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及当代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169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及当代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及当代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及当代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6 卷第5期2023年1 0 月宿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Vol.26,No.5Oct.2023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及当代价值陈文钰(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完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朱熹集理学教育思想之大成,在近思录中提出了丰富的教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明礼自慎的教师素质是近思录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教育现状,进一步探析近思录的教学思想,有助于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坚持个性化教育、重视涵养教师素质,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传统文化资源。关键词:近思

2、录;朱熹;教学思想;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40-092基金项目:2 0 2 0 年度安徽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政课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研究(Xjky2020193)。作者简介:陈文钰(1 9 9 8 一),女,山东潍坊人,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方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9-8 53 4(2 0 2 3)0 5-0 1 1 9-0 5近思录是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教科书。该书摘录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四子”6 2 2 条语录,分门别类编纂而成为理学入门经典读本。近思录总括了濂、洛、关、闽之学,全面、系统地

3、总结了理学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将“四子”有关教学方法的语录收编在卷十一教学之道中,并把编者自已的教学思想贯穿其中,反映和传达了编者的教学观念。近思录中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其中有关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明礼自慎的教师素质的论述,不仅指导着当时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新时代立德树人也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一、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应具有连贯性、顺序性,教学应按照知识系统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顺序进行。关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近思录认为应“先传、后倦,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 1 1 8 2。这说明教学要由表及里

4、、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多寡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能力,不可贪多求快。朱熹还强调:“语学者以所见未到之理,不惟所闻不深彻,反将理看低了。I80他认为教学应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依次施教,不能对学生讲他们未能理解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令学生领悟透彻,还会使他们把高深的道理看得浅薄了,对以后的学习发展是不利的。由此,朱熹强调设“小学”与“大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分设不同的教育内容。朱熹尤其看重小学阶段的教育,认为“圣人教小儿洒扫应对,件件要谨 2,对青少年的教育应尽早开展,如果不及时施加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便会“长益浮靡”,难以成为圣贤。考虑到儿童的接受、理解能力和

5、学习兴趣,朱熹规定小学教育应当是浅显易懂的,“自小学洒扫应对之以往,修其孝弟忠心,周旋礼乐 J695,为“成圣”打下基础。到了十五岁之后,“择其才可教者聚之”,进人“大学”阶段,对“小学”的教育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之以“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从自身修养和政治活动两方面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培养仁人志士来为国家服务。循序渐进不仅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书学习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近思录卷二中提出:“古之学者,优柔厌,有先后次序。1 2 4 朱熹认为读书要先制定计划、确立方向,由易到难进行学习,要靠逐步积累,而不是好高远、急躁冒进。朱熹教导学生读书要熟读精思,

6、对于一本书来说,“要逐段、逐句、逐字理会通透,渐次深入”3,按照书的篇章、文句、首尾、次第的顺序进行学习,不要打乱次序。近思录卷三中也强调读文章要先弄懂字句的意思,然后才能探求文章的整体涵义,“须潜心默119识,玩索久之,庶几自得 3 0 8。朱熹还告学生:“读书贪多,最是大病”,将读书比作吃饭,强调读书贪多就像人一天吃十天的饭一样,必定消化不了。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应更为全面地考虑到教学顺序、知识体系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关系。王策三先生提出:“教学的系统主要应以学科逻辑体系为依据,要保证学科系统的主导地位,同时力图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的顺序。4 朱熹亦强调循序渐进的教学

7、过程应遵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按照先后顺序来教学。因此,循序渐进作为教育工作者开设课程、编订教材、教书育人的重要教学原则,要求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既要遵循知识之“序”,又要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的逻辑体系与认知发展的序列性的统一。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发端于孔子,在孔子的教育实践活动早有体现。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孔子有着截然不同的答复,关于问仁,孔子答子贡“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5,答颜渊“克已复礼为仁”,对司马牛则说“其言也切”。朱熹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第一次概括为“因材施教 的教学理念,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朱熹认为人与人的先天

