的适用产品的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0.20.2(第(第2 2段)段)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为使组织有效运作,必须识别确定确定和管理众多相互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关联的活动。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一组活动可活动可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视为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5.6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0.2(第3段)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和相互作用及其产生期望结果的产生期望结果的管理,可称之为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0.3(第1段)ISO9001和和ISO9004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是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0.3(注)注:在本标准的发布时间方面,注:在本标准的发布时间方面,ISO9004处于修处于修订过程。订过程。6.7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0.4(第1段)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ISO1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中,考虑了ISO 14001-2004标准的内容,以增强两个标准的标准的内容,以增强两个标准的相容性。相容性。顾客满意。顾客满意。1.1(a与b)a)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b)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7.8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1.1(注)注:在本标准中,术语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产品”适用于预期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注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产品”仅适用于仅适用于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任何产品实现过程所导致的预期输出。任何产品实现过程所导致的预期输出。1.2(第3段)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除非删减仅限于本标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求,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8.9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2.(第(第1段)段)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于本标准。ISO900020002005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基础和术语 9.10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_3.(第2段和第3段)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本标准表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供方供方 组织组织顾客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组织”用以取代用以取代ISO9001-1994所使用的术所使用的术语语“供方供方”,术语,术语“供方供方”用以取代术语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分承包方”)。)。10.114.1(a)a)识别识别确定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应用(见1.2););(e)监视、测量监视、测量(适用时适用时)和分析这些过程;和分析这些过程;4.1(第第4段)段)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针对组织所选择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加以识别。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对此类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规定。11.12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4.1(注注1)注注1: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和改进、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有关的过程。4.1(新注新注2、注、注3)注注2:虽然所识别的外包过程作为组织的质:虽然所识别的外包过程作为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一部分,但由组织的外部方选择运作。量管理体系所需的一部分,但由组织的外部方选择运作。注注3:确保控制外包过程不免除组织满足顾客:确保控制外包过程不免除组织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应用于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特点可能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责任。应用于外包过程的控制类型和特点可能受下列因素影响:受下列因素影响:a)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能力的潜在影响;外包过程对组织提供满足要求的产品能力的潜在影响;b)共享过程的控制程度;共享过程的控制程度;c)通过应用通过应用7.4条款获得所需控制的能力。条款获得所需控制的能力。12.13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4.2.1(c)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和记录;(d)d)组织)组织确定的确定的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需的文件和记录;和记录;(e)e)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本标准所要求的记录(见4.2.4););4.2.1(注注1)注注1:本标准出现:本标准出现“形成文件的程序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一个文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包含多个文个或多个程序的要求。一个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可包含多个文件。件。13.144.2.3(f)f)确保确保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控制其分发;4.2.4(第第1段)段)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应控制所建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应控制所建立的记录,以提供符合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组织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14.155.5.2(第第1段)段)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本组织的本组织的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管理者,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6.2.1(第第1段)段)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量工作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务的人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符合要求。注:质量管理体系中承担任务的人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符合要求。6.2.2(标题)标题)能力、能力、培训和培训和意识和培训意识和培训 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OUTPUTOUTPUTMEASUREMENTMEASUREMENTWHATWHATHOWHOW15.16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6.2.2(a和和b)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确定从事影响产品符合符合质量质量要求的要求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所必要的能力;所必要的能力;b)适用时适用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些需求获得所需的能力;获得所需的能力;6.3(c)c)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或信息系统)。)。6.4(新注)新注)注:术语注:术语“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与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与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条件有关,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条件有关,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度、照明或天气)。16.17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7.1(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英文有变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化,中文无变化)(c)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测量、检验和试、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7.2.1(c与与d)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适用于产品的法律适用于产品的法律法规要求法规要求;d)组织确定组织确定所需考虑所需考虑的任何附加要求。的任何附加要求。(新注)(新注)注:交付后活动包括担保、合同规定的维护服务、回注:交付后活动包括担保、合同规定的维护服务、回收或最终处置的附加服务等。收或最终处置的附加服务等。17.187.3.17.3.1(新注)(新注)注:设计和开发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各自明确的目注:设计和开发评审、验证和确认具有各自明确的目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或一起进行并记录。的。根据产品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以单独或一起进行并记录。7.3.2(7.3.2(第第2 2段)段)应对这些应对这些设计和开发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输入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是充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分与适宜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7.3.3(7.3.3(第第1 1段)段)设计和开发的输出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适于应适于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新注)新注)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包括产品防护的细节。18.197.5.1(d)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设备设备;(f)f)产品产品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7.5.2(第第1段)段)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当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当生产和服务提供的过程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时,或测量加以验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19.207.5.3(第第2段)段)组织应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第第3段)段)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英文有变化,中文一致英文有变化,中文一致)。20.217.5.4(第第1段第段第3句)句)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若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组织组织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注)注)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和个人数据(信息)和个人数据(信息)。7.5.5(第第1段)段)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组织应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对产品提供防护,以保证产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供防护,以保证产品符合要求。适用时,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包装、贮存和保护。21.227.6(标题)(标题)监视和测量装置监视和测量装置设备设备的控制的控制 (第第1段)段)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装置设备设备,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a)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和(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录校准或检定的依据;(见(见4.2.4)(c)c)得到得到能够能够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第第4段第段第3句句新的第新的第5段,内容无变化)段,内容无变化)当计算机软件用于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注)注)注:作为指南,参见注:作为指南,参见ISO 19022.1和和ISO 19022.2确认计确认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技术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能力的典型方法包括验证和保持其适用性的技术状态管理。状态管理。22.238.1(a)c)证实产品证实产品要求要求的符合性;的符合性;8.2.1(新注)新注)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调查、顾客对注:监视顾客感受可以包括从诸如顾客满意调查、顾客对交付产品质量的数据、用户意见调查、业务损失分析、保证承诺、经交付产品质量的数据、用户意见调查、业务损失分析、保证承诺、经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销商报告之类的来源获得输入。8.2.2(新第新第3段)段)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策划和实施以及报告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策划和实施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结果和保持记录的职责和要求。23.248.2.2(第第4段)段)策划和实施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策划和实施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见4.2.4)(第第5段)段)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纠必要的纠正和纠正正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注)注)注:作为指南,参见注:作为指南,参见ISO19021.1、ISO19021.2及及ISO19021.3作为指南,参见作为指南,参见ISO19011。24.258.2.3(第第1段第段第3句)句)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注)注)注:注: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组织应当考虑适于监当确定适宜的方法时,组织应当考虑适于监视或测量每个过程的形式和程度,这些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产品要求的符视或测量每个过程的形式和程度,这些过程是指能够影响产品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过程。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过程。25.268.2.4(第第1段)段)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第第2段)段)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交付给顾客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的人员(见4.2.4)。)。(第第3段)段)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务。(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英文有变化,中文无变化)26.27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8.3(第第1段第段第2句)句)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规定。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第第2段)段)适用时,适用时,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组织应通过下列一种或几种途径,处置不合格品:品:(新新d)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第第3段与第段与第4段互换位置)段互换位置)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在不合格得到纠正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在不合格得到纠正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27.28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8.4(b)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见(见8.2.4);(C C)a)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会(见(见8.2.3和和8.2.4););(d)b)供方供方(见见7.4)。28.29ISO9001:2008与ISO9001:2000新旧标准版本之比较8.5.2(f)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的有效性。8.5.3(e)e)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有效性的有效性。29.3030.3131.323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