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当代史导论》评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276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史导论》评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当代史导论》评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当代史导论》评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38 文化纵横当代史导论评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史学观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不仅是著名的全球史史学家,也是当代西方新史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他原本的研究方向是欧洲中世纪史,深受英国自由主义史学思想的熏陶和德国兰克学派的影响。然而,二战之后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使他产生了新的思考,他提出“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反对长期以来盛行的“西欧中心论”史观,主张用全球化的观点来重新阐述世界发展的进程,这正是他所倡导的“全球的历史观”,即“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作为提出全球史观的第一人,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对有关全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采取

2、了先破后立的做法,既对传统的“欧洲中心论”加以批判,也尝试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解读当代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从历史认识论方面来说,他先是反驳了旧的史学理论,对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线性进步史观持怀疑态度,倾向于文明循坏论的观点;从方法论方面来说,他提出,既是全球史观,史学家们便应当将人类社会中所有时期和地区的制度、习俗、思想、文化等纳入比较研究的范围。巴勒克拉夫通过自身的史学实践探索了世界历史研究的的新方法,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当代史导论是一本充分体现他的治史思想的重要著作。当代史导论的主要内容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于1964年完成当代史导论,韩梦醒(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2

3、0世纪中后期发生的历史变革使崇尚“欧洲中心论”的西方传统史学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种新的史学)“全球史学”应运而生,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正是这种新的史观的首倡者,他主张克服地区主义的观念,从全球的眼光剖析现当代世界的历史进程,当代史导论 正是他众多著作中较为成为的一部,充分体现了他的史学思想。关键词:全球史观;巴勒克拉夫;新史学这是他一生中众多著作中较为成功的一部,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他关于宏观世界史的理论和方法,也反映了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兴起于西方的世界史整体研究的新潮流。本书内容共有八章,论述了当代世界的各种基本结构及发展演化,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人口格局的变化等

4、方面来叙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历史,每章内容皆以专题论述的形式展开。巴勒克拉夫在第一章中指出,无论是性质还是内容,当代史都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史”,两者之间的分水岭当为1890年至1961年这段历史时期,而传统的历史因果联系法已不再适用于这段时期的研究,我们应当扩大视野至全球范围,从横向角度来研究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突破欧洲中心论,关注当时在旧世界阴影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新时代。至于为何将19世纪末的10年作为当代社会基础发生结构性转变的起点,巴勒克拉夫在第二章中给出了解释,“在这个时期,整个世界开始进入工业社会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

5、流趋势。”原本只是发端于技术领域的革命,随后蔓延到了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最终产生出一个新的当代世界。欧洲优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将非欧美地区变为殖民地,然而待其傲视全球之时,其扩张已是强弩之末,即将迎来一个“收缩和衰落”的时代,美俄两国则凭借天然的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之优势逐渐崛起,隐隐然有成为未来的世界主宰的趋势。关于人口因素的重要意义,巴勒克拉夫在第三章论 039文化纵横述了全球人口格局分布的变化及其深远影响,在第四章则论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变革。他指出一个明确的事实,即白种人的人口数量在全球人口比例中开始下降,“人口因素的天平已经不再倾向欧洲”(但美俄两国是个例外),但亚洲地区的人口快

6、速增长,并由于种种因素向外迁移,持续流入发达国家,导致“在远离欧洲的地方,新的人口、生产和权力中心的形成。”而人口革命必然引起经济革命,导致全球人口的重新分布:非欧地区迅速城市化,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向这些地区转移,加速远离欧洲。随着20世纪的发展,传统的欧洲强国在技术垄断、工业积累速度和军事方面逐渐失去优势,这使得国际关系格局从欧洲霸权体系走向美苏的全球对立体系。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主要三个特点,第一是美俄的强势崛起,第二是美俄日中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强势决定力量,第三则是共产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总而言之,欧洲失去了原先世界中心的地位,而美、俄两个侧翼大国开始影响世

7、界,这种新的两级体系在结构与形态方面都与传统的欧洲均势体系不同。每当涉及到非欧洲地区的政治运动时候,传统的西方史学总会以寥寥数笔带过,将论述的重心放在欧洲地区,巴勒克拉夫则专辟一章来论述当代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及其原因。巴勒克拉夫指出,欧洲自身的分裂确实加速了亚非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但亚非殖民地对欧洲各国的反抗本就不可避免,充满了历史的必然性,因为“无论在亚洲还是非洲,欧洲人的干预都产生了三个必然的后果。第一,它成为传统社会秩序的某种溶解剂;第二,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变革;最后,它导致了受过西方教育的精英们的崛起,他们在把对外国人和外国优越地位现有的憎恨转化为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民族主义运动过程

8、中起到了带头作用。”此外,作者将亚非的民族主义运动划分为原始民族主义阶段、自由主义倾向的中产阶级的领导阶段和大众政党阶段三个发展时期,并认为西方只是提供了一些反抗的动力,而亚非地区人民复苏、并不断增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尊严才是这些地区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根源。关于大众社会的出现及其对国家政治结构的影响,巴勒克拉夫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把政党从政治生活的边缘引向政治生活中心”是近60年来最重要的政治特征。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人口高度集中于某些区域,大众社会由此诞生,“这种情景表明,原先盛行的资产阶级社会和政治体系以及他们所信奉的自由哲学,将被新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形式所取代。”这意味着政治结构的变

