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0754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琚小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摘要:吴郡图经续记自元符、绍兴刊刻之后,后世屡有影钞和刊刻。由于元符刻本不存,绍兴刻本成为现存最早的宋刻本。通过辨识藏书印及各家题跋,展现了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的递藏源流。明清时期,吴郡图经续记的抄本、刻本流传极为复杂,抄本中有影宋抄本、钱谷抄本及清抄本等,刻本自万历间钱谷以宋刻本、宋抄本为底本刊刻以来,日渐增多。关键词:吴郡图经续记;朱长文;钱谷引言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宋朱长文撰。在中国古代地方志撰写体例的转变中,吴郡图经续记占据着重要地位。清人李光廷称誉其“胪列各门,实为后世志书之祖”。然而,自其成书以来的相当长时期内,流传并不广

2、泛。宋代初刻之后,直至明代始有刻本、抄本传世,而清代时版刻渐趋增多。据实而言,吴郡图经续记在明清以前并没有受到学人太多重视,反而多有鄙夷之辞。宋时赵汝谈吴郡志序称“旧图经芜漫失考,朱公长文虽重作,亦略,是岂非大缺者”,可见时人评价不高。从这个层面上说,宋元时期吴郡图经续记的版刻流传较少,应属情理之中。从方志体例角度看,吴郡图经续记是图经向方志转型的重要典籍(有学者指出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课题“宋代夺官 制度研究”()阶段 性成果(清)李 光廷:吴郡图经续记跋,榕园丛书,民 国二年(年)重刊本,现藏中 国 国家图书馆,编号 (宋)范成 大撰,陆振 岳点校:吴郡志 序,南京:江苏

3、古籍出版社,年,第页。DOI:1016764 bcnki ssyjlc20230009宋史研究论丛?第 辑吴郡图经续记为宋代方志定型之作),学界研究较多,揭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除此之外,由于吴郡图经续记自身的版刻流传,其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方志撰写体例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明清时期学人对宋元方志的重新审视问题,是学界研究稍显不足的地方。四库全书收录吴郡图经续记,很大程度上与吴郡图经续记的流传及士人的 品评有关。由此看来,吴郡图经续记的书籍流播,并借此产生的书籍史影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目前,学界对于吴郡图经续记编纂、版刻的研究,王瑞来?、须江隆?、高柯立?等人多有述及,且均详于朱长文编纂该书的过

4、程,于版本研究尚有开拓的余地,特别是宋代以后的版刻流传和书籍流播,几乎没有着笔。一、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及其递藏源流元丰五年(年),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记成,因晏知止离任,故藏于家,朱长文自序称“会晏公罢郡,乃藏于家”?。晏知止罢郡在元丰五年,是知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初稿约成于此时。吴郡图经续记?后序亦称“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朱公伯原,尝为前太守晏公作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既成,而晏公罢去,遂藏于家”二者皆可 印证书撰成于晏知止罢任之时。朱长文自序的题署时间为“元丰七年九月”,上距初稿撰成逾两年,应属最后定稿之作。在初稿撰成至最后定稿间,朱氏对书稿进行了一些修改,“今太守朝议大夫、武宁章公治郡三年,以

5、政最被命再任。比因临长文所居谓曰:闻子尝为图经续记矣,予愿观焉,于是稍加润饰,缮写以献”,朱长文的这次修改,主要是增补了章岵到任苏州后的相关记载,因为其初稿撰成在章岵到任之前,断不会涉及。今本存有章岵“以是说媒于转运使”之记载,定是后期添撰。元符三年(年),苏州通判祝安上得朱氏书,镂版于公库,这是吴郡图经续记第一次刊刻,书林清话载“元符改元,苏州公使库刻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叶德辉以朱书刻于元符元年(年),应属钟误。遗憾的是,元符间刻本不存,后世书目均未见录。绍兴四年(年),苏州知州孙佑嘱学官孙卫“补葺校勘,复为成书以传”,是为吴郡图经续记的第二次刊刻,据孙佑序,绍兴刻本应是在元符初刻基

6、础上校勘重吴郡图经 续记是否是方 志的定 型之作,学界 观点 不一:黄苇论 宋元地方志 书(历史研究 年第期)将吴郡图经续记置 于图经与方 志叙 述之间,并未明断吴郡图经 续记的性质,但从其通篇叙述可以看出,吴 郡图经续记可看 作是方志 开始定型之作;王瑞 来 认为吴郡图经 续记是完整保存到今天的最 早的苏州方志,将吴郡图经续记提升 至 方志的角度 思 考(吴郡图经续记考 述,苏州大学 学报(哲 学 社会 科学版)年第期);桂 始 馨认为吴 郡图经续记属于图经变革之作,从本质上 看仍属于图经(宋 代 方志 转型问题再 论,中国历史地理论 丛年第辑);潘晟认为吴郡图经续记已然没有图经进呈的案牍之

7、意,而倾向于是一种文人著述,潘氏没有 断言吴郡图经续记是否属于方 志的定型 之 作(宋代图经与九域图志:从资料到系统知识,历史研究年第期)。王瑞来:吴郡图经 续记考述,苏州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页。日须江隆:段落缺失的启示:朱长文及北宋地方志的编纂,刘猛译,历 史地理年第期,第)页。高柯立:吴郡图经续记编纂与刊 刻探 微,文献年第期,第页。(宋)朱 长 文:吴郡图经续记序,宋绍兴四年孙佑苏州刊本。(宋)朱 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后序,宋 绍兴四年 孙 佑苏州刊本。?(宋)朱长文:吴郡图经 续记?序,宋绍兴四年 孙佑 苏州刊本。叶德 辉著,吴国武、桂枭整理:书林清话:附书林 馀话卷

