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联播》影像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之想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7561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联播》影像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之想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联播》影像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之想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联播》影像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之想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8(下)科技传播96技术创新作者简介:胡明,硕士研究生在读,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秦洋洋,博士研究生在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唐红禄,博士研究生在读,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1 问题的提出2022 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的第三十年,在过去的这一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太空 之 家”遨 游 苍 穹。2022 年 10 月 16 日,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而不断完善载人航天工程的中国空间站建设工作是重要任务 1。对于航天空间站建设的神秘性与保密性以及国际上部分国家渲染的“中国太空威胁论”而言,如何通过对航天空间形态的展现报道更好地呈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媒介形象

2、是我国媒体在航天传播领域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新闻联播影像中航天空间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空间生产理论为框架,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视频影像中的航天空间内容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的问题为:一是新闻联播影像中呈现了什么样的航天空间形态;二是对比于“地球村”的传统地理空间,人造的航天空间又有何种特色与空间意义生产;三是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未来的航天空间报道有什么启发作用。探讨上述问题不仅有利于媒体提升航天空间领域报道水平,更好地展示我国的航天科技故事、载人航天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我们拓宽空间生产研究的边界,在数字时代与元宇宙背景下更好地启发我们认识真实与虚拟、奇幻与可能、超越与现实的空间边界性以及这种奇

3、妙性的人造空间所带来的追溯与思考。2 研究设计2.1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新闻联播影像中 11 例样本视频进行深入分析。文本分析主张从文本入手,深入挖掘视频文本的内涵意义。多模态话语可以对影像视频中的图像、声音、色彩等符号模态进行多角度分析。“影像意义的表达是多种模态符号来共同实现的,孤立地分析一种符号模态不能解释话语的全部意义。”2因此,本研究以文本分析结合多模态分析法剖析新闻联播视频中航天空间的内容、结构以及共建的意义。2.2 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本文以新闻联播影像中的航天空间视频为研究对象,原因是航天空间的影像视频专属中央主流媒体发布,社交媒体、自媒体

4、等其他任何平台都无法拥有或仅能间接转载相关航天视频。本研究以CCTV新闻联播中“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出征外太空、进驻空间站作业任务的 11 个视频作为分析样本。2.3 影像分析结果从影像内容来看,新闻联播视频中展现了独有的航天空间风貌,并且空间物质性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的特征。影像中综新闻联播影像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之想象胡 明,秦洋洋,唐红禄摘 要 通过空间生产理论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选取新闻联播影像中 11 个航天空间视频为研究对象,分析新闻联播中呈现的航天空间形态与空间生产意义。研究发现,航天空间表现为物质空间到公域空间的转向、远程注视的可见性生产、流动性空间

5、的边界生产、异质空间的“镜像”对话以及航天空间构建了人类对美好太空家园生活的神话意义。关键词 新闻联播;载人航天;空间生产;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3)337-0096-03科技传播97技术创新合使用了语言、文字、声音、人物、图片等符号模态,语言主要为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对话话语,文字作为字幕显示着空间站具体操作任务,声音表现为人物原声与激昂的背景音乐,图片为中国五星红旗、春联等中华元素标志。从空间变化来看,影像中航天员所处的空间由狭窄走向宽阔、由庄严寂静走向仪式欢乐,所处空间的航天员数量在增加,女性航天员也进入航天空间之中

6、,“她”力量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影像空间色彩更加丰富,清晰度明显提升。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和官方行政力量的支持,太空科普教育“天宫课堂”以媒介事件的形式建构起独特的奇观空间。3 研究发现空间生产的三维属性为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的空间。空间实践是具体化的可感知的空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进行准确测量与描绘,是空间的物质基础或物质空间。空间表征是想象的空间,即乌托邦的精神空间,也是通过话语、文本等要素所书写和言说的世界。表征的空间是感知与想象的结合,并且带有人的参与,通过符号化进行空间意义生产。在外太空搭建人类航天空间家园本是前人的想象,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成为了现

7、实,航天空间的物质形态从“失重空间”变成了航天员“可适应的空间”,并且航天空间不断进行符号化的意义生产,成为了星际中的“第三空间”。由此,航天空间表征演变为航天空间实践,展现出独属于航天员进行交流与意义生产的家园空间。3.1 物质空间到公域空间的突破航天员所处的空间由其他各个空间架构与组合而成,分别有穹顶舱、节点舱、对接舱、实验舱和气密舱。由于太空里有流星和辐射环境,航天空间的物质结构和外壳防护要经得起微流星体的碰撞,所以航天空间的物质基础高于其他任何以往的空间实践。从新闻联播的影像来看,航天员在每个空间舱执行特定的任务,都要基于航天空间内外部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与日常活