9、化:19世纪的自由民主议会制度慢慢瓦解,掌握了大量选民的有组织的政党制逐步取代了前者,开始控制国家政治生活,“这成为显示大众民主的影响如何根本地改变了政治制度的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而国家政治的权力重心也从议会向党派转移,“当今的议会不过是受到严格控制的政党代表们聚集起来登记注册的他们已经在委员会政党代表大会,或其他地方所做出的决定的一个开会场所。”权力最终集中到各国的最高行政机构首脑的手中。根据上述几点,判巴勒克拉夫判断,这种建筑在新的社会结构基础的政治结构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因为“在19世纪末以来崛起的大众社会的形势下,政党是体现人民大众的政治目的的唯一有效手段。”在冷战的历史阶段里

10、,意识形态的冲突蔓延到世界范围,巴勒克拉夫在第七章中阐述了这种观念的对立。与很多史学家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为世界冲突主要原因的观点不同,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其说是造成新的世界形势的原因,不如说是它的产物”,这是一种新的适应工业社会和大众民主的社会哲学,冲击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价值观念。此外,列宁及其追随者将其发展成为布尔什维主义政治观,将其与人民大众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运动,随后以革命的方式迅速蔓延至全世界,尤其是被殖民的亚非国家,这意味着“历史上第一次是一种观念超越了地理上的所有界线”,而西方政治家却极为恐惧俄国式的共产主义,对其“世界革命”的理念表示强烈反对。最后,

11、作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影响遍及全球范围,但是它却隐含着极大的弊端,然而,它却“为正在崛起的人民提供了一种选择它是它们的形势所要求的具有活力、综合性和情感吸引力的唯一一种制度”。在最后一章里,从当代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巴勒克拉夫敏锐地察觉到人类社会看待世界方式的变化。首先,作者指出,“资产阶级综合的崩溃”正是发生在当代社会的开端时期,“传统精神的任何残留都已烟消云散,我们必须不依赖任何与过去的积极合作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新的艺术形式出现,这也意味着当代人表达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其基本性质体现为从消极对抗走向积极040 文化纵横响应,从否认与文化不能相容的技术文明到承认它

12、的挑战。奠基于工业社会新文明百花齐放,冲破了欧洲文明的束缚,也降低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绝对优势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全球各个地区文明的新发展。在当代史导论这部著作里,巴勒克拉夫批判了“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初步构建了整体性的全球史框架,重视世界整体的发展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对世界史的影响当代史导论是巴勒克拉夫对“全球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方面探索的重要实践成果,充分体现了他对于整体的、宏观的世界史研究的思考,对于自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新史学,即“全球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旗帜鲜明地反对传统的西方史学,倡导整体史观,突破了狭隘的地区主义。巴勒克拉夫在本书的开篇就明确指出,本书的首要任务是

13、探讨当代社会新的框架,以及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新联系,而非侧重于对过去60多年来非欧洲地区历史事件的记叙。从当代世界的急剧变革中,他指出:“长久以来支配各国关系的欧洲局势时代正在为全球政治时代所取代。”其中,亚洲和非洲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角色。面对这种当代世界的新形势,他提出“当代史研究需要新的视野和新的价值标准”,主张突破传统的世界史框架,叙述发生于欧洲之外的历史事件。他在本书中对于世界历史的具体架构和内容编纂也做出了一定的论见,但相较于这些具体问题,他所主张的全球视野和整体观念无疑更具有价值和远见。拓宽了世界当代史研究的范围。本书是对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总体性论述,不仅包括

14、了传统史学里重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关系等内容,也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人口格局、思想观念和文学艺术等曾经的边缘性史学内容作了专章论述,顾及到当代世界史的各个层面,内容极为丰富,且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是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的传统史学所不能及的。以当代的文化领域为例,很多学者认为,即使欧洲失去了政治霸权,但欧洲地区的文化依然仍具有世界性的优势,而巴勒克拉夫则认为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复兴,且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在考察了当时欧洲以外地区的文化发展之后,他指出:“自1498年一直延伸到1947年的欧洲时代已经逝去,传统的欧洲价值观的支配地位也随之逝去。像政治一样,文学已冲破了欧洲的束缚

15、。”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已不能再从欧洲的立场来做出评判,在未来的全球文化系统中,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都应占一席之地,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自身独特的贡献。革新了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在探索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巴勒克拉夫采用了宏观的视野,用一种辽阔的全球眼光来考察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传统的西方史学中,“上古-中古-近代”三分法和“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三分法是常用的史学编纂方法,这体现出历史是连续发展的线性史观,被巴勒克拉夫称为是“欧洲中心论的一种反映”。与此相反,他更赞同罗素“世界全是各种点和跳跃”的说法,认为“连续性决不是历史最显著的特征”,主张当代史的研究要更加注重历史发展中的非连

16、续性,关注依次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实质性区别。在当代史导论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构想,给现当代世界史的研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此外,对于那种不将当代史作为一门学科的观点,巴勒克拉夫也给予了批评,他指出,“当代史试图阐明塑造现代世界各种基本结构的变化,那么只能证实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而不是对当代景象浮光掠影的考察”。总而言之,在提出“全球史观”的观点之后,巴勒克拉夫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大量的史学实践来贯彻自己的理论构想,而当代史导论这部著作是体现其理论的重要实践之一。在此之后,采用全球史观来编纂世界历史成为史学界的潮流,这充分地说明了巴勒克拉夫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重构世界史的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对我国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无疑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参考文献1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著,张广勇、张宇宏译:当代史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2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M三联书店,19853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4杰弗里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的历史学MNew York.19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