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鑫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桩基础工程施工测量方案编 制: 审 核: 审 批: 日 期: 目 录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3 测量准备工作24 测量放线质量标准35 测量技术要求及过程46 质量保证措施107 测量复核措施128 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39 测量管理制度1410 安全保护措施141.编制依据1.1 工程施工图1.2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3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云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53/T-44-2011)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
2、06-2003)1.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1.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0其它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2.工程概况3.测量准备工作3.1测量器具准备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序号测量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电子全站仪套1检测合格2自动安平水准仪套2检测合格3钢 卷 尺50m把2检测合格5m把10检测合格4测 绳50m件5检测合格5对 讲 机只4检测合格6阳 光 伞把23.2人员准备姓 名岗位名称资 格技术总工工 程 师测量负责人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测 量 员持 证3.3技术准备熟悉设计图纸,详细了解各轴线与
3、各墙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建筑物与建筑红线间的位置关系,复测测绘院的测量成果,并做定位桩点的保护措施。4.测量放线质量标准依据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1场区控制测量(I)场区平面控制网4.1.1场区平面控制网,可根据场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筑物的布置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型网或网等形式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对于建筑场地大于km平方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对于场地面积小于1km的工程项目或一般性建筑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控制网. 场区平面控制网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
4、大于5CM.4.1.3控制网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并埋设应相应的标石,必要时还应增加强制对中装置. 标石埋设深度,应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4.1.4建筑方格网的测建立,应符合表4.1.4-1的规定.1 建筑方格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1的规定. 表4.1.4-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边长(米)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 级 100300 5 130000 二 级 100300 8 120000 2方格网点的布设,应与建(构)筑物的设计轴线平行,并构成正方形或矩形格网.3 方格网的测设方法,可采用布网法或轴线法.当采用布
5、网法时,宜增测或方格网的对角线;当采用轴线法时,长轴线的定位点不得小于3个,点位偏离直线在1805以内,短轴线应根据长轴线定向,其直角偏差应在905以内.水平角观测的测角中误差不应大于2.5.4 方格网点应埋设顶面为标志板的标石, 标石埋设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5 方格网的水平观角测可采用方向角观法,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4.1.4-2的规定。 表4.1.4-2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仪器精度等 级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半测回归零差 ( )一测回内2C互差( )各测回方向较差( ) 一 级1级仪器 5 2696 2级仪器 5 38139二 级 2级仪器 8 212118126级仪器
6、8 418 -246 方格网的边长宜采用电磁波测距仪器往返观测各1测回,并应进行气象和仪器加乘常数改正.7 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后,应将测量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确定归化数据,并在标石标志板上将点位归化至设计位置.8 点位归化后,必须进行角度和边长的复测检查. 角度偏差值,一级方格网不应大于908;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9012;距离偏差值,一级方格网不应大于D25000, 二级方格网不应大于D15000(D为方格网的边长).4.1.5当导线及导线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相邻边的长度之比不宜超过1:3,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表4.1.5 场区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
7、求等 级导线长度( KM)平均边长 ( M)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度相对闭合差2级仪器6级仪器一 级 2.0100300 5130000 3 -10n115000二 级 1.0100200 8114000 2 4 16n110000注:n为测站数.4.1.6当采用三角形作为场区控制网时,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8.2.6的规定. 表4.1.6 场区三角形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 边 长 ( m)测角中误差()测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测 回 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2级仪器6级仪器一 级300500 51400001200003 -15二 级10
8、0300 81200001100002 4244.1.7 当采用GPS网作为场区控制网时,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测符合表4.1.7的规定. 表4.1.7 场区GPS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边长(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边长相对中误差一 级30050055140000一 级1003001200004.1.8场区导线网三角形网及GPS网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可按本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 场 区 高 程 控 制 网4.1.9场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4.1.10 大中型施工项目的场区高程测量精度,不应低于三等水准. 其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4.
