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财政局工作总结范文 一、收支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今年1至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35亿元,可比增长4.62%,完成年初预算的57.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4亿元,可比增长6.89%,完成年初预算的57.13%。税收收入完成2.23亿元,可比增长2.31%,完成年初预算的57.0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6亿元,可比增长7.85%,完成年度预算60.35%。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96亿元,可比增长27.8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9.21亿元,可比增长114.6%。 二、财税形势分析 (一)半年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县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发展趋势仍不明朗,制约我县
2、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未有改善迹象。其中工业经济下行趋势虽有所稳定,但仍在低位徘徊;房地产市场转冷。只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税收形势较为严峻,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支出进度偏慢。 1.建筑业成为主要增收源。1-4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6亿元,同比增长27.5%,投资的稳定增长,保证了建筑业税收的稳定增长,上半年建筑业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7274万元,增收1213万元,增长20.01%,其中预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23万元,增收1119万元,增长24.84%;是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来源。 2.工业收入形势较为平稳。由于金融危机和资金链等因素的影响,*近两年来工业税收增长出现停滞,
3、*-*年工业实现的财政总收入(不含免抵调)增幅分别为47%、31.5%、2.2%、2.4%。*年出现了反弹,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增长6.6%。今年上半年,工业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22亿元,增长5.17%,收入增长主要是兴乐电缆公司、云中马、锐奇鞋业等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的收入,收入质量有所改善。 3.房地产行业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年迅猛发展,*年从高点迅速回落,今年我县房地产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上半年房地产交易数量和面积分别为389套、25.2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8.75%、60.38%。房地产业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234万元、3883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1.
4、66%、35.0%,减收3024万元、2095万元,是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4.第三产业发展不稳定。近几年,*金融保险业、批发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年部分企业税收大幅增长,其中金融保险业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7.75%、31.86%,特别是物流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1060万元,成为企业所得税增收的主要来源。上半年金融业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3257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实现1827万元,增长2.87%。几家规模物流企业今年同期无企业所得税入库,使得批发零售业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下降44.*%和51.47%。 5.非税收入增长较快
5、。由于正常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较大下降,为了保持今年财政收入的稳定,加大了非税收入和耕地占用税的入库,1-6月非税收入预计入库7035万元,增长24.34%;耕地占用税预计入库2850万元,增长2.98倍。 (二)全年收支趋势预测 2015年,国务院根据“经济新常态”,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好转迹象,但宏观经济总体依然不容乐观。受大经济环境、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影响,*以不锈钢为主的传统产业生存困难,而以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招商难,后续税源缺乏。房地产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将趋于平淡,今年*相关财政收入将跌入谷底,
6、随着国家维稳政策的发力,明年可能由跌转平。今年虽然投资项目和金额仍较大,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转冷,政府土地拍卖收入锐减,受国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的影响,政府新增融资较为困难,资金可能成为影响今年投资完成情况的主要问题。 综上所述,今年*财政收入总体不乐观,*县局将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加强困难企业帮扶等举措,确保完成今年财政总收入7.58亿元、增长6.4%,地方财政收入5.14亿元、增长7.5%的目标。 三、上半年财税重点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和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全局上下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改革创新、主动服务、法治财税、高效廉洁的工作新理念,积极应对财税改革新变
7、化,立足把握财税工作的新方向,探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并抓好新预算法贯彻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探索建立ppp项目模式等多项重点工作。 (一)落实新法推进预算改革 一是做好2015年预算编制工作。2015年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2015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拟安排5.12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拟安排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政府性基金收入拟安排13.91亿元,比上年增长29.85%,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40%;社保基金收入拟安排7.57亿元,比上年增长63.44%;社保基金支出拟安排5.67亿元,比上年
8、增长32.6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122.5万元。二是做好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根据要求全县所有预算单位都将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二十日内,既4月10日在政府网站公开;将十个部门预算作为人大重点审查单位,审查部门预算收入来源和预算支出项目,重点审查各部门项目支出的依据、支出内容、绩效目标;指导全县各部门的预算公开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个政府部门和党群单位在政府网站和单位网站上公开部门预算的安排情况,部门预算公开按规定内容细化至“项”级科目,同时将本部门的“三公”经费安排情况一并公开。 (二)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及时清理整合融资平台公
9、司,坚持依法管控债务,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同时,积极应对财政紧平衡新常态,充分利用债务管理新政策,在有效控制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开展限额控制的政府性融资,合理举债控制债务总量,增加政府性项目投入。在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的框架内,按照县人大批准的年度债务计划,做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水利、公路、土地储备四大类项目融资,并严格限定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重点抓好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工作,上半年,*县成立了ppp项目和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融资授信、放款及使用等审批制度,优化债务结
