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医学发展史.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3845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PTX 页数:123 大小:6.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发展史.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医学发展史.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医学发展史.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医学发展史.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医学发展史.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临床医学导论第一篇 医学篇第二临床学院 王羽医学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第一章第一章 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著作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著作一、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医学理论著作,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和经典文献。现存最早的

2、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为古代医者托黄帝之名所作,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为古代众多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内容: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主要贡献:提出了关于人体生命物质的初步系统的理论和比较完整的人体构造与脏腑功能的理论体系。提出经络与人体阴阳学说。提出了病因学说和四诊法。最早提出“治未病”的思想。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治疗原则 二、神医扁鹊二、神医扁鹊扁鹊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我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者,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

3、祖师。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记载的医生。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三、中医外科始祖华佗三、中医外科始祖华佗华佗(公元145?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发明了“麻沸散”华佗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发明麻沸散并应用于临床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在外科医学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华佗还有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把体育和卫生联系起来,从“防病于未然”出发,创造了“五禽戏”。四、张仲景与四、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张仲景(1502

4、19年),名机,字仲景,以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得医德被后人尊为“医圣”。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创造性地提出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辩证施治的理论体系,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流行病和各种内科杂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为后世临床各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伤寒杂病论大大发展了内经的一些理论和原则,充实和发展了内经的热病学说。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把外感热病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及发展演变过程,加以归纳总结,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辩证体系,并作为辩证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辩证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有极大地贡献,主

5、要体现在对方剂的系统归类和用法严格规范。书中共收方剂375首,使用药物达214种之多。五、孙思邈与五、孙思邈与千金方千金方孙思邈(581682年),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隋唐时代著名医药学家,有“药王”的美誉,他也是我国医德规范的开拓者。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成为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为我国中医理论、临床治疗以及药物学和方剂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孙思邈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撰写了大医精诚、大医习业两篇重要文献,是我国第一位比较系统地、完整地论述祖国医学职业精神并进行医德教育的医学家。六、李时珍与六、李时珍与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李

6、时珍(1518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我国古代著名的药学家、医学家,他编撰的中医药物学巨典本草纲目,被“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称为“1596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李时珍走南闯北,实地考察,亲自尝验,收集各种药物标本,搜寻各种民间验方,寻访各地民间宿儒,参考了八百多种典籍,经过二十七年的努力,先后三易其稿,终于在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本草纲目的重要贡献本草纲目共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收集历代各家所载药物1518种,李时珍以一己之力发现新药374种,搜集医方8160个。书中插图1160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本草纲目的巨大影响本草纲目是一部以实践为基础,具有丰富内容的鸿篇

7、巨著,是对我国药物学的重大发展,对中外医药学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一部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代科学文献。1606年开始流传到国外,先后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日、英、德、法、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被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第二节第二节 西方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著作西方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著作 一、希波克拉底一、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的贡献希波克拉底最大的贡献是把医学从宗教和迷信当中分离了出来,使医学从巫医时代进入了崭新的医学科学时代。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

8、说”。他认为人体由血液(blood)、粘液(phlegm)、黄胆(yellow bile)和黑胆(black bile)四种体液组成。希波克拉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一誓言确定了医生对病人、对社会的责任及医生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成为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的行为指南,二、维萨里的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人体的构造罗马医学家盖仑(129199年)著有16卷解剖学预习,在医药史上被称为“猴子解剖学家”,整个中世纪,一直被奉为最高权威。意大利天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为了更加自然地表现人体,解剖了30多具尸体,画了约800幅解剖图,这使他成为历史上的解剖学之父。但是,因

9、为这些解剖图没有公开发表,因而对医学的进步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医学上真正的解剖学之父,是一个名叫安德烈维萨里(1514-1564年)的比利时人。巨著人体的构造 冲破了以盖仑为代表的旧权威们臆测的解剖学理论,以大量、丰富的解剖实践资料,对人体的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描述,最终无可辩驳地证明,盖仑解剖猴子尸体获得并移用到人体的知识是错误的。维萨里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氛围,并把解剖学研究建立在观察到的事实这一稳定的基础上,引发了一场思维策略的转换。三、哈维的三、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心血运动论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1578-1657)在1616年公布了他的发现,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系统地