9、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4.1.11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场地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 水准点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4.1.12 施工中,当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建(构)筑物上, 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4.2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4.2.1建筑物施工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和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施工控制网的定位应符合本章4.1.6条的规定,民用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也可根据建筑红线定位.4.2.2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 应
10、根据建筑物的分布结构高度基础埋深和机械设备传动的连接方式生产工艺的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 一 级130000 7n 二 级115000 15n注: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4.2.3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2 控制网加密的指示桩,宜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方向上.3 主要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标桩.4 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不应大于2
11、cm;两建筑物(厂房)间有联动关系时,不应大于1cm,定位点不得少于3个.5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椐表8.3.2中误差的大小,按表8.3.3选定. 表 4.2.3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 测角中误差仪器精度等级2.53.54.05.0101级仪器4 3 2 - -2级仪器6 5 4 3 16级仪器 - - - 4 36 矩形网的角度闭和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7 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3.3.18的相关规定.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采用钢尺量距,作业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3.3.21的规定.8 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
12、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角度的检测.4.2.4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封闭前,应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内部的控制点,宜设置在浇注完成的预埋件上或预埋的测量标板上.引测的投点误差,一级不应超过2mm,二级点不应超过3mm.4.2.5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符合路线闭合差,不应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少于2个.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距离施工建筑物小于200m时,可直接利用.4.2.6 当施工中高程控制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
13、其高程印测至稳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4.2.7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1 总平面图.2 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3 建筑物的轴线平面图.4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5 设备的基础图.6 土方的开挖图.7 建筑物的结构图.8 管网图.9 场区控制点坐标、高程及电位分布图.4.2.8 放样前应对建筑物施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核.4.2.9 测设各工序间的中心线,宜符合下列规定:1 中心线端点,应根据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中相邻的距离指标桩以内分法测定.2 中心线投点,测角仪器的视线应根据中心线两端点决定;当无可靠效核条件时,不得
14、采用测设直角的方法进行投点.4.2.10 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外围,应建立线板和轴线控制桩.线板应注记中心线编号,并测设标高.线板和轴线控制桩应注意保存.必要时,可将控制轴线标示在结构的外表面上. 4.2.11 建筑物施工放样,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施工放样轴线投测和标高传递的偏差,不应超过表8.3.11的规定. 表 8.3.11 建筑物施工放样 轴线投设和标高传递的允许偏差项 目内 容允许偏差(mm)基础桩位放样单排桩或群桩中的边桩10群 桩20各施工层上放线外廓主轴线长度L(m)L30530L601060L901530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轴线竖向
15、投测 每 层3总高H( m )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标高竖向传递每 层3总高H( m )H30530H601060H901590H12020120H15025150H302 施工层标高的传递,宜采用悬挂钢尺代替水准尺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并应对钢尺读数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改正. 传递点的数目,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高度确定.规模较小的工业建筑或多层民用建筑,宜从2处分别向上传递, 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或高层民用建筑, 宜从3处分别向上传递. 传递的标高较差小于3mm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否则,应重新传递.3 施工层的轴线投测
16、,宜使用2级激光经纬仪或激光铅直仪进行.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应在结构层平面上按闭合图形对投测轴线进行效核.合格后,才能进行本施工层上的其他测设工作否则,应重新进行投测4 施工的垂直度测量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施工的精度要求现场的观测条件和垂直度测量设备等综合分析确定,但不应低于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要求.5 大型设备基础浇注过程中,应及时监测.当发现位置及标高与施工要求不符时,应立即通知施工人员,及时处理. 4.2.12 结构安装测量的精度,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1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表8.3.12-1的规定. 表4.2.12-1 柱子桁架和梁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测量内容允许偏
17、差( mm )钢柱垫板标高2钢柱0标高检查2混泥土柱(预制) 0标高检查3柱子垂直度检查钢柱牛腿5柱高10m以内10柱高10m以上H1000,且20桁架和腹梁桁架和钢架的支承结点间相邻高差的偏差5梁间距3梁面垫板标高2注:H为柱子高度( mm).2 构件预装测量的偏差, 不应超过表8.3.12-2的规定.表4.2.12-2 构件预装测量的允许偏差测量内容测量的允许偏差( mm )平台面抄平1纵横中心线的正交度0.8L预装过程中的抄平工作2注:L为自交点起算的横向中心线长度的米数.长度不足5米时,以5米计.3 附属构筑物安装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表8.3.12-3的规定.表4.2.12-3 附属构
18、筑物安装测量的允许偏差测量项目测量的允许偏差( mm )栈桥和斜桥中心线的投点2轨面的标高2轨道跨距的丈量2管道构件中心线的定位5管道标高的测量5管道垂直度的测量H100注:H为管道垂直部分的长度( mm ).4.2.13 设备安装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备基础竣工中心线必须进行复测,两次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5mm.2 对于埋设有中心标板的重要设备基础,其中心线应由竣工中心线引测,同一标中心标点的偏差不应超过1mm.纵横中心线应进行正交度的检查,并调整横向中心线.同一设备基准中些线的平行偏差或同一生产系统的中心线的直线度应在1mm以内.3 每组设备基础,均应设立临时标高控制点.