8、资质存在差异,强调教学要因势利导,发扬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引导他们克服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化,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朱熹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其材,尽其能”的教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资质高低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发挥自已的优势,并将其发展为自身专长。对于资质较高的,教导他们成圣成贤的学说,适时启发,不可过多要求;对于资质一般的,需要常常督促,使其发奋图强、取得进步;对于资质较差的,要进行正面引导、扬长避短,一步一步地指点与教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朱熹实行分斋教学,设置经、史、理、文四学分校,分门别类地进行讲授,并提出君子有五种教育方式,“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

9、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6,在尊重学生个人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学生大成大材、小成小材,“各因其所长人于道”。同时,朱熹还主张教学要“直若厄丁解牛,皆知其隙,刃投余地,无全牛 1 1 3 9 3-8 9 4,了解学生的学习120情况和个人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课程,按照教学规律施教,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近思录卷十一教学之道中提出,孔子的学问就像天一样高深,普通人的见识与之相差太过悬殊,学生们向孔子学习后更加了解其学问之高深,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的向往之心懈怠了。因此,孔子教学“常俯而就之”,根据学生水平高低来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天资低下的

10、普通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学习,还会使才能高的人不敢轻视眼前之事。朱熹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应是引导者的身份,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尤其注重启发的时机,他在近思录中强调:“盖不待愤、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排而后发,则沛然矣。1 8 9 0 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自觉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刻教以正确答案,这样才会使他们将知识掌握牢固,以不可阻挡之势前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着其内涵,赋予其时代新意。近思录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根据学生资质高低、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将学生的个人特点发展为独特优势,这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要求“为

11、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相契合。因此,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构建。三、明礼自慎的教师素质:“已不勉明,教无从成”教师在实现教育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他认为:“只有当教师的学识比教学大纲的范围广泛得多时,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巧匠、艺术家和诗人。近思录中对教师素质提出勉明于礼、自慎自省的要求,值得我们深人挖掘。朱熹在讲学的过程中重视榜样示范的作用,希望通过圣贤榜样的表率和示范,使受教育者耳目染,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教师作为施教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

12、,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关系着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才,因此,近思录中指出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圣人之明”。朱熹一生热衷于办学讲学,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德行教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责任,时刻自慎自省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教师应具有极高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充分掌握、理清条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认清事物的本质才能给学生讲清道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13、,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遇到疑难之处共同商量而不是“满堂灌”,要注意授课时语言的运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理解能力,语言尽量简洁明了。在启发学生“穷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致知力行”,鼓励学生立志为学,确立远大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践履,在践行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做到“致知”与“力行”的统一。其次,教师还必须“明礼”,具备为人师表的品行操守,深谱礼义廉耻,做好学生的道德表率。近思录卷十一教学之道中强调教师以礼育人,自己才能够“恭敬搏节退让”,这是仁的极致,自己不勉力明礼,就会“人无所倡,道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1 8 9 2。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应时刻保持

14、自慎自省,严于律己。近思录提出:“君子虽不在位,然以人观其德,用为仪法,故当自慎省。8 7 2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必须率先垂范,时刻规范自已的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对于教学时时反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通过反思自我取得长远发展。四、近思录教学思想的时代价值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8 传承创新近思录的教学思想对于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推进大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立德树人是贯穿于大中小各个学段的根本任务。近思录把

15、“成圣 视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意在培养品德高尚之人,强调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小学和大学的教育内容。小学教之以浅近、具体的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儿童经受道德熏陶养成良好的习性,打下圣贤的坏模;大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已、治人之道,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学内容,着重促进学生道德观念的完善及践行。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遵从了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生理生长特征,根据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衔接具有重要启示。现阶段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衔接,就要考虑到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德育的整