10、阐述了他的理论,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心血运动论是第一本基于实验的生理学著作,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同时也奠定了哈维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革命的巨匠。四、巴斯德与科赫四、巴斯德与科赫巴斯德(1822-1895年)法国的化学家 他对酿酒工业中的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是微生物引起了发酵。巴氏高温消毒法,广泛应用于牛奶等其他产品的消毒中 在产褥热患者的病原上找到一种微生物产褥热化脓链球菌。发现了一种能够治疗狂犬病的方法 罗伯特罗伯特.科赫科赫(1843-1910年年),德国人,德国人发现了炭疽杆菌发现了炭疽杆菌 发现证明了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传

11、播的传染性疾病。1890年,科赫宣布发现了能在培养液和动物体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物质,即结核菌素。“科赫准则”: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体内;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明确地表达了细菌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五、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五、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一)罗伯茨报道“抗生”现象1874年,罗伯茨(W.Roberts)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首次公布了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抗生现象。他的论文中提到,真菌在生长的同时,常常会抑制细

12、菌的生长。他还专门谈到一种青霉菌对细菌的生长会产生影响。(二)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 发现青霉素1929年7月,弗莱明在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论文中提到了青霉素用于抗细菌的可能性。(三)弗洛里和钱恩促进青霉素的临床应用真正推动抗生素发展的是牛津大学病理学教授弗洛里(18981968年)和生物化学家钱恩(19061979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三人,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共同荣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四)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18881978年)发现链霉素发现链霉素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

13、疗的新纪元。(五)抗生素的大量问世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相继发现了金霉素(1947),氯霉素(1948)、土霉素(1950)、制霉菌素(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8)等等。第二章第二章 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一、器官移植一、器官移植 将身体的一部分(如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途径移到同一个或另一个的特定部位,使其继续存活的方法,叫做移植移植。被移植的部分称为移植物;献出移植物的个体叫做供者或供体;接受移植器官的个体叫做受者或宿主。1824年赖辛格(Reisinger)成功地给鸡和兔实施了异种角膜移植。1906

14、年,齐姆(Zirm)全层角膜移植,移植物获得了永久存活。1931年,费拉托夫(Felatove)首次将尸体眼球保存在24环境中,于13天内使用,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05年法国的卡雷尔发明了血管缝合术,极大地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使器官移植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可能。1927年盖耶(Gayei)进行了胰腺移植动物实验。1936年沃罗诺伊(Voronoy)进行了肾移植实验。1947年德米奥(Demioov)进行了肺移植实验。1956年古德里奇(Goodrich)开始了肝移植动物实验。免疫抑制方法的发展 梅达沃(P.Medawar)和多塞(J.Dausset)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免疫防御系统在

15、移植物排斥中的作用,并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奖。环胞素(Cyclosporin)A是器官移植史上里程碑式的药物,在20世纪后叶,上述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器官移植中血管吻合、移植物保存和器官排斥三大难题,从而使器官移植逐渐由动物实验向临床应用过渡。1、肾脏移植 1954年首次移植成功,为第一种人类移植成功的器官,也是目前器官移植效果最好的手术。在我国,1960年吴阶平院士率先实行第一例肾移植并获成功,2.肝移植1963年首例临床肝移植获得成功 1977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武汉同济医院相继开展了临床肝脏移植技术。我国目前的移植数量为全球第2位,3、心脏移植 巴纳德(Barnard)在1967

16、年施行首例心脏移植,我国心脏移植的起步较晚,于1978年在上海首例移植成功,4、胰腺等移植 1966年首例临床胰腺移植获得成功 骨髓移植目前已成为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及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器官移植已成为临床治疗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并向多器官联合移植或更复杂的移植领域拓展。1989年12月3日,世界首例肝心肾移植成功。存在的问题:人类供体器官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移植经费的短缺严重地妨碍着器官移植的发展移植规范尚未形成或推广不够,使各移植中心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规范、术后治疗和随访很不统一移植排斥反应是移植领域亟待进一步解

17、决的难题,二、微创外科的发展简史及应用现状二、微创外科的发展简史及应用现状 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行为对患者机体的创伤,使患者机体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态,是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微创外科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的外科技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内镜介入海扶机器人手术系统外科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手术概念,在微创外科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性外科手术工具。利用机器人做手术时,医生的双手不碰触患者。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