19、 标高控制点的精度,对于一般设备基础,其标高偏差,应在2mm以内;对于与传动装置有联系的设备基础,其相邻两标高控制点的标高偏差,应在1mm以内.5.测量技术要求及过程5.1 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测量技术要求(一)建筑物轴线测设的主要技术要求建筑物桩基础定位测量,一般是根据建筑设计或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或基准线与新建筑物的相关数据,首先测设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矩形控制网,测设建筑物桩位轴线,最后再根据桩位轴线来测设承台桩位。(二)对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桩基础施工测量的高程应以设计或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作为基准进行引测。在高程引测前,应对原水准点高程
20、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能使用,在拟建区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不应受施工影响,便于使用和保存,数量一般不得少于23 个,一般应埋设水准点,或选用附近永久性的建筑物作为水准点。高程测量可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和要求进行,其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20 mm,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为单位。桩位点高程测量一般用普通水准仪散点法施测,高程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cm。5.2 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于在桩基础施工时,所有的角桩均要因施工而被破坏无法保存,为了满足桩基础竣工后续工序恢复建筑物桩位轴线和测设建筑物开间轴线的需要,所以,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在距建筑物四周外廓510m,并平行建筑物处,首先测设一个
21、建筑物定位矩形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基础,然后,测出桩位轴线在此定位矩形控制网上的交点桩,称之为轴线控制桩。(一) 建筑物的定位根据设计所给定的定位条件不同,建筑物的定位主要有5 种不同形式:一是根据原建筑物定位。二是根据道路中心线(或路沿)定位。三是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红线定位。四是根据建筑物施工方格网定位。五是根据三角点或导线点定位。在建筑物定位测量时,可根据设计所给的定位形式选用直角坐标法、内分法、极坐标法、角度或距离交会法、等腰三角形与勾股弦等测量方法,为确保建筑物的定位精度,对角度的测设均要按经纬仪的正倒镜位置测定,距离丈量必须按精密测量方法进行。(二) 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量对建筑物定位
22、矩形网测量,根据工程大小、复杂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方法:(1)定位桩法。若需要测设a、b、c、d 建筑物时,要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条件,首先测设出a和b两点,然后根据a、b测设出c、d两点,最后,以a、b、c、d定位矩形网为基础测设abcd 建筑物所有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此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精度要求不高的中小型厂房的定位测量。(2)主轴线法。大型厂房或复杂的建筑物,因对定位精度要求高,采用定位桩法不易保证建筑物定位要求。由于主轴线法测设要求严格,误差分配均匀,精度高,但工作量大,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厂房或复杂建筑物的定位测量。如要测设abcd 厂房时,应根据设计所给的条件首先测设出长
23、轴线eow,然后,再以长轴线为基线,用测直角形方法测设出短轴线son、进行精密丈量和归化。最后根据长轴线点和短轴线点按直角形法,测设a、b、c、d各点。经检查满足要求后,才测设abcd 建筑物的桩位轴线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三) 测量质量控制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需要埋设直径8cm,长35cm 的大木桩,桩位既要便于作业,又要便于保存,并在木桩上钉小铁钉作为中心标志,对木桩要用水泥加固保护,在施工中要注意保护、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对于大型或较复杂、工期较长的工程应埋设顶部为10cm10cm,底部为12cm12cm,长为80cm的水泥桩为长期控制点。5.3 建筑物桩位轴线及承台桩位测设(一) 桩位轴线
24、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桩位轴线测设是在建筑物定位矩形网测设完成后进行的,是以建筑物定位矩形网为基础,采用内分法用电子全站仪定线精密量距法进行桩位轴线引桩的测设。对复杂建筑物圆心点的测设一般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对所测设的桩位轴线的引桩均要打入小木桩,木桩顶上应钉小铁钉作为桩位轴线引桩的中心点位。为了便于保存和使用,要求桩顶与地面齐平,并在引桩周围撒上白灰。在桩位轴线测设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位轴线间长度和桩位轴线的长度进行检测,要求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对单排桩位不应超过1cm,对群桩不超过2cm。在桩位轴线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承台桩位的测设。(二) 建筑物承台桩位测设的质量控制建筑物承台桩位的
