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新课改一起成长德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杨娜从最初懵懵懂懂的踏上三尺讲台,到如今成熟自信的面对学生,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音乐教学工作和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着,经历着几多困扰、几多失败、几多顿悟一、走出了“花活”繁多的闹市,走向 “灵动”高效的课堂。课改之初,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出其不意的教学方法、花式繁多的学生活动、大量的学科综合,使得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不扎实。在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的指导之后,音乐课堂凸显出“音乐”的主体性。例如:我在执教快乐泼水节一课时,课前组织时欢快活泼的傣族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特色音乐课堂氛围,典型节奏音乐小火车把学生带进了美丽云南的情境,象
2、脚鼓、葫芦丝特色乐器激起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傣族音乐的好奇心,伴随着快乐泼水节,歌曲的听赏、演唱,傣族民族舞的参与,使课堂更加鲜活有趣。二、走出了活动即创新的困惑,走向目标明确学生真正获益的课堂实践。音乐课上常见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时,环节清晰,思路明确。然而,在学完歌曲之后,却乱了阵脚,没有组织的分组合作,没有目标的各色活动,使拓展歌曲的目标难以达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的音乐课堂的拓展也由单一的为活动而活动,走向培养“听”相关作品,延伸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教授故乡的小路时,我选用了乐曲故乡的原风景和歌曲大海啊,我的故乡作为拓展内容,学生被这几首音乐中所表达的浓浓思乡情感染,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
3、第三,走出了单纯的教唱歌曲的呆板课堂,走向以审美为中心的魅力课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音乐课走出了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模式,而是开始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进而进行多次不同层次的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美的旋律和美的情感。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课,更加热爱生活。例如:当春天来临时,教师充满感情的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小鸟又开始歌唱了。今天我们就用婉转的歌声,去呼唤和欢迎好朋友吧!”学生用小鸟请到这里来深情、优美的歌声体验到欢快的心情。新课改,给我们音乐教师极大的参与热情,我会在这场改革中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思索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