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尾鲴养殖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383292 上传时间:2025-02-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尾鲴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尾鲴养殖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尾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尾鲴(Xenocypris divide Bleeker)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和鱼病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黄尾鲴的繁殖和增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业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业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1994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 1009-1994 稻田养鱼技术要求 SC/1012 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 SC/T 1016.6-1995 中国池塘养鱼技术规范 长江中上游地区食用鱼饲养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鱼苗 是指卵黄囊消失、鳔充气(点腰)、能平游和主动摄食的仔鱼。 3.2 鱼种 是指鱼苗经培育后发育至全体鳍条、鳞片长齐,外观具有成体基本特征的幼鱼。 4 环境条件 4.1 池塘要求 4.1.1 池塘要求应符合SC/T1008-1994、SC/T1016.6-1995的规定。 4.1.2 池塘要求见表1。 表1 池塘要求 池塘类别 面积(m2) 水深(m) 池底要求 淤泥厚度(cm) 亲鱼池 1000 1~1.5 池底平坦 ≤10 鱼苗池 650~1 500 1~1.5 池底平坦 ≤10 鱼种池 1 000~2 000 壤土或沙壤土 ≤20 食用鱼饲养池 1 000~10 000 4.2 湖泊水库 湖泊水库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水质要求。 4.3 稻田 鱼沟、鱼溜及防逃设施按SC/T1009的要求执行。 4.4 水源 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 4.5 水质 4.5.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5.2 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4.5.3 透明度在30cm以上。 5 人工繁殖 5.1 亲本选择与培育 5.1.1 亲本选择 在天然水域或养殖的F1代中选择规格在400g以上的二冬龄个体作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5.1.2 亲鱼培育 放养密度为0.8尾~1.5尾/m2,翌年春季投喂适量米浆,促进性腺正常发育。 5.2 繁殖环境条件 5.2.1 季节 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宜。 5.2.2 水温 水温为20℃~28℃,最适繁殖水温为22℃~26℃。 5.2.3 水质 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5.3 人工催产 黄尾鲴人工繁殖宜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受精的方法。 5.3.1 催产亲鱼雌雄分辩 雌鱼腹部膨大、松软,胸鳍光滑,生殖孔微红;雄鱼胸鳍粗糙,生殖孔呈白色,轻压鱼腹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5.3.2 雌雄配比 按♀:♂=1:1~1.5搭配。 5.3.3 催产药物与剂量 5.3.3.1 催产药物种类有鲤鱼脑垂体(P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地欧酮(DOM)。LRH-A应符合SC/1012的规定。 5.3.3.2 催产药物的剂量有以下3种方法,催产剂量以亲鱼千克体重的需要量表示。雌亲鱼的催产剂量为: a)PG 3mg~5mg/kg; b)LRH~A 70μg~110μg/kg+DOM3mg~5mg/kg; c)PG 1mg~2mg/kg+LRH-A 20μg~25μg/kg; d)雄亲鱼催产剂量为雌鱼的一半。 5.3.3.3 注射液用0.65~0.9%的生理盐水配制,注射用量每尾鱼用0.3mL~0.5mL。 5.3.4 注射方法 使用4号半或5号半针头从胸鳍后凹陷处倾斜45°注入鱼体内,或背鳍基部作肌肉注射。注射次数为一次注射。 5.4 人工孵化 注射后亲鱼放入产卵池中,黄尾鲴产卵和受精卵孵化方法同家鱼;因其卵粒稍带粘性,集卵时,用竹枝扫帚或高梁杆扫帚,带水将粘着在产卵池底及池壁上的卵粒轻轻扫动,一边扫一边用微流水冲动,大部分卵粒即可散开,如少量的粘成团状,用手轻搓一下,即可散开。孵化水温20℃~28℃,最适水温22℃~26℃,孵化环道或孵化槽筛绢为60#。鱼卵脱膜后,要及时用18#的塑料网布在孵化环道或孵化槽内清除卵膜。孵出的鱼苗待点腰后下池发花。 