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讲: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知识积累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一)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二)边塞征战诗: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三)咏史怀古诗: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
2、的志向。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四)别离贬谪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五)思乡怀远诗: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六)咏物诗: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常用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
3、比、烘托。(七)闺怨诗: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二、命题揭秘“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因此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必考内容。命题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
4、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试题形式:综合要求,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单项提问;与评价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三、技法解密(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三)看作者,知人论世;(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七)看尾句卒章显志。四、题型例析题型一: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典例分析:(2008
5、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试题:分别概括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解题步骤四、作答拟出一份标准答案第一步,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XX句(联)写了XXX”。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
6、废的感慨【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颔联写了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小结提问方式: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答题模式:这是一首诗,第几句(联)写出了,抒发(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题型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典例分析:(2007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问题武夷山中(谢枋得)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释】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
7、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试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题步骤四、作答拟出一份标准答案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参考答案】(步骤一)本诗借描写“青峰”“野水”“山雨”等意象,(步骤二)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步骤一)并借梅花的意象,(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答题模式:描写了抒发了”题型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地告诉读者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苏轼题西林壁寓含的哲理)或生活
8、理念(如刘禹锡的秋词表达的志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这是它与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分野。典例分析(一):例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试题: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这看法吗?解题步骤四、作答拟出一份标准答案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
9、一句说。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参考答案】(示例一)同意。(步骤一)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步骤二)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步骤三)【参考答案】(示例二)不同意。(步骤一)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
10、“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步骤二)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步骤三)典例分析(二):例2(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11、,官至宰相。试题: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解题步骤四、作答拟出一份标准答案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参考答案】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小结提问方式: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
12、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答题要领:1、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4、评价要恰当: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