25、测设是以桩位轴线的引桩为基础进行测设的,桩基础设计根据地上建筑物的需要分群桩和单排桩。规范规定320 根桩为一组的称为群桩。12 根为一组的称为单排桩。测设时,可根据设计所给定的承台桩位与轴线的相互关系,选用直角坐标法、线交会法、极坐标法等进行测设。对于复杂建筑物承台桩位的测设,往往设计所提供的数据不能直接利用,而是需要经过换算后才能进行测设。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打入小木桩作为桩位标志,并撒上白灰,便于桩基础施工。在承台桩位测设后,应及时检测,对本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2cm,对相邻承台桩位间的实量距离与设计长度之差不应大于3cm。在桩点位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移交给桩
26、基础施工单位进行桩基础施工。5.4测量施工(1)施工前由测量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对每承台内桩基进行编号,编号以固定顺序统一编号,并进行桩位中心坐标计算,经测量负责人复核后上报监理,审核后进行现场放样,放样平面偏差不大于3mm。(2)桩位中心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及平面控制点放样出灌注桩的桩位中心点,然后用十字定线(骑马桩)的方法将桩位平移至开挖线1.5m以外建立坐标控制系统。桩位放样完毕后用钢尺量测各个桩位之间相对位置(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原理),并与相邻墩的桩位一起进行校核,并将控制点放样复核过程进行记录,整理好资料,然后将控制点放样复核记录做成成果资料存档。(3)护筒二次复核:护筒埋设就位后,需
27、对桩中心及护筒中心进行二次测量复核,定位使用定型十字刻度尺安放在护筒顶部,测量定位后,根据护筒偏差对护筒进行调整,对中后对护筒四周空隙用粘土填实夯紧。为保证桩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由测量人员给出护筒顶标高,再根据灌注桩设计桩尖标高计算出由护筒顶到桩尖的深度,用测绳测量其钻孔深度。(4)成品桩偏位验收:基坑开挖完毕后,利用水准仪放样出灌注桩的桩顶设计高程,进行桩头处理完毕后,根据钢筋位置,量取出桩的实际中心点,用全站仪实测出桩的中心坐标。(5)护筒施工(一)护筒采用内径大于1m(桩基直径为0.8m)的钢护筒,采用6mm 钢板制作,筒内无突出物应耐压、不漏水。护筒长度大于6m,护筒周转使用。(2)护
28、筒施工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高出地面0.3m,埋设完成后,应先经过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然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检,主要检查平面偏位和倾斜,其平面偏差50mm,垂直偏差应1%。采用全站仪定位。(3)护筒埋设时,根据桩位四周的骑马桩的连线交点确定护筒中心点(即桩位中心点),定位后由测量人员对护筒进行二次复测。合格后,护筒四周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防止护筒偏位。并用油漆将骑马桩点标示在护筒边上,以利于钻机随时校核桩位中心线。5.5 桩基础竣工测量质量控制(1)恢复桩位轴线。在桩基础施工中由于确定桩位轴线的引桩,往往因施工被破坏,不能满足竣工测量要求,所以首先应根据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恢复有关桩位轴线的引桩点,以
29、满足重新恢复建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的要求。恢复引桩点的精度要求应与建筑物定位测量时的作业方法和要求相同。(2)单桩垂直静载实验。在整个桩基础工程完成后,测量工作需要配合岩土工程测试单位进行荷载沉降测量,对桩的荷载沉降量的测量一般采用百分表测量,当不宜采用百分表测量时,可采用s05 或s1精密水准仪和铟瓦尺施测。(3)桩位偏移量测定。桩位偏移量是指桩顶中心点在设计纵、横桩位轴线上的偏移量。对桩位偏移量的允许值,不同类型的桩有不同要求。当所有桩顶标高差别不大时,桩位偏移量的测定方法可采用拉线法,即在原有或恢复后的纵、横桩位轴线的引桩点间分别拉细尼纶绳各一条,然后用角尺分别量取每个桩顶中心点至细尼纶绳
30、的垂直距离,即偏移量,并要标明偏移方向;当桩顶标高相差较大时,可采用经纬仪法。把纵、横桩位轴线投影到桩顶上,然后再量取桩位偏移量,或采用极坐标法测定每个桩顶中心点坐标与理论坐标之差计算其偏移量。(4)桩顶标高测量。采用普通水准仪,以散点法施测每个桩顶标高,施测时应对所用水准点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才进行施测,桩顶标高测量精度应满足1cm 要求。(5)桩身垂直度测量。桩身垂直度一般以桩身倾斜角来表示的,倾斜角系指桩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桩身垂直度测定可以用自制简单测斜仪直接测完其倾斜角,要求盘度半径不少30cm,度盘刻度不低于10。(6)桩位竣工图编绘。其主要包括内容:建筑物定位矩形网点、建
31、筑物纵、横桩位轴线编号及其间距、承台桩点实际位置及编号、角桩、引桩点位及编号。6质量保证措施6.1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规范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规程,执行项目部制定的各项测量管理制度。测量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建筑物与红线、各轴线与桩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校核各项的尺寸。6.2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定位和水准点的引测,必须以测绘院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并事先对控制点进行复核,经甲方及监理确认后,方可使用。6.3场地内控制点要采用砼灌注桩进行保护,标高点做好明显标志,放线人员要妥善保护,以免桩位碰动,给测量及施工带来不必要的麻烦。6.4测量时仪器要精平,对
