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一次失败的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触手无策、茫然,由于一时冲动处理不当,结果得到的是家长和领导的不理解,两败俱伤。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就有那样失败的“第一次”。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我接手了所在学校五年级的班主任。在刚接手的班里,我遇到了一个比较“出名”的学生。家长宠爱、老师迁就。也正因为这样,孩子在班里目空一切,趾高气扬,俨然是这里的“小皇帝”。同以往老师不同的是,我在班级管理上采用的是“民主,平等”的办法,很多事情和全班同学讨论商量后决定。记得当年评选“三好学生”。我采用了民主投票的方法,结果这个学生落选了。当时我也没太注意他身上发生的变化。让我想不到的是
2、,当天晚上他的家长就打来电话说:“老师,你一定要选上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从来没有落选过,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当时的我年轻气盛,毫不犹豫地就进行了回绝:“那不可能!全班同学选出来的三好生,大家都认可的事情,不能说变就变!什么事情都是有原则的!”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自从那后,他的话语明显少了,而且眼神里往往流露出对老师的敌意。我发现后很着急,心想:孩子,你怎么不理解老师啊!没办法,再进行一次挫折教育吧!我针对他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写作文“同学给你一封信别人眼中的你”。当时的“开篇语”我记忆犹新: “没有什么人永远都优秀,也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今天就让同学们用手中的笔写出你
3、的优缺点,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吧!”我让全班同学用匿名信的方式写出他的优缺点,然后收起来交给他。孩子们这时找到了发泄的机会,把平时对他的不满全写了出来,记得当时就收下满满一桌子的“信”,我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回去好好看看,反思一下。”第二天,孩子的眼圈红红的,主动找到我,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我明白了。”我当时感到很高兴:到底是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能领会老师的意图了。但事情并非我想的那样简单。后来这届学生小学毕业了,我再见到他时,他对我一脸的愤恨,扭扭头就走。直到这时候我才进行反思:我什么地方做错了?我这才想起了作文那件事,一定是那件事!我真是个粗心的老师,孩子当时“我明白了”,孩子明白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是简单的认为:孩子终于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现在看来孩子当时的“我明白了”,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托辞,内心当中并没有真正接受和认同啊。由此可见我这班主任的“政治”工作没有做到家啊。第一次面对学优生的问题,我处理的很失败,今天听了专题讲座后,我更加地后悔与自责。我在想:当孩子手捧那些“信”时是怎么想的?当孩子一下子发现自己那么多缺点后,那个夜晚是怎样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