8、宋司库州军 郡府县书院刻 书,北京:华 文出版社,年,第页。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刻,“自庚辰八月权州祝君镂版题跋之后,距今绍兴甲寅实三十五年,佑被命假守。时兵火之余,图籍散亡,秉笔疑滞,触事面墙,每贤士大夫相过,必以咨访。未几,前湖州通判陈能千,自青龙泛舟,携此书相访,开卷欣跃”?。靖康之乱,典籍散亡,元符三年(年)刊刻之吴郡图经续记亦绝少留存。孙佑出任苏州后曾极力搜访,后经陈能千相送,始重新刊刻。绍兴刊本是现存最早的吴郡图经续记的宋刻本,现存于台北“国家图书馆”,每半叶行,行字,左右双栏,版心题“续图经”及刻工姓名黄富成、严发、张通、顾仲、王彥、屠尕、石成、郑尕、金牛实、贾琚、郭奇、乙戊等

9、,钤有诸家藏书印,前有朱长文自序,继以卷上目录,书后有常安民、林虔、祝安上及孙佑后序,并附胡挺、黄丕烈、翁同龢跋语。书中有墨笔修补痕迹,如朱长文自序经后人墨笔书写,非刻板原式。今查年韵程蒋氏密韵楼景宋本七种复刊绍兴本吴郡图经续记,版式一如宋刻,自序亦是后人墨笔题写。傅增湘先生认为“内三页钱罄室手写补完”?。傅氏之前,清代黄丕烈曾手校宋刻本,对于此本中补抄题写等情形有过详细叙述,“卷中有钞补处,皆明人钱馨室手迹。余尝见钱氏有刊本,云是从宋本校勘者。今取宋本对之,不特行款弗同,且化钟诚复不少,则宋本之可珍益信。卷中又有新刻,以伪乱真者两半叶,亦后人过于求全,固无损宋刻面目”。绍兴刻本吴郡图经续记的

10、流传问题,可以从后世的题跋及藏书印大致窥探。清末翁同龢为会稽董氏琳浪秘室丛书本吴郡图经续记作序,叙述宋刻本的递藏源流,称“宋椠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海内孤本也。自箓竹堂叶氏、传是楼徐氏流传至黄氏百宋一廛,今归 郎亭汪侍郎万宜楼”?,翁氏大致勾勒了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自明至清的递藏源流,但仍有遗漏,此后傅增湘有跋作“宋刊原本,历藏叶文庄、季沧苇、徐健庵、顾听玉诸家,以归于黄荛圃。自士礼居散出后,又转人汪阆源、胡心耘、吴平斋,而归于汪氏万宜楼。鼎革后,友人蒋孟蘋获之汪氏”,傅跋厘清递藏各家,但疏于具体流传源流,如季沧華延令宋版书目及其他藏书目皆未登载宋版吴郡图经续记,可见季氏或并未收。今依据藏书钤印及书

11、目题跋,缀为增补。据历代藏书目录及宋刻本卷首钤印“叶氏箓竹堂藏书”,吴郡图经续记最早为叶盛所藏。在此之前,尚无史料印证叶氏从何处获此宋刻本,这也能从侧面证明吴郡图经续记在宋元时期尚未成为撰志者遵从的范式,流播范围并不广泛。明代钱谷(字叔宝,号罄室)之前,吴郡图经续记尚无重刊之举,宋刻本的递藏流传更是付之阙如。叶盛之后,钱谷得此宋本,重刊吴郡图经续记三卷,钱氏自云“从昆山叶举人宋本校勘”,知宋刻本由叶盛辗转而至钱谷,后经钱谷重新翻刻。钱氏之后,毛晋亦曾得此宋本,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卷首钤有“开卷一乐”印记,是为毛晋旧藏无疑。毛晋藏书散佚后,陆贻典多有搜集,宋刻本卷首钤“陆氏大用”方印白文,可知陆贻

12、典亦曾收(宋)孙佑:吴郡图经续记?后 序宋 绍 兴四年 孙佑苏州 刊本。傅 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史 部三?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清)黄丕烈著,潘祖 荫 辑,周 少川点校:士 礼 居 藏书题跋记卷史类吴 郡图经续记三卷(宋刻本),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年,第页。(清)翁同龢:吴郡图经续记?跋,宋 绍兴四年孙 佑苏州 刊本 卷 末(清)黄丕烈著,屠友 洋校注:荛圃藏书题识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上海:上 海远东出版社,年,第页。宋史研究论丛第辑贮吴郡图经续记。明亡后,毛氏藏书陆续散出,中吴纪闻称“先君藏书,自经分析,廿年之内,散为云烟”?,陆贻典频频出人牧斋红豆庄、遵王述古

13、堂与毛晋汲古阁,极力购求宋元刻本,猜测吴郡图经续记或是由此流人陆家。此外,陆贻典的特殊身份亦为收藏毛晋旧藏本提供了便利。据载,毛晋之子毛康娶陆贻典之侄女为妻,毛陆两家结为秦晋之好,因而汲古阁书散亡时,陆贻典便可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得到毛氏旧藏。明末清初,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辗转而至徐乾学传是楼,传是楼宋元板书目载:“吴郡图经续记上中下三卷,朱长文,三本,宋板。”?今存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卷首钤有“乾学”“徐健庵”印记,与书目记载互为印证。传是楼藏本吴郡图经续记后被顾听玉购得,此事黄丕烈记载甚详,士礼居藏书题跋记载:“余向闻任蒋桥顾氏有宋刻吴郡志,倩人访求,得诸华阳桥顾听玉家,盖华阳即任蒋之分支也。听玉