32、中要准确。测角以长边定短边,测高程仪器支在两点之间,保证前后视等长。6.5测量工作要步步校核。测角采用复测法,盘左盘右取平均值;高程引测采用附合测法,即由已知点BM3引测各点位到现场后,再回到另一已知高程BM2进行附合。测量时,每个读数都要由两名放线员分别读数;计算数据时,经两人复核。6.6每次桩位施放及标高的抄测完成后,必须经质检员、技术负责人及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6.7测量放线人员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和计算记录,将测量工作的内容、成果等详细填入测量资料里,并签字。6.8减少测量误差方法:6.8.1.电子全站仪:1) 采用盘左、盘右复测法2) 以长边定短边3) 选用 电子全站
33、仪4) 注意保养仪器,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6.8.2.水准仪1) 采用附合测法2) 前后视线等长3) 塔尺要扶正,保证顺直4) 高差(或应读前视)要算对、测准5) 现场引测标高采用精密定平法6) 在检定期内使用,并每星期自检6.8.3.钢尺量距:1) 丈量两点间定线要直,以保证丈量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2) 丈量时尺身要水平,以保证丈量的距离为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3) 前后测手拉力要准(用标准拉力100N),要稳。4) 前后测手动作配合要齐,对点与读数要及时、准确。6.8.4.仪器的使用与维护:1) 测量器具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非测量人员不得擅自使用测量仪器。2) 仪器要防震、防潮、
34、防晒,保护目镜,保护物镜。3) 钢尺要防折、防踩、防轧、防潮、防电、护尺面。4) 仪器搬运要轻拿轻放;器具每次使用后,要作必要的清洁工作。7测量复核措施7.1.1.本工程的测量复验主要采用互检,复查,复验。轴线及水准控制(1米线)主要由每段测量负责人组织测放,由经理部测量责任人组织各段测量负责人复查,两次较差应控制在3mm以内。7.1.2.每段的细部测量由各段技术测量人员配合测量负责人测放,由每段测量负责人复测,误差也不应超过3mm。7.1.3.全部放测完成后,由技术主管、质检员、测量主管检查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复验,以确保无误。7.2.资料管理7.2.1.施工测量记录按云南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35、规程DBJ 53/T-44-2011要求编制,编号,根据资料内容和数量进行装订。7.2.2.施工资料内容:1) 工程定位图纸(总平面图、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2) 交接桩记录。3) 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4) 现场平面控制网与水准点成果表。5) 施工测量记录。6) 竣工验收资料、竣工图。7)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8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8.1.仪器实行专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8.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测量负责人每半月自检一次。8.3.仪器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应干燥、无尘土。8.4.仪器使用完后,必须进行擦拭。8.5.
36、仪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8.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8.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做工具使用。9测量管理制度9.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认真学习测量的相关规范。9.2.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9.3.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检查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及时纠正。9.4.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9.5.工作中应严格、认真、负责、及时校核,避免因测量出现大误差,影响施工质量、进度,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9.6.及时收集、整理、保管各种测量原始资料。9.7.对于施工测量,应主动、及时,不得延误。10安全保护措施10.1.测量放线人员进入现场内,严格遵守工地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地安全小组的领导。10.2.工地定期进行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以及现场三级安全教育。10.3.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内必须戴好安全帽,测量放线人员在高空引测外墙轴线点及标高点时必须系好安全带,注意脚下,防止踩空,不得违章作业。10.4.易出危险处做好明显的危险标志,放线人员更要注意,危险地段引线不可单独行动,至少两人,必须提高警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