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对于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有这样几个原因:从家庭方面,大部分的农村还的家庭要么是留守家庭,或者是离异单亲家庭,导致家庭温馨气氛减少.有一部家庭家长对子女不恰当的管教方式,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从学校方面看,现在学校追求成绩的压力使得小学生陷入紧张的考试焦虑之中.从社会环境看,一些不健康信息泛滥,社会观念的多元化,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时时影响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应该通过班主任工作和各科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通过班级心理辅导活
2、动课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2)通过学校和家庭的积极配合,提高家长的辅导水平.(3)在各科教学内容与教材处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将心理健康教育恰当,有目的地与学科紧密结合.教师充分有意识的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的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5)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尽可能地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6)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内心感悟.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总之,老师要注重学习和研究,善于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与创新,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使自己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的技巧与策略;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科学构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引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