18、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动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通常是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指导机械臂工作就行了。利用机器人做外科手术已日益普及,美国仅2004年一年,机器人就成功完成了从前列腺切除到心脏外科等各种外科手术2万例。远程操纵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电视微创外科手术成功,为电视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心脏外科的医生利用机器人做手术,如修理二尖瓣和实施动脉手术,可不用打开肋骨,患者的切口只有3.7至5厘米,而不是传统手术的20至25厘米切口,如此既减少了患者的疼痛,又减少了流血及外伤。虽然微创外科手术有着上述的种种优势和好处,微创外科不能完全取代开放性手术。微创外科

19、技术不仅仅等于“小切口技术”,微创技术的治疗目的是将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达到最小,这个损伤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三、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三、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是指通过各种成像检查技术获得有关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活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图像(image),然后根据图像所显示的特点进行疾病诊断以及在影像监视下直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imaging)和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影像诊断学:X线成像诊断、超声成像诊断、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诊断、核

20、素显像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等内容。介入医学:介入放射学、介入超声等。X线的发现 X线(X-ray)是1895年11月8日由德国科学家Wilhelm Conrad Rntgen(威康伦琴)发现的。X线荧光透视和摄影 X线检查的优点:简单、方便、检查费用低而且有效,对于骨骼(应用平片)和空腔器官(应用造影)的显示较CT、MRI等新技术更为有效。因此,从检查数量方面讲,放射诊断学的检查方法目前应用仍然最为广泛。造影检查(contrast examination)是将对比剂(contrast media)引入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人为地使之产生密度差别而形成影像。右髂总动脉

21、局限性狭窄正常胃造影图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是超过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波。超声成像(USG)检查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和记录,借以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20世纪50年代建立,70年代广泛发展应用的超声诊断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从静态向动态图像(快速成像)发展,从黑白向彩色图像过渡,从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迈进,从反射法向透射法探索,以求得到专一性、特异性的超声信号,达到定量化、特异性诊断的目的。彩 超USG检查包括二维超声(B超)检查、频谱型多普勒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在体内各器官分布的特殊规律,使用照相

22、机和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设备从体外使器官显像的一种技术。能反映脏器或组织的血流、代谢和功能状态。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图像。CT扫描主要包括平扫(plain scan)和对比增强(contrast enhancement,CE)扫描。定位诊断能力高,密度分辨力优于X线图像100倍,从而显著扩大了人体的影像学检查范围,可用于人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CT诊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磁共振成像(MRI)MRI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

23、号经计算机处理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MRI目前所利用的原子核为氢原子核(即氢质子)。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 PACS系统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保存和传输图像的设备与软件系统,是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介入医学 介入医学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经皮穿刺、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即介入诊断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以DSA、CT、MRI和USG等成像设备为平台,利用穿刺和导管等技术,在影像监视下对一些疾病直接进行

24、非手术治疗,称为介入治疗学。第二节第二节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一、基因医学一、基因医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年率先提出,于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英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了这一预算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就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生命体生长发

25、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具有90%序列的“工作框架图”于2000年6月26日在期盼中面世,这项复杂工程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人类从改造自然的领域进入改造自己的全新领域,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无知是福?知识就是力量?“2020年,基于糖尿病、高血压基因靶点设计的基因药物将进入市场;癌症的治疗将更多地借助肿瘤分子图谱技术。基因药理学将成为新药研发的常规方法;精神疾病的诊断技术将发生改变;同源重组技术将保证种系间基因治疗的安全性。”“2030年,基于个体基因图谱的个性化医药将得到广泛

26、应用;医学实验将被计算机模型所取代。人类平均寿命将到90岁;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将出现反技术运动。关于人类掌握自身进化的议题,将继续争论。”二、干细胞干细胞(干细胞(stem cell,SC)是来自胚胎、胎儿或成人的具有持久或终身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再生医学主要包括3大研究方向:一是人体组织工程,利用细胞在体内或体外重新构建组织或器官;二是干细胞移植,将组织干细胞或前体细胞移植于组织损伤处;三是药物/基因疗法,指通过抑制因子的抑制作用或能刺激再生的支持因子的作用诱导再生。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胎盘组织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

