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走进文学大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有阅读经典的意识
2、 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让更多的人喜欢阅读,以及大师对我们的启发
教学重点:
1、 学生、教师分享阅读体验,感悟大师的魅力
2、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1、 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 如何用简练语言传达对心中大师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自己喜爱的作家巴金和他的作品《家》导入新课。2005.10.17当时我在备考研究生,那天早上拿到华商报,头版头条是“巴金逝世”,我内心猛然一阵悸痛。这位跨世纪的百岁老人去了另一个世界。喜欢巴金,因为他的真实,他的讲真话,更是因为他的《家》,因为一些年轻的生命。觉民、觉慧‘鸣凤这些年青的生命始终未追求新生活在做不懈的斗争。人人都年青过,年青人的热血,年青人的新思想,年轻人的朝气,我在那里看到了。斯人远去,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他的热爱。 世界文坛上的文学大师如同天上的繁星那样璀璨,读过他们的文学作品之后,也许有些已经淡忘,也许有些仍记忆犹新。即使那些词藻在脑海中早已随风飘散,但总会留存些碎片在心灵深处:伟岸的人格、精神上的引导、或是其它。
二、何为文学大师
(学生讨论,从文学功能,大师素养,社会效应和民族心理等方面,谈谈“文学大师”应具备的素养和特点)
1、 伟大的人格
(屈原的爱国,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2、 深邃的思想
(鲁迅逝世时棺材上覆盖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
3、 为人类、生命写作
(《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4、 艺术的魅力
(李白的浪漫,《红楼梦》的诗意、哲思)
5、 影响久远
(学生列举经典的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色)
三、怎样才能走进文学大师
l 读传记及其它相关资料
l 读作品
四、我阅读我思考
(小组阅读,分享阅读体验)
l 第一、二组:学生准备在纸上用签字笔大写自己喜欢则文学大师的名字,并在旁边写出喜欢的理由
l 第三、四组:学生搜集文学大师的感人轶事及其对自己的影响
l 第五、六组:学生寻找大师的经典作品,并说说自己平时阅读经典好的方法
五、我阅读我成长
1、教师关于阅读成长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
记得和大家这个年龄差不多时,我拿到了一本叫《平凡的世界》的著作,当时并不了解路遥,只是一个个年轻、热血、不服输的名字激荡着我的心。当时因为冲动,因为深刻,因为爱我用文字记录下了好几篇所思所想。后来,与堂弟聊天,他说:“我从来不喜欢读书,也没读过多少书,但有一部作品是深入他心的,就是《平凡的世界》。”原来,路遥的作品已带有了普遍性,似乎每个人,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职业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学习的东西。后来,孙少平、少安、田晓霞的名字,他们的精神一直鼓励我做着喜欢追求的东西。
2、学生介绍自己关于阅读成长的故事(此活动依时间而定,因为前半部分学生展示有的内容涉及到。)
六、阅读的力量
1、《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的镜头:船覆人亡时,几位提琴师仍镇定自若演奏乐曲。他们如何做到的呢?
有人说,这是阅读的力量:西方国家崇尚阅读,长期的道德熏陶、精神感化、理性的力量使他们演奏了一首辉煌壮丽的人生终曲。
2、孔子被困陈蔡七日的故事点出阅读的力量,以及与孔子有关的成语“韦编三绝”。
七、布置作业
利用我们的阅读课,一月至少一本书,并且利用一节阅读课介绍自己的阅读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