14、之祖雨时先生喜 蓄异书,手自雠勘,余从其裔孙处得旧钞本续图经有跋云雍正十二年夏五月既望,于昆山徐氏购得叶文庄所藏宋刻本,校勘一过。始知顾氏所蓄宋刻地志之书,范成大吴郡志而外又有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顾若霖(字雨时)喜藏书,有“怀古堂”“勤有堂”等藏书处,传至孙辈顾听玉,其藏书处有“试饮堂”,顾氏藏书散出后,黄丕烈从其家得书甚多,“今年始从试饮堂购得元刊、明刻、旧抄、名校等种,列目如前”?。除此之外,黄氏从试饮堂还购求多种宋刊、宋抄本,如宋刊棠阴比事、宋抄契丹国志等。吴郡图经续记即是黄丕烈以五十金购于顾听玉家,“余重其书之不易见,遂以五十金得之”。黄玉烈曾以宋刊本吴郡图经续记校乾隆二十四年(年

15、)朱綸刻本,并附跋语。此后,吴郡图经续记为汪士钟所得,史载汪士钟及其父汪文琛(字厚斋)以厚价搜求宋元旧刻,尽得各家藏书,潘祖荫称“嘉庆时,以黄尧圃百宋一廛、周锡瓒香岩书屋、袁寿阶五砚楼、顾抱冲小读书堆为最,所谓四藏书家也,后尽归汪阆源观察”?。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载“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即是此本。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卷首钤“民部尚书 郎”“厚斋”“臣文琢印”“士钟”“阆源甫”“长洲汪士钟阆源甫印”等,亦可佐证此书曾归于汪氏父子收藏。咸丰间,仁和胡挺得汪氏所藏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惟此确系宋椠,灵光岿然,余以番银七十饼得自山塘汪氏,始有以证俗刊之谬”,并附跋语称“绍兴四年孙公佑覆刊行,此本是也”?

16、。咸丰三年(年),胡挺据宋刻本而用木活字排印吴郡图经续记,收人琳琅秘室丛书二集,并以宋刻与诸本校勘,附校勘记数百则于后。叶德辉赞誉胡挺校勘诸本,称“于钱、张两本之化误一一比勘,使读者益知宋本之足贵。其有功于是书,固不少矣”?。此后,吴郡图经续记短暂递藏至孙敬亭及苏州知府吴(明)毛 晋撰,潘景 郑校订:汲古阁书跋?中吴纪闻,上 海:古 典文 学出版社,年,第页。(清)徐 乾学:传 是 楼宋元 扳书目,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 刊第册,北京:中国书店,年,第页。(清)黄丕烈著,潘 祖荫辑,周 少川点校: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史 类?吴 郡图经续记三卷(宋刻本),第 页。郑振铎 撰,吴硗玲整理:西谛书跋卷杂

17、剧传 奇?三,北 京:文 物出厫社,年,第页。(清)黄丕烈著,潘祖荫辑,周 少川点校:士礼居 藏书题跋记卷史 类吴郡图经 续记三卷(宋刻本),第页。(清)潘 祖荫: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跋,宣统元年 番禺沈氏晨风阁刻本。(清)胡埏:吴郡图经续记跋,琳琅秘室丛书?吴郡图经 续记卷首,光绪十三年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 书馆,编号。叶德 辉撰,王杰成校点:郎 园读书志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湖南近 现代 藏书家题 跋选第册,长沙:岳麓 书社,丨年,第页。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咖(清)翁同龢:(元丰)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文献第辑,北 京:书目文献出版 社,年,第 页。王国维撰,王亮整理:传书堂藏书志卷,第 页。王

18、国维 撰,王亮整理:传书堂藏书 志卷,第 页:郑逸 梅、陈 左 高主 编:中国近代文 学大系第集苐卷书信曰记集二,上海:上 海书 店,年,第王国维:观堂林集(外二祌)卷传书堂记,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年,第页。(清)黄丕烈著,屠友洋 校注:荛圃藏书題识卷吴郡图经 续记三卷,第页。云处,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照旷阁本吴郡图经续记(善本编号 )卷端跋语作“宋绍兴本九行行十七、八、九字不等,同治五年十月以孙敬亭观光明府借得校一遍”,由此宋刻本应曾归于孙氏,此本卷末又有跋语称“宾寅 九月奉调任吴县事,访辑吴郡记载古本,孙敬亭明府家藏叶文庄藏宋椠本吴郡图经续记见示”,合两处跋语,同治间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

19、当藏于孙敬亭处。至于孙氏之后何时人藏吴云处,尚无史籍明载,但据宋刻本卷首所钤“吴云平斋”“两罄轩鉴藏”“吴云字少青号平斋晚号退楼”“吴平斋秘箧印”“吴平斋读书记”“吴云平斋珍秘”等印可 知吴氏曾有收贮。吴云卒后,其藏书多由好友汪鸣銮所得。光绪间,吴郡图经续记归于藏书家汪鸣銮,据翁同龢所藏抄本后附跋语称“郎亭得自两壘轩也是月晦。松禅老人记”,松禅老人即翁同龢。汪鸣蜜祖辈即山塘汪文琢、汪士钟,为官时勤于搜购 书籍,曾获陈鳢(字仲鱼)守山阁遗书,藏书渐富,与其祖所贮不分轩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徐乃昌手抄本万宜楼善本书目一卷(善本编号),每半叶行,字数不等,蓝格,四周双边。据万宜楼善本书目载,汪氏所藏