10、构、降低债务成本、控制债务风险、提升债务资金使用绩效。 (三)积极盘活存量资金 为了进一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办发*70号文件精神,开展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及专项自查工作。清理工作以清理回收*年及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为主,涵盖全县所有预算单位,通过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共收回*年及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1.40亿元,其中财政专户5233万元,部门乡镇结余8817万元。对回收资金,根据资金性质不同分别处理:一是部门预算结余资金和结转两年以上的资金,由县财政收回统筹使用,主要安排用于民生改善、公共服务、五水共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二是收回资金的项目仍在继续实施或准备实施的,单位按
11、照程序重新申请安排;项目不再实施的上级专项补助结余资金按原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的使用范围统筹安排到相关项目使用。 (四)探索ppp项目建设模式 在政府加强地方债务管理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为今后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必走之路。ppp作为更科学的运行模式,即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少政府支出负担,又提高了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的效益。一是构建ppp组织架构。成立*县ppp项目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领导任组长,20多个单位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将办公室设立在财政局,明确由财政局牵头相关工作。建立x+5的ppp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即项目实施单位负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牵头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发
12、改、财政、审计、国土、建设五个部门组织人员成立项目推进服务小组,负责ppp项目的联合审核、工作推进和相关协调服务。同时将配套建立ppp项目风险评估、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风险预警等机制,成立ppp项目库和综合评估专家库。二是推进ppp试点项目建设。*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入选省首批ppp推荐项目,目前已成立该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完成资格预审公告的起草工作,待县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将向社会公布,并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参与。 (五)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及专项检查 做好财政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加强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支农资金和涉农部门预算中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重点围绕“六边三化三美”、农村生活治理、
13、农田水利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整合“特扶”项目资金及各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共计5350万元,做到集中资金办大事,使有限资金发挥出最好效益。此外,根据浙财农201569号文件精神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出台了*县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县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县级重点检查实施方案,做好了自查自纠、县级重点检查等工作。通过专项检查,查出*、*年涉农资金的存在问题10个,目前各问题正在整改中。 (六)做好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62号)精神,及早准备,稳步推进清理工作。本次优惠政策清理工作采取“一下一上”的方式汇总。“一下”是将清理优惠政策的表格
14、和清理要求下发给各相关部门,由各部门全面清查所执行的各类优惠政策,做到无遗漏。“一上”是指财政部门将各单位上报优惠政策汇总审核,提出清理意见,上报县领导小组审核。通过认真排查县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与企业签订合同、协议、会议纪要、以及“一厂一策”形式的请示、报告和批复和政府抄告单。共清理汇总涉及83个文件233条优惠政策,经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审核,拟废止63条涉税和土地出让优惠政策,申请保留170条其他优惠政策。其中全文废止没有,部分废止16个41条,一厂一策25个,废止中涉及税收42个,土地12个,其他9个。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半年,*县局将重点围绕保障组织收入和
15、推进财税改革,克服复杂的环境对财税工作的影响,积极应对收支紧平衡以及财税改革不断加速的新常态,优化地方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征管体系建设,夯实组织收入基础;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保障地方发展需求;勇于创新积极实践,找准方向,创建财税改革的新办法,确保完成组织收入任务、有效推进财税工作、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发展。 (一)保障组织收入,做好增收节支保平衡 正确面对减收”和“增支”两个难题,抓住财政收支平衡这一重点,努力完成收入全年计划,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在抓收入方面,既要在增加税收中促进发展,又要在发展经济中增加税收。在税收等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开展之后,及时研究如何更好服务经济转型发展
16、。继续开展“清税基养税源优服务”主题活动,对420户企业进行走访调查和税收宣传,排查摸清税源状况,培育涵养优质税源,促进税源结构的不断优化,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营改增、个转企,建立健全“亩产税收”综合评价体系,优化地方企业发展环境,帮扶和促进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在控支出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强化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强化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管,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同时,进一步厉行节约,把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的“闸门”管好,严控“三公”经费执行数。 (二)积极推进财政支农改革创新。认真落实省财政厅财政支农改革政
17、策,主要向“分类、分权、分责、促转”四方面改革。在制定*县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基础上出台*县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等,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支出责任两个方面鉴别清理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分为公益类、准公益类、竞争类三类,形成重点突出、管理规范、进退有序、保障有力、科学系统的支农政策体系。明晰财政部门与农口部门各自管理权限,实现合理分权和授权,减少部门之间职责的交叉重叠,逐步解决上下一般粗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ppp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县全民健身中心ppp试点项目建设,一方面要做好社会资本合作方的资质审核和招投标工作,并逐步推开后续的组织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该试点项目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ppp项目的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提升专业队伍的实践能力,积累此类项目的操作经验,特别是在项目评估、成本核算、收益预测和定价调价机制方面的工作经验,确保ppp模式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增加有效投资,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行途径。 (四)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标准及购置预算管理办法,适时推出*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标准和*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预算管理办法,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提供依据,统一规范购置行为。同时做好清产核资工作,配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下半年全面推进全县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