8、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加强与发展,航天空间中的航天员数量增加,女性航天员也加入到空间家园中。如神舟五号仅是航天员杨利伟一人进驻太空空间,到神舟六号就有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两人进入太空,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进入太空,直到神舟十三号首位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入驻太空空间站。航天空间站的物质性安全得到保障时,为人类搭建了外太空空间公共交流的可能性。航天空间本身是一个被实践的地点,空间实践的物质性使得自身空间转入到公域空间,非人类行 动者3推动着人类行动者的航天空间生产活动,传统的官方森严世界被打破,空间内部逐渐走向仪式化、符号化,如航天员们在空间中面对面交流、共同做实验等空间意义生产。3.

9、2 空间规训到远程注视的可见性生产“空间既是权力争夺的物质场所,同时也是权力运作的实施媒介,监视者通过权力化运作对空间内的主体人员进行规 训。”4“空间从其原始的黑暗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权力话语特别关注的可见状态和透明区域,空间才作为权力实施的媒介和途径不断发生作用。因此,空间规训本质上体现为对空间可见性的 生产。”5本文认为,传统的空间规训中监视者与被监视者处于一种自上对下的不平等身份、状态,而航天空间中的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人员是共同属于国家航天工作组的主体。虽然地面指挥人员在不时地对航天空间中的航天员进行“监控”,但是这种“监控”并没有权力化在起作用,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远程注视”,例如航

10、天员在进行工作汇报与请示时,地面指挥人员会回答“北京明白”。从空间的可见性来说,指挥中心人员可以观测到航天空间中的任何区域,航天员个体处于被看见的状态。而新闻联播影像中给予观众可观看的航天空间也是媒体的内容“把关”,并未涉及对受众的权力规训。技术的发展使得影像视频中的清晰度得到改善,航天空间的形态在媒介视野中更加饱满。3.3 流动空间与空间边界的生产卡斯特认为空间演变为一种流动的新形态,这种流动性打破了原有地方空间所 强调的边界6。“空间的生产及其功能的发挥是以清晰的边界为前提的,其形成依托于一定的地缘,并且以边界为基础形成尺 度与区隔。”7航天员所生活居住的空间并非静止的,而是在地球的近地轨

11、道上流动运行,并且航天空间的位置固定在距离地面 400 公里的“卡门线”,“卡门线”作为航空航天领域一种人为的分界线塑造着航天空间的地理流动形态,对于航天事业、航天员具有“安全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同国家在太空中的合作或博弈也以空间边界为前提,各国抢占近地轨道资源反映了航天空间中的权力争夺。从航天空间的内外部来说,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打破了空间边界的限制,标志着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发展进入到新阶段。20238(下)科技传播98技术创新3.4 异质空间中神话自我的“镜像”福柯曾在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中提出与乌托邦相对比的异质空间,异质空间是既真实又虚幻的所在,具有凝缩异质元素于一处而迸发的扰动

12、潜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文化不建构异质空间,各种异质空间都有其精确而特定的功能,同时它刻在一个单独地点中,并列数个彼此矛盾的空间。它也经常预设一个开关系统,以隔离或使它们变成可以进入的内部8。福柯认为,异质空间与另外一个空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描绘对照于主流语言或空间秩序的异质共存、断裂分歧、偏离常态的状态。从镜子的角度,异质空间再现与真实之间的映照以及自我通过“异质空间”的空间化重塑自我的场域。实际上,航天空间中航天员进行“天宫课堂”的直播授课场域就是一种虚拟与现实夹杂的异质空间。如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

13、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一方面,航天空间生活的虚拟想象通过在线直播太空课堂实现了意义交流的场域构建,国家力量与媒介技术决定了空间的开与关,使得在地面空间中的人们被隔离或进入航天空间的展演之中。另一方面,对比于传统地理空间中的师生课堂,航天员从在线直播的镜像中与地面空间的学生进行交流,具有显著的双重空间共存、距离断裂、偏离常态的特征。在这种媒介事件神话的异质空间意义生产中,地面空间与航天空间作为镜像的两面,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映空间形态,个体在其中穿梭并从中获取太空科普新的视野。3.