20、有宋刊本种,其中包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并附翁同餘跋语。翁同麻跋语称“宋刻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海内孤本也。自箓竹堂叶氏、传是楼徐氏流转至黄氏百宋一廛,今归郎亭汪侍郎万宜楼。侍郎钱唐籍,而世居于吴,则亦吴人也,其得此书为宜。余有旧钞半部,欲假以钞补,忽闻北方兵警,遂至中綴”,由此可知,翁同龢曾欲于汪鸣銮处假宋刻吴郡图经续记补抄,并描述宋刻本版式作“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自序首叶与卷下第十八、十九二叶 皆钱叔宝手抄,又卷下第三十四叶前半叶及孙佑跋后半叶,乃 后人补刻羼入,黄跋所谓新刻以伪乱真者两半叶是也。又卷下第十九叶,后人撤去钱氏补抄叶,而易一影钞者(钱抄同),后阙四行,不知据何本影写,疑即用钱

21、氏刊本也”,覆核翁氏所述版式,皆与现存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补抄情形一致,其当睹目宋刻无疑。至此,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经汪鸣銮祖上汪文琢、汪士钟收贮后,虽由胡挺重金购去,并传至苏州知府吴云,但至光绪间汪鸣銮时重归汪氏,仍旧保存完好。光绪二十四年(年),汪氏藏书始有焚毁,“厅事失火,焚去藏书数十箧”,此后藏书尽皆散佚。清末民初,吴郡图经续记辗转归于蒋汝藻家收贮,宋刻本卷首藏书印“密均楼”“蒋祖诒”即为佐证。清末之际,各地藏书家遗藏陆续散出,多为蒋汝藻购藏,王国维传书堂记称“南北故家,若四 明范氏、钱唐汪氏、泰州刘氏、泾县洪氏、贵阳陈氏之藏,流出者多归之”?,这里的“钱唐汪氏”即汪鸣銮。蒋氏建有“传书堂

22、”贮书,其中汪氏所藏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即在此时为蒋汝藻所得,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载“鼎革后,友人蒋孟蘋 获之汪氏”?。王国维曾为蒋氏传书 堂编辑书目,费 时五年而成劝多史研究论丛第辑传书堂藏书志,其载“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宋刻宋印本”?,并载黄尧圃(黄丕烈)、胡心耘(胡挺)、翁相国(翁同龢)跋语,录“叶氏篆竹堂藏书”“叶文庄家藏”“开卷一乐”“乾学”“汪文琛”“汪士钟”“吴平斋”等藏书印。蒋汝藻得吴郡图经续记后,与草窗韵语窦氏联珠集曹子建文集歌诗编青山集雪岩吟草甲卷忘机集合刻,因均据宋刊本影刻,故称密韵楼景宋七种。民国初期,蒋氏经营企业失败,遂以大部藏书为典,质于浙江兴业银行,后转让与涵芬楼,后来

23、涵芬楼这部分藏书归于文化部,最后归于中 国国家图书馆。其他部分藏书经郑振铎介绍售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至于吴郡图经续记何时人藏台北,或由周叔锼题于照旷阁本之跋语方可猜测,“孙氏宋本,今藏刘晦之处,余于丙子冬 获见于上海,纸墨精抄,宋刻上驷”,其称“孙氏宋本”,乃同治间孙敬亭所藏之宋刻本,年(丙子)周叔驶曾在刘晦之处得见,由此可知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已归刘氏远碧楼收贮。据郑振铎等人致旧“中央图 书馆”的秘密报告,刘氏藏书于年购人当时的“中央图书馆”,其称“刘 晦之远碧楼所藏宋刊等书,已于本月初由王浮馥、李 紫东二人经手购人,计有:宋刊本中兴馆阁录,中兴馆阁续录(黄跋)、宋刊本续

24、吴郡图经(黄跋)、宋刊本新定续志(黄跋)”,并注云“此三种皆见百宋一廛赋中,宋刊方志二种,实志书中之国宝也”?。年,这些原属“中央图书馆”的藏书,大部被运往台湾。综上所述,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的流传及递藏脉络始自明正统年间叶盛,后由钱谷、毛晋收贮,辗转明清之际,经陆贻典、徐乾学、顾若霖、顾听玉、黄丕烈、汪士钟、胡挺、吴云、汪鸣蛮而至蒋汝藻、蒋祖诒、刘晦之,不仅有书目记载,还有书首钤印为证,流传有自,至为可信。与此同时,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流播过程中诸家的校勘题跋,均是对宋刻本价值的挖掘,如黄丕烈以宋本较乾隆二十四年(年)朱綸明刻本,胡挺以宋本与诸本互勘,并排印活字本,某种程度上成为宋刻本的影印本。

25、二、明代吴郡图经续记的递藏源流(一)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钱谷抄本,今藏上海博物馆,半页八行,行十八字。前有叶德辉跋语,钤有“戏鸿堂藏书记”“楝亭曹氏藏书”“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古潭州袁卧雪庐收藏”“元潜”“尧圃”等印。吴郡图经续记有抄本流传存世,始自明代。据叶德辉郎园读书志载,万历间钱谷钞自宋刻本吴郡图经续记,世间遂有抄本流传。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明人旧钞本。每行十八字,与宋本同。惟宋本每半叶九行,此只八行为异。世传张海鹏学津讨原本,出于明嘉靖(应为万历)钱谷刻本,两本讹夺相同己亥秋间,县人袁氏卧雪庐藏书散出,此册流落王国维撰,王亮整理:传书堂藏书志卷,第 页。陈福康:郑振铎等人