16、体架构,使各学段德育有效衔接起来,促进各学段德育工作互融共进。首先,对德育的目标层层分解,确立一个多层次的德育体系,使各学段的德育目标既相互区别又层层递进。小学重视启蒙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爱党、爱国情感的萌发;中学侧重筑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大学聚焦强化使命担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统筹制定德育的内容,将德育内容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一方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另一方面,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完善教材建设体系,充分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明晰各学

17、段、各类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深挖其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再次,建立大中小学教师之间长期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注重大中小学德育的阶段衔接。一是要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从制度和规范上推进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编写的有效衔接;二是要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间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既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各年级、各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又要加强与各学科的教师的联系,“以思想政治教育重点示范基地或著名专家为依托,有序开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集体备课的活动 9(二)坚持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些传统教学思想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18、展规划纲要(2 0 1 0 一2 0 2 0 年)指出,学校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1 0。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首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社会性的人,而教121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育要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既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也要考虑青少年表现出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其次,坚持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统一,既要保障教育适合一类人,又要保障教育适合每一类人。教育要符合一定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统一的基

19、本教育标准,没有这个基本标准,就达不到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无法推进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实质在于相信学生的个人潜能,通过对话教学、欣赏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发展自已的优势潜能,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确立“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情,包括学习基础、能力和兴趣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方法和策略,着眼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应“分类施策”,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和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选择自己的学业方向和人生道路。(三)重

20、视涵养教师素质2022年4 月2 5 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指出:“教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1 2 近思录认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模范,须具备“圣人之明”,时刻自慎自省。青少年阶段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容易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和错误价值观的误导,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人成才。所以,教师需要厚植责任意识,并将其内化为积极的责任行为,悉心地指导和培养学生,为学生树立为学、为人、为事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

21、代重任。1 3 明确了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使命和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摆在首位,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学识,用自已的品行学识为学生树立正面典范,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想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教师要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将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14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技能,在选用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感兴趣的点出发完成教学,主动关心了解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师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主体的正确认知与自觉行为,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22、1 5 ,教师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发展。新时代推动教师责任的实现势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德养成,既要培养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又要培育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要构建教师教育保障体系,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创新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强调以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为评价考核的关键指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帮助教师排忧解难,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结语综上,近思录的教学思想虽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以培养具有圣贤品格的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其中一些普适性

23、的教学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新时代发展教育事业,要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思想,使这些教学思想在当代教学中展现出更持久、更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122参考文献:1张京华.近思录集释 M.长沙:岳麓书社,2 0 1 0.2黎靖德.朱子语类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6:1 2 7.3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4 9 7.4王策三教学论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5:1 5 6.5程树德.论语集释 M.北京:中华书局,1 9 9 0:4 2 7-4 2 8.6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M.北京:中华书局,1 9

24、8 3:3 6 1-3 6 2.7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 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 0 0 1:6 4 3.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N.人民日报,2 0 2 1-1 1-1 7(0 1).9韩震.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程的理念与思路.中国高等教育,2 0 2 0(1 7):4-5.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0 1 0-2 0 2 0 年)EB/OL(2010-07-29)2023-02-20.http:/ 0 1 7(1 1):1 4 1-1 4 9.1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

25、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N.人民日报,2 0 2 2-0 4-2 6(0 1).1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人民日报,2 0 1 8-0 9-1 1(0 1).14李森,彭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责任的重要论述探析D.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 0 2 1(1 1):9-1 7.15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2 0:1 3 4.On the Teaching Thought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JinsiluCHEN Wenyu(School o

26、f Marxism,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Abstract:Zhu Xi,who has gathere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the ideology of education,has putforward a wealth of teaching ideas in Jinsilu,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The teaching process of step-by-s

27、tep,the teaching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an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who are clear and prudent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the teaching ideas in the book.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education,further a

28、nalysis of the teaching ideas of Jinsilu will help promo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schools,adhere to personalized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the quality of teachers,and provide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Key word:Jinsilu;Zhu Xi;teaching way;contemporary value责任编辑:姬娜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