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372065 上传时间:2025-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及获取信息渠道影响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nw微博对大学生交友方式和获取信息渠道的影响调查报告摘 要:微博是社交网络一个方面的缩影,通过对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与社交网络关系密不可分,微博可能使大学生与父辈之间产生隔阂,但也有影响现实的巨大能量,应当肯定微博的力量并加以引导。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 时事 社交 现实 一、 调查背景1、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自2009年以来,微博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席卷全球,成为年度热门话题,而在中国,微博更以它特有的形式和机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内互联网的生态,在社会性的话题面前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而让人不得不正

2、视这个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工具。2、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但作为青年,大学生与互联系网的接触也是相当密切,更是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3、 随着近年来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如微信,INS等的出现,微博的地位也不断受到冲击。二、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微博在大学生的日常交友和社会交往之中的作用,进而思考在日益发达的网络世界中,大学生该如何自处,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三、 调查过程1、 确定主题,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微博对大学生交友包括现实和网络以及社会信息的影响,明确要调查的方向,以及需要考虑的变量2、 确定需要调查的内容,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发布3、 回收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3、4、 就调查结果作出个人的分析5、 总结四、 调查结果数据如下1、你的学历 A、本科以下1 1.35%B、准大一10 13.51%C、准大二54 72.97%D、准大三8 10.81%E、准大四0 0%F、其他1 1.35%742、性别 A、男36 48.65%B、女38 51.35%743、所属学科 A、理工科44 59.46%B、文科20 27.03%C、音乐美术2 2.7%D、体育1 1.35%E、其他7 9.46%744、是否有微博账号 A有66 89.19%B没8 10.81%745、持有微博账号的时间 A、一年以下8 12.12%B、一到两年8 12.12%C、二到三年21 31.

4、82%D、三到四年23 34.85%E、四年以上6 9.09%666、使用微博的主要目的 A、联系旧同学14 21.21%B、认识新朋友10 15.15%C、了解、分享新的事物53 80.3%D、获取时事资讯47 71.21%E、放松娱乐46 69.7%F、分享自己、发布私人资讯19 28.79%G、其他10 15.15%667、你微博关注度较高的人群(最多三项) A、现实亲人朋友同学41 62.12%B、有共同话题的网友14 21.21%C、偶像名人27 40.91%D、娱乐23 34.85%E、时事资讯/评论25 37.88%F、专业学术12 18.18%G、其他10 15.15%668、

5、看微博的频率 A、一天到晚都在刷10 15.15%B、只看那些感兴趣的22 33.33%C、好几天才看一两眼14 21.21%D、很久才上去看看11 16.67%E、基本没在使用了9 13.64%669、获取时事热点新闻的渠道 A、大多数是第一时间间从微博获取并看到或参与讨论6 9.09%B、大多数是第一时间从微博获取,但不参与网络讨论14 21.21%C、大多数是第一时间从其他网络渠道获取并看到或参与讨论7 10.61%D、大多数是第一时间从其他网络渠道获取,但不参与网络讨论29 43.94%E、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获取,在网上看到或参与讨论4 6.06%F、仅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传

6、统媒体获取信息和讨论,不看也不参与网络上的讨论3 4.55%G、平常不关心时事热点或者仅从他人那里听说3 4.55%6610、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的比较 A、都比较活泼18 27.27%B、都比较沉默9 13.64%C、网络社交比现实社交活泼24 36.36%D、网络社交比现实社交沉默14 21.21%E、其他状态1 1.52%6611、对于微博上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 A、有用的信息比较多,7 10.61%B、虚假、广告的信息比较多,难以辨别10 15.15%C、虚假、广告的信息比较多,但是能辨别出来19 28.79%D、真假掺半、难以辨别16 24.24%E、真假掺半,但是能辨别出虚假信息14

7、21.21%6612、父母的微博 A、没有56 84.85%B、有,但是没关注他们,他们也没关注我3 4.55%C有,我关注了他们0 0%D、有,他们关注了我2 3.03%E、有,并且互相关注3 4.55%F、互相关注了,但是设置了分组,有些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1 1.52%G、不知道1 1.52%6613、你是否还有拥有其他的社交账号 A微博27 40.91%B微信61 92.42%C博客/空间40 60.61%D论坛/社区/小组20 30.3%E问答5 7.58%F其他10 15.15%G都没有1 1.52%6614、使用频率最高的账号 A微博6 9.23%B微信45 69.23%C博客/空

8、间7 10.77%D论坛/社区/小组1 1.54%E问答0 0%F其他6 9.23%G都没有0 0%65 15、交友最多的工具 A微博8 12.31%B微信43 66.15%C博客/空间1 1.54%D论坛/社区/小组1 1.54%E问答1 1.54%F其他8 12.31%G都没有3 4.62%6516、社交网站对你的现实社交来说 A、加深了与现实朋友的互相了解24 32.43%B、占用了现实社交的时间6 8.11%C、网络很热烈,现实很尴尬15 20.27%D、网络很无聊,现实很热烈1 1.35%F、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不互相影响19 25.68%E、社交账号极少使用5 6.76%F、没有社交