26、致旧“中央图 书馆”的秘密报告(续),出版史料 年第期,第页。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如叶德辉撰,王杰成校点:郎园读书志卷吴郡图经 续记三卷,湖 南近现代 藏书家题跋 选第册,第页。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史部三?吴郡图经续记三卷,第 页张 元济:张元济全集第卷古 籍 研究著 作?涵芬 楼 烬余书录,北京:商务印书馆,年,第页。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史部三?吴 郡图经续记三卷,第页。此 处 但述抄本之事,钱谷刻本后文将会涉及。(清)瞿镛:铁琴 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丨,清人 书目题 跋 丛刊三,北京:中华书局,年,第 页(清)黄丕烈著,潘祖荫 辑,周 少川点校:(士 礼居藏书题跋记卷河南邵氏闻见录二

27、十卷,第页。叶德辉著,吴国武、桂枭整理:书林清 话:附书林馀话卷明人刻 书之精品,第页。市中,余以十金购归,重加装钉。暇取胡氏活字印本 相较,乃知此本系据宋本钞出,视胡本尤佳。卷首有“戏 鸿堂藏书记”六字白文方印,盖为前明董文敏所藏。又有“楝亭曹氏藏书”六字朱文长方印,则子清通政藏书印也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十二字朱文方印,即 印于“戏 鸿堂”白文之上又有“古潭州袁卧雪庐收藏”九字白文方印,则袁漱六太守芳瑛藏书,其后人印记者卷首自序前,荐朱长文札子一道,胡本云:“宋刻无此札,依钱罄室手钞旧本附录。”而此本有之。是胡所据宋本脱去,钱钞尚及见之。由叶氏题跋可知,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乃系宋本

28、抄出,与宋刻本关系极为 密切。又据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载,此本当系钱谷所抄,“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明钱淑宝谷写本,有顾广圻、黄丕烈跋”?。钱谷以明抄本为底本重新刊 刻吴郡图经续记,并校以叶盛藏宋刻本。涵芬楼烬余书录称“嘉靖时钱罄室借杉渎桥沈辨之本钞藏,又借昆山叶子寅宋刻本校对差字。至万历二年,郡理龙亲(宗)武据以绣梓”。藏园群书经眼录亦载“旧写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并称“有人以宋本校过。有黄丕烈跋语,又嘉庆癸亥顾广圻记。又有题云:大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戌六月朔旦郡理泰和龙公宗武捐奉绣梓,版留长洲钱氏悬罄室。由此更加印证钱谷刻本乃以 旧抄本为底本,以宋刻 本参校,于万历二年(年)由龙宗武刊刻,由于板片存于

29、钱氏悬罄室,故而径称钱谷刊本。?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载钱氏抄本乃从沈辨之处抄写而来,“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校宋本,宋朱长文撰,有自序及常安民、林虑、祝安上、孙佑等序跋。明钱叔宝刻本钞自沈辨之,复以昆山叶子寅所藏宋本校误,自较近刻为优。此从杨五川影钞宋本校过,尚存旧本真面目也。别有钱遵王藏本一册,亦钞自宋刻,卷首有钱曾、彭城楚殷氏读书记、钱兴祖印、孝修诸朱记”?瞿氏所载,透漏了两点信息:一是钱谷抄本来源于沈辨之;二是明代另有杨五川、钱曾(字遵王)影抄宋本。沈辨之,后改名沈与文,江苏吴县人,嘉靖时著名刻书家、藏书家,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称其藏书颇富,“吴中杉渎桥嘉靖时有沈与文,颇蓄书,其刊刻诗外

30、传,有野竹斋字样”?,书林清话誉“吴郡沈辨之野竹斋”?乃明人刻书中之精品,由此可见沈辨之在刻书、藏书方面皆有佳名。吴郡图经续记如何入沈辨之家藏,囿于史料,难以辨明。至于杨五川、钱曾所藏宋抄本,今上海图书馆有收(善本编号 ),此本半叶九行,行十八字,双鱼尾,左右双边,黑格白口,钤有“钱曾、孝修、钱兴祖印、彭城楚殷氏读书记”,与瞿目所述吻合,为影抄宋刻本。正如郎园读书 志及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所揭,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为钱谷得自沈辨之,乃据宋本抄出,如卷首自序前,清代所见之宋刻无荐朱长文札子,史研究论丛第辑而钱罄室手钞旧本附录,显系钱氏增补。胡廷跋云:“宋刻无此札,依钱馨室手钞旧本附录。”?据此,胡挺

31、重刊吴郡图经续记时,其所见宋本已脱去此札。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由钱谷抄写收藏后,辗转至董其昌收藏,其中钤有“戏鸿堂藏书记”,知为董氏旧物。人清后,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流人曹寅家藏,卷首钤“楝亭曹氏藏书”,盖为曹氏藏书印。曹寅藏书丰富,曾和朱彝尊来往过密,华鄂堂读书小识引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称“曝书亭之书,棟亭皆抄有副本”?。晚年时将所藏撰成楝亭书目,其载“吴郡图经续记抄本一册,宋参军朱长文著,一卷”(国图藏善本编号),虽然卷数著录或有化钟,但这个抄本显然就是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据史料记载,曹氏藏 书后多流散,大部归于长白昌龄。昌龄乃曹寅之甥,其父为刑部尚书傅鼐。书林清话称“夏间从内城买书数十部,每部

32、有楝亭曹印其上,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盖本曹氏而归于昌龄者。昌龄官至学士,楝亭之甥也”?,由此可知,留存于今的曹氏旧物,大多均钤有 曹氏及昌龄印记,足以证明曹氏藏书 大部归于昌龄。此后,此抄本曾短暂归于黄丕烈和顾广圻(字千里),顾广圻跋称“嘉庆癸亥八月,以旧抄本演繁录易尧圃藏钱悬罄室抄本吴郡图经续记,并为之跋”?,据张元济先生经眼,书中钤有“元潜”“尧圃”等印,是知书由黄丕烈而入顾广圻之手,二人皆有跋语。此后,明抄本吴郡图经续记辗转而至潭州袁芳瑛家,“淑六名芳瑛,道光间名翰林也,工文能翰墨,其生平有一大事,则为藏书,号为近代第一”,袁氏藏书之富,盛名可与陆心源丽宋楼、杨绍和海源阁相垾。

