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体会两篇 (篇一)严守党纪法规筑牢廉洁底线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根据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系统阐释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我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教材、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充分认识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把握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把党风廉政建设
2、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具有十分重要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摘编原文,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精神内涵,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廉政教育,狠抓自身建设,积极适应反腐败斗争的新常态,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时候动摇不得。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信念的动摇,思想道德的滑坡,是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开端。摘编第九部分专门从理想信念方面强调,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要坚定理
3、想信念。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常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党同心同德,矢志不渝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二是要强化宗旨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以民之所好为好、民之所恶为恶,把人民的期盼作为最高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真正筑牢思想防线,坚守廉政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和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深刻理解“为谁掌权、权为谁用”的问题,敬畏权力,秉公用权,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4、系,事为民所做,利为民所谋,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二、坚持守纪守矩,做到心中有戒。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把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国法和各项党内规矩作为铁的纪律。一是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时刻做到心中有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省委和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坚决杜绝习总书记概括出的“七
5、个有之”现象。二是从严执行工作纪律。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上级权威,自觉维护党委权威,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坚决做政治上的清醒明白人、贯彻落实上的模范带头人,切实做到政治坚定,努力保持政治定力。三是严守廉政准则、行为规范。坚决执行“八项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切实做到廉洁从政,清白做人,干净干事,不越制度“底线”,不碰纪律“高压线”。 三、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自觉接受监督是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天然屏障,是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的有力抓手。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
6、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领导干部必须在依法用权、依法履职的同时,强化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形成一道预防腐败的坚固防线。一是要心中有法,秉公持正。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理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依法、依规、依制度办事,自觉依法行政,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做到政策公开、流程公开、办事公正,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二是增强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要诚恳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养成在探照灯下中工作和生活的习惯。三是坚持“一岗双责”,履行主体责任。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履行主体责
7、任,抓班子带队伍,管好自己人,种好责任田,切实让腐败现象无处发生,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克己修身自律,坚守廉政底线。习总书记在摘编中强调,“当官要当舞台上端端正正的官,当清官,不要当庸官贪官,被人戳脊梁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把三严三实作为为政立身的基本准则,克己修身,严格自律,做到慎权、慎欲、慎独、慎微,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一要慎权。视权力为责任,真正把权力用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上来;视权力为约束,自觉接受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视权力为考验,不为积习所蔽、不为人情所扰、不为名利所
8、累、不为物欲所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二要慎欲。自觉做到予我之物不多求、无我之物不苛求、身外之物不必求,铭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三要慎独。自觉加强自我修炼,把“慎独”作为一种人生境界,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党的事业锐意拼搏,永不懈怠。四要慎微。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训,从点滴做起,从小处入手,严守拒腐防变的底线不放松。 总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摘编精神,坚持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
9、心,加强自身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诱惑,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提供强大正能量。 (篇二)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牢把握“从严”这条主线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定盘星”和“指南针”。深入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是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真谛的捷径。而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就必须牢牢把握“从严”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 一、强化从严理念:坚决破除刮风论、过头论、自黑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从严管党治党,必须持之以恒地反对“四风”,态度坚决
