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2013学年高2014级地理半期考试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12道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996年菲律宾坎拉翁火山爆发,造成4名登山队员失踪 1952年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一座新的火山岛 2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 )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C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图1),回答57题。图1时间尺度持续时间年月秒日几秒几小时间时间几天几月几年3
2、四种灾害分别是( )地震、干旱、火山、洪涝干旱、洪涝、地震、火山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火山、地震、洪涝、干旱4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图2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图25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B滑坡是危害
3、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3)”,回答1114题。7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干旱 滑坡 台风风暴潮 寒潮 8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 B台风C泥石流 D干旱9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图3a B c d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图5),回答2021题。10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 带推移至上海地区
4、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图5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12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二、综合题(共4道大题,共52分)13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图(图13)及资料一,回答下列问题。(16分)图13(1)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2)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等。台风主要发生在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具有
5、_的特点。(4)试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3)试从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资料: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000平方公里减少到1985年的2690平方公里。(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加剧长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14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图14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
6、题。(14分)图图14 (1)图中“全年旱”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区旱灾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试简述其原因。(2)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说明判断依据。(3)图中“旱灾粮食损失量占本区气象灾害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A)”最低的地区是 区(写序号)。影响该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是_。(4)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15读“我国最大降温幅度分布图”(图15),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15(1)观察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5的区域。说明该区域降温幅度大的主要原因。(2)图15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图16中,反映该自然灾害源地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选择填空)。ABCD图
7、16(3)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选择填空)。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4)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进行防灾、减灾。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选择填空)。A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D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E集合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16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
8、镇。地震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读图17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17资料: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地震后,国土资源部迅速组织国家和10余省的地质调查力量实施紧急排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地面调查,初步掌握了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见表2)。表2 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汇总表(1)此次地震位于中国的 地震带,是由于印度板块向 (方向)移动,与 板块相撞,推动青藏高原隆升,在高原东缘地区沿龙门山构造向东挤压,导致此处岩石圈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发四川西部断裂带震动。(2)此次地震后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以 为主。分析当地这种此生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震后,受灾者90
9、%都是在最初的24小时内得救的,故有“黄金24小时”之称。为了争取抢救时间,震后互救时应遵循的原则有_(选择填空)。A先救远,后救近。从远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人B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C先救“生”,后救“人”。先使被埋压者头部暴露,防止窒息,救出更多生命D如果自己被埋压,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保存体力,挑战生命极限E注意仔细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不要盲目乱挖、乱刨选择题答案:15:610:1112: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参 考 答 案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BCABCDC题
10、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BCCBB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CBBDDBC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DABB BDBBDC二、综合题(共40分)41(共12分)(1)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2分)(2)洪涝、病虫害(2分)(3)地处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降水变率大(1分);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1分),雨季河流排水不畅(1分)(4)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2分);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2分)。42(共10分)(1)(1分) 夏、秋
11、季节受高气压(副高)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1分)(2)(1分) 判断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2分(3)(1分) 台风(1分)(4)森林火灾(1分);遥感技术(1分)。43(共8分)(1)距离冷气团(冬季风)源地近(1分)(2)寒潮(1分) B(1分,多选不得分) (3)BC(2分,多选不得分) (4)D(1分,多选不得分) CE(2分,多选不得分)44(共10分)(1)南北(1分) 北(1分) 亚欧(1分) (2)滑坡(1分) 构造活跃;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降水丰富(3分)(3)BCE(3分,多选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