33、藏书纪事诗引缪荃孙元河南志跋称“光绪壬辰,袁漱六前辈卧雪庐藏书辇来厂肆火神 庙,名抄旧校,触目琳琅。而值极昂”?。然而,由于袁氏子孙难尽恪守书籍之道,“盖其子孙不知爱惜楹书,亦不知鉴藏雅道,凡有善本,皆遭此佳人黯面之厄”?,随意遗弃,以至家藏四散,殊为可惜。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有袁氏藏书散佚事,极为叹息,“光绪壬辰十一月初四日,至木斋寓,长谈述袁淑六藏书之富,恬裕、丽宋、海源三家皆不能及。其子榆生童昏,挥斥之易,可为叹息”。袁氏家藏散出后,叶德辉于市中见吴郡图经续记,乃购回,“己亥秋间,县人袁氏卧雪庐藏书散出,此册流落市中,余以十金购归,重加装钉”?,而后,叶氏藏书 除少部分流散后藏于湖南省图书

34、馆外,大部分被其后人叶启倬、叶启慕售与日本人。笔者检阅湖南省图书馆,并未登载,而上海博物馆藏有明代旧抄本吴郡图经续记,前有叶德辉跋语,钤有“戏鸿堂藏书记”“楝亭曹氏藏书”“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印”“古潭州袁卧雪庐收藏”“元潜”“尧圃”等印,与钱谷抄本的流播过程一致。(清)胡埏:吴郡图经续记跋,琳琅秘室丛书?吴郡图经续记卷首,光绪十三年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号 。叶启勋:华鄂堂 读书小识卷太平宇记二百卷,湖 南近 现 代藏书家题 跋选第册第页。叶德辉著,吴国武、桂 枭整理:书林清 话:附书林 馀 话卷都门书肆之今昔,第 页。(清)顾千里 著,王 欣夫辑:顾千里集卷,北京:中华 书局,年,

35、第 页。(清)黄浚著,霍慧玲点校:花随人圣庵摭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年,第页。(清)叶昌炽 撰,王欣 夫笺正:藏书纪 事 诗笺正卷,桂林:广 西师范 大 学出版社,年,第 页。?叶德辉撰,王杰成校点:郎 园读书志卷吴郡图经 续记三卷,湖南近现代 藏书家题跋选第册,第页。(清)叶昌炽:缘督庐日记,扬州:广陵书社,年,第 页。叶德辉撰,王杰成校点:郎园读书志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湖 南近 现代藏书家题跋选第册,第页。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鮮!(二)明刻本吴郡图经续记上揭钱谷据宋本吴郡图经续记抄写后,又得叶盛藏宋刻本,参以重刻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此为明代首次刊刻吴郡图经续记,世传钱谷所刊,各家书目皆云万

36、历二年(年)钱谷刻本。但据明抄本卷首所题“大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戌六月朔旦郡理泰和龙公宗武捐奉秀梓,版留长洲钱氏悬罄室”诸字,可知当为龙宗武所刻,可能钱谷只是参与校勘。钱谷刻本虽以 旧抄本为底本,并参以宋刻,但脱误明显,版刻极差,叶德辉曾评论道:“当时钱刻此书,亦据宋本,不知何以脱误之甚。明刻不为世重,殆亦一朝风气累之耶。”?钱谷刻本流传不广,藏园群书经眼录曾附按语称“按:钱氏刻本绝少见”?,可见傅增湘先生亦未曾一睹钱谷刻本。据查,此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录作万历二年刻本,钤有“华亭封氏贲进斋藏书印”“宋宾王印”“蔚如氏”,每半叶行,行字。清代张海鹏曾 以钱谷刻本为底本,重新刊刻,是为学津讨原本,郎园

37、读书志称“世传张海鹏学津讨原本,出于嘉靖钱谷刻本,两本化夺相同”,咸丰间胡挺合校学津讨原本吴郡图经续记,讹脱满纸,胡氏跋语称“近时张氏学津讨原尝经收刊,而窜改特多,如寺院门第六条十六罗汉改为十八(罗汉),不知二尊乃后代增人,宋时未有是数也。山门第三条横山在吴县西南下句引十道志以证之,改为在吴县西南十里,不知十道四番志乃古书之名”,除此之外,另附校勘记数百条于后,据此可知学津讨原本吴郡图经续记化误之多,难以猝读。依叶德辉及胡挺所言张海鹏本化错满纸,推知钱谷刻本说误定当不少。黄丕烈曾目睹钱谷刻本,并以宋刻本与之相校,“余尝见钱氏有刊本,云是从宋本校勘者。今取宋本对之,不特行款弗同,且讹钟诚复不少”

38、?。如果说叶德辉只是听闻传言,称张海鹏本据钱谷刻本而来,故而以学津讨原本之优劣来评论钱谷刻本有失公允,那么黄玉烈跋语明确称曾经目睹钱谷刻本,并与宋刻本相校,从而得出钱谷刻本讹误多的结论,应该是可信的。三、清代吴郡图经续记版刻的基本情形(一)清抄本吴郡图经续记明代以来,吴郡图经续记始有抄本流传。人清后抄本渐多,这些抄本或是抄自宋在 钱 谷刻本之前,据称嘉靖二十七年(年)曾复刊宋刻本,稀见 方 志提要中著 录有上海图书馆藏 嘉靖二十七年刻本吴郡图经 续记,但 循 此检索查阅,上海图书馆未 藏该 本进而 寻 绎明清以来各种 藏书题跋记及书目,亦未见 载嘉靖二十 七年刻本。中国古 籍总目中列吴 郡图经