10、地反对腐败,一刻也不松懈动摇,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刮风论”。坚决破除那些认为反腐败只是“刮一阵风”,避开风头、“躲过严冬便是春”的侥幸。在反腐败的时空轴线上坚决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给腐败分子留任何希望和机会。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藐视党纪国法。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头论”。反腐败斗争只会让腐败分子人心惶惶、不可终日,让少数尸位素餐的干部感到“官不聊生”、极不自在,广大人民群众只会拍手称快、看到希望,敬业清廉的党员干部必然增强信心、更加忠诚。从形势判断上看,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反腐败远远没有到“鸣金收兵的
11、时候”。任何腐败分子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反腐败越往深处推进,面临的困难会越大,如果因此而半途而废,就会发生更大的危险。气可鼓而不可泄,必须一鼓作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持之以恒、穷追猛打,直至取得压倒性胜利。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自黑论”。反腐败斗争打掉了一批大“老虎”,揪出了一大批“蛀虫”,暴露了一些贪奢淫逸的内幕,不但没有影响我们党的形象,反而彰显了我们党敢于自揭疮疤、主动剜除腐败毒瘤的胆识和魄力,体现了我们党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让我们党赢得了人民群众更加坚定的支持和拥护。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果一味粉饰太平,讳疾忌医,藏着捂着,养痈
12、遗患,势必会酿成更大的危害,结果只能是“老虎”横行、“苍蝇”扑面,最终牺牲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在当前腐败与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的相持阶段,在重建政治生态和治理结构的关键时期,必须发出坚决反腐的“最强音”,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有静气、不刮风,不搞运动、不是一阵子,踩着不变的步伐,把握节奏和力度,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 二、树立从严标准:让党纪党规成为一种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然作规定,就要朝着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就要来真格的”。管党治党,只有严管才是真治。要认真落实党纪严于国法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章等党规对党员的要求比法律要求更高,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法
13、律法规,而且要严格遵守党章等党规,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法不明则不治,令不严则不行。执行严格的纪律、坚持严格的管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要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明白,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纪律、接受更严的约束。要让那些法不责众的心态、蒙混过关的想法、打擦边球的侥幸,没有潜滋暗长的空间,真正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认真落实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放在首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党不以规矩则乱。党员干部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必然导致监督失效;搞“独立王国”,把自己凌驾于组织
14、之上,必然导致政令失畅;党内政治生活异化,大搞潜规则,必然导致政治生态恶化,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危害党的执政根基和执政地位。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坚决杜绝有规不依、执纪不严、违规违纪不究的现象。要认真落实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标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作风建设“破局”,向顽瘴痼疾发起进攻,打破旧例、树立新规,以上率下形成了正风肃纪、高压反腐的新常态。我们要冷静清醒地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充分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15、三、明确从严要求: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查处腐败问题,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把反腐利剑举起来,形成强大震慑。”“零容忍”态度就是对腐败现象毫不宽容、毫不留情,就是坚持凡腐必反、除恶务尽,不因恶小而“以观后效”,不因初犯而“下不为例”,不因位高而“保留情面”,不因面广而“法不责众”。要坚持进攻与防守并重。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查处上,要从坐等办案向主动出击转变,灵活运用提级办案、交叉办案等方式,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向社会释放“正能量”;在案源上,要通过群众信访、媒体曝光、执纪
16、监督、巡视工作、深挖案中案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拓展案件线索来源。要坚持处理人与救治人并重。及时有效揭露比严厉惩处更为重要,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防止“养痈成患”。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及时提醒教育警示干部,做到防微杜渐。对反映党员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错酿成大错。要坚持治标与治本并重。惩是为了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当前,“不敢腐”已经初见成效,要在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坚持用机制治腐,用体制防败,用制度管人,推动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特别要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确保
17、权力正确行使。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消除滋生腐败的体制弊端。同时,要探索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努力矫正曾经被腐败扭曲了的是非观、价值观、权力观,重新焕发“激情燃烧的岁月”。 四、实施从严问责。以“一案双查”促两个责任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坐而论道,不如强化问责。”“最大限度堵塞制度漏洞,强化制度执行和责任追究,防止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一案双查”是强化查办案件治本功能、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举措,必须扎实有效地执行好。要实现责任追究具体化。突出对“两个责任”的追究问
18、责,聚焦“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四风问题突出、发生顶风违纪问题”,“出现区域性、系统性腐败案件”等三类情形,用好责任追究这个“撒手锏”,坚持“一案双查”、“一案双追”,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要强化问责追究从严化。“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严格责任追究是落实从严治党责任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不住这个防线,从严治党责任就会流于形式、陷入空谈。要切实解决部分问责流于形式、被动应付、时紧时松、过于宽松等问题。要坚持纪律上“从严”、执行上“较真”、效果上“戒示”,加快建立严格的刚性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准确问责、罚当其责”,让被问责者“心悦诚服”,让未被问责者“引以为戒”,放大问责的警示教育效果。要推进监督问责常态化。一个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出了大问题,党委的主体责任不可推卸,纪委的监督责任也难辞其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纪检监察机关大胆地行使监督权进一步提供了保障,纪委必须解决好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倾向,对不敢抓、不敢管、监督责任缺位的纪委书记必须坚决实施问责。不仅要问责,还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问责一个,警醒一片,推动“一案双查”制度运行的公开化和监督的常态化。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