5.5 鱼苗质量要求 5.5.1 肉眼观察95%以上鱼苗卵黄囊消失、鳔充气(点腰)、能平游和主动摄食,且鱼体透明,色泽光亮,不显黑色。 5.5.2 集群游动、行动活泼,在容器中轻微搅动水体,90%以上的鱼苗有逆水能力。 5.5.3 鱼苗畸形率小于1%,伤病率小于1%。 5.5.4 95%以上鱼苗全长应达到0.7cm以上。 6 鱼苗、鱼种培育 6.1 鱼苗培育 6.1.1 池塘条件 应符合本标准4.1、4.4、4.5条的规定。 6.1.2 清塘消毒 清塘在鱼苗、鱼种放养前10d~15d进行。用药物清除野杂鱼及病害虫。施用药物名称、用量及方法见表2。 表2 清塘用药物名称、用量及方法 药物种类 用量(kg/hm2) 操作方法 毒性消失 时间(d) 水深0.2m 水深1.0m 生石灰 900~1 050 1 800~2 250 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 7~10 茶 粕 —— 600~750 碾碎后加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全池泼洒。 5~10 漂白粉 60~120 202.5~225 用水溶化后,立即全池泼洒。 3~5 6.1.3 注水培水 鱼苗、鱼种投放前5d~7d,用有机生物肥或绿色植物培养水质,有机生物肥用量为1500kg~2250kg/hm2,加化肥75kg(氮磷比例为9:1)。绿色植物用量为6 000kg~7 000kg/hm2,使用要求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施肥2d~3d后,将鱼种池池水加深至0.5m。 6.1.4 鱼苗放养 投放密度为15万尾~20万尾/667m2,一次放足。鱼苗放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鱼苗腰点出齐,即可下塘; b)下塘前先将鱼苗集中在网箱内,以每10万尾左右鱼用一个熟蛋黄,经碾细兑水成浆,并经过双层纱布过滤后轻洒于箱内; c)鱼苗下塘时水温差应控制在2℃以内,如超过2℃,应采取逐步换水等方法,缓慢进行升温或降温,使两处水温趋于平衡; d)下塘时间应选择在晴天,地点应选择在池塘上风处; e)雷阵雨或暴雨天气鱼苗不宜下塘。 6.1.5 饲养管理 6.1.5.1 鱼苗入池后第2d开始投喂豆浆,每天投喂2次,上午8时至10时,下午2时至4时。泼洒应均匀,以池塘四周为主,中间为辅。 6.1.5.2 投喂数量应视池塘水质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鱼苗下塘10d内,每万尾鱼每天喂0.2kg黄豆浆。每增加5d,投喂量增加20%~30%。鱼苗长至3cm左右时,已转为食底栖生物或商品饲料为主,应投喂麸皮、米糠、豆渣及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其粒径应适合鱼种吞食。 6.1.5.3 鱼苗长至全长3.5cm~4.0cm时,应分池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或套养到鱼种池或放到食用鱼养殖池中进行食用鱼饲养。 6.1.5.4 培育期间5d~7d注水10cm左右,池水深度在最后培育阶段达1.0m~1.5m。 6.2 鱼种培育 6.2.1 夏花鱼种要求 夏花鱼种鳞片完整,具成鱼基本体形,经过拉网和关箱锻炼,体质健壮、活泼、无病,畸形率小于1%,损伤率小于1%,且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6.2.2 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采用池塘套养。食用鱼池套养3.5cm~4.0cm的夏花鱼种2000尾~4000尾/667m2,管理按SC/T 1016.6-1995的要求执行;常规鱼种池套养(3.5~4.0)cm的夏花鱼种1000尾~2000尾/667m2。专养池放养(3.5~4.0)cm的夏花鱼种(5~6)万尾/667m2,管理按SC/T1008-1994的规定执行。 7 食用鱼饲养 7.1 池塘养殖 7.1.1 环境条件及鱼池要求 环境条件及鱼池要求应符合4.1、4.4、4.5条的规定。 7.1.2 放养前的准备 鱼种放养前应作好池塘的维修、清整、消毒、注水、培水和试水等工作,具体方法按SC/T1008-1994的规定执行。 7.1.3 鱼种来源及质量要求 7.1.3.1 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鱼种池培育的鱼种以及食用鱼养殖池套养的鱼种。 7.1.3.2 鱼种质量要求 a)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 b)体表光滑有粘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 c)鱼种畸形率小于1%,损伤率小于1%,带病率小于1%,且不得带有危害性大的传染病个体。 7.1.4 鱼种放养 7.1.4.1 放养时间 套养夏花宜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套、单养春片或冬片一般为12月至翌年2月,水温(4~9)℃时放养。 7.1.4.2 鱼种规格及放养数量 a)池塘套养3.5cm~4.0cm的夏花鱼种1000尾~2000尾/667m2; b)池塘套养6g/尾~10g/尾的冬片或春片鱼种200尾~250尾/667m2; c)池塘单养6g/尾~10g/尾的冬片或春片鱼种1200尾~1500尾/667m2; d)春片、冬片鱼种放养时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2%~4%浸浴5min,或高锰酸钾20mg/L(水温20℃)浸浴20min~30min,或聚维腆1%浸浴5min,或用其它消毒药物,需按药物使用说明书进行。 