39、续记计种,包含抄 本、刻本等,未载录嘉靖二十 七年刻本。由于历代藏书目录皆未记载,且所有关涉吴郡图经续记的跋语中也没有 此刻本的任何 痕 迹,不得不怀疑嘉靖二十七年刻本究竟是否存在,或 许只是像叶德 辉误记万历间钱 谷刻本为嘉靖刻本一样,只是错题了时间而致新出一个刻本。叶德辉撰,王杰 成校点:郎园读书志卷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湖南近 现代藏 书 家题跋 选篥册,第页。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史部三?吴郡图经续记三卷,第页:叶德辉撰,王 杰 成校点:郎园读书志卷吴 郡图经续记三卷,湖 南近现代藏书家题跋选第册,第页。(清)胡埏:吴郡图经续记跋,琳琅秘室丛书?吴郡图经续记卷首,光绪十三年刻本,现藏中国

40、国家图书馆,编号。(清)黄丕烈著,潘祖荫 辑,周 少川点校:士 礼 厓 藏书题跋记卷史类?吴郡图经 续记三卷(宋刻本),第 页。史研究论丛?第辑刻本,或是源自钱谷抄本,除同治间番禺李氏抄本(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同治六年(年)刘履芬抄本(藏南京图书馆)、清袁氏抄本(藏南京图 书馆,与前述袁芳琪家藏本一致)、清朴村居抄本(藏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今不易 睹目外,现将笔者经眼的全本、残本共种,分述如下:影宋鈔本其一,捧经楼抄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无界栏,半叶行,行字,卷端钤有“捧经楼抄藏书”,卷上末题署“淳熙改元三月琴川徐日新观于中山书楼”,卷末附“朱长文札子”。有墨笔涂乙,如改“访

41、求”为“求访”,寺院“梁人吴广”脱“梁人”二字,天头有朱笔眉批作“义门师云”“先师云光武时太守有第五轮、伯鱼,和帝时有张 霸伯 镜都尉,治钱塘”等,另有墨笔增补内容,如“定慧禅院本万岁之子 院,祥符中别改今额,丙藏御书岁得度偕二人,雅为丛林唱道之所”。王国维跋称:“此旧抄本。卷上后有淳熙改元三月琴川徐日新观于中山书楼二行,此宋人旧题,当自宋本出也。秀水濮自崑手校,自崑为义门弟子,故述其师说每冠以先生曰、先师曰或义门先生曰云云。吴兔床、陈仲鱼续有补正,陈氏复以宋本补脱文数条,盖即据黄氏藏本也。”据跋语记载,此本应抄自宋本,原有濮自崑手校,后归于吴兔床。嘉庆十一年(年)陈鳢复得,重又校补。拜经楼藏

42、书题跋记录有旧抄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当为此本无疑,跋称:“前有元丰七年九月十五日州民前许州司户参军长文所上序,后有元祐元年临邛 常安民书后,元祐七年大云编户林虔后叙,元符三年朝请郎通判苏州权管军州事祝安上刊书叙,绍兴四年涟水孙佑重勘跋。末附元祐元年朝奉郎中书舍人苏轼同邓伯温、胡宗札子。内朱笔评点,称义门先生为先师,有从宋本校勘处,颇多补正。先君子书后云:续吴郡图经,世间传本绝少,而此本为秀水濮自崑先生手校,尤为可宝。余三十年前,尝偕鲍绿饮游吴中购得之,珍藏至今。后记云:嘉庆十一年秋,渤海陈鳢借校一过。卷一末一行云:淳熙改元琴川徐日新观于中山书楼。”?其二,顾肯堂抄本,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编

43、号),无界栏,半叶行,行字,钤有“木犀轩藏书”“李盛铎印”“木斋”,并有朱印“庐山李氏山房”,卷末有“培之”印,文中有批校。其中,“木犀轩”“木斋”等为李盛铎藏书印,“培之”为陈倬之字,是知此书经陈倬收贮,后归于李盛铎,最终人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卷末有陈倬跋语称“顾肯堂通守抄存一帙,阅日而蒇手,异日重刊,亦一大快事”。顾肯堂即顾翼基,苏州唯亭顾氏第十二世,与翁同穌交好,翁氏曾誉其“君生而岐嶷,读书一目十行,为 文握管,洋洋书千言”。另据陈倬跋语,“此本黄尧翁得于顾氏,顾氏得抄昆山叶氏”,故知顾本乃从黄堯圃本抄出,与黄本同出宋本。其三,乾隆五十一年(年)黄氏醉经楼抄本,今藏中国 国家图书馆(善本编

44、号王国维撰,王亮整 理:传书堂藏书志卷,第页。吴骞 撰,吴 寿 旸辑 录:拜经楼 藏书题跋记卷吴 郡图经 续记,王云 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丨年,第 页光绪重修唯 亭顾氏家谱卷顿肯 堂君传,清代民 国 名人家谱选刊续 编,北京:燕山出版 社,年。吴郡图经续记版本流传考!必),半叶行,行字,序置于卷尾,前有“荐朱长文札子”,卷末牌记作“乾隆丙午岁武原黄氏醉经楼抄藏”。醉经楼,即乾 隆间黄锡 蕃之室名。黄锡蕃字椒升,海盐人,清代藏书家,精鉴赏,工八分,曾官布政司都事。?张元济题写浙江图书馆善本书目甲编序时赞誉海盐藏书世家,其中就有醉经楼黄氏,“即吾海盐,如胡孝辕之好古堂、张文鱼之