9、账号2 2.7%G、其他状态2 2.7%74理工科文科音乐美术体育其他小计男28(77.78%)7(19.44%)0(0.00%)1(2.78%)0(0.00%)36女16(42.11%)13(34.21%)2(5.26%)0(0.00%)7(18.42%)38五、结果分析从数据源来看,超过九成的答卷来源于广东地区,其中男女比例接近1:1,理工生人数44,文科20人,男女比例构成接近广东大学生的情况,应该说,该调查问卷大致上可以反映广东地区的大学生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国外有个词“千禧一代”,指1984-1995年出生的人群,他们差不多与电脑同时诞生,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其实我个人认为这

10、个词语放在中国也一样适用,我国从94年左右开始尝试互联网,经过十年的起步阶段,大约03年开始大规模普及,而出生1984-1995的人群也差不多也是伴随我国互联网一起成长的,问卷的答题者超过七成是大二新生,按照广东地区的习惯大部分是1994、1995年左右出生,正是千禧一代到了尾声,承上启下,进入发展新纪元的一代,极具讨论价值。从第4题来看,有8人没微博,4男4女,各占了所属于人群的1/8,大致判断在男女生之中,有无微博的情况大致相同,但限于调查基数较小,结论暂作保留,同时统计结果显示,除了微博之外,大多数人仍然有其他的社交账号,只有极少数的人没有社交工具(由于QQ普及并且相对于其他社交工具有其

11、特殊性,在这里暂不考虑将其作为社交工具讨论)而从1315的题目来看,在拥有微博的人群中,绝大多数同时拥有其他的社交账号,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活跃于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之中,并且社交网络构成了他们生活中、成长中的一部风,作为成长于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世界,而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互联网并融入它,将它变为生活的一部分,社交网络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活跃于互联网是一件自热而然的事情。在拥有的其他账号中,微信又占了极大的一部分,无论是使用频率还是交友频率,都超过了拥有微博人数的2/3。我们来看一下QQ的特殊性,作为一个普及性的即时通讯产品,已经可以说人

12、手一号,甚至是仅次手机的通讯工具,除去在现实无接触的网友,QQ几乎把我们的的现实关系网一网打尽,微信作为腾讯的产品与QQ一脉相承,甚至可以“继承”QQ上的人脉,从这个方面上看,社交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现实的人际交往,有24人承认网络社交比现实社交活泼,也有24人同意网络社交加深了与朋友的相互了解,这有助于性格内向的人打开心门,促进他们和外界的沟通,而对于某些敏感或者尴尬的问题可以比较轻松容易的面对,但我们也要警惕由于虚拟带来的保护而肆无忌惮和不诚实、浮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过分沉迷虚拟交往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互动。绝大部分的父母没有微博,而现实是我们敢于公开在社交账号上的东西却往往羞于向父母袒露

13、,这造成了有时网友比你父母更清楚自己的现况的奇怪现象,或许是两代人的隔阂,或许是虚拟世界带来的虚假的安全感,但诚然,我们仍需要关注我们的父母,适当向父母吐露心声,向他们展现我们的生活,去了解、关注父母的生活,我们和父母成长在两个大相径庭的环境中,也许会有冲突,但不妨碍我们与父母间的亲情。从第5题,微博账号持有时间来看,集中于二到四年这个时间段,真是微博微博开始席卷全国这段时间,作为网络主力军,千禧一代的特点,不是跟随流行,而是在创造流行,不是他们跟风使用微博,而是由他们掀起了这股微博风潮的巨浪。而第6题中,微博使用的目的集中在“了解分享新的事物”、“获取时事资讯”、“放松娱乐”这三项上,这和第

14、7题中他们所关注的人群除了亲人朋友同学外,集中在“偶像名人”、“娱乐”、“时事资讯/评论”这方面相吻合,集中反映了青少年的特点,好奇,希望开拓视野,通过网络放松、娱乐;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大学生沉迷微博的问题,从第8题中,大约1/7的人从中到晚刷微博,而接近一半的人只关注感兴趣的话题或者低频率关注微博的情况,微博只是作为大学生生活的调剂品而非生活的重心,大部分仍能较好地把握这个度,而不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闻和资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或者微信公共平台传播,无论广度还是速度,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相应的,并不沉迷微博的大学生更多地是从它渠道第一时间获取资讯而非

15、微博,在这些大学生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开始了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并投入到网络讨论当中去,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参与到社会时事的网络讨论当中,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的觉醒,并开始行使权利的最便捷方式,虽然有些人被讥讽为键盘政治家,但不可否认,这种公民意识的觉醒影响会逐渐扩大,甚至影响到现实社会,推动社会改革,都不是不可能的。六、结论微博是社交网络的其中一种工具,是这个时代产物,带着这个时代某些方面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社交网络的出现,对信息化时代来说,有利有弊,但世间万物大抵如此,关键看我们如何使用。就微博来说,它给青少年打开力量一扇窗户,一扇新的窗户,各路人马在微博上大展拳脚,一种新的风尚降临,从有热心互助的转发,到有人蓄意抹黑,到真想大白结局逆转,到大家慎言慎行谨慎核对,但热心不改,这都是一种进步;而对于沉迷网络造成人情淡薄是整个信息化时代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但是单单就微博来说,更多的是去尝试拥抱这个崭新的时代,而不是将它拒之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