7.1.5 饲养管理 食用鱼饲养管理按SC/T 1016.6-1995的规定执行。 7.2 湖泊水库增养殖 7.2.1 鱼种放养 放养鱼种应符合本标准第7.1.3条的规定,湖泊放养数量为300尾~600尾/667m2,水库放养数量为200尾~400尾/667m2,亦可依据湖泊水库饵料生物另定。 7.3 稻田养殖 7.3.1 投放密度 7.3.1.1 培育夏花鱼种 鱼苗放养量为2万尾~5万尾/667m2。 7.3.1.2 培养春片、冬片 鱼种的放养量为0.8万尾~1.5万尾/667m2。 7.3.1.3 食用鱼的放养量,要视稻田水深、水源充足情况而定,稻田水深10cm~15cm、水源充足时的放养量为每667m2放养300尾~400尾,水浅不宜养食用鱼。 7.3.1.4 放养时间 放养鱼苗或夏花前,在早稻、中稻、晚稻插秧返青后,开沟、装好鱼栅后放鱼;养食用鱼或大规格鱼种的稻田,待稻苗返青后放鱼。 7.3.1.5 饲养管理   按SC/T 1008-1994的要求执行。 8 鱼病防治 8.1 鱼病防治做到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养殖过程中的鱼病防治应考虑的三个环节和把握两个关键环节。 表3 黄尾鲴养殖鱼病防治方法 三个 环节 两个关键环节 备注 鱼种放养环节 夏秋高温环节 环境 a)池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 b)培养水质,培植适口饵料生物和保持良好的溶氧条件; c)合理放养,保持适当的密度条件。 a)常用生石灰(20kg/666.7m2·~30kg/666.7 m2·),间接施肥和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作用; b)常用水质、底质改良剂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底质条件; c)高产池配备增氧机。 整个养殖过程中以调节池塘生态环境和保持鱼体体质健壮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特别是全池泼洒水体消毒药物),以延长鱼体生长期。 鱼体 a)拉网上箱锻炼,充分排泄体内废弃物,增强体质; b)操作细心,勿伤鱼体,避免病原菌微生物入侵; c)准确把握放养时间。 合理投饵,保持鱼体健壮和有较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 病原体 a)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 b)鱼体消毒,杀灭鱼体病原体; c)整个养殖过程中不得使用违禁药,。 夏秋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对针对性预防疾病用内服药物1次~2次。 8.2 鱼用配合饲料中及鱼病防治中禁止添加与使用药物名称应符合NY 5071规定,具体要求见附录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配合饲料中及鱼病防治中禁止添加与使用药物名称 标准中使用的配合饲料及鱼病防治禁用的添加剂和药物名称如表A.1所示。 表A.1标准中使用的配合饲料及鱼病防治禁用的添加剂和药物名称 药物名称 化学名称(组成) 别名 地虫硫磷 O-2基-S苯基二硫代磷酸乙酯 大风雷 六六六 1,2,3,4,5,6-六氯环乙烷 林丹 υ-1,2,3,4,5,6-六氯环己烷 丙体六六六 毒杀芬 八氯莰烯 氯化莰烯 滴滴涕 2,2-双(对氯苯基)-1,1,1-三氯乙烷 甘汞 二氯化汞 硝酸亚汞 硝酸亚汞 醋酸汞 醋酸汞 呋喃丹 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克百威、大扶农 杀虫脒 N-(2-甲基-4-氯苯基)N’,N’-二甲基甲脒盐酸盐 克死螨 双甲脒 1,5-双-(2,4-二甲苯基)-3-甲基-1,3,5-三氮戌二烯-1,4 二甲苯胺脒 氟氯氰菊醋 α-氰基-3-苯氧基-4-氟苄基(1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百树菊酯、百树得 氟氰戌菊酯 (R,S)α-氰基-3-苯氧苄基-(R,S)-2-(4-二氟甲氧基)-3-甲基丁酸酯 保好江乌氟氰菊酯 五氯酚钠 五氯酚钠 孔雀石绿 C23H25CIN2 碱性绿、盐基块绿、孔雀绿 锥虫胂胺 酒石酸锑钾 酒石酸锑钾 磺胺噻唑 2-(对氨基苯磺酰胺)-噻唑 消治龙 磺胺脒 N1-脒基磺胺 磺胺胍 呋喃西林 5-硝基呋喃醛缩氨基脲 呋喃新 呋喃唑酮 3-(5-硝基糠叉胺基)-2-惡唑烷酮 痢特灵 呋喃那斯 6-羟甲基-2-[-(5-硝基-2-呋喃基乙烯基)]吡啶 P-7138(实验名) 氯霉素(含其 盐、酯及制剂) 由委内瑞拉链霉素产生或合成法制成 红霉素 属微生物合成,是Streptomyces eyythreus产生的抗生素 杆菌肽锌 由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或B.leicheniformis所产生的抗生素,为一含有噻唑环的多肽化合物 枯草菌肽 泰乐菌素 Sfradiae所产生的抗生素 环丙沙星 为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常用盐酸盐水合物 环丙氟哌酸 阿伏帕星 阿伏霉素 喹乙醇 喹乙醇 喹酰胺醇羟乙喹氧 速达肥 5-苯硫基-2-苯并咪唑 苯硫哒唑氨甲基甲酯 已烯雌酚(含雌二醇等其他类似合成等雌性激素) 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 乙烯雌酚, 人造求偶素 甲基睾丸酮(含丙酸睾丸素、去氢甲睾酮以及同化物等雄性激素) 睾丸素C17的甲基衍生物 甲睾酮甲基睾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