27、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干细胞研究意义干细胞研究意义采用干细胞治疗有着多种优势:低毒性(或无毒性),即使不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治疗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自体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对传统治疗方法疗效较差的疾病多有惊人的效果。随着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的研究,更可能从患者自身细胞开始获得全能的干细胞,进而分化为所需细胞甚至器官,完全和自身匹配没有免疫排斥的细胞或器官移植已不再是梦,当人体器官衰老的时候,将衰老器官用自身细胞培育出的相应器官替代移植,人类将有可能延年益寿。三、核酸疫苗三、核酸疫苗 天花鼠疫霍乱狂犬病流感天花:由天花

28、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危重出疹性疾病。每4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是有人类历史以来就存在的可怕疾病。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1979年年10月月26日日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爱德华琴纳 疫苗 是指由减毒的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制得的、具有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抗体或细胞免疫的生物制品,一般将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细菌性疫苗(菌苗),而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称为疫苗。第一代:传统疫苗第二代:重组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一剂多防的新设计 多联苗转防为攻

29、的新策略 治疗性疫苗病毒大战Sars 禽流感新病毒出现、旧病毒变异 四、介入医学四、介入医学 介入诊断学介入治疗学介入诊断学介入诊断技术介入诊断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主要有血管性介入诊断和非血管性介入诊断,血管性介入诊断是将导管插入血管或心腔后注入造影剂,获得清晰图像,以此判断有无病变、病变部位、大小及性质,为后期的药物灌注、动脉栓塞、心瓣膜成形等介入治疗提供依据;非血管性介入诊断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穿刺获取体内组织,使部分疾病在术前获得病理诊断,已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安全、简便、准确率高的特点。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通堵注消第三节第三节 21世纪的医学实践模式世纪

30、的医学实践模式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循证医学的主要创始人、国际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曾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治疗措施”。循证医学的先驱者们就这样通过大量事实,让人们认识到:传统医学主要依赖实践经验和理性推理对病人进行诊治的方法并不是完全可靠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综述这项系统综述的研究表明:从1972年第一个RCT发表开始,到1989年这17年的漫长时间里,关于这个医学难题,一共有七项RCT的试验结果先后在各种杂志上独立发表了。但是,七个试验的结果不太一致。该疗法对新

31、生儿是否利大于害,根据单个的临床试验结果难以确定。Iain Chalmers和他的同事对这七项RCT的研究结果进行了严格评价及科学分析,做出了最后的结论:迄今为止的科学试验充分证明,对有早产倾向的产妇使用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地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出现,使早产儿死亡率下降30%-50%!简言之,激素疗法对防治早产儿死亡是有效的!RCT是循证医学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最好科学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个条件是随机的,另一个条件是有对照的。Cochrane大力倡导的系统综述是一种针对某一具体临床医学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系统综述的第一步,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文章;第二步,按照预

32、先设定的严格标准,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和全面、严格的质量评价,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章;第三步,运用先进的综合分析方法,对这些文章的结果进行定量合并或定性分析,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而后,随着新的研究结果出现,还要对原有系统综述的结果进行及时更新,为临床医学实践和研究提供最佳证据。循证医学就是人们遵循证据的医学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医务人员应该明智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来诊断、治疗病人。实施循证医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证据来进行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病人(往往也是我们医生)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通过检索科学文献来寻找相关证据;第三步,严格地评价这些证据的质

33、量;第四步,把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决策;第五步,评价决策效果,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文献检索:PICOS P(Population/problem),第一要素,我们研究的病人类型或病人所患疾病;I(Intervention),第二要素,针对病人所患疾病的干预措施(如某种治疗方法);C(comparison),第三要素,用于对照组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的另一种措施;O(Outcome),第四要素,我们关心的病人的重要结果;S(study),第五要素,研究类型或设计方案。文献检索 确定有关“关键词”;如何对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真实性:研究方法 基本原则:随机 盲法 数据统计临床重要性适用性 如何将最佳证据应用于实践可能的结果:干预无效干预措施效果不确定干预措施是最佳方法最终的决定:最佳证据具体的医疗环境患者的价值取向评价决策效果,不断提高临床决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