14、5 符号化的航天空间意义生产2021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同各国一道,积极参与外空全球治理与交流合作,维护外空安全,促进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保护地球家园、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 新 的更大贡献。”9如今,航天空间的发展为航天员的行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航天员在航天空间中除了开展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工作,还可以做一些富有特别意义的事,比如在空间中大扫除、运动健身、贴春联、庆祝节日活动等等。地面空间与航天空间实现了“双重空间”的对话,航天员的具身实践10开辟了人类对太空家园生

15、活的无限遐想与神话意义。综合空间的流变来看,新闻联播影像中的航天空间从传统的森严世界逐渐走向生活化、仪式化的部落空间。整个过程中,航天员作为空间中的主体参与空间生产的策展与演变,表征的空间也不断积累着社会生活的理据性而彰显出象征意义。航天空间诞生于 20 世纪下半叶,本身是出于人类航天基建与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的中转场所,如今却越来越贴切人们日常生活的居家用地。这说明只要有人参与的地方,即便在距离上与传统地理空间相距甚远,也能在独自的空间领域践行空间生产的逻辑,呈现出表征性的文化空间,让受众从心理上对航天空间产生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从本质上来说,航天空间的内容展演取决于官方行政决策与媒体“把关”、

16、媒介技术,而在新闻联播影像中的空间形象总体来说趋于大众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开拓性贡献。因此,未来我国主流媒体可以尝试将航天空间聚焦于航天员作业任务的艰辛、空间科学实验奇妙之处的镜头以更好地展示我国伟大的航天精神,增强民族与国家自豪感、自信心,向世界表达我国同国际空间站合作、携手逐梦星辰大海的愿景。4 结语2023 年春节档的中国电影流浪地球 2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宇 宙空间的奇观想象11,可以说古人对于航天空间生活的想象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从表征走向实践。本文以新闻联播影像中航天空间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法探讨航

17、天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生产的特色与意义,提供一种别于传统地理空间对象的研究新视角。本文发现新闻联播影像中航天空间突破了物质空间到公域空间的转变、可见性生产从空间规训转变为远程注视,流动空间与空间边界的生产、异质空间的“镜像”对话等都展现出新的面貌与机制,并且航天空间内部通过航天员具身实践的社会交往与生活展演生产出符号化、仪式化的人类家园意义。理论层面上,本文对于空间生产理论在航天空间的流变提出了新的见解,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对于今后的航天空间报道呈现了形态版图。随着航空技术与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航天空间、新型空间将会促使空间生产的进一步演变,对(下转第 103 页)科技传播103技术

18、创新of Performance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3.7草东没有派对.不都妈生的5.0八点档直播剧EB/OL.(2020-05-24).https:/ Enchanted DrawingEB/OL.(2015-08-09).https:/ ERIKSSON,CARL UNANDER-SCHARIN,SA UNANDER-SCHARIN,et al.Dancing With Drones:Crafting Novel Artistic Expressions Through IntercorporealityJ.In Proceedings o

19、f the 2019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CHI 19).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New York,NY,USA,2019:617,112.11DUST.DB/OL.(2019-09-17).https:/ A,OLIVA R,CABREIRA C,et al.Disturbance and Plausibility in a Virtual Rock Concert:A Pilot Study J2021 IEEE Virtual Reality and 3D

20、 User Interfaces(VR),Lisboa,Portugal,2021:538-545.1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9.14田湉.数字交互舞蹈:脉络、原理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文艺评论,2021(7):66-76.15MULDER A.Human Movement Tracking TechnologyJ.Report 94-1 of the Hand Centered Studies ofHuman Movement Project.Burnaby,British Colum-bia,Canada:Simon Fraser Universit

21、y,1994.16费俊.费俊:身体与媒体智能科技时代的艺术与设计J.设计,2019,32(24):66-67.17JOHN DESNOYERS-STEWART,EKATERINA R STEPANOVA,BERNHARD E,et al.Body RemiXer:extending bodies to stimulate social connection in an immersive installationJ.In ACM SIGGRAPH 2020 Art Gallery(SIGGRAPH 20).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New York

22、,2020:394400.18让鲍德里亚.拟像与仿真M.车槿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此有待学界深入研究。参考文献 1张柏楠.发展载人航天,建设航天强国J.航天器工程,2022,31(6):1-6.2吕梦佳,马二伟.海外社交媒体中个体影像叙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以YouTube视频博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2(3):53-57.3 丁依然.交往在门口:平台之“物”与城市空间的(反)社会化生产J.新闻记者,2022(11):69-82.4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231.5刘涛.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和福柯“空间思想”的批判与对话机制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22(5):73-92,127-128.6谭文旗.曼纽尔卡斯特的流动空间及其审美意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1):321-330.7王艺璇,刘诣.空间边界的生产关于B市格林苑社区分区的故事J.社会学评论,2018,6(4):77-86.8周孟杰,徐生权,吴玮.“异质空间”中网络女主播的数字劳动过程研究J.未来传播,2021,28(6):58-67.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EB/OL.(2022-01-28).http:/ 9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