45、石鼓亭、马笏斋之汉唐斋、黄椒叔之醉经楼及余家之涉园。当其盛时亦尝充箱照轸,辉耀一世”?。黄氏醉经楼抄本中有同治时人题写的跋语,称“同治乙丑二月,购之带经堂,费白金二两二钱,此本每半叶 九行,每行十八字,与百宋一廛赋注语合,书中遇宋讳皆注某切一字,凡诏敕等字及称宋诏帝或空一格或挑行,是出宋椠无疑。无知妄改,甚可笑也”。经与宋刻本比勘,两者内容、版式皆同,举凡避宋讳处,皆与宋刻本同而与明钱谷本异,故知抄自宋刻本无疑。其四,翁同穌藏残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残存一卷,卷端牌记有“翁同餘七十岁以后书”,此本无界栏,行字,间有墨笔修改之迹,钤有“翰林院满汉文大方印”“子宣”“重光”“常熟翁同

46、龢藏本”“江安傅沅叔珍藏善本”等印章。序前有墨笔作“此序从宋本抄补,荣本有此序而无荐朱长文札子”,卷上末题署“淳熙改元三月琴川徐日新观于中山书楼”,书中另有翁同鋪跋语称“此小字残本一卷,余幼时得自京师,盖四库馆开时江苏采进本也。今得见黄尧圃藏宋椠精本三卷完好,因将此卷亟校一过,大略相同,宋本卷首有朱长文序而无荐长文札子,故知不从彼本出也。光绪庚子四月二十七日翁同餘记”。由于翁藏抄本卷首无荐长文札子,翁氏径称不从宋本出,此本为残本,荐朱长文札子或在卷末亦有可能。但据卷末题署“淳熙改元三月琴川徐日新观于中 山书楼”,与前述捧经楼抄本同出宋本,但与宋本不同处较多。前曾述及翁氏睹目汪士钟藏宋刻本吴郡图

47、经续记,“余有旧钞半部,欲假以钞补,忽闻北方兵警,遂至中綴”?,盖知翁氏曾收藏一部残本吴郡图经续记,并尝欲借宋刻本抄补。合此抄本中跋语,盖知此本即翁氏所藏残本吴郡图经续记。影写钱谷妙本其一,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无界栏,半叶行,行字,首钤“海盐张元济珍藏”印、“可潜”印、“顾霖”印。卷末附有识语作“雍正十二年夏五月既望于昆山徐氏购得叶文庄所藏宋刻本校勘一遍”,书中另有两段录副跋语作“嘉靖戊申三月,借杉渎桥沈辨之本抄完,藏于悬馨室,至乙已九月,又借昆山叶举人子寅宋刻本校对差字,钱谷记”“大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戌六月朔旦,郡理泰和龙公宗武捐奉绣梓,版留长洲钱氏悬馨室”,据此猜测此本或抄自钱谷

48、本。卷末黄丕烈跋语称“此抄本吴郡图经续记末有钱罄室跋语,当是钱本影写者。余得诸华阳桥顾氏,即朱笔可潜氏之后也。后又从伊家得宋刻本,为叶文庄旧藏,而钱罄室补叶,图章笔迹,古色郎然。前人所言,悉得其实证,是可喜也。嘉庆己未,因题瞿安槎访吴郡桥梁宋元石刻图而翻(清)潘衍桐:两浙 轩续录卷,光 绪十 七年刻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编号 张 元 济:浙江图书馆善 本书目甲编序,张 人凤编:张 元 济与中国近 现代图书馆 事业,上 海:上 海 科 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年,第 页,王国维 撰,王亮整理:传书 堂藏书志卷,第 页:宋史研究论丛?第辑阅及此,爰并志之”。据黄王烈之言,此本应抄自钱氏悬罄室,书中墨笔

49、校改之迹或出自黄丕烈之手。卷上后又有跋语作“嘉庆癸亥八月,以 旧抄本演繁录易得此于黄尧圃氏”,此跋语与前述钱谷抄本中顾广圻跋语一致,盖为 录副之跋语。由此可知,此本应上承钱谷抄本而来,书中识语出于钱谷自记,即其明证。此抄本传至清代,先后为顾霖、黄丕烈、黄涧赏、张元济等人经眼、收藏。其二,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编号),无界栏,半叶行,行字,各卷首钤有“麟嘉馆印”,盖亦李盛铎旧藏。卷末有跋语作“嘉靖戊申三月朔,野竹沈辨之借本抄录,至初四日完竣”,又有跋语作“大明万历二年岁次甲戌六月朔旦,郡理泰和龙宗武捐俸绣梓,版留长洲钱氏悬馨室”,此跋语为录副钱谷本,当抄自钱谷抄本无疑。书中 间有墨笔改乙,似为

50、李盛铎所校。清抄本清代流传的抄本吴郡图经续记,除影宋抄本及影钱谷抄本外,尚有一部难以辨明的吴郡图经续记,今藏中国 国家图书馆(善本编号),暂以清抄本称之,其版式特征为黑格,黑口,左右双边,半叶行,行字,钤有“师俭堂”“红药山房”“读易楼秘藏”“读易楼秘笈印”“南宫邢氏珍藏善本”,前有续吴郡志序,与他本书名 皆不同,后有书吴郡图经续记后序,题“元祐元年四月十五日戒庵老人”,卷末附“荐朱长文札子”。书中有签条,涉及脱补内容、化误的刊正等,其中有签条作“宋朱长文伯原撰,长白荣校”,应为道光十年(年)长白荣 刊刻吴郡图经续记前校补,目的乃是付梓刊刻。关于此抄本的递藏源流,史载不足,难以厘清,现仅据藏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